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歷史性臺風中 廈門緊急動員“加速跑”

繼“莫蘭蒂”之後,9月28日,“鯰魚”來襲。今年第17號臺風"鮎魚"已於今日淩晨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沿海登陸,給隔壁的廈門帶來大風大雨。半月之內,廈門遭遇了兩次超強臺風的洗禮。

9月15日3時05分,一個編號為14號、名叫“莫蘭蒂”的超級臺風在廈門翔安登陸,登陸點實測最大瞬時風力達17級。“莫蘭蒂”成為廈門一個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遇到的最強臺風。

“莫蘭蒂”過去後,廈門的元氣漸漸恢複。街道上,人們依舊還會看到,一輛輛卡車滿載著被臺風吹倒樹木枝葉。入夜,工作人員還要對那些倒伏的樹木進行搶救:扶植,澆灌。電網公司還在加班加點搶修那些已經毀損了的供電設備。

回想起“莫蘭蒂”,所有的受訪者均向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他們余悸未消。“嚇死人了,整棟樓都在搖晃,像地震。”在廈門大學附近開重慶麻辣燙的女老板說,當時她徹夜未眠。

強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項氣象、水文記錄被刷新。這是今年初以來全球最強的臺風,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最強的臺風。

“莫蘭蒂”把一些大樹連根拔起,削去一些廠房的“腦袋”;攔腰截斷幾座高壓輸電鐵塔,部分地區通訊被迫中斷;全市交通癱瘓;一架客運波音飛機吹到了護欄上。一塊不知從哪里被吹掉的鐵板,死死地砍在一棵大樹上。

但從人員傷亡數字上看,此次臺風只造成1人死亡、2人重傷。 “關鍵是,我們抓住了重點。”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廈門市水利局局長郭金煉接受1℃記者采訪時說,“這就是跑!”

如何“跑”?精準預報如何傳播?史無前例的緊急動員令如何發布?廈門在“莫蘭蒂”和“鯰魚”中的經驗值得推廣。

“塊頭”小,能量大

9月10日,“莫蘭蒂”開始在太平洋洋面生成。不過,對於當時“莫蘭蒂”的登陸途徑,美國、日本、中國臺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的預報口徑並不一致。有的預報說,最北可能在福州登陸,最南在汕頭登陸。而中國大陸當時的預報是,臺風可能在福建漳浦附近登陸。

事實證明,中國大陸氣象部門的預報這次最為精準。 “這次(臺風)路徑(我們)報得非常準。”廈門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帥紅對1℃記者說。

“‘莫蘭蒂’將逐漸加強,並向臺灣東部沿海靠近”,“‘莫蘭蒂’將於14日向臺灣東南部沿海靠近”,“‘莫蘭蒂’14日至15日將對我市造成嚴重影響”,“‘莫蘭蒂’將對我市造成嚴重影響(臺風緊急警報)”……從9月12日開始,廈門市氣象局向廈門市委辦、市政府辦發送了多份天氣預警報告,題目不斷更換;應急響應從四級一路升到一級。

新華社後來引述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東的分析說,不同於今年8月2日登陸深圳大鵬半島的臺風“妮妲”,“莫蘭蒂”是個小尺度的臺風。“妮妲”外圍雲系鋪天蓋地,幾乎把整個廣東都能罩住。而“莫蘭蒂”的“塊頭”小,能量集中,最強的風雨全部集中在臺風眼四周,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月餅”,就是指其結構形狀的對稱性。

在臺風正式登陸前,廈門市氣象局通過國突系統(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簡稱)、電視、電臺、短信、網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向公眾發布(解除)33個預警信號。

1℃記者從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得資料顯示,9月14日,廈門啟動了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

9月14日上半夜,“莫蘭蒂”的風圈半徑突然變小了,動靜也不大了。有的人開始半信半疑:“不是說半夜要來臺風,怎麽感覺風平浪靜?”但 “莫蘭蒂”還是來了。它繞過臺灣高雄,直插廈門。

