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管血就能測癌 資本搶跑200億液體活檢市場

兩年前,剛從美國回來的生物醫學博士許明炎應該不會想到,回國首次創業就一腳踏進了當下最受資本青睞的賽道——液體活檢,更不會想到在自己創辦的海普洛斯兩周年慶時,公司會搬進3000平方米的豪華辦公室。

海普洛斯成立兩年,就獲得兩輪投資6000萬元,員工達到130人,這種發展速度也是國內液態活檢公司發展迅猛的縮影。就在今年9月,同樣做液體活檢的吉因加宣布拿到了該領域迄今金額最大的A輪融資2億元,由華大基因領投,火山石投資和松禾資本等共同投資。

當下,國內知名的生物醫藥領域的資本都在爭先恐後尋找液態活檢的標的,搶占目前基因檢測醫療應用中最熱門的賽道。今天,“基因濤略”就來講一講,液態活檢技術目前發展如何,何以會成為資本新寵?

劍指未來千億市場

液體活檢的賽道依托的是龐大的腫瘤市場。近年來,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癥的患病率在中國逐年增加,推動了腫瘤癌癥診斷的市場擴大。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430萬例腫瘤癌癥新增病人,死亡人數高達280萬。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約在30%左右,比美國低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程書鈞表示,我國腫瘤治療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療效果當然差,美國腫瘤5年生存率大約在60%到70%。

要想治療效果好,就要早發現,早治療,好的診斷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按照檢測樣本不同,腫瘤分子診斷分為傳統的“組織活檢”和新型的“液體活檢”。

組織活檢,就是需要通過手術或者穿刺獲取腫瘤最有代表性部位的組織作為檢測樣本,這種獲取組織樣本的方法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有些患者的情況已經不適合組織活檢,有些腫瘤在受到手術擾動後,存在加速轉移的風險。取樣不易,也導致不能多次取樣進行動態檢測。

在這樣的背景下,液體活檢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了曙光。液體活檢通過抽取患者血液,以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CTCs)或循環腫瘤DNA(ctDNA)為樣本的無創檢測技術(廣義還包括尿液、腦脊液等,對遊離RNA以及外泌體的檢測)。

腫瘤細胞雕亡/壞死後釋放到血液中的遊離DNA片段,被稱為ctDNA,通過基因測序來檢測ctDNA進行腫瘤的靶向用藥檢測、療效監測、耐藥突變檢測。

此前,基因測序在臨床領域的應用從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開始,從2011年到現在,國內已有200多萬孕婦接受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來預防出生缺陷。

不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只是拉開了基因測序在醫療市場應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場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檢測公司都在開拓新的臨床應用產品,腫瘤被認為是市場中最大的一塊。

可以說,國內龍頭基因檢測公司都在布局腫瘤液態活檢,包括華大基因、貝瑞和康等公司。華大基因近期向吉因加投入巨資也不足為奇,吉因加創始人易鑫曾在華大基因負責腫瘤產品線相關工作。

未來,液態活檢的市場前景可觀。今年8月,FMI發布了《全球業態活檢市場報告》,報告指出,未來十年,液態活檢市場預計以21.7%的年複合率增長,至2026年底整個市場將達到289.37億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涉及液態活檢的基因檢測公司有五六十家,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杭州等城市,其中大多數公司是創業公司,早已被具有敏銳嗅覺的資本追捧,有些公司估值已經到了10億以上。

以海普洛斯為例,2014年9月,剛剛成立的海普洛斯就獲得磐谷創投的1000萬投資,今年上半年,又獲得軟銀中國等機構的5000萬A輪融資。

行業發展仍處早期

目前看來,液體活檢主要應用在於臨床患者。

比如一個被確診的腫瘤患者,在沒有基因檢測之前並不知道哪些藥物可能有效,只有患者試用無效後再換藥,這樣耽誤了癌癥患者寶貴的治療時間。現在,在應用了液體活檢的醫院,患者可以通過一管血的檢測,進行用藥指導,確定最適合的腫瘤靶向藥。同時,還可以進行耐藥追蹤,在治療中,病人一旦耐藥,腫瘤又會複發,可以通過液體活檢繼續指導患者換第二代靶向藥進行治療和控制。

