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距離拳王路易斯(Joe Louis)的重拳雕塑不遠,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底特律車展所在,白色的COBO展館,場外零下七度到十五度的低溫,場內人頭攢動,展現了二○○八年金融風暴發生以來,從未見過的熱度。 「美國三大汽車業者回來了!」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到二十四日車展期間,在地的媒體大幅報導。 一千天前,美國次貸風暴點燃金融海嘯引信,過去國際大廠搶先進駐的會場,二○○九年因為六大品牌退出而顯得冷清,克萊斯勒甚至沒有推出新車。美國三大車廠展開大裁員,動搖美國汽車產業鏈,波及三百萬份工作,讓底特律經濟深陷泥淖。 一千天後,今年的底特律車展,景象截然不同。全美最大汽車業者通用(GM),擺脫破產陰霾,重新上市;福特汽車(Ford)股價突破六年以來新高;就連規模最小的克萊斯勒(Chrysler),也預期今年轉虧為盈,可以發紅利給員工。 其中,尤以福特汽車表現最亮眼。三大車廠中,它是唯一沒有接受美國政府紓困的業者,卻演出翻轉戲碼,交出十年以來最佳財務數字,執行長穆拉利(Alan Mullaly),因此被媒體稱為「底特律最快樂的人。」 究竟,福特汽車是如何雪恥的?我們由底特律市中心區往北,往福特汽車王國所在的迪爾伯恩(Dearborn)探訪。 福特》一千天從谷底翻身 「福特的重生,起點是它終於有意願,認知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誤,」《經濟學人》如此評論。 變革起點,在福特總部十二樓。 這是個簡樸的辦公樓層,除了穆拉利與五位核心高層主管辦公室之外,只有一間會議室、一間會客室,沒有骨董擺設,沒有華麗的裝潢。就在這裡,變革啟動。 這場仗並不好打。福特汽車第二號領導人物,財務長暨執行副總裁布斯(Lewis Booth)在他的辦公室歡迎我們。 「穆拉利先生二○○八年從國會聽證會回來之後,他向你們說了什麼?」記者問。 「他說,我們要靠自己,拯救自己,而且,我們可以做到。」布斯重建這場大變革的關鍵場景。 改造一:鼓勵說真話 打破鴕鳥心態那刻,CEO鼓掌了 然而,二○○八年,卻是福特最為艱困的一年,累積虧損達一百四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創歷史新高,是台灣一年國防預算的一˙五倍。 「你不知道底部會在哪裡?這個產業最終會怎麼樣?」布斯回憶,他在福特工作超過三十年,在他的記憶中,再也沒有比金融海嘯更令人恐懼的時刻。 福特的虧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美國業者在一九八○年代後應對日韓汽車競爭失當的樣本。早在十年前,福特就開始轉盈為虧。當時,福特汽車面對強大的美 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WA),有沉重的退休工人福利方案負擔,又無法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車款,二○○三年分析師甚至預言,福特絕不可能再活過十年;二○○ 六年,福特財務瀕臨破產。 福特稱「破產絕非選項」,在這十年之間三個執行長,啟動過不只一次企業變革,但直到穆拉利二○○六年上台的五年後,改革才真正出現成效。 改革,沒有痛徹心扉,通常不會成功。 「他是第一個,真的願意聆聽的執行長,」經銷商西維士(James T. Seavitt)說。 然而,穆拉利為了鼓勵組織說真話,在一個星期四早上七點的改革會議上,上演了改革的關鍵場景。 「即使已經有累積一百七十億美元的損失,還是沒有人敢說真話,所有報告的圖表和指標都是安全的綠色……,我把會議停下來,一一看著每個人,但我只看到每個人把眼神飄往地上。」 