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臉書與Line等通訊軟體滿足了一大部分人們見面交流的需求,時代巨輪彷彿帶領全人類向更虛擬、更宅的生活靠攏。但這時,竟有一款手機遊戲能把宅男、老老少少、明星、政治人物全都「逼出門」,到真實世界中交流。 寶可夢旋風席捲全球 搶英相風采、以色列總統也瘋玩 拿著手機,打開《Pokémon GO》(精靈寶可夢GO,以下簡稱寶可夢)應用程式,這時畫面不過是透過相機鏡頭望出去的景象,但只要對準正確位置,虛擬卡通怪獸就會瞬間冒出來,動手發射出精靈球,「喔耶!抓到了。」玩家總忍不住歡呼。該遊戲於七月六日在美國上線以來,各種神奇事跡不斷傳出。 它很夯。它是史上最受歡迎的手機遊戲,上市才一週就突破千萬次下載,用戶平均使用時間競超過臉書等所有社交軟體。就連英國新任女首相梅伊(Thcresa May) 赴唐寧街十號做就職演說前,這個辦公室兼官邸門旦葸外出現虛擬皮卡丘與其他怪獸們,差點搶走她的鋒頭。而明明遊戲還沒在以色列上線,以色列總統里弗林(Reuven Ruvi Rivlin)也上臉書炫耀在總統府抓到神奇寶貝的照片。 它很健康。德州農工大學臨床醫學學者霍夫曼(Matt Hoffman)撰文分析,遊戲給玩家出門尋寶的強烈動力,連他自己每次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走動探索。而根據運動手環大廠Jawbone UP的統計,寶可夢在美國上市當週週末,平均每位玩家走路步數競比過去多了六二.五%! 推手一: 營收連掉五年、 被評「下個諾基亞」的任天堂 這款堪稱史上最健康、最不宅的遊戲,讓任天堂股價在八個交易日內漲逾一倍,市值暴增二兆五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億元),這等於憑空長出一.五家台股股王大立光,一舉超過索尼(SONY)、優衣庫(Uniqlo)。任天堂成為日股史上成交量最多的股票,在七月十九日,創下單曰成交量七千億日圓新紀錄。 但,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任天堂二〇一五年會計年度的獲利其實暴跌了六成,公司展望今年營收還會小幅下滑。 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才在六月初,以日圓升值造成海外營收匯兌損失等理由,將任天堂踢出建議投資名單。 這是因為任天堂被過往遊戲機霸主的光環綁架,遲不願向智慧型手機產業低頭而推出手機遊戲。任天堂股價從二〇〇七年的高峰一路走跌至六月,僅剩當時的二〇%,早已被《Business Insider》等科技新聞網站,類比為下一個「諾基亞」。 沒想到,一個月後,任天堂推出這款手機遊戲,終於狂打臉所有看壞它的人。 寶可夢,由任天堂經營了二十年的神奇寶貝為故事的架構,以真實世界的地圖為藍本,採用A R(擴增實境)技術,利用手機相機鏡頭,讓玩家可以投射進遊戲世界裡,造成全球旋風。 它更創造全新應用模式。澳洲玩家瘋抓皮卡丘,讓原本人潮稀落的公園,日日夜夜人滿為患。 現在,除了美國職籃NBA國王隊已宣布要舉辦寶可夢聚會,也傳出麥當勞將成為第一波合作企業,帶來O2O(Online To Offline,指線上行為帶動線下消費)的新商業模武(詳見八十六頁圖)。 雖然這個遊戲為免費下載,但根據SuperDate估計,寶可夢藉由販售虛擬寶物,四天就進帳了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四千七百萬元),而這還只是美國地區數字。摩根上丹利M U F G證券分析師長坂美亞發表報告估計,寶可夢首日上線營收約為四到五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每月營收應有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十億元)以上。 