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碳、彰銀、第一金、中國交銀 關大戶四檔持股投資價值解析

2010-8-9 TWm




中碳、彰銀、第一金,以及中國的交通銀行,是關大戶親筆推薦的四檔好股,彰銀、第一金除了ECFA效應,也有傳統公股銀行的資產題材,中碳則是搭上電動車潮流的傳產好股。

撰文‧吳美慧、徐介凡

在關大戶目前的投資組合中,中碳、彰銀、第一金,以及中國的交通銀行等,都是他未來看好的標的。

對於中碳,關大戶看重的是它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以及長年的高配息;彰銀和第一金,是因為兩岸金融開放,基本面出現轉機,未來公股甚至會合併;至於中國的交銀,則是A股上半年大跌,許多股票的投資價值浮現,吸引了他的目光。

本刊針對這四檔個股,特分析如下:

【中碳】最強垃圾煉金師

靠新產能與電動車 業績起飛日前,中碳宣布將投資二.四三億元,增建年產能一六○○噸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生產工廠。

從廢料提煉出鋰電池負極材料由於這項產品可提煉製成鋰離子電池所需要的負極材料,也是截至目前國內唯一具有量產負極材料的公司,加上產品利潤高,對中碳營運與成長潛力,相當關鍵。

以營運來說,中碳占盡了優勢。該公司原料來自母公司中鋼高爐煉鋼產生的煉焦油廢料,中碳再行加工製成細焦炭、軟瀝青、雜酚油、苯以及甲苯等,算是道道地地把「垃圾」變「黃金」的環保概念公司。

此外,該公司加工製作出來的軟瀝青,所產出的廢料介相瀝青,還可進一步提煉成目前最夯的電動車、以及各項3C產品都會用到的鋰電池,其中的負極材料,讓廢料的身價頓時從「黃金」變成「鑽石」,產品的身價連翻數倍。

可別小看這樣的營運結構,光是這些廢料,就讓中碳每年毛利率穩定維持在三成左右。尤其受景氣波動度的影響小,即使金融海嘯期間,中碳EPS(每股稅後純益)還超過三元,是獲利相當穩定的公司。同時,每年配發的股利約有當年獲利的七五%,股東有豐厚的股利收益。

如今,隨著中鋼旗下的中龍鋼鐵高爐廠加入營運,以及增加介相瀝青碳微球產量,根據原料以及新廠陸續開工時程推估,中碳未來五年營收,將年年成長,獲利也會跟著攀升。

以焦炭本業來看,中鋼集團每增加一座高爐生產廠,被中碳拿來作為原料部分推算,每年約可增加十億到十一億元的營收。依照中龍鋼鐵的規畫,連同今年六月點火 的高爐,到二○一三年將設立兩座高爐。而中龍鋼鐵加入營運,對中碳的好處是營收將增加二十億到二十二億元。對去年營收四十八.七四億元的中碳來說,未來業 績可望增加四成。

至於被視為是「鑽石」產品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目前年產能一千四百噸,新廠擴建完成後,明年年中起年產能將達三千噸。雖然和焦炭系列的產量相比,小巫見大巫;以售價來說,以「公斤」為單位的介相瀝青,毛利率超過五成,將是未來推升中碳獲利更上層樓的關鍵產品。

行銷網路遍布海內外

目前,中碳的介相瀝青碳微球產品,已經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手機上,並積極鎖定手工具與電動車領域;預估一二年起電動車需要的負極材料會明顯增加,屆時將是這項材料大躍進的契機。

國內外中碳都有固定的客戶,目前國內的客戶有能元,國外則交貨給A123以及中國的三三集團、比亞迪公司等。

從產能擴充速度來看,中碳五年內營收至少將增加五成,屆時將從去年的四十八.七四億元,躍升至七十三億元;EPS也將從目前平均每年三到五元,攀升至八元,是少數營運與獲利五年內都處在成長狀態的公司。

