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冷思考:臺風停了,豬怎麽辦?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09.html

本文是創業家作者馬金同的投稿,這與最近的一股思潮正面對撞“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據說,互聯網思維能夠解決一切疑難雜癥,藥到病除。真心如此嗎?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麽東東,它能治療痔瘡嗎?歡迎各位探討,有興趣寫兩筆的,歡迎投稿。 前兩年,你的商業計劃中不提B2C或C2C,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創業了。這兩年如果不給自己打上個O2O的標簽,你就會被打上另一個“沒有未來”的標簽......整個中國都被"2號臺風"全面席卷。創業豬和投資豬抱團兒在臺風中一起飛,飛的自由自在,飛的無怨無悔。   然而在2014年伊始,各大媒體紛紛曝出前些年火爆異常的創業公司進入規模性倒閉潮,個別互聯網明星企業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此時大家才發現“2號臺風”停了,飛在天上的“豬”有的摔死了,有的摔殘了,有的變成了註水肉被賤賣了......但即便於此,那些沒飛上天的豬們卻還在苦苦等待著那將要來的臺風,把所有可能的臺風口都擁堵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   此時此刻,是否發現中國的創業者是可憐的,中國的投資者是可憐的!臺風來了,豬都上天了。臺風停了,豬怎麽辦?作為創業者或投資人,我們是否應該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做個總結,做個十分必要的冷思考?   這些年,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亦或是媒體財經界,都在不停的鼓吹和傳播“互聯網思維”。剎那間仿佛所有的事情都要和互聯網關聯,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賣襪子的搞起了B2C,賣燒餅的玩起了O2O,據說燒烤攤兒最近也2維碼了......大家在互聯網思維中“無2不歡”、“無網不利”......為什麽?原因就是大家在“互聯網的臺風中”被刮的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了!   我不知道互聯網思維最初的出處到底是哪里,但我想一定是與BAT有所關聯的。我們都知道,這三家龐大的公司都是純正的互聯網企業,幾乎與Offline沒有半毛錢關系。另外,我們也都知道,這三家公司都從VC那拿到錢後才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創業之初都曾面臨過絕境,有的甚至死去又活來。試問這樣的企業最怕什麽?   人都說死都死過了,還怕什麽?其實不然,只有死過的人才知道死亡的可怕。因為沒死過的人是無知者無畏的!所以BAT對死亡恐懼程度遠遠超過了初創型企業。再問,一個瀕臨死亡甚至已經斷氣的企業如何才能從投資人手里拿到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死豬肉加工成火腿腸、臘肉,再加以高大上的外包裝。大宅門兒里的白七爺不就是靠一泡包裝精美的屎融到初創資金的嘛?所以,對死亡充滿恐懼的BAT,深知當初自己的火腿腸就像一泡屎一樣分文不值,但為了保持自己或高富帥或白富美的形象,不得不把那泡屎的秘密永久保藏,甚至不惜聯合起來,統一口徑向全世界撒個彌天大謊。   所以當我們靜下來冷思考的時候才發現,那泡屎不就是現在大家嘴里的“互聯網思維”嗎?而那個謊言被說了千萬遍後,儼然已經成了真理。於是天真的創業者們、投資商們前僕後繼的為了這泡屎而奮鬥著。值嗎?   各位看官看到這里一定要註意文中從頭至此所說的都是“互聯網思維”,而不是“互聯網”。   我並沒有低看互聯網的意思,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好工具,就像它沒出現之前,報紙、電視、收音機和雜誌同樣是營銷傳播好工具一樣。IKEA和UNIQLO的對互聯網的應用案例大家已經熟讀了N遍,我就不必贅述了。面對“互聯網思維”臺風,IKEA和UNIQLO冷靜面對,戰略從未偏移,戰術策略中一邊巧妙完美的應用互聯網傳播的力量,一邊繼續把自己線下獨特而無可替代的“現場體驗優勢”發揮到極致。   再看看我們的企業呢?比如蘇寧和國美,那真是叫財大氣粗,一聽說互聯網思維的臺風刮起來了,立刻不惜重金插隊前往風口,結果呢?線下店早已變得門可羅雀了!臺風一過,真不知道他們該如何收拾殘局。   外國人喜歡說中國人沒信仰,不懂得堅持,所以做不了品牌。中國人喜歡說歐美人思維固化而死板,所以賺不到快錢。這里面並沒有誰對誰錯,但是我要說的是,在戰略上稍微死板一點,堅持一點,沒什麽錯。戰術的策略上變得靈活一些也是我們的優點。線上也好,線下也罷,不管是豬還是麻雀,都去追臺風了,最後臺風停了呢?還是豬歸豬,麻雀歸麻雀,誰也成不了誰。   多堅持自己的戰略,尊重企業的DNA,深挖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品牌也好,體驗也罷,先看準各種新型營銷工具的本質,不可以盲目傾斜。竭盡全力,不斷給出更多更好的消費驚喜,才是商業根本!至於臺風,來的時候請關好門窗!   作者馬金同為著名商業評論人,上海贏領眼鏡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伊視可【上門驗光配眼鏡】品牌創始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馬金同 | 編輯: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3

