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市場視為金融界大賭場的創業板,最近又有公司爆煲。上市不足半年的數碼庫,上月中突然停牌,而公司於上星期發出聲明,表示有兩千萬元不翼而飛,要作出調查。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該公司的主席、董事、非執行董事、會計師、公司秘書及一干高級管理層,在調查前早已辭職,全公司雞飛狗走。數碼庫主席余行聰,今年只得廿八歲,公司爆煲前還一度被譽為全港最年輕上市公司主席。可惜亦是太年輕,他為了急於將陷入財困的公司上市,集資救命,結果一錯再錯,人財兩空。揭開今次數碼庫爆煲序幕的,是數碼庫的會計師兼公司秘書甘俊英,於三月八日辭職。至四月底,佔兩成二大股的主席余行聰,又以健康理由,辭去主席一職。再過多幾天,非執行董事劉華森,即市建局主席亦請辭。公司高層連番變動,引來港交所注意,並展開調查,結果發現數碼庫的賬目有問題。就在港交所介入調查期間,另一非執行董事,科大前校長吳家瑋,及另外一位執行董事孫國健亦想辭職鬆人,事件愈來愈不尋常。至上星期,數碼庫發出聲明,指正調查前主席余行聰在未經董事會同意下,私自調動一筆為數一千萬的現金;另外集資所得其中一千萬元又無故消失,以及一宗由余促成,價值四百多萬的問題交易。聲明更進一步透露,原本於去年十二月上市集資了四千萬的數碼庫,現只剩得一百三十多萬元現金,情況匪夷所思。 董事避 世拒解釋上週四,本刊記者到灣仔中國網絡中心,數碼庫的寫字樓,希望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就現場所見,數碼庫只剩下約十名員工,接待處職員指沒有高層可以出 來回應。記者再到余行聰報住的窩打老道帝國大廈,應門的後生女,只承認姓余,再追問余行聰是否在家時,她突然發惡,表示要報警,再忿然關上大門。樓下的看 更表示,已兩個月不見余行聰出入。本刊再走訪了多名與集團有關的董事,不過均不得要領。其中非執行董事之一的科大前校長吳家瑋,已經離開香港。而另一位非執行董事劉華森,亦巧合外遊加拿大。記者再前往最先離開的公司秘書兼會計甘俊英,位於沙田第一城住所採訪。甘得知記者身分後,只表示:「唔得閒呀!不作回應。」其後記者再按鐘時,甘宅便馬上關燈扮無人。現時唯一留在董事局的董事鄭宇航,亦只透過公關表示,不願接受訪問。 股東難入手追究公司上下無人願出來解話,就連第二大股東,上市的華脈無線通訊,亦一直被蒙在鼓裡。華脈董事黎耀強無奈地表示:「我都係睇報紙先知呢件事,與你一樣都係知咁多。我曾致電余先生的手提及屋企電話,但都飛咗去留言信箱。公司現 在得番位鄭先生(鄭宇航),又十問九唔知,問呢樣話唔知,問個樣話無份做決策,現在咪等交易所嘅報告囉!」前稱百利好地產的華脈,前年初趁網股熱潮,改名 變身科網股後,便四出物色互聯網項目投資。黎耀強經朋友介紹認識余行聰,他在網上搜尋,發覺余行聰的數碼庫,曾替不少大公司設 計網頁,便有意入股數碼庫,並邀余前來推介。黎耀強語帶唏噓地回憶:「Herman(余行聰)係叻仔嚟㗎,我還記得他上來做presentation(推 介)嗰日,他真的很聰明呀,無論我問他什麼問題,他也可以即時回覆,反應好快。而且好勤力,半夜兩三點還在辦公室。加上我見他曾幫金管局、Nike等大企 業做網站,咁咪有信心投資囉。」 主席口才了得與余見面後,黎便決定買入數碼庫三成八(上市後 被攤薄至一成)股權,作價一億七千五百萬,以一成華脈股份支付。然而數碼庫出事,停牌前每股只剩五仙六,華脈手頭的數碼庫股份,只值三百多萬,投資差不多 泡湯。黎憤怒地強調:「我們的立場亦好被動。你要清楚,華脈的角色是投資者,他們(數碼庫)日常運作不是太清楚。」認識余行聰的人,都大讚他醒目。一名曾 與他合作搞網的IT人表示:「佢係好有諗頭嘅人,好識得推銷,同一句說話由佢個口講出嚟,都會講得特別好聽。「佢係喇沙仔嚟嘅,中四、五時已很活躍,搞好 多聯校活動,由細到大都係領袖型。大學畢業後就即刻出嚟創業,好有guts(膽識)!佢搞網時都好搏㗎!本來佢有夾band,唱主音,搞公司後都無再夾啦!」 