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錯失移動時代的黃金機遇後,英特爾終於還是行動了,不管是否亡羊補牢。
英特爾宣布和競爭對手ARM達成合作,生產ARM架構的芯片,這也意味著這家芯片巨頭開始向大規模制造轉型,包括為使用其競爭對手ARM芯片的第三方提供產品。英特爾還將啟用10納米生產線。
該協議還包括為LG電子、數據層面處理方案供應商Netronome和電子元器件生產商Spreadrum提供產品。
“我認為我們可以真正攜手改變行業。”ARM實體設計集團總經理Will Abbey表示。英特爾將會生產ARM的64位內核以及其它的硬件來支持像蘋果、高通和英偉達等芯片業務外包的公司。目前全球有超過95%的芯片都是使用ARM的架構,不過很多像高通這類公司會在其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進,研發生產出自己的芯片。
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英特爾確認的第一個客戶是LG電子,蘋果和高通尚不明確,不過確實是潛在的目標。”盡管如此,盛陵海指出,“這還是要看英特爾的工藝和服務與臺積電相比是否有明顯競爭力。“因為手機芯片需要很多IP,這方面臺積電做全面。英特爾需要在開發上投入很多適合手機芯片IP性能需求的工藝。”
這項協議又讓人不禁為英特爾錯過移動時代的發展機遇扼腕痛惜。英特爾在移動領域的讓步也讓臺積電、三星等公司的手機芯片制造成為市場的主導,並獲得豐厚利潤。而專註於PC芯片的英特爾則日益受到PC銷量下滑的打擊。英特爾目前急需鑄造自己的基礎設施來吸引新的客戶,即便英特爾原本可能並不願意在競爭對手設計的芯片架構上實現生產制造。
雖然和ARM合作表面上反映出英特爾的讓步,但是這也並不意外。幾年前就有傳聞稱英特爾與蘋果進行談判,希望為iPhone和iPad生產芯片,而蘋果的芯片也是基於ARM架構之上的。多年來,蘋果不得不依賴於競爭對手三星的Ax芯片生產線以及臺積電生產的芯片。所以未來蘋果也將樂意看到英特爾為其生產芯片,擺脫其對於主要競爭對手的依賴。
通過與ARM合作,英特爾將分得智能手機市場的一部分份額,尤其是iPhone芯片的生產。不過下個月即將發布的蘋果新一代iPhone已經與臺積電簽署生產協議,臺積電將成為蘋果iPhone2017年的供應商,並為其提供A11芯片,這也意味著英特爾要拿下蘋果還需要再等一等。
“無形勝有形”已經成為科技世界里收購的法則。旗下擁有4500個專利的ARM可謂是知識產權的“強大庫房”。全球有超過900億塊芯片使用ARM架構,但是ARM自己既不生產芯片,也不售賣芯片。上個月,軟銀以234億英鎊收購ARM。軟銀認為ARM智能芯片設計能力將幫助其成為下一個科技大時代的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