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曆新年才剛過,原油、小麥、玉米、黃豆、糖跟棉花一片漲聲,竟然連塑膠袋恐怕都要漲價跟缺貨了。 台灣區塑膠製品公會最近跟台塑、台聚等業者陳情,希望他們能夠手下留情,轉型別太快了;塑膠袋的主要原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只是價格漲太兇,還沒辦法進口替代,台灣就快要缺料了。 是誰在跟塑膠袋業者搶原料?竟然是太陽能業者。 原來塑膠袋原料竟然可以變成太陽能封裝材料,且價格翻了一番,石化業者說,一樣都是用乙烯,生產成本還一樣,但每噸售價差了快兩千美元,誰還去生產塑膠袋原料。 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謝勝海說,現在LDPE是台灣內銷價比外銷價高。也就是說,想買台灣自己生產的,要花更高的價格,但石化業者卻用低價再出口,擺明了就是不給國內客戶原料。 全台剩一條上游生產線 台灣不是亞洲主要石化產品生產基地嗎?怎麼會缺料?原來連LDPE龍頭老大台塑都不生產了,台塑發言人林勝冠表示,每噸LDPE才一千六百多美元,每噸聚 乙烯乳膠(EVA,做超輕鞋材)賣二千六百多美元,太陽能級EVA更超過三千美元,成本一樣,誰還去做LDPE?所以,台塑根本就不生產了。接著是台聚, 全改成太陽能封裝材料了。 再來是亞聚,本來有三條生產線,一條已經轉型,今年起第二條LDPE生產線也要改生產EVA了。也就是說,台灣只剩下最後一條了。 至於寧可低價出口,不願意賣自己市場,台灣區塑膠原料公會總幹事王慶華提出解釋,國外客戶通常都採取長期合約大量採購,不能夠隨便違約的。至於,台塑這些業者都不生產了,王慶華說,不能鼓勵業者不升級吧。 問題又來了,光靠進口其實行不通,LDPE跟聚氯乙烯(PVC)比較,相對沒有毒性,所以食材包裝用的塑膠袋或包裝材,才會以LDPE為主。但也因要接觸食材,所以需要認證許可,謝勝海說,沒辦法馬上進口替代,因為認證需要時間。 油糧又告急,什麼都缺,塑膠袋業者恐怕想都沒想過,竟然有一天會缺到連太陽能都要跟他們搶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