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畢業生挑工作是懶惰嗎?

2011-8-15  TCW




Q:我實在搞不懂現在的大學生,我親戚的小孩剛大學畢業,我幫他介紹了一個工作機會,他卻寧可選擇在家裡蹲,說想找更好的,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太好吃懶做了?

A:如果一個女生想結婚,只要一有男生追她,她會立刻嫁給他嗎?如果某人想買房子,只要一見到空房,他會馬上把房子買下嗎?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否」,那你為何認為,一個大學生正在找工作,只要有工作機會,不管這個工作機會是什麼,他都應該要立刻上工呢?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我們永遠都面臨著取捨:我選擇了當下的機會,未來找到更好機會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此,女性不會一碰到想追她的男生就以身相許,因為她總想著未來可能會碰上更適合她的男人,消費者買房、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心裡想的也都是同一件事。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人何不「騎驢找馬」?女生何不先交個男朋友,碰上更適合的男人再另結新歡就好。消費者可以先買間房子,等找到更適合房子時,再把舊房賣掉就好,大學畢業生也可先找家公司待著,等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再跳槽就好。

但 是這種想法忽略了,每個人做出調整是要付代價的:女生換男友無法輕易想換就換,消費者也不能馬上把舊房子賣掉,大學畢業生也不能想跳槽就跳槽,因為轉換工 作同樣要付代價。而且,當大學生有了工作,他花在搜尋更適合工作的時間也就減少了,這也降低他未來找到更好工作的可能性。

此外,若大學生換工作太快、太頻繁,也會讓下任雇主懷疑其穩定性,這種行為釋放的「訊號」,也會降低大學生日後找到更理想工作的機會。

就是這些代價,讓大學生會考慮:如果這些轉換工作時要付的代價,比他立刻上工所獲得的好處還大,那他就不願意付這個代價。換句話說,大學生寧可現在「無業一身輕」,以便有更適合的工作時,能立刻上工。

這就是經濟學家阿爾欽(Armen Alchian)所說,「某些」失業或公司職缺的存在,並不是資源的浪費,這些現象都是在未來不可預知下,符合經濟效率的行為。

試想,如果一個人「失不起業」,只要一沒工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找個新工作來做;或一家公司「缺不起人」,只要一缺人,不管應徵者條件,馬上就找個新人來補,這樣造成的浪費豈不更大?

因 此,重點不是「有沒有工作」,而是「有沒有讓人們做他最有價值的工作」,部隊裡的阿兵哥每天都有活兒可幹,但叫學會計的去除草、學物理的刷油漆,這豈是人 們想要的工作?為了不付出更大代價,以便未來更順利找到適合工作,或許你親戚的小孩在家裡蹲,反而是更有效率的做法。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 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3

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 II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ii.html

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 II

 

五月份時信報寫過一篇叫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的文章講述戰友道奇如何透過極簡單的交易系統(心法跟對沖基金之王達利奧All-Weather Portfolio相通)平淡如水卻跑贏盈富、標普500 ETF文章刊出後收到網友電郵如下:

網友W
問題是有關201358日的內容,如下,組合以1.5 倍槓桿運作(一蚊本買個半嘢),想問點可以槓桿買甘多樣野,係咪要pb先做俾客,以我所知,係咪將股票同債券按俾銀行做槓桿,望能教授一下如何操作。

網友J
你好,看過你的一篇文章;我懶惰,但跑贏很多基金,請問可否解釋一下如何槓桿1.5買下內文組合?
Thx s lot

解答如下:

首先非常抱歉拖了很久才回覆兩位網友

關於槓桿買賣部分操作其實極為簡單由於使用的工具不是個股(例如中電(002、煤氣(003、港鐵(066))便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例如:TLTTIPMINT)只要閣下開設了孖展證劵交易戶口便能用1.5 倍槓桿運作。由於債券和貴金屬ETFS多在美國掛牌交易所以道奇選擇了買賣美股佣金極為平宜的InteractiveBrokers(可參考舊文如何抄美股高手功課)

至於回報方面據道奇表示五月和六月各輸約5%7月至今回報約為3%2011 4 以來26個月回報24%仍然跑贏恆指炒爆地球基金一條街,跟標普500 ETF相近。

方法用對投資是不用嚇嚇用死力。巴菲特身家N個零不是靠每天坐在電腦前密集炒期指感受市場氣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1

自導自演電影《鬼夜》為香港社會底層發聲 任達華:窮不可悲 可悲的是懶惰!


2013-09-09  TWM
 
 

 

一部三段式鬼片,在香港首輪戲院上映近六十日,締造出新台幣三千二百萬元的票房。

促成這部電影的,正是身兼導演與演員的影星任達華。

縱橫影壇三十八年,他首次走到攝影機後,把對社會的大愛用力說出來。

撰文 鄭淳予

「人最怕窮,窮比見鬼更淒涼!」穿著一件破爛汗衫的任達華,三更半夜睡不著覺,坐起身,環視「板間房(香港常見的低下階層居所,僅比一張單人床大一點)」內的破銅爛鐵,突然憤恨低罵一聲。

演而優則導的任達華,在首部電影導演作品《鬼夜》中,自己擔任男主角,為廣大香港市民吶喊出這樣的心聲。事實上,這也是他幾十年歲月以來,一直在品嘗的一句話。

八月二十七日,任達華隨片商到台北西門町宣傳新戲,只見拿著手機狂拍的圍觀群眾不分男女老少,其中還不乏日、韓觀光客認出他,熱情呼喊:「Simon Yam」,任達華又是握手、又是合照,還主動問候每一位小攤商、街頭藝人,短短兩百公尺的路,他走了十五分鐘。

任達華不疾不徐道出拍片初衷:「香港人有個話題一直不會退流行,就是買不起房子,現在,連麵包都要吃不起了!」他解釋:「以前,每條街都有一家麵包店,但店鋪租金愈來愈貴,四塊半(港幣)的菠蘿麵包在三個月內漲到六塊半,但麵包店還是一一收起來,現在要走六條街才找得到一家。」「麵包漲價、麵包店消失,就是香港生活壓力的縮影,但說穿了,各地都如此。」在新片《鬼夜》裡,他演出一名不斷失業的貧工,住在一間只比單人床大一點的小房間裡,生活壓力大到讓他每晚無法安睡,一連串靈異怪象頻頻發生。

「我是一個很喜歡觀察世界的人,我對平民和富人都很了解。」任達華安排演員林雪在戲裡扮演一邊嘔吐,還繼續狼吞虎嚥的貪吃鬼,他毫不客氣地告訴記者:「很多地產商不就是這樣的吃相嗎?」除此之外,在「任導演」的鏡頭下,還訴說了為工作忙到沒時間相處的夫妻,最後就在各自的忙碌中天人永隔;街上的孤魂野鬼,也和人一樣,汲汲營營要尋找自己的歸宿。

表面上看去,任達華是拍了一部道地的香港鬼片,實際上,全片都是人情味。而滿滿的人情味,來自於任達華真的看透了世間人情。

窮人家出身

和整個香港一起力爭上游

任達華十四歲那年,擔任水警高級警目的父親任錦球因公殉職,家庭頓失經濟支柱,只能仰賴母親四處替人幫傭,並且接做家庭手工。他回憶,自己在童年時就已學會獨立,自己煮飯、縫衣,甚至一個瘦小的身影就這麼走進嘈雜髒亂、龍蛇混雜的傳統市場裡 ── 他得自己買菜。

許多香港演藝界人士是這麼看任達華的:明明接的戲比誰都多,工作比誰都積極、比誰都辛苦,但他好像還是活得很快樂。這種「積極但又隨遇而安」的超能力,多多少少,就是源於他在成長過程中的訓練。

「有幾年,我們家住在西貢大埔仔的小村屋裡,那是最窮的時候。如果天氣好,又有難得的空閒,我會穿上泳褲,往身上抹些防曬油,跑到樓下停車場曬曬太陽,然後,假裝自己正在國外哪個有名的海灘享受日光浴。」認清自己的困境,面對它,然後學著怡然自得。