前年一度風光余行聰於九五年畢業於中大社會學系後,便立即與朋友成立一間廣告公司,其後以一百萬元成立名為「青頭人」年青人網站。最初憧憬可以賺取網上廣告費,後來證明計劃失敗,損手離場。九七年,余再辦互聯網技術公司數碼庫,並為多間大機構、公司,如金管局、連卡佛、百老匯戲院等提供電子方案,設計網頁。余行聰最威水的日子,是前年三月與華脈互換股份時,余獲二千萬股華脈,那時市值四千多萬,余更計劃把數碼庫上市。可惜不久科網熱潮爆破,華脈股價狂瀉,到十月份禁售期屆滿後,余手上的華脈股份只值六百萬元。但為了將數碼庫上市,他沒有停止擴充,全公司的行政及研究費用,一年間由八十多萬激增至三千五百萬,令數碼庫財政緊絀,債務高達八百多萬。余行聰不單要以個人做擔保,甚至連母親黎善儀的帝國大廈住宅單位,也拿出來做抵押。 財困急忙上市財政緊絀令數碼庫上市如箭在弦,於是找來德勤企業財務做保薦人,及由近年在股壇冒起、由朱太打骰的金利豐證券牽頭包銷上市。就在籌備上市期間,數碼庫便被一器材公司入稟高院,追討一筆一百五十萬元的租用電腦器材費用。不久,余行聰更被財務公司歐力士,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一萬五千元欠款,可見當時情況有多狼狽。數碼庫以配售形式,於去年十二月集資四千萬元,理應紓緩公司財政壓力,然而公司上市不足半年,卻又忽然爆煲。原來,數碼庫業績不「靚仔」,去年做八百萬生意,卻蝕四千六百萬,上市集資時已欠缺號召力。據熟悉市場人士表示,不少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為增加股票吸引力,會暗地裡以折扣賣給庄家。股市淡靜時,大庄家可能以半價買入上市股份,然後以六折批出街,賺取一成。而接貨的庄家,再以七折、八折等再批出街,如此類推一層一層散貨。由於數碼庫上市時,遇上阿根廷金融風暴,股票掛牌當日已由招股價五毫子,跌了一半至兩毫半收市,亦間接加速數碼庫爆煲。 上市資金不見了根據數碼庫上週發出的公告來看,數碼庫上市不久,便又資金緊絀。首先公司集資所得的四千萬,遲至在三月底才收齊。四月十五日,數碼庫收到主席余行聰傳真通知,表示余在二月底代表數碼庫,向獨立第三者借了一千萬元,貸款在四月十六日到期,利息為七十萬元。數碼庫即時還錢。其後,余又向公司管理層透露,集資所得金額,其實還有一千萬未收到。數碼庫上市集資四千萬,但卻有二千萬不翼而飛,難免令人存疑。不久,余就辭職不知去向,由於事件驚動港交所,數碼庫馬上查數,發現余另外又私下以四百六十萬,向一北京公司購買軟件,交易並沒知會董事會。而更意料不到的,是公司今天竟然只剩下一百三十多萬現金。「現在全中環都喺度笑余行聰傻仔,通行都知數碼庫唔見錢。哎!其實余行聰咁後生,又無背景,當初根本唔應該上市,佢以為自己好醒目,但係金融圈,大把人醒目過你。」一商人銀行家說。雖然數碼庫賬目問題仍在調查,但另一上市公司人人控股卻混水摸魚,宣佈以每股兩仙,收購不多於三成的數碼庫股份。倘若收購成功,人人以僅僅三百多萬便買入一隻上市殼,值得一試。 股 壇新霸背景厚近日市場傳得鬧哄哄,指股壇近年崛起一位新霸主——朱太。由她打骰的證券行,最近非常勇猛,凡被該行睇好的股份,必然升到叭叭聲,早排當炒的 生化股如光通信,據悉當中便有不少盤源由朱太間行促成。另外,朱太間行亦進軍企業融資,替大陸民企搭線來港買殼,又包銷多隻創業板新上市股 份,如數碼庫及豐盛創意。這位神秘朱太,其實名叫朱李月華,是金利豐證券的老闆娘。每天她必與老公朱沃裕,返回證券行視事。金利豐的寫字樓,在中環國際金 融中心一期二十八樓全層。去年喬遷之喜,在開幕酒會上,到賀的嘉賓有賭王何鴻燊及四奶梁安琪,久未露面的東靈主席黃仕靈,及英皇老闆楊受成。原來,朱太的 爸爸李惠民來頭甚猛,是澳門賭場黃金廳的廳主,與賭王分屬老死,很有江湖地位。而朱太與梁安琪亦關係友好,江湖傳聞朱太與四奶經常攜手合作,為仙股公司大股東提供融資,年息可以高達四、五十釐。若然押股大股東無力還錢,便會把股票斬纜,上市殼便會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