【彰銀、第一金】布局中國新市場業務不斷增長 盈餘亮眼隨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加上央行鳴響升息第一槍,一向價值被低估的台灣金融業,終於有機會在股價上一掃怨氣,朝長多趨勢格局發展。

而具備百年發展歷史背景的三商銀(一銀、彰銀、華銀),也因為較早前往中國設立辦事處,使得老牌銀行的價值,再度成為投資熱烈討論的話題;其中,在首批送件申請通過金管會審核四家銀行裡,更以第一金與彰銀的表現最受市場矚目。

企金業務是第一金最大成長動能首先從第一金來看,今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營所稅調降對帳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影響,認列損失導致稅後純益下滑,僅繳出二十五.一七億元的成績單。

不過,寶來證券研發部認為,隨著國內景氣持續成長步伐,第一銀在中小企業放款上比重同步增加,再加上目前央行已展開升息循環,皆有助於改善未來淨利息收入成長,成為未來重要的獲利成長動能。

今年一到五月第一銀行放款成長四%達一.二兆元,主要受到中小企業放款成長九%與企金放款成長八%推升所致。

寶來證券研發部認為,考量目前第一銀行活存占整體存款比重達五四%,反映央行升息所產生的資金成本影響,並不會比放款來得快;因此預期在第三季財報裡,即 可立即見到利差上升至一.一%,至年底亦可維持增加至一.二%,預估可創造全年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九.七二%達一八五億元,已回到金融海嘯前的獲利 水準。

此外,第一銀行逾放比上半年已自原本一.三七%下滑至一.二%水準,呆帳覆蓋率亦從七五.七五%提高到八三.○三%,顯示資產品質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加上 今年沒有因應三十四號公報提存呆帳的壓力,因此預估全年呆帳費用可控制在六十億元水準,創造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七%的七十一.三億元,EPS可望 繳出優異的一.一三元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銀行除了體質改善、獲利動能恢復,以及擁有登陸題材的發展空間之外,積極辦理都更案創造業外收益,亦是第一金不可忽略的重要投資價值。

第一銀行副總經理周伯蕉指出,去年考量資產活化策略,將北市北投分行辦理都市更新;以當地每坪行情四十萬元推估,完成都更後可望替第一金創造二十億元的潛在收益,貢獻EPS達○.三元以上,這正是老牌銀行價值的最佳顯現。

彰銀即將西進中國設分行

大華投顧亦針對彰化銀行的投資價值分析,做出「評價可向公股金控看齊」的結論。雖然彰銀上半年稅後純益同樣受到營所稅調降影響,僅繳出二十四.三億元的成 績;但是在排除認列損失因素下,稅前純益卻已達到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九七%的四十七.八億元;成長動能最主要便是來自資產品質改善,與核心業務的穩健表 現。

除逾放比明顯下滑至○.九七%、呆帳覆蓋率提升至一二五.四七%外,淨利差亦回升到○.九五%;預期今年可望穩健復甦至一%以上水準。此外,在手續費收入上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四○%,皆顯示彰銀擁有不輸給其他公股銀行的基本面條件。

此外,彰銀已獲金管會核准西進中國設立分行,預估最快明年第一季正式設立。考量其歷史經驗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及中小企業放款市占率已有六.七三%,位居同業第七的地位,皆有助於未來業務發展,達成首年獲利的目標。

最近新燕土地標售案,可望帶來獲利挹注,大華投顧預估彰銀今年便能進帳達三十六億元水準,因此預估今年EPS可達亮眼的一.四四元水準。

除了基本面改善,日前財政部長李述德拋出將進一步推動公股銀行合併,讓關大戶聞到不尋常的味道。目前市場猜測最有可能優先推動的是台企銀和彰銀,不過關大 戶認為,彰銀、第一金和華南金,未來如果能「三合一」,將成為台灣具「重量級」的金融機構,而外資也會因此被迫增加持股,屆時股價勢必會有不平凡表現。

