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公司註冊處的電子紀錄,中策集團最初的原名是紅寶石發展。根據當年的資料,其實這家公司是從事酒樓業務,後來才賣給黃鴻年,黃鴻年賣給殼王,殼王又賣給一些中國人,後來給人洗了殼,欲和博智金融買入台灣南山保險,並向一批知名中港富豪集資超過110億,市值一度炒高至1,100億,但最終收購失敗,變成一隻不宜亂玩的現金殼股。
在上市的1972年,有人對著招股書寫了一篇極看好的鱔稿「投資飲食股票上算嗎?」,但現在你一看,覺得這是笑話,當年它說1973年盈利360萬,會派息15仙,1974年盈利420萬,派息16仙,好像很好。但是後來的變化呢?
過了30多年,大股東換了好幾次,錢也虧了不少,2008年虧了這個數加起來的70倍,2009年又虧這兩個數加起來的6倍多,2010年中期又虧錢,派息更欠奉呢,可是還沒有看到未來。
它的總結是說「因此,如果把紅寶石視作短線套利的對象,而忽視其大增長性的話,是非常可惜的」,過了幾十年後,我給出的總結是「因此,如果把紅寶石視作短線套利的對象,而忽視其大增長性的話,是非常適當的,但是不買卻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