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密報告:普京下令幹擾美國大選,“詆毀”希拉里

周五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公布了一份關於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的解密報告,指控黑客行為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授意,意在幹擾公眾對美國民主進程的信念,並將局面引向有利於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方向發展。

報告主要結論

俄羅斯影響2016年美國大選是其長期以來試圖幹擾美國領導的自由民主秩序的最新嘗試。但這些行為在目標指向性、活動層次及影響範圍上較以往有明顯的提升。

我們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采取行動,對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產生重要影響。俄羅斯的目標在於削弱公眾對美國民主進程的信任,詆毀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影響其競選總統。我們進一步認為,普京和俄羅斯政府對候任總統特朗普有“明顯的偏向性”。並對下列判斷有高度的信心。

1.普京和俄羅斯政府可能通過敗壞希拉里克林頓的聲譽,並試圖將其弱點公開化以達到幫助特朗普當選總統的目的。所有三個情報部門都同意上述判斷,中情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完全確信,國土安全部也對此有信心。

2.莫斯科方面的行為主要基於對兩位競選人選舉前景的判斷,當局面朝有利於希拉里勝選的方向發展時,俄羅斯方面就開始著手散布更多不利於希拉里選情的消息。

3.越來越多的消息在大選日後得到證實,結合11月以來俄羅斯的行為,增加了我們對於俄羅斯動機和目標判斷的信心。

我們認為,一直以來俄羅斯通過網絡攻擊等隱蔽手段,輔以政府機構、國家媒體、第三方機構及社交媒體用戶制造輿論產生影響。這次俄羅斯通過詆毀對俄有敵意的候選人幹擾美國大選。

1.俄羅斯情報機構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對包括美國主要政黨在內的目標發動了網絡攻擊。

2.我們高度確信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俄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通過黑客“Guccifer 2.0”和DCLeaks.com對外泄露了機密資料,並向媒體和維基解密獨家提供了文件。

3.俄羅斯情報部門獲得並保留著入侵美國數州選舉委員會的通道,國土安全部認為俄羅斯並沒有影響最後的計票工作。

4.俄羅斯通過宣傳部門向俄羅斯及國際觀眾傳遞了信息,制造了輿論攻勢。

我們認為俄羅斯在普京授意下幹擾俄羅斯大選的行為在未來可能被用到其他國家,如美國的盟友,並幹擾他們的大選進程。

報告內容摘要

普京下令采取行動幹擾美國大選

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采取行動,對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產生重要影響。俄羅斯的目標在於削弱公眾對美國民主進程的信任,詆毀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影響其競選總統。普京之所以“詆毀”希拉里,主要因為希拉里在2011年末至2012年初攻擊了其政權,他看到了並因此懷恨在心。我們認為普京、智囊團和俄羅斯政府對特朗普相較於希拉里有明顯的偏向。

1.去年6月普京公開美國評論大選時避免了對特朗普的贊美,克里姆林宮認為這可能適得其反。但普京對特朗普對俄政策表示歡迎,並與希拉里對俄強硬表態進行對比,親俄派勢力則為俄羅斯在敘利亞和烏克蘭的行動制造正面輿論。

2.俄羅斯認為特朗普的當選是幫助其實現國際反恐協作,打擊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的契機。

3.普京在與西方領導人就商業利益交換與俄合作方面經驗豐富,如前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和前德國總理施羅德。

4.大選前俄羅斯外交官曾公開批評美國大選進程,並準備對大選結果的真實性提出質疑。親俄勢力甚至準備一旦希拉里勝選,就在Twitter上發動“民眾安息(Democracy RIP)”的網絡攻勢。

5.普京和其他俄羅斯官員在大選後停止了對美國大選公平性的批評,因為俄方預計這將不利於雙方建立積極的外交關系。

俄羅斯的行動是精心策劃的

一直以來俄羅斯通過網絡攻擊等隱蔽手段,輔以政府機構、國家媒體、第三方機構及社交媒體用戶制造輿論產生影響。

1.我們認為俄幹擾美大選的決定是受到俄羅斯最高領導層批準的,特別是那些身份敏感的官員。

2.俄羅斯宣傳攻勢精心策劃且不易察覺,綜合運用有影響力的機構、情報機構控制的掩護組織等制造輿論混淆視聽。他們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就這樣做過,當時俄向東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派遣軍隊和觀察員,但卻公開否認這一點。

對美國政治組織的網絡間諜活動

我們認為俄羅斯情報機構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對包括美國主要政黨在內的目標發動了網絡攻擊。他們對美大選初選階段、智庫及可能影響美國未來政策走向的遊說組織進行了監控2015年6月,俄羅斯方面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網絡,並持續到去年6月。俄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從今年3月起開始啟動對美大選網絡攻擊。我們認為他們的行為直接導致了民主黨官員電子郵件賬戶及內容被泄露。

公開披露所收集信息

我們確信GRU通過Guccifer 2.0 persona, DCLeaks.com和維基解密泄露了黑客盜取的數據信息,並向媒體提供了文件。俄方選擇與維基解密合作正式看重其內容從不弄虛作假的“聲譽”。

對美幹擾行動影響前所未有

俄羅斯行動的目標指向性、活動層次及影響範圍上較以往有明顯的提升。反映其認識到通過維基解密等媒介大規模泄露美國或其他組織和個人敏感信息會產生全球範圍內的巨大影響,並通過事態擴大化實現價值最大化。

據前克格勃特工透露,冷戰期間蘇聯就曾派遣情報人員、著名人士宣傳、或者捏造假消息等方式對於克里姆林宮政見不合的競選人加以攻擊。數十年來,俄羅斯情報機構通過從美國政治團體手機情報,幫助俄羅斯政府了解美國當局的地區政策及關註重點。上世紀70年代,克格勃曾策反一民主黨活動人數,向其匯報總統候選人吉米卡特的外交政策。

幹擾大選顯示俄方“新常態”

俄羅斯在普京授意下幹擾俄羅斯大選的行為在未來可能被用到其他國家,如美國的盟友,並幹擾他們的大選進程。情報機構將把這次行動視為成功的案例,因為他們達到了吸引公眾眼球,激發民眾討論的目的。

1.普京的公開觀點顯示,俄方及情報部門未來可能繼續使用網絡攻擊及適時泄露的手段,因為這可以在不損害俄方利益的情況下相對容易的實現目標。

2.俄羅斯計劃對全歐洲的大選施加影響。

過去兩周內,關於“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爭議甚囂塵上。12月29號,在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奧巴馬以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幹預美國選舉為由,決定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驅逐35名俄羅斯駐美外交官,並關閉美國境內兩處隸屬俄羅斯外交部的房產。

周四數名美國情報高官前往國會山,出席了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舉辦的關於俄羅斯黑客幹預美國大選的公開聽證會,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 克拉珀(James Clapper)將俄羅斯的疑似“幹預”行為定義為超越傳統間諜界限的,試圖顛覆美國民主的“嘗試”,認為在整個大選的進程中,美國遇到了前所未見的激進和直接的幹預行為,他比以往更為確信俄羅斯卷入了這些網絡攻擊中,俄羅斯對美國構成“威脅”。

周四奧巴馬已經獲得了這份“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進程”的報告。周五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與情報機構主管進行了會面,特朗普並沒有對其這份評估進行表態,只是堅持認為黑客行為沒有影響最後的大選結果。不過特朗普承認俄羅斯及其他方面確實存在對美實施網絡攻擊的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