三商銀的體質大幅改善、股價偏低公司名稱 分行家數 逾放比率(%) 呆帳覆蓋率(%) 股價淨值比(倍) 今年預估稅後盈餘(億元) 今年預估EPS(元)第一金 189 1.20 83.03 1.1 71.3 1.13 彰 銀 179 0.97 125.47 1.1 89.2 1.44 華南金 182 1.48 87.00 1.1 53.9 0.89 比IT產業大三倍的市場 電動車將於2012年爆發IT產業的崛起,讓台灣的電子科技業風光了20個年頭,節能減碳產業將是最有可能再創下一波台灣科技盛世的趨勢產業;而這其中, 產值大、成長潛力強、和先進國家技術差距不遠的電動車(包含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更是未來的新興產業。

發展百年的汽車,其實是比IT產業產值大三倍的產業,不過,自從內燃機以後,汽車產業並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直到近年來,鋰電池在能量密度與成本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電動車才能在近一兩年實現商品化。

目前各國政府也開始投入巨大資源扶植自己的電動汽車產業,中國政府6月底公布在20個試點城市,推行購買電動車,每輛補助人民幣6萬元,補貼後的車價,和 汽油車差距不大;美國國會日前也表決通過一項20億美元補貼法案,目標是3年內推動在美國境內有40萬輛電動車上路。

產業情報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估,2015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可達123萬輛的規模;2020年,電動車出貨量估計將占汽車市場的7%。如果樂觀一點,市占率還可以 達到12%,將帶動車用鋰電池、動力馬達、電源管理系統等關鍵零組件以及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稀土等關鍵材料的大成長。

雖然電動車長期前景看俏,但研究機構麥肯錫也指出,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和標準化為電動車普及速度的三大要素,由於上述三大要素都需要時間克服,再配合新車款的上市時程,電動車第一波爆發期,應在2012年左右。

(陳翊中)

四大國有銀行之外的最佳中國銀行中國交銀在匯豐改造下重生中國各大銀行向來是全球資金的最愛,不但外資多年來亟欲參股,北京政府資金如社保基金、匯金公司歷年加碼股市,也都是選定國有銀行股進行交易。

只是銀行股雖然夯,但焦點往往集中在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之上,事實上,中國交通銀行早已由商業銀行轉為國有銀行,且目前政府持股偏低,未來有更大的注資空間,加上匯豐集團長年的體質改造,投資價值可說冠絕中國銀行股。

1986年交通銀行恢復設立時,仍是以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一家中小型銀行,當時主要政策在吸收私人資金與外資,但隨著交通銀行日益壯 大,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大銀行,其監管單位更在今年2月由中國銀監會監管二部轉入一部,表示北京政府已將交銀列入國有銀行的政策規畫藍圖內。

銀行為百業之母,對於這個掌管資金融通的最重要管道,北京政府一向施行國有銀行的「絕對控股」政策,以中農工建四大銀行為例,國家持股都超過六成,目前交 通銀行公股僅39%,不但未達過半數的絕對控股地位,與四大銀行相比,更有高達20%以上的落差,未來政府注資空間可說相當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銀行的股權結構中,第二大股東是匯豐控股,匯控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在入股交通銀行後,不但協助交通銀行建立各項風控監管與業 務系統,更為交通銀行帶入海外高資產淨值客戶。自匯豐銀行2004年正式入股之後,交通銀行業績連年成長,目前已經成為中資銀行股中獲利能力最強的銀行。

目前交通銀行定於8月19日公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交通銀行透過減少低收益率貸款(如票據融資)和增加高收益率貸款(如中長期貸款)來提高獲利能力,彭 博社因而預估交通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將出現年化31%的高成長,優於其他大型行庫,交通銀行已成為中資銀行的投資首選。 (劉有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0