任天堂曾被《哈佛商業評論》拿來與蘋果(Apple)類比,前者開發體感遊戲機wii,後者有iTunes音樂商店與iPhone手機,都善於運用科技,重新定義產品,找出龐大潛在市場。 任天堂是家從販售日本紙牌起家的百年老企業,背景如同百年前亦曾是造紙廠的科技公司諾基亞(Nokia),兩家公司竟都面臨相同的困局:「無法走出往日榮光」。 任天堂從紙牌轉型後,一九八〇年代進軍電視遊樂器市場,推出俗稱「紅白機」的硬體與《超級瑪利兄弟》等膾炙人口遊戲:更在二〇〇四年比智慧型手機還早應用觸控螢幕與設計即時通訊軟體,推出任天堂D S掌上型電玩,二〇〇六年推出讓女性、老人家也愛玩的體感遊戲機wii,帶動股價創下七萬多日圓史上新高。 它擅長塑造「角色」, 卻遲遲不進軍手遊 綜合了遊戲開發商、硬體製造商身分的任天堂,比起遊戲軟體公司,更擅長塑造出高知名度、高價值的IP(遊戲腳本與角色); 比起遊戲機製造同業,則更能跳脫硬體軍備競賽迷思,應用新科技開發出新形態應用。 但就在ipone問世三年後,其他遊戲大廠紛紛轉向開發手機遊戲,任天堂卻遲遲不願「屈服」,堅守自家的掌上型遊戲機市場。但市場反應證明,任天堂D S系列明顯遭到手機遊戲侵蝕。之後推出Wii系列的高階硬體版wii U沒有太大的創新,銷售明顯落後索尼(Sony)與微軟(Microsoft),從遊戲機銷售第一名變為三大廠中的最後一名,公司營收從二〇一一年起連續五年衰退。 它去年鬆口就一夕翻身 唯一做的事,是選擇「放手」 一直到去年三月,任天堂終於鬆口宣布投入開發手機遊戲,堪稱全球最後一個對手機市場低頭認錯的大廠。 去年七月,因為罹癌離世的前任天堂社長岩田聰,在過世前最後一次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解釋,自己並不是忽視手機市場,任天堂對於遊戲開發一直有三大堅持:玩家體驗必須很獨特、必須是前無古人的創新、能維持或擴大IP影響力。 「想提供獨特、創新體驗,最好是自己製造硬體。」他說,過去任天堂偏好同時掌握遊戲軟硬體,這樣才能百分之百依照設計,讓客戶沉浸在遊戲中。據他觀察,多數手機遊戲公司都是一代拳王,IP內容價值總是快速下滑,「我們目標是找出不會讓任天堂IP價值下滑、反而能增值的做法。」他當時說。 寶可夢無疑滿足了任天堂的三大堅持:又新、又特別、又讓大家更愛皮卡丘。只不過,這次任天堂既沒販售新硬體、也沒應用新科技,遊戲軟體也不是自家公司寫的,所做的最大的突破竟然是:放手。 推手二:不符核心價值、 被Google「放棄」的小公司 過去,任天堂是破壞武創新的最佳代表,但想要持續做出這類創新並不容易。加州柏克萊大學開放武創新研究中心創辦執行長亨利.伽斯柏(Henry Chcsbrough) 認為,當企業無法單打獨鬥時,就應該嘗試與其他組織合作,才能有效創新。他分析,單一企業內的「封閉武創新」就像漏斗,企業只能將資源放到一個目標上,能夠真正被開發的創新很少,善用小公司的研發能量,將更容易成功。 曾打造出成功的Wii,岩田聰的堅持讓任天堂在舊有的遊戲機領域苦於找不到「破壞武創新」路徑。定下坡的任天堂,最後的解答,竟然在一家被Google「放棄」的小公司身上。 讓皮卡丘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寶可夢,背後開發商Nantic源自於Coogle內部團隊。去年Coogle重整設立上層控股公司Alphabet時,重新整理核心企業,卻決定讓這個團隊離開。「Coogle為什麼要放棄(get rid of)皮卡丘狂熱背後的最大推手?」知名科技網站recode提出當前科技業最大的疑問。 它是Google Earth開發者,創辦人自曝,從愚人廣告嗅到商機 Niantic創辦人兼執行長漢克(John Hanke)一九九六年還是學生時就曾開發過遊戲。二〇〇四年他隨著自己創設的地圖技術公司一起併入Google,他在原公司所開發的服務,就是後來Google Earth。為了能推廣Coogle地景應用,他運用公司提供給員工的二〇%自由創新時間,組成團隊開發出首款應用地圖的GPS實境遊戲《Ingress》,當時已具備寶可夢的雛形。 