「窮也要窮得開心!」任達華說,這是他自小就刻在骨子裡的人生態度。就如同他鏡頭下的孤魂野鬼,即使落魄到做不成人只能當鬼,也能乘上旋轉木馬自得其樂。而回憶自己整個童年生活,任達華曾經給過這樣一句簡單的評論:「是很窮,但我的童年太美好了!」靠著獎學金,任達華讀到預科(香港舊制,五年中學教育後,成績良好的可升讀為期二年的預科,預科學業完成後才能考大學),之後沒有繼續就讀大學,而是選擇早一步出社會,以模特兒身分拍了幾支廣告、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藝員訓練班,畢業後就從電視劇的小配角演起。

對他來說,進入演藝圈後,至少有二十年的時間,他就隨著香港經濟的起飛在打拚。「八○年代,電視行業不容許你生病,病了也要拍!我最記得有一年,我總共做了三百七十幾場秀(通告),也就是說,每一天你都會見到我出現在電視機裡。」任達華這麼說。而他也曾對外表示:「從影至今,我從沒有一次在拍片現場遲到或因病缺席。」

迷亂發達路

低潮的人要靠自己堅強起來九○年代,他走進電影圈,在大銀幕上的任達華,時而是痴狂舞男,時而是變態殺手。有時,他在年初詮釋黑社會角頭,年底又化身為「阿Sir」。戲路廣,片量自然也高,最高紀錄一年有十六部電影看得到他,外加一部電視劇。

當時香港電影稱霸亞洲,高速生產的盡頭,卻是走向粗製濫造,兩岸三地以至於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觀眾,就在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爛片中,認識了「接片天王」任達華。

爛片演多了,原以為任達華「就是這麼一個咖」,直到二○○四年,他才終於以《PTU》片中的警長一角,獲得香港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比他晚六年進入「藝員訓練班」的劉德華,早他四年就得到這個獎項。但在後來的六年內,任達華又在香港拿下兩次影帝獎;自此,再沒有人會把他和「爛片」聯想在一起。

其中,在一○年香港第二十九屆電影金像獎,以︽歲月神偷︾獲得最佳男主角的任達華,在頒獎台上這麼說:「這個獎,我要和所有不如意的人一起分享。」這時大家才發現,這個咖,不但演技一流,同時也有他的生命高度,看盡底層社會與上流生活之後,任達華其實有著最真切的社會關懷。

所以,這幾年的任達華,好像又變得不一樣了。雖然中國電影市場崛起,但任達華卻更愛留在香港拍戲,急切地想要和香港人說些什麼。在《鬼夜》中,集結其他「愛港導演」,為香港留下具有「香港情懷」的電影;而他也不只一次地在各種專訪中感嘆:「現在的社會,充滿太多壟斷的企業,現在的老闆,愈來愈貪婪。」面對眼睜睜看到的貧富差距擴大問題,他這樣想:「能幫忙就幫忙,但說實在也是沒辦法的,太多因素了。我發現只能靠每一個人,都樂觀一點點,去面對生活壓力。」他繼續說道:「這個社會,應該多一點家庭生活,星期天應該是要出去玩的啊!但是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就是老闆要捨得多分一點工資。」任達華說得口沫橫飛,像是要挑起無產階級革命;事實上,他早已在做模範老闆該做的事,《鬼夜》一片由他和安樂影業共同投資,他自願不領片酬,把資源分給工作人員,甚至自掏腰包兩萬港幣,作為拍片期間的茶水點心費。「我能照顧你,你就能照顧你的家庭,你的家庭又能照顧另一個家庭,這才是好的循環。」任達華說。

重生活態度

寧可奔波也要和女兒相聚

讓任達華鍾情留在香港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今年九歲的寶貝女兒。他突然說道:「我是個(對自己)很狠的男人。」為了拍戲,他和女兒總是聚少離多,但他每天都要和女兒通上至少半小時的視訊電話,若是在外地拍戲,他也寧可自己奔波一點,一星期至少飛回家陪女兒吃一頓晚餐、度過一個晚上。

「我到現在都不允許女兒到片場看我拍戲,她會以為,爸爸受到那麼多人服務是很正常的。」自己兒時的生活態度,任達華要完整傳承給女兒,在家裡,凡事都自己來,要喝水就自己倒、衣服也是自己洗,就是要讓女兒學習自己在童年就養成的好習慣。

「人最怕窮,窮比見鬼更淒涼!」這是任達華為香港底層民眾的發聲;但若是問任達華自己的生命態度,他是這麼說的:「窮不可悲,可悲的是懶惰。」年近耳順,任達華走過人生的榮辱,也見證家鄉的盛衰,在他身上有許多數十年不變的「好東西」——每天運動保持身材、每天看三份報章保持對社會的關懷、每回見到台灣的記者,總不忘提醒:「多吃水果、多喝白開水!」還有,無論在銀幕上戴過幾張面具,他始終真誠豁達的笑容。

任達華

出生:1955年

現職:演員、導演

經歷:香港無線電視台藝員訓練班、簽約演員成績:2004年香港金紫荊獎影帝(《PTU》)2006年香港金像獎影帝(《黑社會》)2010年香港金像獎影帝(《歲月神偷》)家庭:已婚,與模特兒妻琦琦育有一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5

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7宗罪? 貪食、色慾、貪婪、暴怒、懶惰、自負、傲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176.html

而今天筆者所披露的,和宗教及信仰完全不沾邊。但作為一個密切關注國內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從業人士,我卻希望這個文章能夠給對這個行業不夠清楚的人們以一些清晰的瞭解,給相關的從業者一些警示。筆者對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抱有高度熱情,但是如果國內移動IN APPS廣告平台的操作者為了獲取訂單而不斷踐行下面的這些行為,就真的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逆發展的原罪了。如果有閱讀者作為從業人士感到不適或不滿,歡迎對號入座。

第一宗罪:貪食

以多數人難以理解的技術辭藻騙取信任。各大移動廣告平台,均不斷美化其技術能力、資源優勢,從而要騙取廣告主的廣告預算。無論是RTB(REAL TIME BIDING)還是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技術,目前只有後者在無線廣告平台有所應用,但是遠不到精準分析,依據數據模型進行技術與投放分配的階段。而經常宣稱自己的RTB 及 DMP技術有多牛的公司,大多是在「拉大旗扯虎皮」。

前者(RTB)是因為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投放及消耗預算機制,遠沒有達到國外先進平台的運作模式,亦沒有傳統互聯網搜索引擎廣告的成熟度。在2012年5月即宣稱發佈國內首家RTB技術的艾德思奇,看起來也沒有相關技術的實際投放應用。美國的廣告市場和投放模式是人家的,中國的國情、行業現狀、廣告主習慣均大有不同,相提並論在我看來目前並無大用。

而後者(DMP)需要建立在非常大的數據量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技術投入和研發,並且根據多個廣告主大預算投放不斷進行優化和調整才能做到,且可以不斷優化,這是沒有盡頭的工作。別說是拿到幾百萬融資的小廣告平台,幾家拿到千萬級融資的大廣告平台,在這方面的研究及投入也是極其有限的。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和大家宣稱自己的防作弊系統多麼成熟的公司,另一隻手也往往在運維著作弊系統。

第二宗罪:色慾

作弊成為常態。在一面拓展所謂的優質APP媒體資源,一面暗地裡圈養用來大量消耗廣告主廣告費用的站長,掛著羊頭賣狗肉。把廣告主投放在真正優質APP的廣告預算,偷樑換柱,大部分投放在有著巨大流量的低質媒體群上。我看到,每個廣告平台的領導者都對外宣稱移動廣告平台的運營是核心,並強調自己的運營團隊是多麼強大。確實,各種效果優化、媒體投放選擇、甚至拉大平台的利潤率,大多是由運營部門牽頭完成。而往往作弊的行為,也由運營部門牽頭。整體的把控、摻不摻水、摻多少水、摻水後如何解釋、露餡後如何彌補這些工作,只有廣告平台幾個核心人物最為知曉和瞭解,在面對著於公於私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他們也是決策的下達和直接執行者。

除此之外,某些廣告平台運營團隊的員工職業素質低下,也成為詬病。前幾日,我在和現在位居某「著名」移動IN APPS廣告平台的運營經理的交流中,她居然認為在有效用戶量和廣告點擊行為一定的情況下,流量大會提升CTR(CLICK THROUGH RATE,指廣告點擊率)的數值。這種連分子、分母都分不清的事情,筆者暗自笑掉大牙。

究竟有幾個運營經理,在潛心仔細研究ASO優化方法呢?