北銀、信義聯勤、彰銀標案 一遇選舉就變調 公開標案變弊案 政治口水淹沒真相

2012-1-2  TWM




一項公開競標、競爭激烈的比賽,最後由出價最高者得標,但到了政客口中,卻成了「弊案」一樁?從北銀案、信義聯勤的「賤賣國產」案,到彰銀標售案,政客口 水淹沒一切真相。

撰文‧劉俞青

宇昌案之後,九年前的富邦購併北銀一案又成選戰焦點。但事實上,無論北銀案也好,或者更早之前,閣揆吳敦義好幾次提起民進黨時期賤賣國產的土地標售案也 好,甚至是這幾年讓台新金吳東亮飽受檢調約談之苦的彰化銀行標售,都是透過公開透明的標售作業,最後價高、條件優者得標,若只是為了一時選舉或政治考量, 刻意模糊是非,最後恐怕都會招來殺敵三百,自損一千的後果。

富邦高價勝出 中信、國泰扼腕以北銀案為例,當時北銀為了這個標售案,有一個五人遴選小組,成員包括當時北銀董事長林基源、總經理丁予康、副總何昌明、及北市府財政局長 李述德、研考會主委吳秀光,整起標售案由這五人負責,並且委託高盛作為財顧公司。

當時北銀開出的條件很明確,最重要是確保股東權益,其次則是銀行發展前景、員工權益及大股東北市府的參與度共四個條件;也因為遊戲規則清楚明確,高盛從公 開招親到最後開標,只有短短三個月時間。

高盛二○○二年五月在市場上廣發邀請帖,七月下旬,富邦金正式提出購併「有約束力的條件」(意指正式投標價格,而且得標後不得更改的購併條件),當時一共 有五家公司參與投標,包括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元大金(當時尚未成立金控,為元大證券),與中華開發。

開標結果,八月七日晚上,高盛通知富邦金控,以一‧一一六五比一的換股比例、換算每股三十六元的最高價格得標。並且承諾北市府在富邦金董事會有兩席董事, 提供北銀員工兩年工作權保障等。

根據一位當時參與競標的業者表示,事前得標呼聲也很高的,還包括當時已經握有六%股權,並持有北銀一席個人董事的中信金,以及同樣勢在必得的國泰金。

換句話說,這不只是公開競標,而且是一場競爭激烈的競賽,如果賽事規則有任何不公,或者得標結果有任何瑕疵,勢必引起軒然大波,也因此,北銀當時除了條件 明確之外,也希望能速戰速決,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因素介入節外生枝。

沒想到,當時為了「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所訂下的規定,如今卻成了政客口中的質疑。例如當初因擔心引發內線交易的疑慮,因此八月七日(對外公布開標結果前 一天)晚上,高盛告知開標結果後,隔天一早,北銀才能把這結果向最大股東北市府報告,並且迅速在一天之內走完所有公務程序,下午北銀與富邦才能同步召開董 事會通過,但如今卻被扣以「一天之內連蓋九個章」的質疑,還被硬生生冠上「官商勾結」的大帽。

當時這場重大購併案,其實並未引起什麼「異聲」,甚至有媒體以「馬英九『嫁女兒』手法比阿扁高明」來評價這場標售案,更不要說,從事後結果來看,這是一場 雙贏的購併。

富邦有了北銀,固然如虎添翼,但北銀進入富邦金之後,市值從二六一億元成長到四○九億元(至一一年十一月底止),在富邦金連年成為金控獲利王的挹注下,北 市府八年一共領走一三○億元的現金股利。而至今北市府仍握有三席富邦金的董事席次。

