📖 ZKIZ Archives


陳曉退出國美始末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5761&time=2011-03-12&cl=115&page=all

僵局雖破,未來仍不確定。目前國美仍有制衡力量,但在大股東步步進逼、各個擊破的策略下,國美會否退回家族治理?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寧 王姍姍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3月7日,星期一,陳曉辭職的消息在坊間傳開,接任者傳為原大中電器董事長張大中。市場最初以為是謠言,但3月9日晚間國美電器(00493.HK)最終以公告形式予以證實。

  與市場猜測不同,張大中只是非執行董事(不進入管理層),無需像陳曉一樣親力親為;在2010年9月28日特別股東大會投票中支持陳曉的高管孫 一丁也沒有離開公司,雖然退出董事會,仍出任行政副總裁;同時還引入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港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貝恩此前就提出,若增加董事應 增加獨董。

  對於陳曉此時離開,有人覺得突然,有人則認為順理成章,因為陳背後已經沒有強大的支持力量,而大股東又咬住不放、非「去陳」不可,這場馬拉松博弈最終還是資本擁有話語權。

  陳曉離開確實打破了與大股東的僵局,避免了戰爭與分家,最大不確定性消弭,市場予以正面回應,3月10日開盤後國美股價逆勢上漲,但高開低走 (收市報2.79港元,微升0.72%)表明投資者同時也很謹慎,大家在觀望,未來國美會否退回家族治理?股東、董事會、管理層是否還會出現變局?

意興闌珊

  「9·28」前後,陳曉到底經歷了什麼,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2006年7月赴任國美電器這四年多,陳曉有一半時間是在應對危機和打仗中走過的,非常人所願意承受。他從一個國美的拯救者,最終轉變為國美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均源於黃光裕家族。

  「雙方積怨太深,在什麼事情上都互不信任,矛盾不可調和,黃家見面就問他什麼時候走。」一位接近國美董事會人士稱,「但包括貝恩在內的三方並未達成共識,也未確定時間點,黃家當然希望越快越好,陳曉希望慢一點。」

  「9·28」特別股東大會之後,陳曉、貝恩、管理層尋求與黃家和解,不要再繼續打仗,11月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鄒曉春與黃燕虹進入董事會。以去 年8月30日黃光裕之妻杜鵑的出獄為時間節點,大股東方面對於爭奪控制權的策略也開始回歸理性,認識到必須回歸到在董事會框架內慢慢尋找話語權,方為正 途。

  「此後看到陳曉在公司的參與度降低了,『9·28』之後回上海多一些,去年底以來回去得越來越多,在公司時間越來越少,萌生退意。」前述知情人士稱,「陳曉也清楚,到最後還是打工,做得好黃家受益,做不好都是他受責備。」

  據悉,去年底陳曉參股了永樂舊部創立的一家家居用品連鎖公司。今年春節之後陳曉明確向貝恩和杜鵑表態要離開,此時已是意興闌珊。

  在3月初的國美年度大會,陳曉和貝恩董事總經理竺稼均未出席,而杜鵑則在會上發言,外界評價大股東管理公司的意志非常強烈。對於陳曉的離開,許多知情人士認為是早晚的事,因為他手中沒牌,在對抗局面下難以久持。

  據悉,陳曉的離任與張大中出山都得到了黃光裕的認可,但黃最後還想公開罵陳曉。「黃家一提職業經理人就生氣,陳曉早一天下台他們早一天開心。他們是單線思維,好像罵陳曉就能顯得他們好似的。」一位接近此事的消息人士稱。

  陳曉在國美的年薪是200多萬元,持有1.2%股權,市值約5億港元。2009年7月7日,國美電器宣佈實施股權激勵,獲得激勵最多的高管就是 陳曉,共2200萬股期權。按照股權激勵方案,以1.9港元為基準,每年7月解凍四分之一,四年後全部解凍,陳曉的期權目前只解凍了四分之一。此次陳曉離 開,國美電器對他也有經濟上的補償。

  在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的短信回覆中,陳曉強調「生活」對自己的重要性。「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生活!我們的一切快樂,我們的一切幸福, 我們的一切希望都和生活聯繫在一起。祝幸福快樂每一天。」顯然,陳曉在做出決定前,已「放下」了這段戲劇性的職業經理人生涯。或許有失落,但也會如釋重 負,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這位51歲的「鐵人」最終接受了現實,離開經營了25年的家電業,邁入新的人生階段。

張大中角色

  誰來接替陳曉?此人傾向於誰?是否會加重黃光裕家族的影響?

