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50年半數人口逾50歲:競逐養老金融藍海

金融機構對“銀發經濟”和老年人客群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除了市場布局早的保險公司,加入這一陣營的銀行也越來越多。

今年9月,廣發銀行宣布推出針對中老年客戶專屬的產品“自在卡”,聯手單一大股東中國人壽進軍養老金融;7月,興業銀行專門成立養老金融中心,負責統籌研究並推動養老金融業務發展。

而在此之前,工行、建行和中行等國有銀行已通過企業年金業務介入養老金融,並獲取企業年金的受托、賬戶管理、托管等資格,確立了市場優勢地位。招行、光大、中信和上海銀行等中小股份制銀行也在養老金融上推出了不同特色的產品。

相比銀行,保險公司介入養老金融歷史更為悠久,銀行目前更多是以企業年金的賬管、托管以及發行老年人專屬的理財產品為主,保險公司則在核心的企業年金受托和投管、養老保障型產品以及養老產業上更為擅長。

此外,包括基金、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都通過養老產品、服務、資產管理等各方面想要占據養老金融布局的高地。

可以說,養老金融已成為一片“藍海”,未來市場格局會如何變化?銀行爭奪市場會否對保險公司原本的優勢構成實質威脅?《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就此采訪了多位銀行和保險界人士。

養老金融的巨大誘惑力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2015年發布的《全球人口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50歲以上人群占總人口比例為36%。同時,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達49.6歲,也就是說將有一半人口在50歲以上。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老年人處於人生成熟期、財富積累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強烈。”廣發銀行副行長、零售SBU總裁王桂芝對本報表示。

“我們現在50歲以上客戶數占到了45%,老年客戶資產量占到了73%。”興業銀行北京甘家口支行零售業務負責人賀建濤對本報說,目前養老金融已成為社區支行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以興業銀行為例,截至2016年9月末,其北京分行“安愉人生”老年客戶綜合金融資產余額占比已超過一半;杭州分行“安愉人生”老年客戶數量達6.48萬戶,綜合金融資產總量達4.5億元,預計今年在零售凈利潤中貢獻度將達60%;合肥分行零售客戶接近70萬,其中老年客戶20萬左右,在零售總資產中占比45.6%,利潤貢獻度約占30%-40%。

在國家層面,2014年《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2015年《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等均明確,“金融推動養老”不僅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思路,更是指導改革方向的長期國家級別戰略。特別是2016年3月21日,央行、民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養老金融相關政策。

銀行布局各有“打法”

“面對國內老齡化社會進程,我國在養老保障體制建設、養老產業布局、養老經濟投入上均顯得準備不足,在養老金融領域也沒有比較成熟、成體系、可推廣、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龐大的老年人口需要個性化的金融和增值服務。” 興業銀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長陳錦光對本報表示。

據其介紹,該行的養老金融主要分三大板塊: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養老零售金融。其中,養老金金融著眼於服務國家養老金制度安排和養老金資產管理需求;養老產業金融服務於養老產業的經濟實體,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養老零售金融主要服務於零售客戶,提高居民養老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

這一概括也暗合了目前銀行業在養老金融上的整體業態,大中小銀行在這三大板塊上各有優勢。

在企業年金業務領域,目前,工行、建行和中行管理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量、托管企業年金基金規模位居前三,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人保部公布的企業年金二季度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工行和招行3家銀行有企業年金受托資質,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規模1583億元,占比25.5%;五大國有銀行和招行、光大、中信、浦發、民生等10家銀行有企業年金賬戶管理、托管資質,托管資產規模1.02萬億元;工行和招行2家銀行通過控股基金獲取了投資管理人資格,另外,建行控股的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有投資管理人資格;社保基金托管銀行僅有4家。

具備企業年金管理資格的銀行,不斷拓展出自己的特色產品。比如,光大銀行針對薪酬延付的“樂享福利計劃”產品、針對企業福利整合的“樂選彈性福利計劃”產品;中信銀行則是國內首家推出“養老按揭”的銀行。

而還未獲得資格的銀行,選擇在養老零售金融上發力,通行的做法是發行專屬於老年客戶的理財產品和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比如前述興業銀行“安愉人生”、廣發銀行“自在卡”。

目前,低風險理財產品已成為各家銀行發力養老零售金融的重要著力點。興業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李海林表示,現在,老年人資產配置中理財產品占比逐漸擴大,正在超過存款。

興業銀行合肥分行亦對本報表示,截至今年9月,該行180多億元零售業務總資產規模中,存款約占50億元,其余是各種理財資產,且近70%來自老年客戶。

養老產業保險占優勢

在養老產業金融方面,銀行遠遠落後於保險,目前鮮少有銀行真正涉足。民生銀行此前成立了健康產業金融事業部,在養老方面重點支持醫養結合模式,希望在一些基礎型養老項目,以及集養老、特色醫療、康複護理、旅遊休閑於一體的高端養老項目上,樹立自己的品牌。

