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未來應該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
文|周路平 李霞
編輯|盧旭成
“如果獨立發展有機會做大,誰會賣身呀,你說是不是?”當人們向他道喜時,錢袋寶創始人孫江濤只是呵呵一笑。
這不是客套話。五年前,錢袋寶入選央行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單。但有著牌照先發優勢的錢袋寶卻沒能做大做強,隨著互聯網巨頭的崛起,支付牌照資質和有經驗的團隊成了巨頭們覬覦的東西,也成為了這些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最佳的退出路徑。錢袋寶算是找到一個不錯的娘家。
9月26日,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具體價格沒有對外披露。不過,據創業家&i黑馬了解,這筆交易的價格約為幾十億元,存在業績對賭。
錢袋寶2015年的平臺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收入大約2億元,5000多萬元利潤。但這個市場在迅速發生變化,繼阿里、騰訊之後,京東、百度、小米、美團點評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重兵殺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地位尷尬,沒有用戶和消費場景入口,它們只會賺點小錢,日子越來越難過。
“沒有海量用戶、沒有場景入口資源,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會比較悲催。”孫江濤告訴創業家&i黑馬。
2015年後,央行宣布停止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互聯網巨頭只能通過並購的方式獲得牌照。這也是美團點評並購錢袋寶最重要的原因。
像錢袋寶一樣賣掉,似乎是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最好出路。快錢賣給萬達,捷付睿通委身小米,聯動優勢賣給上市公司海立美達,更早之前,京東收購了網銀在線……還有一堆公司正在被“獵殺”,獵手是滴滴、360、樂視、攜程等有誌於做平臺和生態布局的公司們。
第三方支付市場逐漸變成了巨頭們的權力遊戲。或者在最好的時機賣掉,或者艱難地活著,這是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創始人要考慮的問題。
以下為錢袋寶創始人孫江濤關於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觀察和思考,經創業家&i黑馬整理。
錢袋寶創始人孫江濤
毀滅你,與你無關
以前大家在行業內都能分得細分市場的一口蛋糕,但現在的形勢變了,第三方支付未來應該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
在未進入支付行業前,我發現一個令人驚奇的事,僅航空這個領域一年票務的電子交易量就達到1000個億,同時,我又看到另外一個支付數據,航空領域一年的交易規模是4000個億,巨大的差異從何而來呢?
為什麽整個行業在線交易總額才1000個億,支付規模就變成了4000億元?原因很簡單,從票務公司到一級代理(中航信)、二級代理,需要做幾道結算,而每道結算都有不同的需求,會被不同公司分割吃掉,這就增加了錢流動的次數,整個產業的支付規模就變成4000億元。所以,支付產業非常龐大。
過去十年,大家在細分領域各自為戰,牌照發放後,規模特別小的企業因為無牌被迫退出。再往後,基本上每個縫隙都會被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據,甚至開始互搶地盤。
快錢賣給萬達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第三方支付領域並沒有特別大的並購案例出現。從去年開始,有多家支付公司被大公司或A股上市公司並購,最典型的是聯動優勢,賣給了海立美達,後者現在的市值130億元。
因為微信支付、支付寶曲線滲透進來。中小支付公司處在一個相對焦灼的狀態,你增加一個商戶,必然有另外一家丟掉一個商戶。在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大家都在存量市場角逐。一旦開始進入對方市場,相互就會拉低毛利,就要PK市場規模,要博弈融資能力以及講故事的能力,從而進入寡頭PK的狀態。很多時候會發生我毀滅你與你無關這種情況,第一名和第二名PK,第三名不見了,這樣的故事在我們這個行業大量發生。