「當馬克(Mark Field,北美市場總裁)提出紅色警告時,整個房間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看,這個CEO會有什麼反應,每個人的眼神都在說,馬克這回玩完了,」穆拉利回憶。 「但我開始鼓掌,我說,『馬克,太棒了,我可以做什麼事來幫你?』」 忽然,改革會議裡的人,在稍許沉默之後,開始熱烈的討論,「也許可以透過生產線改善……,」「上個月我看到……。」穆拉利稱那一刻是「啟動改造的關鍵十二秒,是誠實彩虹出現的一刻。」 之後,每一次會議都有進度,隨著解決方案越來越多,改革會議上列管事項越來越少,有的紅色警告慢慢變比較安全的黃色,有的變成已經解決的綠色。布斯說:「我們終於得以真正進行組織改造。 」 改造二:移除退休金重擔 怕公司會倒,工會終於放手改革 布斯辦公室窗外,是一大片面積廣達一千九百平方公尺,白雪覆蓋的練車場,七十年前,它是全球最早的現代化飛機場。 福特汽車最高峰期曾在美市占率逾五○%,「福特主義」風行全球。一座飛機場,不過是這家曾富可敵國的企業一項歷史冠冕而已。而對曾經如此成功的企業來說,要員工承認自己失去競爭力,是最難的。 然而,痛到骨子裡的痛,通常可以打敗人類頑強的惰性。 於是,二○○九年,福特汽車終於與UWA達成協議,出資另組公司管理退休工人的福利,將最大的財務負擔移除。全美擁有百萬會員的UWA以強悍聞名,擅長為 工人爭取福利,過去汽車退休工人享有的福利,比起豐田(Toyota)工人平均工資還高,嚴重影響美國汽車競爭力,金融海嘯則讓工會讓步,避免三大汽車破 產。 「危機給我們共同合作的契機,」布斯說。 承認錯誤,讓福特汽車終於可以凝聚組織共識,站在改革起點。 改造三:向豐田學習 重建生產平台,讓八○%零組件共用 這改革有多劇烈? 重組經營團隊、砍掉三分之一的人力、關掉全球十七條生產線,沒有置之死地的決心,是做不到的。不僅如此,福特放棄昔日他們引以為榮的美式生產法,彎下腰來效法豐田式生產,改造製造平台,提升效率,降低浪費,縮減全國的經銷據點。 藉由生產線的變革,福特期待未來八○%汽車零組件可以共用,省下成本,並將節省下來的資源,投注於未來環保概念車。 想像一個積弊十年的公司,要完成這麼劇烈的變革,有多不容易? 「我們沒有拿納稅人的錢」,這是許多員工制服外套上的話語。這句話,來自絕境,也來自絕境時絕不放棄的決心! 原本抗拒學習的組織,有了進一步凝聚改革的共識,也為改革打下地基。 底特律》炸掉空屋改造鬼城 底特律城一度也像福特一樣,因為沉溺在過去的榮光,而拖慢了改革的腳步。 二○○八年十一月,《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看到當時的底特律市區,是一座空城:百貨公司早已撤離,連找個餐館都不容易,偶爾才有兩、三輛車子呼嘯而過。 Woodward大道上,平均每百公尺就有七、八戶廢棄店面;兩旁的高級歐式獨棟住宅,如今荒煙蔓草、房屋燒毀破棄,殘存的屋內寄居著黑人游民……。 大底特律都會區,涵蓋市郊,人口超過千萬人。最核心的底特律市,在最繁華的時候,人口達兩百萬人,如今,人口只剩七十九萬,大量廢屋成犯罪溫床,所以人們稱它為鬼城或犯罪之城。 兩年後,我們重返此地,空城依舊是空城,然而,雪地上綠芽卻用力的要冒出頭。 在寂靜的緊張之中,市容其實更空了。大批的街區建築被炸掉,清空,留下大片大片的空地。 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改造計畫,正展開。 炸掉一萬棟房屋!這是底待律市政府的長期目標,清掉市容毒瘤的廢棄房子。二○一○年迄今,他們已炸掉了七百八十四棟。十八樓高的密西根中央車站,建於一九一三年,與紐約中央車站同一位建築師,也是底特律昔日繁華象徵,如今也因廢棄太久,成為即將拆除標的。 「底特律的問題在於,它太大了,」《紐約時報》指出。金融海嘯,讓這個城市重新思考未來。 