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馬”創辦的眾安保險要賣科技了

“能夠最快適應技術革命的行業之一是保險行業。”在今年的中國保險業年會上馬雲對未來的保險業做出幾點預測,保險產品、服務形態、組織形式都會發生巨大變化,而轉變源自大數據、風控等技術的革新。

“三馬”聚首所創辦的眾安保險從成立之初就受到前所未有的關註,作為國內首家獲得互聯網保險專業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沒有線下銷售團隊,核心系統搭建全部在公有雲,顯然三馬並不想僅僅停留於網上“賣保險”。

賣什麽?

“賣科技”,這是眾安保險的下一步。在眾安保險成立三周年之際,公司將保險業務的技術支撐拆分出來,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眾安科技),主要負責前沿技術的研發,這些技術在支撐眾安內部應用之外,還將開放給外部合作方,並進行創業孵化和投資。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眾安科技於2016年5月獲保監會批準,其經營範圍包括:信息技術服務,以承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管理或技術咨詢服務,市場信息咨詢等。

“為支撐小額、高頻的海量業務,眾安逐漸形成自己的‘科技大腦’,我們是希望眾安科技能夠成為整個保險生態信息化升級的助推器。”眾安保險CEO陳勁說道。

從技術角度而言,陳勁所指的這個“科技大腦”主要有四個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雲技術和數據驅動,尤其會深耕保險、支付、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生命健康和社區金融六個領域。

以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為例,眾安保險此前推出了一款“陪你碎”碎屏險,這是一個專門保障手機碎屏風險的保險產品,在市面上,更換手機碎屏從幾百到幾千不等,且質量參差不齊。雖然碎屏險是硬需,但如何在線上識別上傳圖片中的手機是待保手機卻是個難題。

眾安保險采用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技術,來自動識別可疑屏幕。記者實際操作了該款保險產品,在點擊購買該產品之後,投保手機會生成一個二維碼,用戶需要使用另一個手機掃描該二維碼,掃描完後手機會自動調整攝像頭對投保手機的二維碼頁面牌照並上傳,幾秒鐘識別通過後,投保手機會自動跳轉至投保頁面,支付完成投保。

背後的技術支撐則是前期產品團隊會將多個維度的圖片拍攝下來讓服務器去學習判斷,在掃描二維碼的過程中,手機也會自動調取後臺服務數據,進行交互,如果是截屏或盜用其他圖片,交互不同步投保就不成功,從驗機、投保到核保人力成本大幅降低。

“相互邦”則結合了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該產品以跑團為單位,跑友加入時需要繳納一筆契約金,約定周期結束後,按照契約,不跑的扣錢,跑了的分錢。

這背後需要通過區塊鏈技術將交易記錄、資金流向保存,保證信息的展示可靠和不可篡改,而用戶每天上傳的跑步記錄截圖,則需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將圖片信息轉為精準的跑步數據信息。

據眾安保險CTO兼眾安科技董事長姜興介紹,類似的項目在眾安保險已經有300多個。由於自身不掌握流量和場景,渠道缺乏使得眾安保險的盈利空間一直遭受質疑。

為何要獨立?

那麽眾安科技又為什麽要拆分開來,單獨成為一個品牌?生命健康、保險、財富管理、社區金融,每一個領域都醞釀著上千億的市場潛力,未來這些細分領域又是否會拆分出來成為眾安保險版圖擴張中的一員。

在規劃中,“創業孵化器”是眾安科技的目標之一。杭州沃樸物聯是一家做動態碼智能防偽的公司,通過智能防偽標簽來幫助識別產品的真偽。在推廣產品的過程中沃樸物聯常常面臨的問題是數據、圖像都放在雲端,公正性和安全性遭受質疑。眾安科技通過區塊鏈技術輸出,目前已經將該公司變為生態中的一家孵化公司。

眾安科技的成立是否會創造純技術輸出之外新的盈利模式,姜興的回答有些微妙,“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現在沒有必要定得那麽死,都有可能,但是不一樣的可能性會非常大。”不難看出,在打造純技術研發和輸出平臺之外,眾安科技也有基於商業化的考慮。

保險業務基礎之上,以技術為創新核心驅動力,並進行技術輸出和創新孵化無疑能為眾安保險在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估值想象空間。此前多家媒體曾曝光眾安保險員工持股計劃,隨後有《路透》旗下FIR援引消息人士指出,眾安保險擬明年在港上市,集資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目前已選定瑞信、摩通及瑞銀為保薦人。

姜興表示,整個互聯網保險市場的競爭環境不容小覷。包括BAT在內也在積極布局自己的保險業務,並陸陸續續開放自己的金融數據和技術幫助金融機構向新金融轉型。在行業洗牌之後,互聯網金融已進入下半場,技術主導時代即將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