我們自己做第三方支付平臺,要積累6億用戶,幾乎沒有可能,用戶不會為了支付而裝我的支付工具,但用戶會為了京東、大眾點評和美團去裝,它們捎帶手就把支付幹了,競爭不在一個維度上。
支付市場的這種深刻變化,是我們今年決定賣公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認為沒有背景、沒有用戶量,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會比較悲催,短期內很難找到放量上行的空間。
活著不是沒有可能,但只能做點小市場,一年掙個幾千萬。因為這些錢巨頭根本不care,就是把你滅掉了才賺那幾千萬,誰會在乎?健林先生們感興趣的領域,起碼是1個億起手的。
(我們團隊做的另外一家公司)神州付2004年成立,到現在每年還能掙2000萬元,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巨頭不會進來,這點小錢都不夠搭個團隊的。
隨著競爭的加劇,支付大規模的市場機會短期已經沒了。大規模意味著海量的商家或者用戶,你怎麽去拿到這些用戶?你得投多少錢才能拿到億級的用戶?這些線下的商家,你有什麽優勢去說服他們用你的支付不用別人的?我們與同類型的公司,像匯付天下、易寶等之間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人家玩個二維碼支付,一腳把我們全踢開了。
沒法跟上的趨勢
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成本主要在前期的支付底層架構,一年大幾千萬的支出就撂在那兒了。一般公司需要技術、產品團隊,我們還需要有合規、風控、內控的團隊,公司財務方面的要求比一般的公司也會更高。
監管層對第三方支付有很多檢測、認證的要求。全國有36個省會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這些地方的人民銀行全都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做備案,要在當地開設分公司,我們也需要派出常駐人員去做合規工作。
但當用戶增長到一定階段,破了盈虧平衡點,這個行業的毛利還是非常高的。只要經營得不太差,2014年差不多就開始全面盈利了,我們是2013年最後一個季度開始盈利,2014年全年4000多萬元的凈利潤,基本上算是第一波開始賺錢的。慢一點的公司,也在2015年或者2016年初開始盈利了。
短暫的好日子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進入後結束了。兩家對行業的沖擊去年能看到苗頭,今年已非常明顯。這是沒有辦法阻止的趨勢,也很難跟進,我們在去年看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開始部署線下二維碼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事必然會做成,因為支付速度很快,成本低,體驗很好,安全性也沒什麽大問題。更重要的是,掃碼支付方式並不需要大規模改變商家原來養成的收款習慣,還是用條碼槍一掃就完成收款。
但可惜的是,跟我們沒啥大關系,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做成這個事情。因為它要依賴海量用戶去壓迫商戶做出改變。
刷一單,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會給用戶返幾毛錢,如果某條街有10家店鋪,只要有1家店裝了就會有用戶使用,其它店的老板被用戶反複詢問是否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之後,他們很容易接受,商戶的培育成本很低。
那個時候我們也考慮過跟巨頭合作,包括小米、360和UC,它們的特點是都有海量的用戶。我本來想主動去找小米,因為雷軍是我的創業導師,後來聽說小米已經搞定了一個牌照,就沒有往下接觸。360本來我也想去聯系,之前與周總(周鴻祎)見過面,也有他的聯系方式,但沒有什麽深入的交往,沒有太主動地去推進。後來也想過UC,當時UC還沒有徹底賣給阿里,但後來一看,阿里持有的股權越來越多,合作的可能性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到今年,我們能賣的對象其實不多了,包括美團點評、滴滴、樂視、360、攜程等等,毫無疑問,這幾家都需要一張支付牌照,但是現在它們都還沒有。
