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股、美元、商品瘋漲三周:“大選效應”短期難消

美國大選收官至今已經三周,而市場狂歡的情緒卻未見絲毫消散,特朗普關於降稅、擴基建、去監管的施政綱領仍在助推經濟回暖的預期——美股、美元、商品連續三周大漲,交易員更是認為,這種趨勢短期內很難逆轉,即便是歐洲未來有潛在黑天鵝事件。

本周(11月21日-25日),美元指數沖破100後繼續鞏固上行,穩定在101.50上下;美國三大股指和小盤股指羅素2000均創收盤新高——標普500指數累計漲1.4%,道指和納指累計漲1.5%,三大股指均連續第三周上漲;無懼美元上漲,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引導煤、銅等國際大宗商品攀高。

“暫時可能要忘記基本面,技術面告訴我們要持續加倉,上漲還沒結束。如果說前面的上漲是少年到青年,現在正在進入本輪漲勢的壯年期。最有賺錢效應的時刻在這里。”清溪資本合夥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黑天鵝等於不可預測性的突發事件。當你都提前半年一項項列出來的時候(如12月的意大利修憲公投、2017年的歐洲多國大選等),這就不是黑天鵝,最多是灰天鵝。”

主流觀點認為,美元指數已經突破了多年阻力位,近期或將攻破102~104。IG 資深金融評論員韋斯頓(Chris Weston)對記者表示,美聯儲 12 月加息已成定局,美元將持續穩定走強。

美股交易員“滿倉加杠桿”

美國大選至今,道指漲幅4.5%,連續八度創下新高;標普500指數漲幅3.5%,過去12個月的市盈率從17.5升至18.5;羅素2000指數漲幅高達12.7%,市盈率一躍升至20.3,而大選當日僅17.8。

市場熱度難以阻擋,而美國大選的確是一個轉折點。“令人震驚的並不是大盤漲到了這樣的高位,而是以這種飛快的速度漲到了如今的點位。”富國投資機構資深全球股市策略師雷恩(Scott Wren)表示,市場對於特朗普可能會推行的政策熱情高漲,尤其是加大基建開支、放松對大銀行的監管和減稅。但也有分析師表示,要註意這一切不可能一夜實現。

歷史證明,當前連漲格局仍會持續。1996年的一輪牛市中,羅素2000指數一個月內漲幅達2.2%,三個月內漲幅高達8.4%。追蹤資金流動的EPFR Global顯示,近期,資金持續流出政府公債以及追蹤房地產和黃金的基金,轉為流入美國股市。

值得註意的是,大盤藍籌股的強勢反彈帶來了“水漲船高”的效果——銀行股開始發力。

“長期超低利率使得銀行凈利差創下60年來新低,凈利潤也是80年來最低的。”里昂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如今,特朗普去監管、傾向適度加息的立場都令市場看漲沈寂多年的銀行股。

1995年至2000年,國際清算銀行(BIS)研究發現,銀行在利率下行、收益率曲線趨平時的利潤損失,大於其在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線趨陡時的收益。

“這是因為銀行往往會用期限較短的資金(存款)來為較長期限、較高利率的項目融資(期限錯配),”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懷特(Lawrence White)表示,“當收益率曲線趨平,銀行利潤就會承壓。”這就是當下的情況。

這也已經充分反映在了銀行的凈利差之中。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數據顯示,2010年開始,美國的銀行凈利差為3.84%,但在2016年二季度已經降至3.08%。

未來,盡管存在意大利修憲公投、德法大選等潛在黑天鵝事件,但司徒捷對記者稱:“美國以外發生什麽,只能成為美國人一時的談資。能讓美國股市逆轉甚至崩盤的,必須是在美國發生的事情。” 可見,美國存在的唯一的風險便是,特朗普的政策落實與其承諾出現偏差。

美元漲勢將持續

強美元也是“大選效應”之一。根據本報記者測算,自11月9日美元指數的最低點96.39至如今的101.48,漲幅已逼近9%,這種強勢令全球市場震驚,導致眾多新興市場貨幣競相下挫。

潛在的“壞消息”是,美元的強勢可能才剛剛開始。

韋斯頓告訴記者,12月加息概率接近100%,此前美聯儲希望等市場沒有後顧之憂後再加息,如今這些信息已經具備——VIX指數位於低位,股市大漲。按現在市場價格預測,包括12月的美聯儲會議在內,到2017年美聯儲將會平均累計加息2.6次,而到2018年加息4.3次。在美國大選之前,市場曾認為到2017年美國會加息1.7次,而到2018年為2.4次。

“市場話題已經轉移到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政策是否會逼得美聯儲變得更加激進,進一步收緊長期貨幣政策。因此,交易商和經濟學家都將集中關註美聯儲主席耶倫在12月15日美國FOMC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韋斯頓對記者表示。

此外,就歷史周期來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鄭聯盛告訴本報記者,美元仍在強勢周期之中。整體看,美元指數每次貶值周期大概持續10年,而每次升值周期大概持續5~6年。本輪美元周期的升值起點應該是2013年年底,標誌性事件是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至今,美元指數大致可以劃分為交替的三個貶值周期和三個升值周期。三次貶值周期的趨勢大致類似,而三次升值周期則呈現出持續時間變長而升值幅度下降的趨勢。

有外媒還表示,美國企業海外隱藏大量美元資金,其返美可能也會利好美元。特朗普曾稱,他將建議一次性地降稅至10%(奧巴馬政府治下的美國企業稅高達35%),以便吸引資金返回美國,從而結束稅收倒置現象,並為財政刺激計劃提供融資。蘋果和微軟等美國企業在海外的利潤規模高達2.5萬億美元,其中的部分資金可能會流回美國。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意外因素可能打壓美元。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對記者表示,如果歐、日央行的寬松力度不如預期,這可能使得美元承壓;此外,強美元可能使得美國出口承壓,且特朗普政策落實程度一旦不如預期,也可能利空美元。

商品並未受強美元影響

就大宗商品而言,一直以來的邏輯是——一旦美元上行,商品價格可能會受到打擊,因為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相應商品的價值也可能因美元上漲而縮水。然而,這一邏輯此次似乎並不適用。

本月至今銅價已經上揚20%,因市場預期中國需求加大,同時特朗普掌權後基礎設施開支加大。中國和美國是該工業金屬的兩大消費國;此外,煤炭價格近期強勢反彈,中國情況亦是如此。

“假如特朗普上任後確實貫徹基建思路,那麽,銅價將重新走強。技術圖上從2010年以來的6年趨勢線已經在本周突破。目前正在200天均線和水平阻力壓制的位置。一旦突破,漲幅或將很大。”司徒捷對記者表示。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施羅德集團(Schroders)研究表明,從1990年到2015年,美元和大宗商品價格呈現負相關的幾率是61%,呈現正相關性的可能性是39%,其中有23%的可能性是美元和商品同步走強,同步下挫的可能性則是16%。

一般而言,加息周期中,商品和美元同步走強的概率較大。歷史階段包括:1996年7月~1997年3月、1999年3月~2000年1月、2003年6月~2005年12月,這些階段都是加息以及經濟複蘇共存的階段,而當前的周期也與之類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