第三宗罪:貪婪

浪費行業資源,綁架開發者。國內幾家著名的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媒體介紹資料上,都宣稱自己平台上容納著眾多嵌入自己SDK代碼的IOS和安卓應用,以5、6甚至8、9萬來計算。一方面,這裡面的水分很大,另外一方面,這裡面只有極少的、數的過來的高質量APP媒體。

很多APP的開發者,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因為沒有較強的銷售和商務資源,因此不得不轉而尋找能夠替其銷售流量的公司。這時候廣告平台就會趁虛而入,要求其嵌入某家(最好是獨家,因為這樣就又成為其在客戶面前炫耀平台媒體資源的一面旗幟)的SDK。這樣,廣告平台經營者手裡就有了雙刃劍。不但可以通過不斷許諾APP開發者投放廣告、增加廣告填充率、保證收益外,還可以在各個廣告主面前吹噓又有一款知名APP「投靠」在自己平台旗下,藉以誇大平台影響力。

最壞的情況是,因為嵌入SDK,因此廣告平台的技術後台可以對該APP應用的流量、用戶活躍度等機密核心數據一覽無遺,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向廣告主全盤抖落出來,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可憐的APP開發者,只能在大多數時候被廣告平台所綁架,空空等待所謂的承諾銷售額,不愉快的事情時有發生。幾個月前,《宮爆老奶奶》的一款遊戲APP的開發者和安沃廣告傳媒大打口水戰,我猜測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此,繞過IN APPS移動廣告平台,力爭和優質APP直接合作,一種聰明的辦法。

第四宗罪:暴怒

大大貶低了行業價值。國內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某位掌門人經常在各大會議上講「我們要一起把移動互聯網廣告這塊蛋糕做大」。但是實際上,他們卻在做著毀壞這個市場、把蛋糕不斷做小的事情。由於行業認知不同,很多企業都把移動互聯網廣告看做自己的銷售渠道,尤其以電商、遊戲客戶和部分品牌客戶為主。他們投放在移動互聯網的IN-APPS廣告,多以CPA進行結算。而每個CPA的價格,在廣告主公司內部成為考核市場部相關人員的KPI,價格高了自然不好交代。

因此,每一個成功達到考核KPI的投放單價,會不斷被擠壓,廣告主期望可以更好的壓低推廣成本,獲取真正推廣底價。這個訴求沒有錯誤,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都希望這樣做。但是接盤的公司呢?為了不斷獲取該廣告主的投放預算,不斷誇大自己的媒體能力、技術優勢、投放效果,從而超額承諾廣告主的心理預期,以達到獲取廣告訂單的目的。但是任何一個媒體、渠道、或者平台,都有其最基本能力和最大能力。超過了這個能力,任何一家都無法做到無限制的優化廣告效果。那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作弊、摻水了。廣告主會慢慢發現,越來越大的廣告投放預算,帶來的是越來越大的的收穫(KPI)。而精明的廣告主會發現,後台轉化能力越來越差。這樣一來,這個市場充斥著虛假、欺騙、不信任。長此以往,移動廣告平台以短時行為獲取的訂單,卻使得整個行業不被認可被貶值,蛋糕怎能做大?

由幾個台灣年輕人創始的Vpon (威朋)IN-APPS廣告平台,以LBS精準定向投放為核心,也做過幾個成功的品牌廣告案例。就是因為過高的運營成本和過低的銷售收入,入不敷出,而今已經改弦易幟,不再做前端銷售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犧牲品。

所以,如果某位IN APPS廣告平台掌門人堂而皇之的告訴大家,我們成功的降低了廣告主准入門檻,那就讓他去死吧。

第五宗罪:懶惰

浪費投資商的錢。目前幾大國內互聯網廣告平台,均獲得了少則幾百萬,高則幾千萬的機構投資。但是這個市場經營了至少2年,還沒有一家能夠收支平衡。而各大廣告平台的銷售人員,無不告知廣告主,這單我們只要流水、不要利潤。哪裡啊,往往很多廣告投放單,不但沒有利潤,反而要貼進去很多錢財。這樣賠本賺吆喝的事情,也許有人可以看做是市場爆發前的必要投入,我卻看作是不正當競爭,是在浪費投資商的錢,做一個沒有頭尾的事情。

而為了壓低成本,一個平台獲取的廣告主預算,或者被浪費投放在流量質量極低的APP 群上;或者被以幾分到幾毛錢差價,轉包給91、安智等平台,甚至架勢廣告這樣的三流平台;或者更有甚者,廣告平台把廣告主投放在自己平台上的預算直接用於購買谷歌移動廣告平台ADMOB的廣告,一個點擊才3-4美分。這種利用信息的不對稱,而通常用於腐敗工程轉包的模式,也被普遍用於IN APPS廣告平台的經營。

第六宗罪:自負

對於品牌廣告主偷樑換柱。品牌廣告主通常按照CPC或者CPM進行移動互聯網廣告平台的購買(90%的廣告主採用CPC方式購買,其他的會以CPM進行購買IN-APPS廣告)。這是目前最痛苦的事情之一。究其源頭,還是要提一下國內最早做移動互聯網廣告的公司MADHOUSE(上海億動廣告),在2005年移動廣告還停留在WAP網站的階段,該公司就提出不同於傳統互聯網廣告的收費模式(CPD=COST PER DAY 或 CPT=COST PER TIME),以其精準、定向、智能投放來獲取廣告主的青睞,並且以CPC的方式進行結算和製作排期。由於該公司在銷售、創意、服務等方面的傑出表現,獲取了眾多品牌廣告主的認可。但那個時候,品牌廣告主就被教育,移動互聯網廣告是按照CPC進行售賣,不再考慮任何以CPD或者CPT的方式進行採購。這為今日移動互聯網廣告無法按照時間售賣造成了一種慣性的影響,也許MADHOUSE創始人也在暗自後悔。

因此,品牌廣告主在投放時,在一個CLICK上的討價還價,就成為必要的過程。每個點擊的價格,就像一個過山車一樣,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從最高2元錢一個,下跌到幾毛錢一個。而為了爭奪客戶,大大小小不同的廣告平台,競相殺價,還在不斷的降價。每個點擊1毛幾分錢的單子,有好多廣告平台都接過。這樣的結果就是,與4A廣告公司簽訂的投放排期,在投放時被偷樑換柱。對於那些合作單價高,媒體質量好的APP應用,做「蜻蜓點水」式的投放,而為了控制成本,品牌廣告主大部分預算都被悄悄投放在一些質次價低的APP上,如果這也算WEB2.0 「長尾理論」的一個踐行的話,該名詞的提出者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怕是要睡不著覺了。

第七宗罪:傲慢

對於年輕從業者職業發展的錯誤引導。最為筆者所痛斥的,是這些廣告平台對一代年輕從業者的職業灌輸。雖然平台的核心機密永遠掌握在幾個人或者一小群人手裡,但是作為職員,很多年輕從業者也都間接和片面的瞭解操作過程。而這些年輕的從業者,是抱有對移動互聯網的一腔期待和熱情才加入的行業,並且為了職業發展和生計不斷的努力著。

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IN APPS廣告平台的現狀,對於這一批年輕人的職業觀發展,以及對該行業的認知,起了非常消極的作用。誠然,作弊行為在整個廣告界都有存在。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新興的、所有人都寄於高度期望的行業,這些行為會成為非常不好的力量,去試圖改變行業發展的方向。而往往很多從業者,考慮到自身職業的發展,即便換了工作平台也默默不語,甚至作弊方式互相借鑑,就更加使得廣告平台的經營者為所欲為。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一種新型產業的快速前進,無不奠定在良性、合理、誠信的發展氛圍基礎上。這七宗罪成為困擾國內移動互聯網IN APP'S廣告平台的弊病,相關從業者是否應該有所反思?