重生一:產業轉型 投資環保概念車,啟動新產業鏈 過去五十年來,底特律的城市再造解決方案,總是朝著怎麼回復過去有兩百萬人的大都會舊觀,所以從未真正成功。現在它尋找新的定位,正視流失的百萬人口很可能不會回來,必須運用手上有限的資源,先讓一個小而美的城市重生。 美國三大汽車業者重新站起來,帶動底特律景氣從谷底攀升。美國汽車銷售量從二○○九年一路走高,底特律都會區失業率則從二○○九年十一月之後開始,反向下滑三個百分點,從一五%下降到一二%;而這個全美空屋率最高的城市,房地產價格也由谷底翻升。 底特律從谷底走出,與汽車業連動的三百萬個工作機會,以及超過三千億美元以上的商業活動產值也將帶動美國景氣。 汽車業改造,例如福特汽車等三大汽車業者,投資在未來環保概念車,則為這個城市相關產業鏈帶來新商機。 底特律市新的方案啟動,包括有利用三大汽車產業創造的技術人才庫,發展新產業;效法矽谷,以地區大學為中心,打造產官學合作平台。目標則是要讓城市更小,擺脫大而無法管理的困境,讓產業更多元、更綠化,改善就業問題。 這些方案,看得到歐巴馬政府在金融海嘯之後,進行產業改造的影響。 重生二:洗刷汙名 《時代》進駐,記錄社區革命 「這裡不是犯罪之城,……這也許跟你在報紙上讀的不一樣,寫的那些人沒有來過這裡,……他們不曉得我們的能耐。」得過十三座葛萊美獎的白人饒舌歌手阿姆 (Eminem),去年製作以底特律興衰為主軸的單曲《美麗人生》(Beautiful),獻給他的家鄉。後來,他在克萊斯勒請他代言的廣告裡如此唱道: 「最熾熱的火焰鍜造最堅靭的鋼鐵……,這裡是汽車之城。」 出身於底特律的他,雖是白人,但成長於底特律「八哩線道」,這條路,是底特律白領白人及藍領黑人居住地的分隔線。過去,他是這個城市暴力與犯罪見證者,現在,他看到這個城市從谷底翻身的力量。 美國人在底特律看到歷史的榮光,但也看到近代的恥辱,因此改革誕生。 改造底特律,事實上,是一個動員美國各階層,從搖滾歌手到媒體,從市長到小生意人,都投入的一場社會改造。 「底特律,對美國人來講,從來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美國所有議題的櫥窗。」 《時代》雜誌(Time)指出,這些問題包括:種族問題、迷信經濟規模、產業過於單一、一旦製造業外移,造成失業問題,就使得城市空洞化。 《時代》雜誌在金融海嘯過後,在底特律主導一場「實驗」,它在市區以九萬九千美元買了一棟白色平房,做為旗下所有媒體,《財星》、《時人》雜誌、CNN頻 道等的新聞中心,再派駐記者,以兩年時間第一手觀察全美最具挑戰性的大城,最後產出五十個封面故事與報導,還辦熱狗派對,請到底特律市長賓格(Dave Bing),以及福特汽車執行長到此敘餐,共商城市改造之道。 「這是個承受太多汙名化與刻板印象的城市,在它的百年歷史中,歷經掙扎、改造、失敗,然後再奮力掙扎,希望再興盛……。此刻我們相信,她正在展開一個最佳的美國故事。」《時代》雜誌記者修雷(John Huey)說明這場實驗的目的。 福特與底特律,未來面對的挑戰仍然複雜,不過人們還是懷抱著希望。 在金融海嘯被通用汽車裁員的傑克(Jack),找到了新工作;而載我們往返旅館市區的計程車司機麥克(Mike),相信底特律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城市。 歐巴馬在二○一○年國情咨文之中,重新檢討美國在新的全球化局勢下的定位,將目標放在改善美國財務赤字,並進行產業改造,將資源放在生物醫藥、資訊科技, 以及潔淨能源,他說道:「儘管所有的悲觀者預言美國在衰落,但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經濟體。……我們要做美國人在過去兩百多年裡一直在做的事情, 自我改造。」 從福特汽車到底特律,我們看到,美國夢經過時間考驗的基礎。 下一站,我們要去金融海嘯的起點紐約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