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聲不響地,證監會在本月已核發3批IPO。若按照當前一周一批的速度,11月25日有望迎來本月第四批。
證監會申報材料受理中心及發審委近期“門庭若市”,裝滿資料的旅行箱密集送往金融街,發行企業的高管及投行人員也密集到證監會進行反饋、接受問詢。“現在發行速度非常快,審核節奏和批文下發速度都非常快。”一位券商保薦代表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目前證監會處在人事變動當中,部分部門主任空缺,但各業務部門各司其職,審核速度大大提高,“堰塞湖”的消化速度也在明顯加快。
本輪IPO重啟之後,證監會對發行節奏進行了嚴格控制。不過這一趨勢自今年6月份以來有明顯改變,新股發行節奏不斷加快。
11月第一周的周五(11月4日),證監會宣布核準9家企業首發申請,預計總募資45億。出人意料,第二周周五(11月11日),證監會又核準15家企業首發申請,預計總募資112億。與此前每月兩批的速度相比,發行頻率有明顯提高。第三周,證監會再核準14家企業,預計募資64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下半年以來不到5個月時間,已有145家企業獲批發行,募資規模預計達1036億。無論是獲批家數還是募資規模,都超過了上半年的兩倍。今年前6個月核準70家,總募資418億。截至目前,2016年IPO核準總計215家,總募資規模高達1454億元。
截至11月17日,IPO排隊企業790家,其中已過會62家,未過會72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87家,中止審查企業41家。由於新三板改革預期放緩、境外上市熱情降低,新股申報依然保持較高的速度。但是即使從絕對量來看,IPO“堰塞湖”也有明顯消解趨勢。比如參照10月13日,截至當日IPO排隊企業838家,其中包括已過會企業83家,未過會755家。
目前滬市排隊企業335家,其中28家企業已通過發審會審核,55企業完成預披露更新;深市中小板排隊企業135家,8家過會,21家完成預披露更新;創業板排隊企業256家,15家過會、28家完成預披露更新。
隨著股市逐步從去年的股災及年初的異動中恢複,投資者也不再“談IPO色變”,而是對新股放行提速表現出較高容忍度。
2015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最高達到3580點,緊接著A股出現暴跌並觸發“熔斷”,市場波動劇烈,到2月29日,上證指數已跌至2639點,較年初跌去近1000點。市場基礎脆弱,證監會對發行節奏進行了嚴格限制。
2016年1月僅放行7家企業,融資規模40億;2月份放行9家,融資規模47億。隨著市場逐步波動上行,IPO發行節奏也在緩慢加快。4月核發兩批共14家,募資規模74億。不過5月份市場震蕩下行,指數再次從4月中旬的3100點跌至6月末2800點。證監會再次放緩發行節奏,當月僅發行9家,募資規模50億。
不過子7月份以來,股市受多重因素影響,呈現相對穩定的波動上行趨勢。11月18日,上證指數收於3193點。與此同時,證監會也暗暗加快了批文下發的速度,下半年已核準募資超過1000億。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落點,資本市場在股權投資的退出端承擔重任,同時面臨落實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政策要求的任務。隨著近期A股股票在大類資產配置中越來越受到青睞,預計新股發行速度在短期還將保持較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