或許這就是一場所謂的資本遊戲,是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其實這更像販毒,就好比每一個大毒梟剛開始都會犯以上的所有罪惡,目的是控制市場、壟斷市場、消費這個自己搶奪來的市場,但是大毒梟也會被其他毒梟所替代,而一層層緊密的產業鏈條、利益鏈條,正在驅使我們把一個剛起步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毒害掉。退一步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中國,無利不起早的至理名言被運用的比比皆是,究竟是廣告平台的原罪,還是廣告主的壓迫?究竟是瘋狂?還是墮落?還是留給諸位去思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11

2013年:懶惰投資者的歡呼之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353

2013年是自1995年以來美國股市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年,這一年里,最佳投資策略就是持有簡單的股票組合,也即所謂的“傻錢策略”。借著美聯儲的貨幣寬松和經濟的複蘇,道格瓊斯指數上漲了29%(計入股息後),標準普爾500指數則攀升了32%(計入股息後)。股市表現已經超出了華爾街最樂觀分析師的預測。許多試圖從短期市場波動中去賺錢的基金表現明顯不如單純追蹤指數的基金,而那些將籌碼過度分散在各種資產(如:大宗商品、新興市場和ETF)的基金表現同樣不能令人滿意。波士頓五月花咨詢公司的合夥人Lawrence Glazer說:您的投資越是分散,那麽您的投資績效就越差!股市的反彈並不是遵循一個模式。2003年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這一年里,道指上漲28%(包含股息),MSCI國際新興市場指數飆升56% ,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上漲4.1%,而DJ瑞銀商品指數上漲了23% 。2013年股票市場的單邊上漲給投資顧問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問題。多年以來,他們都在竭盡全力的勸自己的客戶將更多的錢投資到股票市場,而現在他們必須勸他們將財富配置到一些表現並不那麽好的資產上去,特別是債券。但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由於近期利率有企穩向上的趨勢,投資者非常擔心持續了十多年的美國國債牛市即將過去,投資回報可能會低到連風險都難以彌補。據上周五收盤價,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下跌2%,自1999年以來首次年度下跌。美國股市2013年年度表現僅次於日經指數,受益於日本激進的量化寬松政策,日經指數本年度上漲了57%。但對於美國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選擇還是持有本國的股票型基金,據來自晨星公司的數據,那些投資大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平均收益為32%,投資小公司股票的基金的平均收益達到了38%。2013年美國股市的上漲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曾因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中東亂局和政府關門等因素經歷了幾次短暫的回調,最大的一次回調是在5月21日至6月24日,幅度為5.8%,這是由於當時市場擔心美聯儲很快將開始縮減QE。管理著70億美元資產的St. Louis's Wedgewood公司的首席投資官David Rolfe說:現在看來,今年任何一次賣出交易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隨便挑一個主要指數投資,然後用剩下的時間來打高爾夫,那就賺大發了。2013年,歐洲股市上漲,但表現大幅落後於美國,泛歐指數Stoxx 600上漲17% 。受累於疲弱的全球經濟形勢,通常在全球經濟擴張時表現最好的新興市場國家股市普遍下跌,MSCI新興市場指數跌5.1%,同期中國股市的基準—上海綜合指數下跌7.6% 。黃金期貨下跌28 %是 200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跌,黃金通常被投資者作為對沖通脹和利率上升的主要投資工具。通常全球經濟增長的受益者—大宗商品也未能幸免,道瓊斯瑞銀商品指數下跌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39