妙評A股暴跌:風來的時候沒找到豬 風停了被砸成豬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59

QQ圖片20141209153441

周二A股在刷新四年新高3091點之後反轉直下,大幅跳水至2900點下方,收跌5.4%,創逾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超過150只股票跌停。早上還說誰手里沒個漲停板的股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下午就成了,誰手里沒個跌停板也不好意思給人打招呼了。

首先,最為活躍的當然還屬李大霄:重大預測:3000點短期有風險!(我又說(蒙)對了吧?)

55

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也不甘人後:牛市行情中,我們今天主講分級基金B

diyicaij

獐子島股民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99

管理層:無視風險提示? 分分鐘教你做人!人民網:呵呵,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11

rmw

滿倉跌停的同誌們在天臺上請保持好隊形

12

13

14

89

tiaolou

33

U150P1T117D263328F2577DT20110225114750_maxw808

當然,也有淡定的和”真大神“的

zhidie

naive

黑鍋有沒有?招商證券:怪我咯?

68

332

最後,送給最親愛的股民們劉歡老師的《重頭再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50

油價下跌 美國油井都停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79

oil-rig

隨著油價跌破每桶60美元,美國新閑置的油井數量創下近兩年來最高。

位於休斯頓的現場服務公司Baker Hughes昨日在其網站上表示,本周,美國石油鉆井平臺開工數量下降29,至1546,為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也創下2012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由於OPEC拒絕減產,包括康菲石油公司和綠洲石油有限公司在內的美國石油公司減少了支出。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擱置其年度資本支出計劃到明年。

美國石油鉆井平臺開工數據正從創紀錄的1609下滑,這給繁榮的頁巖油發展蒙上了陰影。頁巖油推動了美國國內生產量至30年來的最高水平。

Iberia Capital Partners LLC油田服務分析師Robert Mackenzie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開始了。我們知道這一天會到來。油井數量下滑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石油價格正不斷下跌。

康菲石油公司12月8日表示,將削減明年支出20%。這家公司推遲了北美的投資。綠洲石油有限公司12月10日表示,削減2015年支出44%。

石油勘探公司Murphy Oil Corp首席執行官Roger Jenkins表示,

我們的資本支出將降低。我認為降低資本支出20%多將是全行業的常見做法。

即使生產商削減預算,關閉鉆井平臺,美國國內的產量依然激增。

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數據顯示,12月5日當周,美國日石油產量攀升至912萬桶,為1983年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並預計將在明年增加到每天930萬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71

為什麽說直播這個風口,可能真的要停了?|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0/158842.shtml

為什麽說直播這個風口,可能真的要停了?|黑馬薦文
歪道道 歪道道

為什麽說直播這個風口,可能真的要停了?|黑馬薦文

不論是阿里接盤還是騰訊接手,直播最後的歸宿都可能會成為某個平臺的一個功能。想要獨立創造一片天地,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8分鐘

