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鼎鋒王小剛:基金界老兵與市場那些事兒

自2006年至今十年間,A股先後經歷兩次大牛市,第一次在2007年上證指數漲至6124點,第二次在2015年6月上證指數沖上5178點。股指震蕩波動,投身其中的金融從業者亦是人生幾多起伏。

作為證券市場的老兵,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鼎鋒資產”)副總經理王小剛上世紀90年代投身於券商自營,成為中國A股市場最早期的投資經理之一,之後又在2009年加入“奔私”大軍投身鼎鋒資產。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王小剛,他向記者介紹了入行以來經歷的股市與職場變遷,並結合長期一線的投資經驗及其對基本面的判斷,分析了當前A股市場的運行邏輯。

出道那會兒

上世紀90年代初,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A股市場正式啟航。1994年中央財經大學畢業時先是上市公司美的電器證券部工作;1996年,在畢業兩年後,他正式投身於證券公司,先後任職於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部、資產管理部,成為中國A股市場早期的投資經理。

王小剛起初的基金經理之路是坎坷的。A股市場開建之處,可投資標的並不多,除去起初兩至三年的牛市光景外,接下來幾年間市場處於弱勢整理,總體未現賺錢效應。

從職業選擇來說,王小剛雖然相信證券市場的長期前景,但90年代是莊股橫行的年代,依靠基本面選股的他並未取得較好業績。

直至畢業的第10個年頭,他還在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與此同時,他隱藏在內心的創業夢也在此時爆發了。

2005年王小剛決定暫時“離場”,轉身選擇創業,做一些跟證券投資毫無關系的事情。創業的艱辛和失敗他有所預料,但此後的一年間,創業失敗的煎熬程度還是遠超他的想象。

投身創業之後,王小剛暫時放下了“基金經理”角色。2005年6月,三一重工打響了A股股改第一槍,A股市場股本擴容及未來全流通的預期,重挫市場,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達到了新世紀以來最低的998點。“(當時)對股市的關註度也沒那麽高,基本是和業余散戶一樣,我捂個票,去忙別的事情去。”王小剛告訴記者,當時倉位里邊就只有一個股票,捂著,基本不用管。

重回證券業

A股觸底之後開始了緩慢的上升,王小剛在經歷了一輪艱難創業之後,於2006年選擇重新回歸A股市場,進入國元證券投資管理總部擔任投資經理。令他欣喜的是,A股此後進入了長達1年半的牛市上升浪。

王小剛回憶道:“記得2006年上半年的時申萬組織在黃山召開的策略會上,在和一群證券同行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內心真的是‘劫後重生’的感覺,感覺自己又能夠再回到證券行業真地很開心。”

回歸到A股市場,一場轟轟烈烈的牛市迎面而來。第二次選擇基金經理這份職業,王小剛顯然信心增強了很多。“給公司重倉了蘇寧電器,漲了好幾倍,給公司真的賺了很多錢,在國元證券(那會)最多的時候賺兩個多億。”王小剛形容當時的心態,“05年底還到處找工作處在創業失敗後的人生低谷,06年底感覺自己似乎又是人生贏家,從自卑到自信,從自信到甚至有點自大!”

好景總是不長。2007年末,A股市場牛轉熊,上證綜指從6124墜落,在持續下跌近一年時間里,最低下探至1664.93點,接著走出了半年多的反彈行情,股指一度上探至3400點。之後,市場在3000點上下震蕩。

2009年,在股市回歸正常化後,王小剛又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奔私。由於畢業十年間先後經歷市場震蕩、創業失敗,牛市之後又來熊市......靠著這些磨煉的積澱,王小剛熬過了隨後而來7年漫長的熊市。到2014年牛市開啟、2015年年中牛市轉熊的這一輪股市巨震時,王小剛已經能夠較為沈穩的應對。他對記者說:“不能說做到波瀾不驚,但心里的波動已經變小了。”

投資邏輯:“不要失速”

王小剛認為,一個合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風控能力,尤其是當風險來臨時,果斷止損,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他說:“投資的道理有時就和坐飛機一樣,一旦飛機失速,操作技巧就無法發揮了。”

第二個管理經驗是如何控制風險。王小剛稱,止損的關鍵是應對整個產品的凈值的波動,並非只是針對某只個股;個股出意外的時候要分析是市場的原因還是它自身的原因。“我一般不會普減,我會篩選及排序,把倉位留在最有把握的票上去,就留那些。或者說留下一些相對更有把握的票。”

當下的A股市場,3000點附近震蕩已有時日。“久盤必跌”是業內的一種俗語,這也是很多投資者憂慮之處。

王小剛認為接下來的A股大盤不一定會跌,未來一兩年還是以震蕩為主,基本在當前點位的基礎上波動500點,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A股市場的表現可能會類似12年、13年、14年行情。

值得註意的是,A股市場震蕩3000點,尋找方向之際,正值權重與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差距拉開之時。截至9月6日,上證50市盈率9.6倍,創業板市盈率高達78.86倍,上證50基本上於過去一輪牛市啟動時的估值相差不大,但創業板估值卻是當時估值的兩倍有余。

王小剛稱,大盤股與創業板之間的估值差應該會收窄,因為創業板總體來說確實是太貴了,但是它收窄的過程可能不像2011年、2012年的市場變化那麽快。“因為當時中國金融市場還有個資金緊張的問題。現在確實很寬松,收益率特別低,2011年、2012年那時銀行理財產品動不動10個點,吸引了大量資金去配置。”

王小剛坦承今年的投資邏輯發生了改變。基金行業過去多年,一直是熱衷於布局高估值、高增長的公司,這樣股票股價有爆發力;今年的風口轉到了低估值、穩增長的票上。他認為今年的市場高估值沒戲,即便是成長速度很高的,機會可能更多地也在明年。

“時代不同了。”王小剛解釋道,前幾年,比如2014、2015年市場流行炒題材、炒小股票、炒故事,現在又回到炒業績的時代了。如果市場風險偏好不發生較大變化的話,兩年之內投資的風向都應該是偏業績,而不是偏故事。未來又是選股為王的時代,優秀的選股型的基金產品會勝出,會在震蕩市中取得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