價值投資綱要-基本準則【懶惰的哲學家】

來源: http://xueqiu.com/9629424579/26974995

我在這里記錄價值投資的基本準則和對如何進行股票投資事務的總結。1.價值投資原理價值投資包括這樣一些基本原理:(1)任何一項資產都有一個被稱為“內在價值”的基本屬性,可以通過對過去的分析和對未來的大致估計評估出來價值的大致範圍,價值通過眾多參與者的買賣行為所體現出來;(2)價格圍繞價值波動;(3)價值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4)精明的投資者應該仔細評估資產的價值,並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在價格高於價值時賣出,價格距離投資者估計出的價值的遠近程度被稱為安全邊際。按照這些基本原則進行投資的人被稱為價值投資者,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價值投資者基本上不考慮單個特定股票的價格變化或整個市場周期。對於市場周期的考慮,主要是在繁榮期很難找到被低估的股票,而在蕭條期這種股票很多。搭建價值投資體系基礎的人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他闡述了什麽是“價值”;菲利普·費舍進一步完善了整個體系,他闡述了什麽是“成長”。他們分別依靠對事物發展本質的理解,從不同角度共同說明了同一事物的兩面。真正理解價值和成長的投資者,已經或者正在成為這個領域里的巨人。2.財富積累的秘密價值投資者能夠積累巨大財富的秘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1)價值的回歸;(2)安全的保護;(3)價值的增長;(4)複利的魔力。2.1價值的回歸價值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價值從來就不會直接表現出來,而價格卻會非常容易地得到,因為有眾多參與者的買賣行為通過價格來達成成交。當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升;當供大於求時,價格會下降,但是價格並不會影響價值,因為價值是固有的內在屬性。對於普通商品來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對於股票來說,價值是它所代表的一家上市公司的所有權,這包括了這家公司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和未來會取得或失去的一切經濟利益。盡管價格經常偏離價值,但是價格最終都必將回歸價值。亞當·斯密把這種情況稱為價值規律,股票的價格和價值之間也同樣遵循這種規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對於這種情況,我的解釋包含兩種基本的哲學原理:表面現象回歸本質規律;人的認識有偏差。現代金融理論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思想,被稱為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經典描述是:關於影響股票價值的一切信息,都會因為信息的快速傳播而同樣快速地反應到股票價格上,所以股票的市場價格是對股票價值的無偏估計值。按照這種說法,價格也就是價值,人們的認識也沒有任何偏差,而這顯然在某種程度上不符合邏輯。正是因為人的認識存在偏差,所以才會出現價格偏離價值的情況,因為價值是固有的內在屬性,不會因為人們的認識偏差而改變。但是複雜的是,對於股票的價值來說,它不僅包括目前的情況,還包括未來的情況,而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人們對價值的認識總是在不斷的進行修正。但是無論如何,價值都會得到證明,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過去所認識的未來會變成目前和過去,那麽真實的價值最終將水落石出。這樣在另外一種程度上來說,有效市場假說又是符合邏輯的。因為畢竟價格會回歸價值,只要排除對時間的考量。所有這一切,都符合這樣一個基本的哲學原理:表面現象回歸本質規律。在商業和投資領域:價格是表面現象,價值是本質。只不過因為人們的認識有偏差,所以我們無法在目前準確地認識真實的價值,而只能通過自己的一些評價來估計出價值的大體範圍,並盡量減少評估的誤差。既然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那麽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三種狀態:價格低於價值(價值被低估)、價格等於價值、價格高於價值(價值被高估)。股票市場的周期性繁榮和蕭條經常導致低估和高估狀態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多數人忽視價格必將回歸價值的基本規律。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在低估時選擇買入股票,在高估時選擇賣出股票,而幾乎不考慮投資所涉及的時間。正是由於大多數人對價值評估錯誤的存在,才給少數精明的投資者提供了成功的可能。這符合辯證法,別人認識的錯誤就意味著自己認識的正確。投資者成功的一個秘密就在於他們大致上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本質,而不理會複雜的表面現象。2.2安全的保護當投資者在低估時買入股票,那麽他實際上就得到了一種對財富利益的保護,而不是損失。因為一旦價格從低估狀態恢複到價值或者達到高估狀態,他就必然會得到正的投資回報,甚至他可以計算這種正回報的程度是多大。而這種情況必然會在未來發生,即使他所投資的股票還會繼續低估更多或者價格回歸價值所經歷的時間可能要久一點。價格偏離價值的程度被稱為安全邊際。我使用下面的公式來計算安全邊際的大小:安全邊際S=(價值-價格)/價格低估時,價格<價值,S>0;高估時,價格>價值,-1<S<0。當然這里的價值是不同投資者根據自己的評估所得到的估計值,盡量客觀的評估會減少偏差,但是永遠都無法消除。顯然,較大的偏差會導致不太好投資的效果。2.3價值的增長對價值增長的描述,主要來源於如何確定或者說如何評價價值。對於股票來說,這涉及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運轉的。一家公司作為經濟循環中的生產者,它依靠投入自身的資本和生產資料來為消費者生產商品和服務以取得收入,然後再利用收入進行新的生產以取得新的收入。如果收入扣除了成本之後仍然有盈余,那麽這種生產循環就會不斷的進行或者擴大,公司的盈余就會不斷增長,這意味著公司凈資產,也就是股東權益會增長。如果收入扣除了成本之後沒有盈余或者是負回報,那麽這種生產循環就會縮小,這意味著公司的股東權益會減少。對於股票持有者來說,價值並不僅僅是目前的股東權益,同樣還包括公司未來會取得或者失去的一切經濟利益。所以在評價價值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目前,更重要的是評價未來。當然無可避免的是,這種評價會有很大的主觀性。傳統的看法認為,一項資產的價值是未來所有存續期內能取得的現金流入的貼現值。對於債券而言,這種傳統的看法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準確評價債券的價值。但是對於股票而言,這種看法卻受到了巨大的局限。因為債券的存續期是有限的,而股票的存續期無法確定,更加無法確定的是需要考慮現金流入。所以在實踐角度,人們對價值所進行的估計,是在一個可預見的不太久的未來,公司能發展到什麽程度的評價。實際上,這是與公司的凈利潤和凈資產相關聯的。對公司目前的價值的估計,是公司在未來某個時間能夠總計實現利潤的多少或是凈資產的大小。顯然,隨著公司的運轉和凈資產的變化,公司的價值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當公司能持續不斷的產生利潤的情況下,公司的凈資產和價值都在提升。公司價值的提升,就給投資者帶來財富的增長,也就是投資回報。2.4複利的魔力所有學習過數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不太大的數字經過多次冪的乘積之後就變得非常大,這就是複利的魔力。我使用下面這個公式來描述投資回報:In=I×(1+A)的N次冪×(S+1)In表示經過N年之後的投資額;I表示初始投資金額;A表示投資的複利;N表示投資的時間;S表示安全邊際。(1+A)的N次冪被我稱為均衡回報率;S+1被我稱為安全邊際權數,S+1=價值/價格。這里認為通過N年的投資期,價格等於價值,不存在高估和低估。對於股票投資來說,A就是公司價值的增長率。如果公司每一期的凈利潤和凈資產能保持一個穩定的比例,也就是資本收益率能保持大體穩定,那麽價值增長率A就等於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增長率。當考慮經過N年的投資期,價格依然沒有回歸價值的情況,這個公式可以改寫為:In=I×(1+A)的N次冪×(Sb+1)/(Ss+1)我把這個公式稱為實際回報率,Sb表示買入時的安全邊際,Ss表示賣出時的安全邊際。隨著時間的流逝,Ss傾向於等於零。關於投資回報的大多數疑問,都可以通過對這個公式的理解而得到答案。價值投資者能夠積累巨大財富的秘密在於,他們可以尋找到價值不斷提升的公司,並且在公司的股票具有較合適的安全邊際時進行投資,然後通過相當長時間的投資來實現複利的滾動。正如一個經典的比喻所描述的那樣,投資就好比滾雪球,需要一段足夠長的山坡和足夠濕的雪。這是另外一種辯證法:少則多,慢則快。3.投資過程精明的投資者決定具體投資哪家公司的過程大體上分為兩部分內容:對公司經營和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和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估計。學術界願意把前者稱為基本面分析,把後者稱為估值。實際上也就是如何挑選公司和如何評價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是動態的過程。投資者應該具備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閱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來大體上掌握一家公司的基本情況。盡管遠遠不夠,但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財務報表把公司經營的整體情況通過簡單的數字表達出來,使事實變得清晰起來,但是同時也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認為財務報表的記錄都是客觀公正的。對過去公司財務記錄的了解,可以幫助投資者在評價未來的情況時具有更多優勢。3.1公司挑選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為重要的機會成本,所以投資者應該選擇最好的公司進行投資,並盡可能回避一般或者糟糕的公司。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建立如何評價各種不同類型公司經營情況的標準,然後把主要的投資集中在最有可能成為或者已經符合最佳標準的公司上。在實踐角度,可以把收入增長、凈利潤增長,凈資產增長以及利潤率等財務指標聯系起來作為這個評價標準。並且對於不同經營類型的公司,可能需要制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分類。如果按照公司的利潤變化情況,大體上可以分成增長型公司和周期型公司,增長型公司又可以按照增長速度來進行更細的劃分。