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年特刊】去產能這一年,鋼鐵、煤炭行業成績亮眼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去產能在鋼鐵、煤炭、水泥等重點行業的表現不盡相同。

鋼鐵、煤炭行業的成績單十分亮眼;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則不樂觀。

鋼鐵、煤炭、水泥去產能收效不同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在去產能工作進展通報會上表示,2016年全國鋼鐵、煤炭去產能有望提前完成。

截至10月末,鋼鐵、煤炭行業經濟運行狀況明顯好轉,主要體現在產量、價格和效益三個方面。

以煤炭為例,雖然截至6月底時,去產能僅完成了全年任務的29%,此後煤炭去產能全力提速,7月底完成全年任務的47%,8月底則急速完成至60%,截至9月底則已經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

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從產量看,1~9月,粗鋼產量6.04億噸,同比增長0.4%;粗鋼表觀消費量(粗鋼產量減去凈出口粗鋼量後的值)5.26億噸,同比下降0.8%。煤炭產量24.6億噸,同比下降10.5%,消費量28.4億噸,同比下降2.4%;第三季度全國煤炭消費由負轉正,同比增長約0.5%,其中電力行業耗煤增長4.8%。

價格方面,鋼鐵、煤炭價格從年初持續回升。截至目前,四種鋼鐵產品(線材、螺紋鋼、中厚板、冷軋薄板)綜合價格為每噸2931元,較年初回升了685元,漲幅達30.5%;10月31日~11月6日當周,環渤海動力煤價格上漲2.36%至607元/噸,煤炭價格從年初起連續十八期上漲。在國家發改委兩月之內八次召開煤炭會議抑制煤價過快上漲的情況下,四大煤炭、電力企業簽訂煤電中長期合同。11月2日~8日報告期內,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606元/噸,結束了此前連續十八期上漲的局面。

與此同時,許昆林近日表示,上一階段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並不能說明去產能已經到位。“煤炭去產能的決心不會動搖,力度也不能減弱。”許昆林說。

鋼鐵協會會員企業1~8月實現利潤214.7億元,同比扭虧增盈393.5億元;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15%,應收賬款同比下降7.6%。

鋼鐵、煤炭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行業的好轉也帶動了關聯行業的回升。其中,鐵路煤炭運輸從前8個月的持續下降,轉為9月份增長3%。

行業轉好的同時,隨著淘汰落後產能、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鋼鐵、煤炭行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146處未批先建的煤礦項目中,除個別地區部分煤礦因涉及基本民生需求外,其他均已停產停建。除此之外,有關部門共查處183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涉鋼企業,59家能耗不達標或無法核實的鋼鐵企業;72處應依法關閉類、限期淘汰類的煤礦和26戶能耗不達標的煤礦企業均依法依規進行了整改和處理;對20家存在事故隱患的鋼鐵企業責令整改,28處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予以吊銷,286處煤礦責令停產整頓。

鋼鐵、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目標已無憂,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仍然十分嚴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水泥產量達11.1億噸,同比增長3.2%,年初以來多個月份穩定在3%以上的低速增長。

國務院辦公廳早在今年5月就印發了《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水泥熟料等排名前10的企業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

由於水泥產量不同,各省份去產能的目標差距較大。其中,河南、江蘇、吉林計劃在2~3年內均須化解過剩產能1000萬噸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省份則各須化解水泥過剩產能100萬~300萬噸。

職工分流安置

去產能的過程中,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並轉或剝離重組。

今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中國僵屍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報告顯示,僵屍企業比例最高的五個行業分別是:鋼鐵(51.43%)、房地產(44.53%)、建築裝飾(31.76%)、商業貿易(28.89%)和綜合類(21.95%)。僵屍企業比例最低的五個行業是:銀行(0.00%)、傳媒(4.12%)、非銀金融(4.65%)、計算機(5.23%)和休閑服務(5.88%)。

因去產能而失業的人員如何安置呢?

根據今年兩會期間人社部的初步統計,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涉及180萬名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雖然去產能的重點是鋼鐵和煤炭,但我國產能過剩的行業同樣遍布了水泥、玻璃、造紙、有色金屬等多個領域,涉及人員眾多。

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明確了職工安置渠道,具體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方面,企業內部安置。企業依靠現有的場地、設施、技術開辟新的就業崗位,能讓分流出來的職工在本企業繼續就業。

第二方面,促進轉崗就業創業。對需要離開本企業的職工,啟動就業扶持計劃,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職工能夠盡快就業和創業。

第三方面,內部退養。也就是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職工本人自願,企業同意,可以實行內部退養。

第四方面,公益崗位托底。對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政府將開辟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

第一財經記者經過梳理發現,今年已有廣東、陜西、河北、遼寧、江蘇、山東、四川等多個省份推出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的相關措施。已經出臺的措施中,共性是均規定了“距退休不足5年再就業難可內退”,以及設置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的內容。在促進轉崗就業創業方面,各省則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政策細化,轉崗培訓補助、崗位補助、社會保險補助、穩崗補貼標準等補貼的數額不盡相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