廈門一夜未眠

9月15日淩晨,已經睡著了的廈門大學學生楊斌忽然聽到窗外傳來樹木發出的巨響,以及包括玻璃窗在內一些物品被擊碎的聲音。

幾乎所有廈門大學學生都被這種“呼呼響”的聲音驚醒了。整個晚上,他們沒有入睡,不斷地刷新著微信朋友圈,分享著感受。楊斌來自武漢,第一次經歷這樣的臺風,他說自己“當時都嚇傻了”。

來自安徽的王霞在廈門打工,即便她所住的樓房僅有六層高,依舊感覺到整棟樓被風搖晃得厲害,“像地震”。由於害怕,他們一家人“只好坐著等到天亮”。

一些住在更高層的市民則明顯感到樓房晃動“比強地震還有厲害”,有的幹脆跑到了地下車庫度過了難忘的一晚。

高達24層的廈門電網公司總部大樓同樣搖晃得厲害。位於高層的電力調度中心,玻璃門窗被風雨擊得支離破碎,玻璃渣在風的帶動下到處盤旋。為了不讓整個廈門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值班人員全部戴上安全帽俯在辦公桌下繼續與臺風對抗。

“我們從來沒有在辦公室里還要戴安全帽的。”廈門電網電力調度中心主管陳勇誌對1℃記者說。

這一天,該調度中心那巨大的熒幕上有關跳閘的警示信息數量不斷被刷新。這樣的信息多達幾萬條。在3個小時內,該中心不斷地執行強送遙控,盡可能恢複跳閘設備。這種強送次數高達175次,是平時十倍,創歷該中心的歷史之最。截至9月22日,廈門電網累計跳閘10千伏線路872條。

“莫蘭蒂”同樣把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辦公樓搖得一晃一晃,玻璃“嘩啦啦”地裂開、破碎。“一直在搖。”在辦公室參與指揮的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總指揮、廈門市水利局局長郭金煉對1℃記者說,所有參與指揮的人員都堅持到了天亮。

“當天晚上,除了小孩能夠入睡之外,基本沒有人能睡得著。”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鶴麟對記者說。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黃鶴麟對於臺風已是司空見慣。但這一次還是出乎他的意料。當臺風登陸廈門後,住在七樓的他看到,那風帶著雨,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到處亂串。在風的帶動下,雨隨時改變著方向。

事後證明,如果廈門沒有提前多次發出警告,那麽死傷的人數將難以想象。

橫掃3個小時後, “莫蘭蒂”終於壽終正寢。

天亮時,楊斌發現,這個“中國最漂亮”大學已經是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樹木,有的直接倒在了宿舍門口。“中秋節變成了‘中秋劫’。”黃鶴麟當時的感覺是,廈門像一片草木橫生的原始森林。

由於基本上沒有“完整的道路”,這一天,整個廈門很少看到私家車。一些平時開車只需要半個小時的路段,徒步需要近3個小時。

非常規措施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很渺小的。” 郭金煉對1℃記者說,“在這麽強的臺風面前,能做到僅死1人,重傷2人,這應該說是個奇跡。”

經過幾天的抗臺後,金煉感到“雙腿發軟”。他說,廈門能夠創造奇跡的關鍵,在於廈門對司空見慣的臺風“不麻痹”,更“重視”。

廈門此次采取了一次“非常規措施”。郭金煉說,14日14時45分,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了全市防臺動員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首次發布此類動員令。

按照動員令,14日15時30分開始,到防臺風防汛一級應急響應結束之前,在廈門全市範圍內實行停工(業)、停產、停課、休市等“三停一休”。

在“莫蘭蒂”開始生成的時候,廈門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開始發出暴雨警報,啟動防禦暴雨洪水Ⅲ級應急響應。