增長型公司的利潤水平一般與經濟周期關聯不大,周期型公司的利潤水平可能與經濟周期、政府政策或者其他因素關聯相當大。如果按照公司所處的生命周期,大體上可以分成創業期、快速擴張期、成熟飽和期,甚至有些公司還包括衰退期。不同的階段,意味著公司可能面臨不同的發展速度和問題。市場所處的地域和容量、消費者的偏好、重大的社會政治、經濟或者文化變革以及科技進步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發生變化。因為這些複雜的因素,所以投資者需要盡可能熟悉和掌握關於經濟周期和商業運轉的知識,甚至還需要對政治制度、金融體系、政府的貨幣和產業政策、通貨膨脹水平、居民收入情況等宏觀經濟因素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因為這些“經濟氣候”可能都會最終影響公司的發展情況。不過最為關鍵的是,精明的投資者需要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到底是如何運轉的。管理一家公司和挑選一家公司進行投資所經歷的過程,同樣都好比勤勞的園丁培育他的小樹。最開始小樹只是在泥土里的一顆種子,園丁為它澆水和施肥讓它能夠發芽並且緩慢的成長。小樹吸收泥土和空氣里的養分,並通過陽光的照射進行光合作用,慢慢地長出了樹幹和樹枝。大自然的氣候變化導致在春天樹枝長出葉芽,夏天樹葉茂盛、秋天雕落,冬天沈寂,然後又是一個春夏秋冬,並且不斷循環往複。但是隨著每一年的生長,小樹都在長高,並且還會結出果實。園丁年複一年地為小樹清除雜草和害蟲,並且最終可以享受小樹長大後帶來的清涼、果實和喜悅。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決定發展的關鍵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外部因素。小樹能成長得多高並不取決於泥土、空氣、水分和陽光等條件,因為這些條件對所有的小樹來說都是同樣享受得到的。真正決定小樹能成長的多高並且能結出什麽樣的果實的因素是這顆小樹的種子,是寫在種子里的基因。而且同時還離不開園丁對它的培育和保護。所以實際上,挑選公司就是選擇好園丁和好種子的過程,經濟氣候的變化只不過是公司發展所必然經歷的環境。投資者需要盡可能尋找到在生產、銷售、研究開發、財務控制、內部管理、發展潛力等方面都有足夠優勢的公司。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一個誠實可靠的管理者的協調下所實現的。在實踐角度,尋找到最出色的公司需要我們從身邊開始。通過一些基本常識和見聞我們可以知道某些公司比另外一些經營相似商品或服務的公司更為出色,這種方法省時省力,但是同時意味著會有不小的局限。或者,還可以通過翻閱大量公司的財務報表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這意味著驚人的工作量。所以,這強烈意味著最出色的投資者需要比其他人付出多得多的勤奮和努力。3.2公司評價對公司的價值進行估計,也許是整個投資領域最神秘的一件事情,這是一門抽象的藝術,而不是一門精確計算的科學。因為人的認識有偏差,所以不同人的估值就是對基於同樣的事實的不同看法。在實踐角度,估值是先進行一系列基本假設,比如公司未來的凈利潤的增長率是已知的或者公司未來能達到的收入是已知的等等,然後計算出公司在未來一段確定的時間所能達到的發展程度。基於不同觀點的人,確定價值的估計值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而所有這些看法都會最終被證明與事實有多大的偏差。傳統上使用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方法是被廣泛接受的,估值的大部分具體內容是評價公司應該匹配什麽樣的市盈率和市凈率水平。投資者需要審慎地評價自己所采取的估值方式,甚至需要建立一整套估值的標準和體系,這同時包括對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不同的評價。這應該成為投資者的一項基本能力。不管是公司挑選還是公司評價,都需要定期重新進行檢查,因為任何一家公司都可能會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提前預知的變化;或者,我們可能還會發現更出色的投資。在挑選公司和評價公司的價值之後,就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投資決策。3.3投資風格不同的投資者傾向於有不同的習慣,而且隨著所挑選的公司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水平。概括地說,有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兩種投資風格。價值型投資更加註重安全邊際水平,成長型投資更加註重均衡回報率水平。價值型投資一般會選擇有較高的安全邊際的周期型公司或者穩定增長型公司。當安全邊際傾向於等於零時,可能就會進行賣出,然後再尋找新的符合價值型投資標準的公司。因為一般情況下,這種公司的均衡回報率並不太高,所以繼續投資可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成長型投資一般會選擇有較高的均衡回報率的快速增長型公司。有些時候小於零的安全邊際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較高的均衡回報率會在不太久的未來彌補這個差距。如果公司能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足夠的增長速度,那麽成長型投資者輕易不會進行賣出,除非發生下面3種情況:發現當時的投資是錯誤的;公司不再符合當時投資的標準;發現了更好的投資。對於價值型投資而言,需要仔細衡量安全邊際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因為這種投資意味著可能會放棄一些更加出色的成長型投資。對於成長型投資而言,盡管有時小於零的安全邊際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仔細衡量這種價格暫時高估的情況會持續多久。為較高的均衡回報率付出較低的安全邊際可能並不合適,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謹慎的價值型投資的回報要好於輕率的成長型投資。簡單地說,安全邊際是固定的,但是均衡回報率會隨著時間而增加,這就決定了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這兩種風格的差異。實際上這取決於對於內在價值的理解,也就是對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的不同權衡。而且無論對那種投資風格而言,都強烈意味著投資者需要進行長期投資,盡管有時候所經歷的時間可能並不太長。對於同一個投資者來說,他可能側重或者共同采取兩種風格。這就需要權衡如何分配有限的投資資金,也就是如何搭建投資組合。3.4投資組合對於兩種投資風格而言,搭建投資組合都是必要的,因為把所有的資金只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可能會面臨許多不可預見的困境。被金融界廣泛接受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實際上並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正確的指引。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表面現象來進行研究和闡述的,而忽視了本質,所以這就會導向一個並不符合邏輯的結論。在衡量應該對每個股票投資多少金額的時候,需要著重考慮的是它們的均衡回報率與安全邊際水平。如果要求整體回報增大,那麽就要求把盡可能多的資金投資在均衡回報率與安全邊際權數乘積最大的股票上。同時在一段確定的時間內,如果兩只股票的這個乘數相等,那麽可以認為這兩項投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同等看待。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均衡回報較小而安全邊際較大的股票更優。進行投資組合並不一定意味著分散了投資回報,因為我們無法確定價格會在什麽時間與價值相匹配。對此我有這樣的描述:假如選擇了10家出色的公司,它們都有可能漲幅超過10倍甚至更多,但是沒法提前知道到底哪家公司會在相同的時間具有最多的漲幅。如果只投資於一家我們認為最有可能漲幅最大的公司,那麽得到的回報可能會是20倍或者是5倍。如果對10家公司都進行投資,只要有一家公司達到了100倍的漲幅,那麽其他的投資都失敗了也可以達到預期目標;而實際上非常有可能是5家公司上漲了20倍,而另外5家公司上漲了5倍。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重視如何搭建投資組合,並根據不同的安全邊際與均衡回報率水平來調整投資組合中所投資金額的比例,這對改善實際的投資回報具有重要的作用。搭建投資組合的關鍵在於:投資者是否對所投資的每一家公司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評價。這一方面需要投資者具備藝術家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投資者具備哲學家的洞察力。4.評價內在品質決定事物發展的是內在因素,而不是外在因素。一家出色公司的價值增長來源於其傑出的內在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家公司具有什麽樣的競爭實力。競爭力有很多方面的體現,包括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用途和質量、把商品或服務銷售到消費者中的能力、能研究開發出更好的或者新的商品的能力、在內部財務處理上的效率、在內部人員管理和培養上的努力、對各種形式的資源的所有權以及其他方面的優勢,這些優勢都可以使公司更好地運轉並帶來利潤,以提升價值。盡管整體經濟的景氣程度以及例如社會變革、技術進步等外在因素可能會對公司有暫時或者深刻的影響,但是擁有更多競爭力的公司會取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或者更少的損失。幾乎所有這些優勢,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公司管理者通過協調各方面的資源來把它們共同作用到公司的運轉中。一家傑出的公司必然擁有傑出的管理層,否則這家公司根本沒有辦法保持競爭力,很快就會在商業競爭中走入困境或者被擊敗。所以實際上,公司管理者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內在品質。就好比將軍對軍隊的指揮一樣,管理者的能力決定了一家公司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商業上的成功。一般而言,投資者通過閱讀財務報表可以在表面上識別哪些公司有更好的內在品質,這也是普遍的做法。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能否尋找到誠實可靠並且具有雄心壯誌和足夠能力的管理者。4.1資本收益率通過對財務報表的解讀,投資者可以從表面上尋找到公司發展的線索,其中最重要的數據就是資本收益率。資本收益率用凈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它不僅說明了公司利用每一單位凈資產產生利潤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公司凈資產的增長速度。