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半年20倍!德國大使告訴你中國投資為何暴漲

9月23日,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在一場小型記者會上表示,盡管全球經濟整體複蘇情況不盡如人意,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擡頭,但中德雙邊經貿合作發展良好。

中德經貿關系呈現進一步擴大和深入的趨勢,柯慕賢表示,德國對華投資持續增長,中國對德投資也暴漲,其中,中國在德國積極並購高科技企業。

與此同時,柯慕賢表示,德國企業在華投資仍受到一些限制,希望德國企業在中國也獲得平等的競爭環境。

此外,柯慕賢說,在明年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除經貿主題外,德國要把移民問題提上峰會日程。

中國對德投資暴漲

柯慕賢表示,中德兩國在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框架內進行了一系列合作,同時兩國經濟結構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即兩國均重視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在德國經濟總量中占據了23%的比重,中國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也超過了30%。

柯慕賢表示,中德經貿合作有進一步擴大和深入的趨勢——在世界貿易下行的情況下,中德貿易額在2016年上半年反而上漲了5%。

與此同時,在投資方面,中國企業今年上半年在德國的總投資額,是2015年的20倍。柯慕賢表示,這是中國企業在德積極並購高科技企業的結果。

此前,在2015年,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報告,中國就已經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項目達260個,創歷史紀錄。

2015年,中國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

緊隨其後的是美國(252),之後排名為瑞士203、英國127與荷蘭105。當時是中國連續兩年名列第一。與2014年相比,中國在德投資項目數量增長了37%。

2015年對於德國來說也是一個創紀錄年: 從未有那麽多來自中國的綠地投資項目,德國也從未有過這麽多的外國投資項目。

進入2016年,中國企業持續對德國投資的熱潮,據安永咨詢公司發布的信息顯示,僅在2016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的投資額躍升至108億美元(約合97億歐元),接近過去10年總投資額的兩倍,其中,中國投資者共收購或參股37家德國企業。

根據安永會計事務所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對德國的總投資額為5.26億美元(約合4.27億歐元)。這就意味著,僅2016年上半年中國對德投資的總額就是2015年全年的20倍。

從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間,中國投資者對德國的總投資額為59億美元(約合53億歐元),僅僅是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德投資額108億美元的一半多。

經濟互補,仍需公平市場準入

今年,美的收購了德國擁有的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德國庫卡公司,並在德國媒體和政府間一度引發了喧囂之聲——討論中國對德國高科技企業的收購情況。

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德國方面保持開放態度,中國也一定能夠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案。我們當然希望中方能夠落實互惠對等待遇原則。”

歐盟委員則在2016年7月新出臺的《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中指出:“歐盟歡迎中國投資者遵循歐盟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歐進行投資。同樣,歐盟也希望中國放寬市場準入,讓在華外企可以享有公平的經營和投資環境。”

柯慕賢亦稱,盡管中資企業在德國積極並購,且德國對外來投資持開放態度,然而德國企業仍在中國諸多領域受到限制,要實現平等競爭環境,希望中方也可以進一步開放。

中歐在投資互利方面,實際上一直在進行關於《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所提出的如“《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成功就可緩解上述問題,但為何其進展緩慢”的問題時,柯慕賢表示,《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是非常複雜的談判,如果以中美類似談判作為對照,目前中美也已經就雙邊投資談判談了五年多的時間,尚無結果。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則表示,希望中歐雙方可以在2017年完成包含市場開放、全面互惠對等的《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磋商。

此前,6月默克爾訪華期間,中歐領導人均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雙邊投資協定》。

在今年最新出版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16/2017》中,中國歐盟商會建議,首先,《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應本著互惠原則,保障在華歐企享有在歐中企同樣權利;其次,處理透明度、許可以及授權流程事宜,並通過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ISDS)機制為在華歐盟投資者及其投資提供高級別保護。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