二〇一四年愚人節,Google與任天堂合作推出愚人廣告,佯裝有個手機App能利用Coogle地圖找到精靈,誠徵精靈搜索人員,引發病毒武狂熱傳播。漢克接受冑《Business Insider》專訪時透露,當時他看出背後商機,主動找任天堂談合作,並獲得當時社長岩田聰的大力支持。 「我一直認為,利用我們(Google)提供的地理資料可以創造出很棒的遊戲,手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我覺得做出很酷的實境冒險遊戲的時候到了。」漢克說。 漢克指出,還沒獨立前,團隊總是一而再、再而三挑戰Google的中立原則。原來,Coogle向來著重開發平台而非單一產品,策略上不願獨厚特定廠商。留在Google內部,代表Niantic無法與特定的業者合作。 為實現自己夢想,當Google有意切割,他也樂得被「吐出來」,順勢邀任天堂入股,並獲得Google嫁妝(資金)支持,共募得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六千萬元》資金,再度當起新創老闆。 於是,任天堂史上「最放手」的遊戲開發方案就這麼誕生了。任天堂與負責營運寶可夢IP的轉投資公司,全力支持開發寶可夢,不藏私的提供了各種圖檔、3D建模資料,找來原創配樂大師譜曲,大幅縮短開發時程,只花了一年多就完成作品。 兩家不被看好的公司 堅持原則,引爆破壞式創新 被「放棄」的漢克,專注於地圖與遊戲的結合,二十年磨一劍,終在今年七月一夕暴紅。被看衰的任天堂,堅持不讓IP 在手機市場減損價值,多年苦無對策,才等到了適合的合作商。 兩大「很堅持」的業者,合力打造出與過去迴然不同的手機遊戲,將整個產業有如遊戲破關股,升了一大級。證明了以玩家體驗為第一優先,適時認錯才是王道,也讓世人看到了結合地景與相機的AR龐大商機(詳見八十六頁圖)。 然而,《憤怒鳥》 (Angry Birds)、《CandCrush》都難逃的手機遊戲「短命」問題,寶可夢真能倖免於難? 「它有個遊戲史上最驚人的開場,熱度能否持續,只能待時間證明,」台裔創業家黃中凱接受本刊訪問時分析。他與哥哥開發的《吉他英雄》(Guitar Hero),是銷量僅次於《超級瑪利兄弟》的電視遊樂器遊戲。他認為,能否持續創新是關鍵。 寶可夢的熱潮至今仍未歇,七月十六日開放下載國家再增二十六國後,因為流量太大,造成伺服器一度癱瘓。 任天堂僅持有寶可夢開發公司三二%股權,寶可夢成功背後,卻也讓任天堂得思考未來的路:仍堅持成為一家一手掌握遊戲開發的大企業,或是與具備創新能量的小公司合作,接受授權IP的開發模式。 放手翻身的任天堂,給所有人上了一堂面對「破壞式創新」困境的新解方。 玉山也有打怪點!台版Pokemon Go創辦團隊專訪 抓不到皮卡丘沒關係,台灣也有類似玩法的本土手機遊戲《怪獸社區》。該遊戲因為皮卡丘風潮意外暴紅,一直高居蘋果App下載台灣區第一名。 六十九年次執行長許中彥與大學同學林明徹創辦的《怪獸社區》,之前花一年半才讓下載量到十萬次,近一週又增十萬次,同時上線火箭逾一萬人! 「因為實際對戰交了很多朋友」、「邊運動邊玩的好遊戲」。在蘋果App商店中,玩家們這麼評論,遊戲在App商店評價高達四顆半星,而丟掉的那半顆星,是因伺服器不斷被新用戶灌爆,才拿到負評。 許中彥舉例說,實境打怪就像是更有趣的打卡方式,在北市府有柯P魔、龍潭有阿帕契獸,遊戲還在玉山頂放了隻大魔王,竟已經有三個人到場成功「屠獸」。 這類型GPS實境遊戲,已經有網友們巧用遊戲機制,自己搞起了生意。許中彥舉例,有油畫教室號召遊戲玩家聚會,結束後真的有好幾人報名課程;士林夜市也有個店家設立打怪獸站點,廣邀遊戲玩家到訪消費。 許中彥指出,遊戲中O2O(線上對線下)實體商機,或許不用大費周章搞企業合作,而提供彈性做法,讓玩家自由運用,例如當場消費一杯咖啡就送一百顆寶石,將更有商機。 撰文者蔡靚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