在一家公司在幾年中凈資產的增加幾乎都是由利潤來貢獻的情況下,如果它的平均資本收益率是a,那麽公司的凈資產和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就等於a/(1-a),這也就是投資的複利A。如果我們能夠假設公司未來的平均資本收益率依然保持過去的水平,那麽就確定了均衡回報率水平。同時,我還主張以資本收益率為基準來估計公司的價值,這就確定了安全邊際水平。一般的原則是:最開始是銷售利潤率,然後銷售利潤率會傳導到稅前利潤率上;稅前利潤率會傳導到凈利潤率上;凈利潤率會傳導到收益增長率上;收益增長率會傳導到凈資產增長率或者說資本收益率上。而正是資本收益率水平,決定了公司的價值。無論對價值型投資還是成長型投資來說,資本收益率都至關重要。通過比較不同的資本收益率水平,可以對不同公司的經營狀況做出評價。在大多數情況下,資本收益率的提升可以認為公司的內在品質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體現,反之可以認為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越高的平均資本收益率水平意味著公司的凈資產增長速度越快,意味著公司的價值增長速度越快,意味著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安全邊際和均衡回報率越大,意味著精明的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投資回報越多。4.2競爭力評價盡管過去的資本收益率水平很清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公司一定有能力在未來繼續保持或者提高過去的水平。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尋找到真正推動公司保持較高資本收益率的內在因素。任何一家公司為了保持和提高資本收益率,就必須使收益增長率與過去資本收益率匹配的水平相一致或者更高。在利潤率無法提升的條件下,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收入。更多的收入意味著需要有能力生產出來並且有能力銷售出去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當舊的商品和服務不再適宜的時候,就需要研究開發出新的商品和服務。研究開發意味著公司需要從收入中分配一部分研發費用,同時還有用在其他方面的開銷,比如用來更新和維修生產設備、建設新的生產和服務基地、廣告、內部人才培養、提高員工福利以及承擔社會責任等,這需要公司在財務處理上有效率。當然有些公司可以較容易地通過控制成本和提升價格等方式來提升利潤率水平,或者它們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有源源不斷並且輕易不會減少的需求。所有這些具體的商業細節包括其他環節構成了公司的運轉,並且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這就形成了競爭力。競爭力對資本收益率的保持或提高提供了支持。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有些是由於所處行業、經營方式或者政府政策等外在因素導致的,有些是因為所處地域的自然條件、技術、專利、生產規模、內部管理水平以及商業聲譽等內在因素導致的。當然,有些公司可能會具有壟斷優勢,但是壟斷並不一定意味著是對公司有利的。因為這可能導致公司失去了雄心壯誌以及不再致力於開發更好更廉價的商品和服務,這將會逐漸使公司的收入難以快速增長,並最終導致資本收益率難以提升或者下降。顯然,外在因素是容易被複制和模仿的,而且對於所有相似的參與者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內在因素是極難被競爭對手複制的。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對公司的競爭力有足夠的認識。因為對它的評價可以讓投資者分辨當發生對公司有利或者不利的影響時,這種內在品質是得到增強還是削弱,同時還包括這種影響可能持續的時間。這樣進而就可以大體上衡量公司未來的資本收益率水平是否會提升,這同時意味著衡量公司價值的增長水平如何。簡單地說,投資者需要認識到公司在什麽情況下會發展順利,而在什麽情況下會遇到困難,並且可以大體上衡量順利和困難的程度。4.3管理層評價任何私人生意或者公司建立之初,都是在創立者們需要實踐一些新的想法、進行新的研究開發計劃、或者爭奪新的市場以及資源等情況下開始的。管理一項私人生意或一家公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因為只要生意還在進行,就意味著需要付出成本,如果不能取得比成本更多的收入,就意味著資本金會減少,並且最終不得不終止這項生意。創業者們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相當大的風險,他們需要迅速地找到取得收入的方法,然後再讓收入不斷地擴張下去,隨著收入和利潤的增加,就意味著公司的運轉可能越來越順利。隨著小公司慢慢地成長為中型或者大型公司,就會產生新的問題:公司需要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這樣意味著它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和銷售網絡、需要雇傭更多的員工、需要建立更多為生產和經營環節提供支持的部門,包括技術開發、財務處理、消費者服務、法律支持、內部人才管理等各種可能需要的部門。而且這個時候,公司的管理者不可能再是一個人或者一小群人,這還需要培養和提拔一些層級較低的管理者。另外,原來的創業者可能因為年齡增長得過大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再繼續工作,這還需要找到新的管理者繼承下去。同時,公司還可能會遇到資金無法與其發展相匹配的情況,這樣公司可能會選擇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和股票來進行融資。所有這些具體的行為,都是由公司的創立者和一代接一代的管理者來具體實施的,一般稱所有管理者為管理層。毫無疑問,管理層處理具體商業細節的能力決定公司將走向何方。在現代經濟條件下的商業競爭決定了任何公司的管理層都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公司的運轉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否則很快就會走入困境。管理層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他們的行為層面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他們的思想層面上。如同將軍對軍隊的指揮一樣,不思進取和缺乏遠見的領導者不可能會取得持久的成功。成功的管理層必須同時具備誠實、智慧、積極進取、富有責任感、能夠很好地權衡短期和長遠利益等一系列優秀的個人品質,這樣的人一般對自己的道德修養也要求相當高。所有這些品質可以概括稱為正直。雖然資本收益率和競爭力為成功的投資提供了線索,但是精明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正直且富有能力的管理層才是公司傑出內在品質的本質。5.成功的投資者成功的投資者是需要鍛造的。他需要具備一些卓爾不凡的個人品質,而這本身就意味著需要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付出與之對應的磨練與努力。他需要誠實: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具備的知識、掌握的信息和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目前的生活狀況以及未來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遵循的道德標準;他需要耐心:能夠細致地處理目前的事務,並且對於暫時的有利和不利狀況有客觀公正的評價;他需要勇敢:能夠獨立進行思考,對過去一些固有的觀點和看法提出質疑,同時又不失去客觀公正的態度,更加重要的是在不利條件下仍然能夠鼓勵自己堅持正確的原則和道德標準;他需要努力工作:能夠不斷地進行學習、思考、總結,並且能夠自己處理繁瑣的整理、統計、計算等工作;他需要富有洞察力:能夠透過表面現象認識到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分辨真實的情況與大多其他人的普遍看法之間的差距;他需要富有遠見:能夠在事情發展的初期預見到未來成熟的情況,還需要在信息不夠全面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他需要富有責任感:能夠對人和對事情有始終如一的關心和正確的態度。他需要權衡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能夠從長遠角度思考應該如何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天生具有這些性格。大多數性格都是通過家庭的潛移默化以及學校範疇的培養教育來實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些事情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後所形成的。就如同沒有經歷過風雨就不會出現彩虹一樣,幾乎所有重要的品格都是在失敗和挫折之後才根深蒂固在我們的思想中。實際上,這些品質會保證投資者在長時間中實踐投資的基本準則,而不迷失方向。而且投資者還會通過這個過程不斷地進行思考和重新認識自我。因為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如何對待這些財富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大體上來說,有兩種人生態度,一種是利己的,一種是利他的。排除道德標準的考量,利己的人生態度一般會選擇消耗掉相當數量的財富,這樣往往最終積累的財富數量很少;利他的人生態度一般會選擇繼續積累財富以使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往往最終積累的財富數量很大。所以,投資者選擇了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實際上就決定了他將獲得多大程度上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財富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精神財富上。掌握投資的技巧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這不僅需要克服一些固有的看法帶來的束縛,還需要領悟一些最基本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哲學原理,更為關鍵的是,這還取決於投資者具有什麽樣的價值觀。這種積極的價值觀,應該成為所有正直的人的畢生追求。http://xueqiu.com/9629424579/25451976放上了PDF文本@不明真相的群眾 @但斌 @釋老毛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鄧欣華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李妍 @達觀天下 @will1031@耐力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05

