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立出了一款萬元手機 中國廠商試探價格天花板

“以前是沒錢(的)買華為手機,現在是沒(有)錢買華為手機了。”這原本是華為上個月在發布高端機後手機圈里的玩笑話,但現在看來,玩笑開始成為了現實。

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鹹魚上,一款華為Mate 9保時捷款的手機售價被炒到了16000元至24000元不等,這比官方售價高了近一倍。而電商品牌中,一向講究性價比的榮耀,magic機型的價格也將近4000元,創下了互聯網手機的價格新高。

並且,價格飆高的不僅僅只有華為。進入下半年以來,“把手機賣貴點”似乎成為了國產手機的集體共識。小米、OPPO、vivo等國產廠商紛紛發布售價3500元~4000元的手機機型,金立更是把價格拉升到了萬元線以上,16999元的定制商務機在金立的策略中甚至被放在了戰略級別。

看上去,這並不像一次簡單的集體試水。挑戰高端市場,國產手機的大佬們也許是動真格的。

行業內的競爭環境加劇是國內手機企業紛紛瞄準高端市場的原因之一。

最近幾年,從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制造工藝、軟件開發到品牌建設,部分國產品牌持續發力,不僅縮小了實力差距,同時不斷分食了巨頭的市場份額。但在利潤上,卻依然與蘋果相較甚遠。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總利潤達到了90億美元,其中三星智能手機利潤為1000萬美元,占比為0.1%,在全球排名第九,蘋果手機在三季度營業利潤高達85億美元,占據了全球智能機行業營業利潤91%的份額。

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在供應鏈方面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手機廠商的很多物料基本都以美元結算,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繼續下跌,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芯片、屏幕、攝像頭、內存等都是面臨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

酷派手機CEO劉江峰表示,美元漲1毛錢,他們的成本要增加20塊,壓力很大。

所以,不管廠商還是供應商都希望提高毛利潤來規避風險,沖擊中高端市場成為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另一個原因來自高端市場機會窗口的打開。

金立的董事長劉立榮說,金立曾做過一款4000元左右的手機,沒做過推廣,每年銷售出五六十萬部。言外之意,此次商務機型的銷量肯定會多於此。而從屏幕的訂貨量來看,此次商務機型的內部銷量預期至少在100萬臺以上。

這個數字對於高端機型,特別是國產機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甚至引發了外界的噪音。但劉立榮顯得較為樂觀,他認為市場的消費升級可以帶動國產手機在中高端市場的表現。

市場機構賽諾發布的報告印證了這一點,2016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用戶購買手機的均價在明顯上升,3000元以上的銷量區間同比增長了85%,2500元到3000元的銷量區間增長了124%,700元左右的銷售區間出現了13%的負增長。眼下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成了所謂的普及階段,用戶購買手機時不再單一地看重性價比,品牌度以及質量成為新的考量。

此外,三星此前剛上市不久的旗艦機型Note7因質量原因在全球召回,原本在高端市場三星和蘋果勢均力敵的競爭,因為三星的缺席,突然出現真空,這也給了國產機一些新的機會。

截至11月14日,華為與萊卡合作的P9系列出貨量900萬部,預期產品生命周期內銷量將達到1200萬部,Mate8全球銷售了700萬部,兩款產品售價都在3500元以上。OPPO、vivo的出貨量也在翻倍增長。

不得不說,華為和藍綠兩廠在中高端市場上已經嘗到了甜頭。

但機會和風險永遠是共存的,餡餅越大,對於廠商的整合能力要求越高。

品牌的溢價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雖然國產手機經歷了多年的沈浮,但在品牌美譽度上,和蘋果等國際廠商的差距仍然不小。

雖然馮小剛夫婦為金立的背書相信可以帶動一部分商務精英人士對於金立的關註,但商務市場終究不是大眾市場,就像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所說:“特定市場和人群就那麽多,這種人群也許增加了,但也是從點心變成了蛋糕,永遠不是主食。”

(實習記者麥舒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