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西方挑戰下,歐洲和北約壓力倍增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議員、參議院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簡恩·沙欣(Jeanne Shaheen)日前發表時評,她認為北約和歐盟能夠經受住當前危機,合力應對後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 

英國脫歐、恐怖襲擊、經濟不振,這些內部問題已經讓歐洲焦頭爛額,外部還面臨難民危機。在軍事和政治上維持著歐洲穩定的兩大支柱——北約和歐盟,都面臨嚴峻的挑戰。

對歐盟的悲觀情緒(Euro-pessimism)來勢洶洶,不少歐洲人都擔心歐洲一體化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但沙欣對跨大西洋國際合作仍抱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北約和歐盟將繼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談未來,先要認清現實。北約現在受到東邊“老問題”和西邊“新問題”的夾擊。

東邊,有報道指出,俄羅斯正在建立三大作戰隊伍,總人數超過1萬人,準備把這三支隊伍布置到靠近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邊境的營地。而北約從前年開始向東歐增派部隊,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壓力”。

西邊,北約可能受到意想不到的威脅——特朗普,他曾表示將考慮解散北約同盟,因為北約“可能已經過時了”,他還暗示如果北約成員國“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美國也將不再奉陪。而果真如此的話,北約的根基將不複存在。就算只是在口頭上說說,也會影響盟友互信。

此外,歐盟還面臨來自難民和英國脫歐兩方面的危機。不少人認為,英國脫歐可能會壯大反歐盟的勢力,最終導致歐盟分崩離析。但是,歐美的合作關系本就生於憂患,一直以來都展示了相當的應變能力。但是這種應變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即美國繼續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

在美國領導下,北約目前的運行情況尚屬良好,所以北約成員國並不認同北約“已經過時”,尤其是再俄羅斯的“威脅”尚在的情況下。

8月的北約華沙峰會上,北約通過了向波羅的海三國和東歐部署聯合部隊的決議,美國將派出炮兵和裝甲部隊,北約各國也同意繼續維持在阿富汗的駐軍,還重申了各自提升國防開支的承諾,北約各國的國防開支將至少達到各自國內生產總值的2%(承諾標準)。此前,奧巴馬總統剛剛宣布2017財年美國對歐洲保障計劃(European Reassurance Initiative)的投入,將從2016財年的7.89億美元上升到34億美元,美國將重新在歐洲布置戰力。

受到克里米亞事件的影響,奧巴馬總統2014年宣布了歐洲保障計劃,旨在“保證美國將繼續維護北約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隨後美國在2015財年繼續投入10億美元。歐洲保障計劃的開支主要集中於五方面,地面軍隊部署、訓練與演習、軍隊基礎設施建設、戰略部署軍事武器和提升盟國的戰鬥力。加大對歐洲保障計劃投入,主要意在提高東歐成員國的戰鬥力,以應對與俄羅斯日漸緊張的關系。

盡管北約手頭事務繁重,但是華沙峰會傳達出了明確的信息:北約決意要制衡俄羅斯在東歐的勢力。美國也大力援助聚集在希臘、土耳其的難民,為解決難民危機添磚加瓦。這些行動都體現了美國對盟友的支持。

英國脫歐公投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英國首相特麗莎·梅(Teresa May)稱英國需要有序、負責地離開歐盟。而像新任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這樣的脫歐派也特地強調說“英國需要歐洲,歐洲也需要英國”,就算離開歐盟,英國也希望可以保持與歐洲的緊密關系。

英國脫歐給歐盟帶來的直接影響不是悲觀情緒,而是歐洲各國民眾對歐盟支持率的迅速提高。法國對歐盟的支持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達到了67%。德國和西班牙對歐盟的支持率提升到了81%。盡管英國脫歐使歐盟遭受巨大沖擊,也讓歐洲國家從驚醒過來,頗有些“鯰魚效應”的意味。歐洲大陸達成了普遍共識:英國做出了選擇,但我們將重新團結在一起,共同應對移民危機。

歐美盟國將繼續發揮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力。過去70年里,北約和歐盟接連在冷戰時期壓制了蘇聯;將從蘇聯分裂出來的東歐國家納入歐洲合作關系中;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維護了巴爾幹半島的和平;還與美國在阿富汗並肩作戰。

從“9·11”事件開始,恐怖主義勢力日益擡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同盟在反恐行動上密切合作。美國外交家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近日接受了參議院軍事行動委員會的質詢,他表示:“相比於俄羅斯和中國,美國的戰略優勢在於,美國在歐洲和亞洲都有同盟國,而俄羅斯和中國沒有。所以我們應該繼續穩固合作夥伴關系。”

沙欣認為,對於美國來說,北約和歐盟都是不可或缺的夥伴,是維護歐洲和平完整的重要力量。她還變向為希拉里拉了拉票,因為她認為美國需要繼續一位能夠鞏固國際合作的總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