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航拍霧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756

2013年11月11日,東航MU2397降落長春龍嘉機場前,從舷窗俯瞰到一供熱企業場景。(衡國良/圖)

2012年底,因工作原因,經常坐飛機出行。飛行在萬米高空,心想今後可以憑借便利俯瞰家園,航拍美麗中國。

但是,每每飛臨或經停太原、石家莊等京津冀地區時,眼前一片茫然。飛機掠過的天空總是土黃色,地面的建築物上方仿佛戴著摘不掉的灰帽子,冬日里很難見到藍天白雲。

由此,我原先設定的拍攝主題發生了180度的大逆轉。

2015年8月4日,川航3U8537從西安鹹陽機場起飛後拍攝到地面被霾籠罩的景象。(衡國良/圖)

2014年1月5日,東航MU2111航班飛臨首都北京的上空。(衡國良/圖)

2014年12日17日,津航GS6571從西安前往沈陽,經停天津起飛時藍色的天空與灰蒙的大地。(衡國良/圖)

2014年1月28日,首航JD5304從長春到西安經停石家莊正定機場,因為霾太大,大地與天空連成一片灰色。(衡國良/圖)

2013年12月31日,我在長春到西安的航班上,遇到在長春一汽工作的趙先生。起飛後,他望著窗外陰霾的天氣感嘆:“我土生土長在長春,四十多年來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埋汰的長春,以往長春的天空老藍老藍了。”

2014年,我搭乘航班從沈陽回西安,機艙里一對母女的對話至今難忘:

“天是什麽顏色的?”起飛時媽媽問。

“黃的。”女兒答。

“再看看天是什麽顏色?”飛機升到高空後媽媽又問。

“藍的。”女兒答。

這位媽媽姓李,陜西涇陽人,丈夫在石家莊工作,女兒三歲半。

……

2015年10月24日,南航CZ6932從庫爾勒到烏魯木齊,降落烏魯木齊時地面的景象。(衡國良/圖)

2013年12月31日,首航JD5304長春到西安,飛臨鹹陽機場,地面騰起大量焚燒稭稈的煙。(衡國良/圖)

霧霾,困擾著所有的中國人。曾經陌生的專業術語“PM2.5”,現在成了老少熟悉的口頭禪。每每遇到霧霾,人們最最期盼的是雨雪、大風和冷空氣,以往頗受詬病的壞天氣如今成了凈化霧霾的好資源。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只要有機會搭乘飛機出行,我就航拍霧霾,堅持到今。

治理霧霾,不能等風盼雨!李克強總理的話很給力。

期待著我停止拍攝這個專題的一天。

2014年7月26日,南航CZ6822航班從伊寧到烏魯木齊,降落機場前,周邊一企業的煙囪冒著濃煙。(衡國良/圖)

新聞鏈接

2016年10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發布2016年前9個月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依次是:邢臺、保定、濟南、鄭州、邯鄲、石家莊、唐山、衡水、烏魯木齊和西安市。

中國科學院王自發研究員認為,今年9月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京津冀地區出現了兩次持續時間較長、範圍較大的汙染過程,區域內部分城市顆粒物濃度上升10%-20%;成渝地區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顆粒物濃度也上升約20%,對全國總體顆粒物濃度貢獻較大。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趨勢未出現變化。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問時曾表示,分析城市環境空氣汙染嚴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發展模式依然粗放。高耗能、高汙染的重工業發展過快、比重過大、集中度高,給環境空氣質量帶來巨大壓力。

二是汙染物排放強度高、汙染物排放量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發展模式依然粗放,大氣汙染物長期超環境容量排放是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三是城市化加快帶來空氣汙染壓力。城市汽車保有量逐年提升,交通擁堵期間汽車長時間處於怠速狀態,加大了尾氣排放量。市政建設和道路、施工揚塵等汙染源也加劇了空氣汙染。

四是不利的氣象條件是誘發重汙染發生的外部環境條件。

這位負責人強調:環境空氣質量不容樂觀,大氣汙染治理任重道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