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期盼已久的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將於本周六(10月1日)正式生效。不過,多名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要“降降溫”,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投資機遇,應冷靜看待,不可操之過急。
日前,在2016年彭博市場最具影響力人物峰會上,匯豐貨幣分析師David Bloom表示,人民幣納入SDR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但它改變的不是人民幣的價值,而是功能。就人民幣國際化而言,市場更應關註的是人民幣的功能正在發生轉變,而不是短期內它的價值變化會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David Bloom稱,盡管目前市場眾說紛紜,但人民幣不可能大幅貶值。隨著中國放松對人民幣的管制,預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將加劇。市場普遍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3%。
人民幣國際化剛剛起步,無論在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人民幣都好比“正在盛開的花朵”,慢慢探尋著市場的各種投資機會。
彭博社近期報道稱,人民幣已成為交易最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在全球貨幣中排名第八。不過,市場仍普遍擔心美聯儲加息會對新興市場貨幣表現帶來不利影響。被稱為“新興市場之父”的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對此表示,以往的數據顯示,有時候美國利率高,新興市場反而表現強勁,因此美聯儲的利率走勢和新興市場貨幣表現並沒有直接關聯。
而同樣作為人民幣國際化“重要一環”的深港通,其開通消息公布至今也一直備受投資者關註。投資者紛紛追逐這個市場焦點,生怕錯過任何投資機遇。
惠理集團(00806.HK)主席謝清海在峰會上表示,希望市場不要對深港通短期內帶來的投資機遇有太大的期望。深港通是一項長期的交投措施,不會對市場的交易活動產生即時性的爆炸影響。
Mark Mobius也傳遞出同樣的訊息。他表示,深港通的消息令人“非常激動”,上海、深圳與香港互聯互通毫無疑問會使交易量上升,但上升是一步步進行的,投資者要有耐性。
(實習記者管沁雨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