當“莫蘭蒂”開始在廈門肆虐之前,廈門動員全民快“跑”。“凡不是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里面的人員必須全部撤離”。郭全煉說,“我們的重點就是跑,所有該轉移的(人員)全部轉移。”

廈門市防汛抗旱指揮提供的資料顯示,通過拉網式排查,此次廈門轉移人數創歷次防抗臺風人員轉移之最——47336人。這些人員主要來自海上船只、建築工棚、地災點、危舊房、低窪地帶等危險地區。

但死亡人數差一點就變成了至少上百人。14日傍晚,一艘載有120多人的沙船還沒有上岸。最後,廈門市出動了海警,把這些人員“強行拉上來”。若非如此,後果不堪。

總部位於廈門的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安光電”,600703.SH)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外延生產基地。14日下午,該公司開始把七八十名員工轉移到混泥土結構的房子去住。“當時還有很多人不願意走,認為臺風不會那麽大。”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1℃記者在該公司的基地看到,在臺風中,該公司幾十間工棚全部被毀,已是一片廢墟。

郭金煉說,從1999年以後,廈門就沒有過類似強的臺風了,使得很多人都“比較麻痹”。

但史無前例的動員令使廈門人開始緊張起來。有的開始蓄水,有的開始買幹糧。

黃鶴麟依然記得,小時候,即便臺風大到可以把人“刮走”的地步,第二天照樣上課。“但現在政府一遇到抗臺風就停課。”他說,這就是防臺意識提高的表現。

電網遭受毀滅性打擊

大量的企業的固定資產沒法“跑”過這次臺風。

截至9月21日,臺風導致廈門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其中,受災企業566家。

1℃記者梳理發現,廈門多家上市公司受了重創。其中,安妮股份(002235.SZ )、吉宏股份(002803.SZ ) 、 萬里石(002785.SZ ) 、廈工股份(600815.SH)等四家公司,因設備受損而直接影響到正常運營。根據公布,它們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1500-2000 萬元、700-1100 萬元、 500-800 萬元、1500-2000 萬元。

記者在廈門氣象局采訪中了解到,廈門全市氣象部門業務系統設備、辦公設施、基礎施舍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初步估計損失恢複資金約1750萬元左右。

作為一座城市的神經中樞,電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9月22日,1℃記者在廈門集美灌口采訪時看到,幾座原本高高屹立的高壓輸電線鐵塔被攔腰折斷。在兩座距離數百米的鐵塔之間,上面搭著的幾條筆直的高壓輸電線,被臺風吹到了數百米之外。

臺風路徑穿過輸電線路走廊密集區域,造成6座220千伏變電站、21條220千伏線路、45座110千伏變電站、52條110千伏變電站、14112臺公專變停運,導致全市大面積停電,停電戶數達62.21萬戶。

從工作以來,陳勇誌一共經歷過了電網兩次遭受重創的經歷。上一次是在1999年的第14號臺風。那一年,整個廈門的電網基本被摧毀。和1999年不同的是,經過多年的建設,整個電網架構的堅強程度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但本次臺風還是超過了電網公司想象,而且臺風路徑跟電網的路線基本重疊,這使得電網遭受損失進一步加大。

雖然現在廈門已經恢複供電,但是要再造這些高壓輸電線鐵塔至少還要等到國慶前後才能完成。“按平時,這種基建工作需要兩個月,現在我們的目標是提前一個月。”電網工作人員張加義說。然後,臺風“鯰魚”的到來,必然影響電網恢複的進度。

停電引發全市145萬戶停水,4033個通訊基站受災,部分地區通信中斷。包括大量工棚在內的房屋倒塌1790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97萬畝;損壞堤防等水利設施53.4公里。此外,行道樹倒伏65萬棵、廣告牌大量掉落。

初步統計,廈門已扶正重植 4.5 萬株倒伏樹木,但仍有約 13.5 萬株的倒伏樹木等待搶救。

“鯰魚”過後呢?廈門繼續面臨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