金融是巨頭們必須做而且有機會做成的事情。
大家看到阿里做金融賺到錢未必會跟進,覺得阿里金融有其獨特性;但如果京東也做成了,大家都會心動。你看京東金融一拆分出來,估值就是460億元。這麽一來,百度也好、美團點評也好,甚至包括滴滴、萬達都會想著去做金融,即使短期內金融賺不到錢,光估值和故事就嚇死人。
因為它們有海量的用戶,各條業務線有現金流動。與其用別人的支付工具,為什麽不自己做一個?最不濟,完全可以玩一個資本遊戲,弄個支付公司進來,導1億用戶給它,然後搞點融資,或者再把它賣掉,輕松賺回100億,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賺完錢回來再用微信支付、支付寶也無所謂。
金融也是短期內可見的最後一個機會。從制造業,到最近的互聯網、地產等,這些都是從發展中國家步入到發達國家過程中可幹的事,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了。金融體量很大,直到現在依然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況且隨著互聯網對金融的滲透,這些互聯網公司具有了跟傳統金融巨頭同臺競技甚至勝出的機會。
下一次,玩個大的
去年,我跟王興就並購的問題簡單交流了一下,今年春節後,他的合夥人穆榮均負責正式洽談。整個談判進展很快,但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今年要對第三方支付牌照進行續展。按原計劃,5月2日就能續展,後來央行延期到8月12日。最後,我們8月份把這個事定下來,9月份公布。
美團點評看中我們兩方面的價值:一是全牌照,我們有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收單牌照,還有跨境外匯支付牌照,一共四張全國範圍的央行支付牌照;另外,我們的團隊比較齊整,包括風控、合規、清算等都是穩健運行了多年的團隊。這兩塊是錢袋寶的核心價值所在。
我們去年大概有1000個億的流水,2個億的收入,5000多萬元的利潤。利潤是POS機產生的刷卡手續費以及硬件服務費。
錢袋寶成立於2008年,最早並不是做POS機。
此前移動支付主推的是銀聯NFC(近場支付)體系。要實現NFC,必須在用戶手機里裝一個NFC的芯片組,這將增加手機廠商約2美金的成本,而用戶並不會因為有NFC功能,而特意購買某款手機。此外,NFC國內外的標準不統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推廣普及。
錢袋寶早期曾想繞開銀聯的NFC體系,把芯片放到SIM卡里,這樣就不需要跟手機廠商合作,可以直接和金融機構打通,讓它們裝我們的支付系統就行。
但我們高估了錢袋寶推動與金融機構合作的能力。最快的一個項目——與中國郵政儲蓄的合作,推了將近3年才完成招標的過程。那個單子很大,有1000萬個芯片的需求。但當完成招標那一刻,我們發現3年前參加投標的技術有點落後,需要重新研發新一代的技術,調整方案。所以我們供了幾十萬片後,又停掉了這個業務。
同時,我們也高估了用戶把一個硬件產品自主裝到自己手機里的能力。我們覺得裝起來挺容易,把芯片裝到SIM卡槽就完了,但用戶插錯、插反,甚至把機器弄壞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甚至因此還給用戶賠了幾臺手機。這種事,如果錢袋寶的用戶規模很大,就會成為一個負面的口碑,比如三星Note7。
因為這些彎路,從2008年到2011年,錢袋寶在這個業務上虧了大幾千萬元,最終證明方向走錯了。接著我們進入POS機市場。
事實上,我們鋪POS機的時間很晚,快錢、匯付天下都鋪完兩茬了我們才開始。當時一線城市我們沒機會了,選擇鋪在二三線城市,以小商戶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和美團點評有很大的協同效應。
不管怎麽說,我們都還是一家小公司,這也是比較悲催的,跟人家巨頭比起來都是小錢,看看美團點評的估值是什麽樣的情況,人家現在都沒掙錢呢,但照樣體量龐大。這一點也跟我們的思維模式等各方面有很大的關系。
錢袋寶團隊的其他人都會進入美團點評,我自己也將繼續創業,下一次再玩的時候要改變點玩法了。現在孵化了一些互聯網金融項目,包括做大數據、區塊鏈、智能硬件等,都與支付強相關。我們可能未來的一年後會從這里選定突破點,作為我們all in,再拼一把的領域。過去有很多方面,剛剛開始就註定今天的結局,我們最近一直在做深刻的反思,否定自己,重新出發,未來我們會選定格局更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