  這些都是問題,亦是董事會內部爭論的焦點。此前,黃氏家族一直希望「自己人」鄒曉春出任董事會主席,但他並無行業背景,難獲市場認可。市場曾猜 測現任總裁王俊洲接任的可能性,貝恩也提出過這一方案,遭杜鵑拒絕,理由是「王俊洲更擅長經營管理,其全權分管日常管理更無人接替,而國美需要把握大問題 的董事長」。

  在此情況下,杜鵑提出張大中,獲貝恩認可。2月底3月初貝恩方面與張大中會面,最終敲定此事。消息人士稱,貝恩認為張大中與陳曉經歷相似,他與黃家的關係就像出事前的陳曉與黃家一樣,是商業夥伴和朋友。

  現年62歲的張大中也是個人創業,2007年底將全部股份以36.5億元賣給國美,之後退出家電行業,成立了北京大中投資有限公司從事投資,對 家電業情有獨鍾,先入TCL再進海信。上一輪特別股東大會中,市場曾傳言張大中出手資助黃光裕,但並未最終證實有資金上的支持。

  不缺錢也不缺事情做的張大中,為何要出山?一種解釋是他的大中情結未了,大中也是國美的一部分,他希望國美能走好。二是大中未上市即被收購,如 今領導國美這家上市公司是其職業生涯的補充。他的未來角色到底怎樣?會不會成為黃家對外彰顯公司治理的形象工程?張大中又會如何拿捏眼下這個「職業經理 人」身份?

  在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魏君賢看來,張大中只是受人之託臨時救場,不會深度參與國美事務。理由有二:一來,張擔任的是非執行董事,不進管理 層。二來,張大中當LP(即私募基金出資人)風生水起,活得很瀟灑,不會再次「累吼吼的創業」。這一分析亦得到接近國美董事會人士的認可,他稱,陳曉是深 度參與公司經營,但張大中更多是公司治理角度而不是經營角度介入,董事長主要是形象意義。張自己亦低調表示來國美要「學習」,希望得到董事們的支持和幫 助。

  有人笑言:「國美的董事局主席是輪流坐莊,國美、永樂、大中的人都當過了。」

  張大中的獨立性有多強?這對未來國美的公司治理影響深遠。高盛的分析認為,張大中是獨立的職業經理人,與黃光裕沒有經年的關係,所以國美的公司治理未來應該有所提升,大股東與小股東應該會變得一致。

公司治理不穩定局面

  在此次新聞稿中,國美電器執行董事及總裁王俊洲稱:「秉承公司高級管理層及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理念,攜手帶領國美邁向更光明的前景。」

  但是,陳曉離開後,各方就能在理念上達成一致嗎?對於此次董事變更,市場更關注的是國美是否會退回家族治理。一位熟悉國美董事會的人士稱,陳曉及管理層與黃家提出的五年發展規劃差別並不大,只是擴張速度略有差異,最大的差異在於對公司治理的理解。

  「大股東不參與公司治理是不對的,但30%多股權完全參與也是不對的,最終要找到平衡。黃光裕事發之前,董事會上幾乎都是他們的聲音,現在已經改變很大了。」一位接近貝恩人士稱,「現在黃家也希望穩定,包括董事會和管理層,日後如何就難以預見了。」

  匯豐分析認為,新董事會結構看來更均衡,也消弭了緊張。執行董事、非執董以及獨立非執董的比例是31︰38︰31,而之前是 46︰31︰23。大股東持股38.5%,而之前是46.2%。

  不過,瑞銀報告指出,對國美董事會的變動,市場短期可能反映謹慎,一方面不能排除管理層進一步變動;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可能觀望到3月底國美公佈業績後再做決定。上述因素或導致短期股價波動。

  美銀美林的羅辰則指出,陳曉離開後,黃光裕家族無疑將在國美擁有絕對影響力,公司治理問題應是投資者主要的疑慮。儘管市場希望黃光裕未來與小股東保持一致,但鑑於黃光裕過往記錄,投資者對其印象仍需時間改變。

  羅辰指出,不排除管理層進一步的變動以及短期因此可能影響公司士氣,但認為大多數管理層不會變動。國美有望重回擴張之路,因為黃光裕相對看重規 模,而競爭對手蘇寧今年已追趕上來。未來需要觀察的是:陳曉何時出售其手中持有的1.2%的國美股份,接替人張大中在國美中的角色,貝恩資本下一步策略以 及即將公佈的全年業績。

  在業界看來,經過2009和2010這兩年的收縮調整,應該說國美電器目前已從2008年末大股東被拘押一事所觸發的風險高位上基本完成了「軟 著陸」,與供應商和銀行的合作關係穩定,此時如果黃家堅持要重啟大踏步擴張策略,時機上也算成熟。擴張仍然是迅速增加收入最管用的方式,而國美在二三線城 市還有大量拓展空間。

  而對於股權私募基金貝恩而言,投資國美是看中公司價值和未來投資回報,如今投資已然翻番,未來與黃家共存多久,則在兩可之間。因此,貝恩對於陳曉的離開雖有遺憾,但對國美治理前景仍保持樂觀。

  一位曾投資國美的人士看法則較為負面。他認為,黃家人做事很絕,下一步就可能清洗貝恩和管理層。不過,一位接近黃家的消息人士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大股東對去年管理層集體站隊一事,始終都給予了足夠的理解。」

  至今,國美大局似穩,但仍有待解難題。一是非上市部分能否注入上市公司,如何注入,顯然注入如大幅增加黃光裕股權會是黃家所期盼的,但這對國美權力架構影響如何?二是國美對黃光裕的起訴是否撤回?三是股東大會對董事會取消的一般授權是否恢復?

  國美的控制權進入新的萌動,那些仍留在國美電器的職業經理人未來的取捨與命運仍引人關注。貝恩、管理層還能與黃氏家族共存多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