推薦理由:盛極必衰,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直播行業也難逃這一“厄運”?本文作者長文力證“直播風口似乎真的要停了”。你作何感想?本文由歪道道(ID:neihangaoxia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歪道道。

一直以來,互聯網創業都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個行業越火,那麽其冷卻的速度越快。所以,當某個行業成為互聯網風口的時候,雖然眾多創業者摩拳擦掌,資本聞風而動,但看似火爆的表象之下,卻往往意味著整個行業將迎來最為慘烈的廝殺。

而廝殺過後,幸存者往往都會喊出“優勝劣汰,剩者為王”的口號,以達爾文進化論來宣告自己的勝利,渾然忘卻了滿身的累累傷痛。對於每一個曾經或正處在互聯網風口的行業來說,不外如是。而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那些眾多倒下的創業者們,則更為殘酷的用失敗來宣告這一行業已經從火熱轉向冷清。

英雄遲暮,美人白頭,這種處境總是讓人唏噓不已。而這次的英雄,是曾經火的一塌糊塗的直播,美人,則是因為直播崛起而如日中天的網紅經濟。它們似乎終究難逃互聯網風口之後迅速風停的魔咒。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相關規定,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依法開展直播服務。此次的通知,並未如以前一般,獲得一致支持,反而是讓整個行業陷入了一場詭異的沈默期。之後,北京市網信辦又責令映客、花椒、一直播、小米直播、六間房、快手、在直播等直播網站進行全面整改。

種種跡象表明,已經過了野蠻生長期的網絡直播平臺們或將迎來第一個刺骨寒冬。那麽,連續幾記重拳擊打的是色欲橫流的泡沫經濟,還是茁長成長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砥柱?網絡直播將何去何從?

運營成本與商業模式之痛

2016年,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好迎接的姿態,就急匆匆的在資本寒冬的呼聲中進入了“全民直播”的時代。

根據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億1000萬,其中,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億2500萬,占網民總體的45.8%。保守估計,具有即時、鮮活、親近等優勢的直播平臺超過500家。

可以說網絡直播以鋪天蓋地之勢席卷了整個互聯網行業,成為其中最火的熱點。但隨著行業內大量平臺的誕生和資本巨頭湧入,問題開始逐漸顯現:直播服務的運營成本正在急速增加,商業模式同質化也日益嚴重。而這兩大問題導致眾多直播平臺幾乎難以盈利,只能鏖戰在燒錢混戰階段。

從運營成本方面來看,直播平臺主要在兩個方向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一是高昂的帶寬成本。中國運營商1T的寬帶費價格約為每月2000萬元,每百萬人觀看720P清晰度的直播需要約1.5T左右的帶寬,就行業平均水平而言,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臺每月僅帶寬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而網絡流暢度和清晰度是直播的命門,做不得任何妥協。隨著直播用戶越來越多,寬帶運營成本必將持續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平臺資金鏈吃緊。

二是對網紅和明星主播資源的資金投入。2015年,一份《遊戲直播行業身價TOP主播排行》榜單在網上流傳,其中10余名主播身價高達千萬以上,位列榜首的“若風”估價更是達到2000萬元一年,超過了不少一線明星的水準。擁有知名度的主播帶有巨大的流量,是各大平臺爭搶的對象,因此導致主播身價水漲船高的同時,各大直播平臺也開始陷入“挖角之戰”。這更無形之中讓網紅摒棄了忠誠度,所以直播平臺耗費巨資培養出的網紅常常被對手挖走,導致人財兩空,這無形之中讓整個直播行業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而從盈利模式上看,眾多平臺的主播商業化套路也幾乎如出一轍。

第一類為後向付費模式的直播,針對希望推廣自己產品的第三方,用直播形態植入並表現出來,比如電商類直播。第二類為前向付費模式的泛娛樂化直播,是針對用戶方的付費,用戶觀看直播的同時“打賞”禮物,再據此延伸出其他產品付費的功能。第三類為結合有網紅潛質的主播,制作高質量PGC或PUGC欄目,將優秀主播個人IP價值最大化,並進一步衍生出更多影視、娛樂方向的收費形式。

