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國新辦就《“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下稱《規劃》)及交通扶貧工作開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介紹“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及交通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擴大交通扶貧範圍至1177個縣。歐青平對此表示,鼓勵企業、個人對交通扶貧項目的捐資捐助,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比如采取拍賣路權冠名權等形式來拓寬貧困地區交通扶貧的籌資渠道。
歐青平指出,打好交通扶貧攻堅戰,除了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扶貧部門要做好工作以外,同樣也要積極地發揮社會的力量,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特別是中央財政方面,前段時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這為貧困地區整合各方面的涉農資金,去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增加交通扶貧的投入力度,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二是鼓勵企業、個人對交通扶貧項目的捐資捐助,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比如說,采取拍賣路權冠名權,以及“路、站、運一體化”開發沿線經營服務等形式來拓寬貧困地區交通扶貧的籌資渠道。
三是要重視動員廣大基層群眾的參與,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體制,營造全民建路、愛路、護路的良好環境。
四是要廣泛宣傳交通扶貧政策、成就、經驗和典型事跡,激勵和推動各方面社會力量,共同支持和參與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交通部重點建設“四個路”
《規劃》要求,到2020年,貧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全面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好先行、做好保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
據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介紹,為完成《規劃》的目標,“十三五”期間交通部將重點建設“四個路”:
一是推進骨幹通道外通內聯,著力建設區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路”。推進貧困地區骨幹通道外通內聯,促進資源要素便捷順暢流動,涉及1.6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和4.6萬公里普通國道的提級改造。
二是實現農村公路通村暢鄉,著力建設貧困地區“幸福小康路”。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建設約23萬公里的通鄉鎮和建制村硬化路,到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全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這個全面小康社會兜底性指標。建設約10.8萬公里通村硬化路,解決較大人口規模撤並建制村和“直過民族”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的通暢問題。
三是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水平,打造群眾出行的“平安放心路”。將實施30萬公里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改造農村公路危橋加強農村公路上的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和1.5萬座危橋改造,對通客車村道上不符合安全通客車要求的窄路基路面路段合理進行加寬改造,提升農村公路安全水平。
四是“特色致富路”。推進“交通+特色產業”扶貧,打造“特色致富路”。建設約3.2萬公里資源路、旅遊路、產業園區路,進一步強化交通對產業扶貧的基礎支撐作用支持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此外,交通部還將進一步改善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擬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2600公里,新增80個碼頭泊位,繼續改善農村水網地區的渡運條件;支持貧困地區改造建設縣城老舊客運站150個、鄉鎮客運綜合服務站1100個,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全覆蓋;會同相關部門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絡,推動農村物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