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開始,M1、M2剪刀差不斷擴大。M1的增長速度遠超過M2增速,很多投資者都願意持有短期流動性而非長期流動性,對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眾說紛紜。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年會上對M1、M2剪刀差做了三種理論上的可能性的解釋,即收益率曲線倒掛,對金融體系不信任或者預示某個領域資產價格將大漲,但他表示到底是哪一種可能解釋造成目前的狀況,需要進一步討論。
同時,黃益平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最大挑戰還是新舊產業更替問題。一部分是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快速、平穩退出,同時鼓勵和支持新興產業形成。現在能看到的是,新興產業已經在形成、發展,但還不足夠大。更大的一個問題是,舊的產業退出不平穩、不快速,而且有很多所謂的僵屍企業,僵屍企業使得非僵屍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投資率下降。
三種可能原因
黃益平對M1、M2做了解釋,M1通常指狹義貨幣,一般來說就是“現金+活期存款”,M2是廣義貨幣,就是“現金+定期存款或其他”。黃益平表示,M1增速大幅超過M2,大家都說不確定是不是該投資,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麽大家都持有短期的流動性,而不持有長期的流動性,這不能簡單的用現在形勢不好,大家不想投資來解釋。
黃益平介紹了三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他表示,第一種,為什麽短期的流動性直線上升,長期的流動性反而沒有出現明顯增長?有可能是收益率曲線倒掛,或者是持平了,也就是說在銀行持有長期存款或者短期存款,回報上沒什麽差別。但是客觀來說,現在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二種理論上的原因,很多國家出現短期內短期流動性增加的原因是對金融體系不信任了,就是不願長期把錢放在金融部門,寧願自己拿著短期,或者可以隨時流動,這是值得特別擔憂的現象。
第三種,是過去發生過的,經濟不是很好,投資也沒有太多地方投,但是有人賺了錢準備幹一票大的,這個指標的出現也意味著有一些資產價格要大漲了。“到底是不是這樣的情況,我也不知道。”黃益平說。
拋開M1、M2剪刀差的原因分析,黃益平認為,在現實的問題中,更值得擔心的是企業杠桿率的“國進民退”。
他解釋說,國企和民企在2009年以前杠桿率的波動大概是同幅度的,但是2009年以後出現了明顯分化。如果把國企和非國企的一些財務生產率的指標做一個比較,平均來說國企都不如民企,相對來說績效比較差的企業的杠桿率在明顯上升,效率比較好的企業在去杠桿,這種狀況比總的杠桿率更令人擔憂。
僵屍企業使得非僵屍企業融資成本增加
對於出現企業杠桿率“國進民退”的原因,黃益平表示,其中一種解釋,可能是經濟政策不確定導致了分化。經濟政策或者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時候,正常的企業會變得保守,會延遲投資和雇用的決策,所以杠桿率可能不會快速上升甚至下降。但是如果有一批軟預算約束的企業,或者受到政府擔保的企業,其實不太關心有沒有不確定性,只要能借到錢,就會繼續借。所以在2009年以後出現杠桿率的分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對不同的企業存在不對稱的擔保。在這個基礎上,政策不確定性一上升,兩類企業對政策不確定性的反應不一樣,導致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最後,黃益平表示,無論增長減速也好,投資下降也好,杠桿率上升或者總體投資不好,今天碰到的最大挑戰還是做一個新舊產業更替。一部分是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快速、平穩退出,同時鼓勵和支持新興產業形成。
黃益平說,現在看到的是新興產業已經在形成、已經在發展,但是還不足夠大。但是現在更大的一個問題是,舊的產業退出不平穩、不快速,而且是有很多所謂的僵屍企業。僵屍企業,是市場條件下本來應該退出了,但由於某種原因,政府或者銀行,或者其他機構繼續給他支持,沒有退出。
黃益平表示,為什麽投資率下降了,為什麽杠桿率這麽高,沒有去杠桿,其實很多問題都在這兒,僵屍企業的存在使得非僵屍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投資率下降,它不但降低資源平均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對非僵屍企業、對新興產業、對民營經濟有極大的傷害。
“今天碰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經濟結構改革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僵屍企業能不能退出。能不能做,我覺得現在還需要很多觀察。”黃益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