目前直播平臺大部分屬於前兩者,無論是廣告還是打賞所得利益,平臺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入主播錢袋。這樣的收入很難維持其自身運營成本。而被寄予厚望的第三種模式也面臨著門檻制作成本高和重點監管的多重壓力,能夠成功者寥寥無幾。

總之,當下的直播商業模式早已令很多平臺陷入盈利困局,造成了主播吃肉,平臺喝湯的局面。現如今,廣電局出臺“持證上崗”、限制直播內容等硬性規定對平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毫不誇張的講,眾多小型直播平臺會將會在這樣的監管之下成為炮灰,而主流直播平臺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也將更加束手束腳。

內容稱王難抵政策風險

除了運營成本和商業化難題,網絡直播平臺也面臨嚴重的內容風險問題。當前直播平臺,一些所謂網紅和美女主播為吸引粉絲,以低俗、色情等內容大打擦邊球,利用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等內容嘩眾取寵,滿足用戶的獵奇心理。雖說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觀眾,但無形之中更為平臺增加了政策風險。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平臺運營成本過高,難有資金和精力去進行直播內容的創新和新商業模式的開拓,遂選擇以低俗、色情等內容迅速吸引用戶,造成了監管風險的增加。而這已經成為網絡直播平臺發展階段難以避免的問題,畢竟在沒有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和平臺都會選擇利用捷徑積累人氣,這本身也是由市場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導致的。

如今廣電總局出臺規定,甚至北京市網信辦又責令映客、花椒、一直播、小米直播、六間房、快手、在直播等直播網站進行全面整改,說明了此類直播內容將會越來越難以生存。受此影響,不僅僅是主播,直播平臺也勢必會損耗掉大量的人氣。

尤其更讓直播平臺焦慮的,是廣電總局出臺規定後持證上崗的問題。

所謂“持證上崗”就是直播平臺應持有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截至2016年5月31日,總局共頒發了588張許可證。這些持證機構包括了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網站等。目前的直播平臺,只有YY、映客、虎牙等部分直播平臺具備了《許可證》,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等大的視頻平臺與旗下直播平臺共用同一個《許可證》,而其他更多的直播平臺並沒有查到其擁有許可證。

據規定,不持有《許可證》的機構,禁止開設互聯網直播間以個人網絡演藝形式開展直播業務。而想要獲得這個許可,直播拍平臺將會面臨兩大難點:

1)新申請單位現要求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

2)註冊資本應在1000萬元以上。

基於以上兩個門檻,大型直播平臺可能通過嘗試申請資質,或采取與持證方合作的方法解決準入問題,但是小型直播平臺可能就要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但這也不意味著大型直播平臺可以高枕無憂。影響他們發展的,很有可能是他們的許可證是否取得了通知相關的兩項許可證。一是通過互聯網對重大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體育等活動、事件的實況進行視音頻直播,應持有《許可證》且許可項目為第一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第五項;二是通過互聯網對一般社會團體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組織活動的實況進行視音頻直播,應持有《許可證》且許可項目為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第七項。

這樣的規定意味著,即便擁有《許可證》,但沒有上述許可項,直播平臺也不能從事活動和事件的直播服務。從這兩條可以看出,廣電總局對直播自制節目的欄目化進行了約束,因為直播內容的升級很有可能涉及到諸多敏感事件,難以有效控制。所以,此前直播平臺推出的諸多直播綜藝,可能都會在受到影響。

而除了《許可證》的問題,另一個直播平臺該憂慮的就是備案問題。

根據廣電的通知規定,在開展直播活動前,應將相關信息報屬地省級以上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備案。一名直播行業人士分析稱,這條要求對大公司應該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對中小公司以及走上創業路的公司而言,基本就是斷了生路,因為廣電總局會對直播服務的單位進行審核,看他們是否具備相應的技術、人員、管理條件以及內容審核把關能力。中小公司和創業公司估計很難達標。