貝瑞和康腫瘤事業部總經理王簾讀表示,由於血液中ctDNA只占總cfDNA含量的很小一部分(通常小於1%),且它們的絕對含量也相對較低;同時,血漿中的遊離DNA以隨機片段化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檢測方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同時還要能夠進行準確定量。

包括許明炎在內的創業者們想使液體活檢達到的效果是,不僅可以對癌癥患者進行用藥指導,還能在健康和亞健康人群里實現癌癥的早期篩查。

元碼基因CEO田埂說,完美的液體活檢是什麽樣的?是要通過一管血,找到腫瘤細胞,還能確定腫瘤的分期情況,確定來源於哪個部位,未來是否會存在轉移。

如果技術能夠實現對健康人群的早癌篩查,那麽液體活檢的市場前景將相當可觀,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大量的數據監測做支撐。

在癌癥早診的賽道上,有很多公司在為提高技術靈敏度而努力。海普洛斯正在實施“萬人癌癥基因測序計劃”,和深圳市人民醫院合作收集從腫瘤高危人群到腫瘤一、二、三、四期患者的樣本進行檢測,以確定基因在病情發展中的變化情況,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多維動態的數據庫,為未來液體活檢應用到健康人群早篩做技術準備。“所以,我對於目前就聲稱可以做癌癥早篩的公司,持保留態度。”許明炎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剛剛獲得A輪2億元融資的吉因加也啟動了cfDNA基線計劃以及健康人群的基線計劃,建立中國人腫瘤基線數據庫,粗略估計這一項目花費超過億元。

國際上也有一些公司在做腫瘤基因的基礎研究,美國GRAIL公司募集了2億美元進行腫瘤的“基線計劃”,他們聲稱要測504個基因, 7000+腫瘤患者,包括14種高發/高致死率實體瘤,以及3000+無腫瘤人群進行對照,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GRAIL公司設置的日程表是在2020年以前完成這一計劃。

田埂認為,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一萬人的誌願者收集,14種腫瘤鑒定本身就是不小的工程,每個人將會產生100G的數據,如何去處理這些數據,兩億美元也不夠花,可能要更多的錢才能做完。

上遊的科學發現成為液體活檢技術推廣的瓶頸,田埂說,腫瘤的早篩和早診,以及腫瘤用藥指導變成大眾的篩查項目,都有賴於基礎研究的發展。

同時,對於中國的腫瘤測序行業來說,美國illumina公司對上遊測序儀的控制也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硬件受制於人,整個行業也會受制於美國公司。業內人士認為,盡管華大基因自主研發的測序儀已經開始量產,想要在市場擁有更多占有率以及和illumina抗衡仍需要時間。

以上因素決定,液體活檢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行業內的公司也魚龍混雜。一些公司沒有實驗室和樣本量,但因為擁有一定的渠道拓展能力,以代理方式出現,有些聲稱可以提供早癌篩查來獲得高凈值人群的購買,有些打著腫瘤基因檢測的旗號獲得政府補貼。

液體活檢的真正發展需要進入臨床應用,這就需要獲得臨床醫生的認可。但是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家腫瘤基因測序的產品拿到了監管許可證,行業真正的風險在於,監管之手可以隨時關停整個行業,就像2014年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產品的暫停一樣。

不過,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未來存在的龐大的腫瘤消費市場,給液體活檢的發展帶來巨大想象空間,當下正是資本進行布局的時候。

“隨著液體活檢技術逐漸推廣,臨床認可度越來越高,遲早被體制認可的。需要各界一起努力,三到五年在政策上規範起來。”田埂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