有銀行業養老金融專業人士認為,這與養老產業投資周期長、收益成效慢、回報率低且尚未有較為清晰的盈利模式有很大關系。

在養老產業方面,保險公司最為外界熟知的即養老地產。

2010年《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發布後,地產項目成為保險公司重要的資產配置渠道。其中,養老地產項目作為對接養老險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且拿地成本較低,也成為多家大型險企趨之若鶩的投資方向。

從2013年10月合眾人壽在武漢的養老地產項目一期建成以來,泰康人壽、中國太平等多家險企也有養老地產項目陸續建成,而中國人壽等險企的養老社區建設項目亦已啟動。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表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險業共有9家保險公司已投資或計劃投資25個保險養老社區項目,計劃投資金額612億元,實際已投資金額199億元。保險業將從提供資金支持、風險保障、服務銜接等方面全方位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

據了解,上述這些養老社區基本實行“保單+養老服務”的模式。項目主體多為大型生態宜居的一站式養老社區,配套醫療服務,采用會員制並持有物業,追求項目的長期回報。

和上述自建大型養老社區的“重資產”模式不同,中國太保走的是“輕資產”模式,堅持城市化、小規模、快速複制的特點,主打在市中心的社區養老或居家養老項目。

據本報獲悉,近日中國太保旗下太保養老投資公司位於上海的首個實施日間照料運營輸出及居家養老業務落地項目,簽約了首位輕度失智失能客戶並收取服務費,實現該公司成立以來第一筆養老服務收費。

合作還是競爭?

“銀行與保險包括基金、信托在整個養老金融和養老產業方面,都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一名養老保險公司高管對本報表示。

在他看來,銀行有自身特有的優勢,包括服務網點、管理經驗、系統投入等方面。在企業年金管理格局中,銀行在托管和賬管這兩個角色上有絕對優勢。尤其在托管上,商業銀行是《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規定的金融行業唯一合資格子行業。

保險公司在整個養老金融方面的優勢則體現在,比如長期的資產負債管理、產品設計和精算技術方面等,總體壽險行業與養老金行業有很強的關聯性,並有長期的經驗。另外在長期風險管理方面,行業獨有特色和經驗使保險行業與養老金行業有天然密切的聯系和獨特的優勢。

目前保險業內有6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分別隸屬於幾大保險集團,專攻養老金資產管理。它們分別為:中國人壽旗下國壽養老、中國平安旗下平安養老、中國太平旗下太平養老、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泰康保險旗下泰康養老以及安邦保險旗下安邦養老。

除了2013年底成立的安邦養老尚未拿到企業年金管理人資格外,其余5家均涉及企業年金、養老保障委托管理、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擁有企業年金受托人、投資管理人、賬戶管理人資格。

根據企業年金二季度數據,在由信托公司、專業養老險公司、銀行所組成的企業年金11家受托人名單中,上述5家來自保險業的專業養老險機構占受托總規模的73%。在有其他保險資管公司、公募基金、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參與激烈競爭的投管領域,養老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組合資產金額占比也達到53%。

而在投資業績方面,保險業整體來說也並不遜於公募基金和證券公司這兩類強勁對手。企業年金二季度數據顯示,在占比最多的單一計劃中,多數保險業投管人的上半年加權平均收益率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

“在養老金融領域,尤其是企業年金領域,由於銀行和保險所司職能不同,兩者相對而言更多的是合作。”一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

盡管在企業年金業務中,銀行占據了大多數賬管份額,甚至是托管100%的市場份額,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兩個資格始終屬於“外圍”,遠不如受托人及投管人的核心地位。而隨著企業年金的發展,以及現在基本養老金投資管理人、職業年金管理人的競標開始,這塊蛋糕似乎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誘人。

如何才能進入核心地帶分享蛋糕呢?建信養老金公司的橫空出世,或許讓銀行們看到了有效路徑。201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並報經銀監會核準同意,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這是第一家銀行系的養老金管理公司。

不同於專業養老險公司主要由保監會主管,建信養老金公司由銀監會作為機構監管主體,但專業養老險公司能做的它基本都能做。據業內人士預計,其他銀行可能會紛紛跟進。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建信養老金公司成立不久,目前保險業還未感受到威脅,但他們認為銀行發行的以“銀發群體”為主要對象的理財產品對於專業養老險公司的養老金產品而言長期或會存在沖擊。

“兩者在目標客戶群體上有交叉,但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目前總體還是以期限較短的固收類理財產品為主,且投資範圍上相對比較窄,而養老險公司在投資範圍和產品形態上則更為靈活。因此短期影響不大。不過,隨著銀行投資能力的增強以及渠道優勢的發揮,長期來看有較大影響。”上述養老險公司高管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