總之,廣電總局從準入門檻和直播內容兩方面加強了對直播平臺的約束,那些依靠美色經濟吸引眼球的平臺不僅要應對力度加強的監管,還要面對自身內容同質化問題導致的用戶流失現狀,隨後監管政策的收緊,此類直播很有可能會在這一場“清洗”中被淘汰掉。

寒冬將至,勝利果實或被巨頭攫取

商業巨頭紛紛試水直播,已經使得直播平臺競爭更加激烈,現如今廣電總局這一“飛來橫禍”降臨,可以預想,勢必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行業將從火爆期進入冷卻期,甚至可能直接進入寒潮之中。

而在洗牌之後,幸存的直播平臺也許將會長期難以恢複元氣,畢竟,他們之所以爆得大名, 是靠整個行業的火爆帶動的,而不是因為自身商業模式和產品創新。因此,所有直播平臺都在一條船上,只是熱潮退卻之後, 有的平臺掉進水里淹死了,但幸存著也依舊難以下船。

在這種外部環境下,因為直播而誕生的網紅經濟這顆果實,最終可能會落入巨頭手中。其中最有可能攫取網紅經濟這顆勝利果實的,  則是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家誕生於互聯網的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有錢,任性,殺伐果斷的他們,估計很難放棄這種機會。

以阿里巴巴為例,優厚的電商資源與直播平臺有著天然的契合度,網紅主播只需提供購物經驗為粉絲精準導購,即可坐享其成,這對於網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畢竟,像網紅這種自帶流量的群體,離變現最近的領域可能就是賣東西了。所以,在直播浪潮不可避免的衰退重壓之下,眾多平臺主播面對如此危機應該會紛紛投入電商懷抱。

但是,可能會攫取直播的勝利果實並不僅僅只有阿里,因為它還將面對另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那就是騰訊。

騰訊同樣作為互聯網商業巨頭,可以說擁有最龐大的用戶量,加上近似的社交模式,騰訊很容易將用戶引導至直播平臺。而擁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氣之後,對於如何將流量商業化,一直是騰訊較為擅長的。而無論是資金、人才、用戶、廣告等各個方面,騰訊也都有著可以與阿里一較高下的實力。所以,直播最終的歸宿,終究還是阿里騰訊的雙雄之爭。

當然,除了阿里和騰訊最有機會攫取直播的勝利果實之外,微博也有可能會在最後的直播盛世中分得一杯羹,因為它的社交優勢有點類似小一號的騰訊。但是想要成為直播的行業的掌控者,估計很難越過阿里騰訊這兩座大山。

但不論是阿里接盤還是騰訊接手,直播最後的歸宿都可能會成為某個平臺的一個功能。想要獨立創造一片天地,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

總之,網紅經濟如同不斷湧起的彩色泡沫,短時間內聚焦了各界的眼光,塑造了具備廣泛知名度的商業態勢,正在形成一種內容創新的商業模式,甚至有可能創造一種產業鏈,但是這些光環之下,依舊無法掩蓋起本身的脆弱性,一經外界觸碰,就很有可能為商業巨頭截胡,為他人作嫁衣裳。

而如今,直播這個風口,似乎真的要停了。

這讓我想起一句詩: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直播 風口 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19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8/166676.shtml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歪道道 歪道道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AR在經歷波折之後,正在重新回歸商業應用。

沈寂許久的AR行業在最近終於迎來一個爆炸性新聞。耗時六年,Magic Leap於聖誕前夕宣布首款硬件產品Magic Leap One將於明年上市。

之前Magic Leap超20億美元的融資使其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公司,然而行業泡沫破裂後,“騙子公司”的質疑也隨之而來。因此,Magic Leap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VR/AR行業變化的“晴雨表”。

相比資本追捧時的瘋狂,如今進入冷靜期的AR似乎正在拋開商業噱頭的幻想,嘗試落地於行業應用,尤其是針對AR營銷的諸多成功案例,蘊含著顛覆傳統營銷同時,似乎預示著,AR在經歷波折之後,正在重新回歸商業應用。