懶惰的銀行 活該被餘額寶綁架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f6ke.html
餘額寶的大熱,動了許多人的奶酪。

最受傷的,自然是銀行。原本以0.35%就能輕鬆獲得的活期存款,原本幾千幾萬元的小額存款,經餘額寶轉一圈匯聚後改投銀行間同業存款市場,就變成了6%左右大額存單--銀行獲取存款的成本因此大大提升。

銀行日子不好過,偶爾發發牢騷可以理解。但是近期聽到某銀行個人金融部老總的一番奇葩言論,不得不感慨習慣了朝南坐的銀行不思進取,活該被餘額寶綁架。這位老總觀點是是這樣的,他認為目前中國存在兩種利率環境。一種,是以央行基準利率為代表的百姓存款利率,其特點是嚴格遵照基準利率執行,最高上浮10%。另一種,是以同業利率為代表的市場化利率。通俗地說,前者,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後者,更有市場經濟特點。在他看來,改革開放初期有人做投機倒把的事,把計劃體制內的資源倒賣到市場上,從中賺取巨額差價。餘額寶這樣的產品,干的就是這個活兒。

銀行才是利率雙軌大贏家

雙軌制的利率環境,的確是現實。但是,這樣的雙軌制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還不是銀行麼!

一方面,央行制定了遠低於市場水平的基準利率,壓低了銀行獲得存款的成本,另一方面,央行又先行放開了貸款的利率,同時允許存款同業市場存在,使得銀行有多重渠道將資金高息拆借出去,於是銀行有了豐厚的利差收入--以1年期存款為例,銀行只需要以3.3%的利率從普通儲戶那裡拿到存款,一轉手再以5%的利率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拆借出去,就能輕鬆賺到1.7%的利差。需知,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為持有人打理1年投資,收取的管理費也不過0.3%而已--賺0.3%的被叫做"投機倒把",那麼賺1.7%的怎麼辦,豈不是該"拉出去打靶"?

說到底,銀行厭惡餘額寶,只不過是原來可以從利率雙軌制中"投機倒把"的奶酪被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給動了,因此就給競爭對手扣上"投機倒把"的帽子實在是太下乘了--這種下乘不僅在於"扣帽子"本身,更在於我們市場經濟都走了那麼多年,竟然拿出"投機倒把"這樣快被人遺忘的罪名,實在讓人懷疑個人金融部老總是不是還活在改革開放之前。

銀行利差不該是鐵飯碗

相比這樣的"史前生物",另一些銀行人士就要聰明許多,在打擊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時,他們學會了"拉仇恨"。是的,他們會告訴金融消費者,賺到手的,遲早要還出去,而且是加倍奉還--銀行為了留住利差,對外的貸款利率也相應提高了。

咋看,上述分析很是辯證唯物主義,既看到了事物好的一面,也看到了事物壞的一面,很是全面。但問題就在於,上述的分析,不過是詭辯,一切魔鬼都藏在"銀行為了留住利差"這八個字裡面!

為什麼銀行的利差水平就不能改變,為什麼銀行就必須把資金成本上升轉嫁到借貸者身上?這可絕不是必然的。諸位可曾看到過這幾年關於外貿的報導,雖然伴隨商品價格上漲和勞動力不再寬裕,外貿生產生的成本大幅上漲,但外貿買家無法提高採購價,於是外貿商品生產商被迫壓縮利潤來消化相關成本增長--可見成本上升並不是必然應該轉嫁的。

因為餘額寶的衝擊,銀行的日子興許會稍微難過一些,但是整體而言,銀行的日子依然好過的一塌糊塗。且讓我們看一組數字對比:截至2013年三季度,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利潤是1.7249萬億元,而其中16家銀行的利潤就佔了9183.8億元,近乎所有上市公司的53.24%--這樣的賺錢能力和賺錢比例,充分顯示:相比實體經濟,作為虛擬經濟的銀行業實在是日子太好過了啊!

正是這種好日子,阻礙了銀行業的創新。餘額寶這樣的東西,創新難麼?"不是我們銀行不能,而是壓根就不想",某銀行個人金融部的負責人這樣我分析這個問題。他指出,在個人金融領域,很多創新對消費者都是好東西,比如前幾年大為流行的自動歸集(將多個銀行賬戶自動合併到一家銀行)、多餘活期賬戶金額轉賣理財產品,也包括可以替代活期的貨幣市場基金,但是銀行沒有根本動力去主動推這樣的業務--對銀行而言,活期存款是貸款業務最大的資金來源,任何導致活期存款流失又不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新業務,都會導致銀行本能的反對。

可見,銀行業被餘額寶動了奶酪,歸根到底是自己好日子下的不思進取,這才導致產品創新緩慢。

餘額寶倒逼銀行小微業務

餘額寶出現,銀行日子不好過。

一方面,在個人金融業務層面,許多銀行也推出"類餘額寶"類產品向抗衡,另一方面,這倒是有望倒逼銀行更多涉足真正扶植實體經濟的小微金融業務。

很長一段時間裡,銀行不僅是產品創新緩慢,在放貸上也是挑三揀四,總是熱愛大型國有企業,中小微企業則被視作第三世界公民--過去數年監管部門三令五聲頻出重拳督促銀行支持小微企業,恰恰說明了此前銀行對此的不重視。

其實這並不奇怪,以往銀行能夠拿到低成本的存款,以低成本的貸款利率放貸就能維持不錯的利差,再加上貸款給大型國企又無需承擔"道德風險"--自然趨之若鶩。

當然,如今因為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的崛起,銀行的存款成本必然會大大提高,的確存在傳導至實體經濟的可能。但這樣的傳導,未必是雪上加霜,反而可能是雪中送炭。

需知,眼下對於小微企業,最犯愁的不是市場利率的升降,而是大銀行壓根惜貸不肯貸給他們,逼得這些小微企業只能以極高的利率進行民間拆借--溫州公佈的民間融資綜合利率高達19.75%--可見小微企業的貸款之難。對於這些不得不花19.75%的利率去拆解資金的小微企業,如果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即使貸款利率較以往有所上升,那必然也是大大低於19.75%這樣的水平--你說這對小微企業是好事還是壞事?

銀行過去那麼多年日子好過,說到底還是"計劃經濟"的受益者,銀行創立難,市場缺乏競爭,握有金融牌照的銀行自然朝南坐。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正是要在銀行業引入競爭,讓銀行們的日子沒那麼好過。

餘額寶們的出現,無疑是提前在存款端引入競爭,倒逼銀行改革--這無論是對作為存款消費者的普通金融用戶還是對渴求貸款的小微企業主,或許都是一件好事。金融業開放的大趨勢不容阻擋,在這樣的大格局下面對餘額寶衝擊不是知恥而後勇積極創新相對,反而是"扣帽子""拉仇恨",這樣的不思進取,活該被餘額寶綁架日子難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94

懶惰心 辛苦命

十多年前池某在寺廟靜修,看過的佛門故事中,要數這個印象最深刻:

老和尚出外遠行,小和尚幫他拎行李。走了一段路,小和尚說,行李很重,想休息一會兒。老和尚說,我去找個人來幫你一把。接著,老和尚轉向一戶人家,張口就是一輪粗言穢語,然後快閃。那戶人家暴怒,抄起一根棍子追打出來,嚇得小和尚也跟著老和尚快跑,跑了很遠路程才停下來。老和尚問小和尚,行李還重嗎?小和尚說,奇怪,剛才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重。



池某是典型的小和尚性格,懶得就懶,責任在身時,總是嫌三嫌四,諸多藉口,故對這個故事特別有感覺,也不時用來提醒自己,該做的事,若懶得動手,就要設法把自己推到一個不能停下來、也不能回頭的位置,這樣就能心無二念,專心一意向前行,再苦、再重的工作,都不以為苦、不以為重了。

搬來blogspot落腳之後,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池某盡可能保持每星期至少更新一篇文章,到上周終於無以為繼,恐怕短期內亦難復舊觀,原因是,為了重整賭馬model,池某最近一直閉關埋頭苦幹,日以繼夜,做完又改,改完重做,加完又刪,刪完再加,像是沒有個了期。

重整model並非舊的不能用,而是有些新的想法,希望驗證一下。但要驗證一念的對錯,工作量是巨大的,牽一髮而動全身,由database一格一格重新執過,到逐個module改program、debug、測試,沒完沒了,而最後結果還可能是無用功,白做收場。

一想到工程艱巨,付出大而收穫沒有保證,馬上又小和尚心態作祟,總希望免得就免,推得就推,拖得就拖,潛意識裡還想偷偷向三種人學習,輕輕鬆鬆過日子:第一種,說了就當做了;第二種,幻想了就當成功了;第三種,盲信了就當無往而不利了。

但想深一層,市場上的輸家,不正是這三種人嗎?不想與這三種人為伍,唯一出路,就是拋棄懶惰心,擁抱辛苦命。把心一橫,將舊model弄死,令自己兩頭唔到岸,恢復舊model和重設新model工作量一樣大,這樣,選擇就只剩下一個,不需要心大心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61

【今日笑一笑】懶惰老虎狗 抓癢唔駛用手

1 : GS(14)@2016-09-01 06:11:50

不少狗狗也愛抓癢,用前肢抓我們見得多,但日本有隻法國老虎狗,卻連手也懶得提,伏在草地上,縮頸自磨來抓癢,就連牠的朋友、另一隻黑白色的老虎狗,也露出一副「冇眼睇」的樣子出來。
Instagra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31/19755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