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價瘋漲的格力那麽“美”,險資可能已經動手了

盡管進軍新能源之路不太順利,但絲毫不影響股價一路高歌猛進。複牌後的格力電器(000651.SZ)股價在6個交易日內大漲了17.77%,24日收報於每股26.38元。大幅放量上漲令市場開始懷疑,這只20多年來低估值、高分紅、股權分散的大牛股是不是已經被保險資金盯上了?

格力電器近幾個交易日連續放量上攻

對於是否被舉牌,格力電器尚未公布相關信息,但業內人士議論紛紛,認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僅18.22%的格力電器符合保險資金的“選美邏輯”,被舉牌的可能性很大。格力電器相關人士就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情況依然在了解當中。

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格力電器的上述特征確實符合保險資金的“選美邏輯”,不過家電行業畢竟依附著房地產的發展,隨著樓市調控的推進,市場對家電的需求也會出現瓶頸;另一方面,今年銅等原材料價格猛漲,格力電器又突然為7萬多名員工加薪,格力電器在某種程度上將面臨成本和需求兩端受壓的不利局面。

符合險資的“選美邏輯”

險資舉牌事件近期頻發,“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高凈資產收益率+低估值高股息+賬面現金豐沛”是被舉牌標的的共性特征,以此考量,格力電器股權被並購的潛在價值十分突出。

招商證券認為,對比股息率,格力的6.5%和美的的3.3%均比十年期國債2.9%的收益率具有優勢。著眼更長久和全球化的視角,對標國際上同類企業的市盈率水平,中國家電巨擘美的和格力的估值未來有30%左右的中長期提升空間。

格力電器8月18日公布了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及相關定向增發的方案,將以130億元全資收購銀隆,並向銀隆全體股東增發股份作為兌價,同時通過增發募集配套資金100億元投向銀隆。本次格力電器將新增發行股份約8.35億股,發行價為每股15.57元。不過相關方案最終終止實行。

有參與過相關項目調研的公募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130億元的價格完全可以收購一些美股的上市公司了;參與定增配套融資,剛開始的時候其實還有不少機構感興趣,不過後來格力需要反向路演吸引機構興趣,而15.57元的增發價格較低,對其他股東攤薄較多;經過連日大漲後,格力的真實價值才被發掘出來,當前已超過25元,略多於10倍的市盈率,才是一個相對理想的價格。

格力電器近幾年凈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表示,深港通預期也是大資金提前布局低估值公司的原因之一,這也很好地解釋了格力電器和萬科等公司近期的上漲,“保險資金也在尋找出路,造成這類炒作並不奇怪。”

上海某保險資管人士表示,此前,不少保險公司某些產品支付給投保人的成本在4%和5%之間,有些產品甚至更高,再加上渠道成本,總成本最少在7%以上,但市場很難找到7%以上的收益產品。

格力電器分紅情況

正是因為如此,格力電器這種低估值、高分紅的公司,特別符合保險資金的需求,按照格力當前估值,要實現5%的持股,大約需要60億~70億元的資金就可以實現,這對不少保險公司來說的確有能力實現。

格力電器有著非常不錯的現金流(單位:萬元)

格力前景並不“完美”

格力電器在保險資金眼里的確“很美”,但整個家電業的前景似乎並不“完美”。

格力電器市場部相關負責人24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當天網傳“關於公司全員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的通知屬實,此次加薪涉及7萬名左右員工。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扣非後凈利潤117.54億元,而此次加薪所增加的運營成本可能占到近一成凈利潤。

網傳的“紅頭文件”

過去幾年,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多次抱怨,家電行業的競爭對手很喜歡高薪挖人,甚至有蹲點挖人的行為,並對此深惡痛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格力在薪酬上相對同行原本並沒有什麽優勢,這次加薪之後對留住人才的確有幫助。

除用人成本在增加外,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以及終端需求存在下滑的可能,都是格力電器未來能否維持利潤的關鍵。盡管格力電器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並購項目終止,但未來依然有外延式並購需求。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銅價上漲並非實體需求上升帶來的,過往銅價上漲主要是因為中國房地產繁榮帶來的空調等家電需求增加。目前樓市正處調控期,不存在需求拉動的機會,最近主要是投機資金推動期貨價格先行。此外,銅價上漲出現在煤價上漲之後,這反映市場存在明顯的操作順序,如果說煤價上漲是國內供給側改革推動供給去產能,那麽銅價的上漲更多表現是煤價受到國內政策幹預,期貨市場受監管以後的補漲行情。

格力電器16 日收到珠海銀隆發出的書面告知函,被告知調整後的交易方案未能獲得珠海銀隆股東會的審議通過,珠海銀隆基於表決結果決定終止本次交易。鑒於此,格力電器決定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宜。

由於美的、海爾等頻頻出手海外並購項目,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格力電器的外延式並購依然會持續推進。一位熟悉格力電器的行業分析師認為,在前董事長朱江洪時期,格力就考慮進軍冷鏈領域,但在其退出後,相關戰略就再無下文,反倒是進軍了手機領域。此次進軍新能源汽車短期受挫,格力的確需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中信證券分析師金星等表示,收購終止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管理層歷史表現有目共睹。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收購終止使員工持股方案落空,讓部分投資者擔憂是否會影響管理層動力與公司日常經營。格力集團是代表國資委管理上市公司的控股平臺,此次人事調整可以理解為是根據廣東省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對格力經營權和國資管理權的正常梳理,無需過度解讀。

民生證券分析師馬科表示,目前我國空調行業滲透率已接近飽和,行業整體以及龍頭份額增長空間都較為有限。在其他家電產品格局基本穩定下,公司橫向拓展的空間也較小。在行業其他龍頭紛紛布局時,公司外延式多元化發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迫在眉睫,否則將被包括美的等在內的競爭對手越拉越遠。預計公司未來會繼續采取外延式途徑進行多元化業務拓展,同時中小投資者的建議和利益訴求將會得到進一步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