褪去資本的外衣,AR正在進入新的蓄力期

相比今年熱火朝天的共享經濟,從直觀的市場表現來看,虛擬現實領域似乎平靜很多。

去年AR遊戲方面,起碼有Pokemon Go風靡全球,而今年風頭似乎又重新回歸端遊。硬件設備上,雖然主流頭顯銷量依然提升,但始終沒有現象級產品的出現,HTC Vive非但沒能拯救岌岌可危的老牌企業,反而加劇了虧損困境。至於VR電影,依舊忙於參加各種獎項角逐,並未滲透到國內影院。在外界看來,這種風口之後的低調也被認為是“衰退”。

不過,就像之前依賴市場表現的高度活躍來認定虛擬現實元年到來一樣,就此判定行業沈寂同樣有些片面。畢竟,作為一個創新前沿的產業,AR在技術的噱頭風口之後,正在逐步回歸現實價值。實際上,2017年以來AR不論在產品開發、制造還是營銷及售後方向都有突破性嘗試。

比如,福特公司目前正在測試微軟公司HoloLens頭戴式全息透鏡AR眼鏡,將其用於車輛設計中。設計人員使用這種無線視圖器,可以將車輛全息圖置於真實的物理模型之上,以便快速、直觀地了解車輛外觀的改變。

營銷領域,Facebook今年曾聯合耐克、TSB在內的30家廣告商和代理機構,組成了一個小組,進行一項封閉測試以打造AR宣傳活動。在國內,百度的AR技術已經落地到雪佛蘭、三星等公司的營銷策劃上,結合百度系龐大的營銷資源,效果斐然。

可以說,相比所謂元年時期高調集中的產出,各大公司都拋開了噱頭式的表面功夫,開始回歸技術研發或商業落地。

更為關鍵的是, AR在商業應用尤其是營銷層面,正在展現出越來越高的商業價值。在目前的營銷應用中,AR營銷或許會是最先開始爆發的一個,因為技術能力相對滿足的情況下,這幾乎是受硬件和內容限制最少的一個。

AR營銷的市場前景,不止是顛覆傳統H5那麽簡單

談到營銷,H5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其實從2014年的紅火到2015下半年的唱衰,再到去年創意比拼,H5營銷已經在爭議中走過了三年多的時間。但如今平均生存周期從五天逐漸縮減到兩天,用戶對於H5的“免疫力”漸趨增強,意味著這種傳統營銷形式已然到了難創新高的境地。

而AR營銷的應運而生正在試圖解決這一痛點。

比如,絲芙蘭與加拿大美妝電商ModiFace合作,將AR試妝技術應用於app中。其中主打功能包括,允許用戶在上千種不同的眼影中嘗試不同的搭配,允許用戶自由選擇膚色,並嘗試各種推薦妝容,還有妝前妝後的對比。公司表示,這款智能虛擬化妝鏡使銷售額平均增長了31%,AR營銷的效果非常明顯。

相比較前面提到的案例,更為貼近營銷推廣的商業案例,應屬百度為雪佛蘭策劃的 “搜索真實世界的你”的創意活動。

點擊開屏動畫,會被帶入由手機百度和雪佛蘭聯合呈現的AR世界:系統為用戶召喚出AR地球畫面,用戶可以點擊坐標,發現探索自己的興趣。針對不同用戶畫像設置的興趣場景,都會鏈接到相關H5頁面。在頁面中,搜索框會開啟與用戶的對話模式。最後,點擊“啟動真實搜索引擎”申請試駕雪佛蘭。

這次策劃結合了百度的優勢資源和技術能力,也同時是一場傳統營銷形式和AR營銷的新舊碰撞,非常具有代表意義。

客觀來講,AR作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的想象力,可能已經在營銷領域顯示出變革性力量。而且它的存在不只是顛覆傳統H5,而是將用戶與產品或服務的互動質量提升一個層次。

從雪佛蘭的案例中,明顯可以看出,AR技術提供的場景只是直觀效果,其根本上是在輔助這次營銷的一個互動性體驗,也就是活動的核心—搜索真實世界的你。這種用戶主動參與的行為,加上AR技術帶來的新鮮體驗,顯然更容易加深潛在消費者的印象。以後若是將遊戲、文化等元素融入,娛樂性和互動性的多重體驗,可能會彌補H5單一拼創意的缺陷。

這只是其一。AR營銷的商業前景,關鍵在於消費體驗的重新升級。從實體店消費轉為網購,用戶的購物體驗實際上是被“降維”的,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合適與否全憑經驗,而現在AR技術正在突破這層限制。

一方面,補足某些特殊商品的展示價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宜家。其AR應用IKEA Place能以98%的準確度,自動將型號恰當的家具擺放到所拍圖片當中。而另一方面,就是配合產品線上推廣。比如用手機百度AR掃描三星S8戶外廣告,能夠激活立體的海洋和鯨魚模型,直觀、高效地向用戶傳遞產品防水、大屏等優勢。

可以說,百度的AR營銷嘗試不僅僅解決了H5的難點,同時也讓營銷活動突破了單純展示推廣、吸引流量的效用,向升級消費體驗的深層次轉變,而這對於日趨冷靜的AR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落地。

AR變革營銷的同時,更是自身重新爆發前的預熱

去年VR/AR行業跌宕起伏的教訓,給以後技術的商業落地留下了諸多思考,包括開發平臺、硬件設備、內容供應及用戶認知度等等。而BAT以及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憑借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均已經開始在AR營銷上發力。

但是,巨頭爭鋒的背後可能也掩藏了相同的問題。比如,AR營銷的視覺效果是否能夠營造場景感強烈的畫面?營銷策劃的傳播依賴哪些渠道?有沒有硬件設備、內容表現的硬性限制?這些都關乎AR營銷的最終商業效益。

以具體案例來講,阿里與星巴克合作,利用AR講解咖啡制作過程,AR營銷滲透線下實體零售業。騰訊眾創空間也通過AR尋寶形式進行全新營銷探索。近期,京東也啟動了用AR做購物營銷的方案。百度近一年的時間里,陸續進行了複原兵馬俑、九大城門以及打造神奇動物園、神奇科普館等非商業嘗試。

其中,傳播頗廣的百度AR複原老城門項目,是國內首次使用AR技術進行文化名城複原。基於實景觸發AR-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通過掃描圖片,不僅可以觀看城門舊時風貌,甚至能看見古代人和當天街上的行人擦肩而過,感受身臨其境的體驗效果。而且除了三維複原模型,手機還會對每一個老城門的歷史典故做出講解。

據百度方面介紹,AR-SLAM技術打破了傳統AR技術呈現時,虛擬人物和建築角度不可變化的局限。與搜索功能、語音交互技術打通後,用戶通過手機百度APP搜索入口,就能體驗九大城門的AR效果。

而這意味著,一旦百度AR營銷能夠參照上述案例,將展示效果與搜索、AI等技術打通,然後再利用信息流和個性化推薦,所能達到的傳播力度和廣度,可能會是營銷行業內的一次變革。而且從操作過程看,AR營銷非但沒有受到硬件和內容方面的限制,反而更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

而這可能也正是其他巨頭目前所不具備的優勢。不僅是因為技術能力相對成熟,還在於百度擁有全網最強流量渠道和精準用戶畫像,這也讓百度成為國內適合深挖AR商業應用的企業。

AR技術能力賦能品牌營銷,實質上將會是一次全新的營銷升級。而對於商家來講,較早嘗試、未雨綢繆應該是比較現實的打算,因為這可能是抓住AR技術紅利的一次巨大機會。

當然,AR的技術爆發點現在還未來臨,但AR營銷的預熱則已經隱隱勾畫出了它巨大的商業前景。在未來一年,AR會迎來新的重生乃至重新爆發,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