但只要一碰上選舉,是非黑白都不再重要,所有言論都被以「二分法」切割為藍綠兩邊,政客的口水淹沒一切真相。

新壽多出五億 才搶到信義聯勤此外,又例如行政院長吳敦義過去好幾次提及的信義聯勤土地標售案,也是一例。吳敦義好幾次公開發言,指稱「近乎暴利的國有土地標售案,官方 如果繼續售出,就是『賤賣國產』。」吳敦義身為閣揆,他應該不會不知道,○六年信義聯勤的標售,同樣也是透過公開標售的案子,因為難得有精華地段的大面積 土地標售,吸引眾多市場好手投標,參與投標的,至少就有元大建設、基泰建設。當時元大建設負責人馬維辰還證實,新光人壽比第二高標的元大建設高出五億多元 的價格;說是「賤賣」,實在言之過重。

但後來台北市精華區地價飆漲,○八年新光人壽高價轉手出售,才引發外界爭議。

持平而論,國有土地到底應不應該出售,值得探討,壽險公司養地獲取利潤,也可另闢章節討論,但單純就買地獲取利潤的行為,究竟是眼光好,還是國產局「賤 賣」?政治人物心中應該自有分寸才對。

而政治口水下最大的犧牲者,恐怕當屬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莫屬。○五年八月,台新金出高價,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買下彰化銀行,氣走包括第二高標在內的新 加坡淡馬錫。

台新金買貴了 還吃不到彰銀事隔一個禮拜,淡馬錫甚至提出「願意以台新金所提價格購買」的條件,希望搶親。而事後多家投資機構出具台新金的報告,都表示「買貴了!」的不 看好態度,讓吳東亮誓言要做出成績給外界看。

但吳東亮萬萬沒想到的是,原來不是「便宜買」才會招來外界質疑的眼光,在早已被政治口水淹沒的台灣市場裡,這個公開招標、而且「買太貴」的價格,竟然招來 檢調單位長年約談。試問,如果當時得標的是淡馬錫,檢調也「敢」約談嗎?恐怕將引發台星兩國間的國際事件。

六年下來,彰銀至今無法正式併入台新金,甚至還可能被迫賣出,實在是始料未及。

只能說,在台灣這個政客操縱的市場,只有選舉、不論是非的世界,台灣付出太多無謂的社會成本,全體國民都因此付出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3

沒有背景的金門囝仔苦幹三十三年出頭天 陳允進力爭上游成彰銀最年輕總經理

2012-10-01  TWM




五十七歲的陳允進一路從彰銀基層做起,勇於接受挑戰,勤讀英文,外派倫敦分行創下至今無人能破的獲利紀錄,認真打拚三十三年後,終於登上彰化銀行總經理。身為百年老店歷來最年輕的掌舵者,他將如何帶領彰銀展現新氣象?

撰文‧許瀞文

百年老牌的彰銀,配上史上最年輕的總經理,會擦撞出怎樣的火花?

今年七月,行庫人事大風吹,其中,新任彰銀總經理陳允進從副總內升,成為彰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座;但彰銀股權結構特殊,台新金至今仍是僅次於財政部的第二大股東,陳允進一邊要能獲得兩大股東的認同,另一方得在新生代中脫穎而出,沒有三兩三,難以壓陣。

上任至今兩個多月,許多內部員工對這位新老闆,從初期的「觀望」,逐漸轉向「支持」,其中,陳允進認真、紮實的工作態度,是消弭許多耳語的關鍵。

一九七九年七月,陳允進就考進彰銀,被分發到國外部做外匯交易員,一路從基層做起。因為一表人才,又年輕上進,和彰銀現任資深副總施建安、人力資源處處長楊繼承等,曾被內部稱為「彰銀四公子」。

二○○七年時,彰銀希望加強年輕化的形象,不要總是一堆年過六十的「老伯伯」才能當副總,因此拔擢了一批當時五十歲上下的「年輕處長」,陳允進便在名單之列。

外派倫敦分行 創獲利紀錄已經在彰銀服務三十三年的陳允進,有著官股行庫給人的沈穩、信任感,「我幾乎所有部門都歷練過,」陳允進說他在行內消金、風控、資金營運處、國際營運處等部門都曾歷練過,其中,國際營運處是他在彰銀最重要的一段經歷。

外文能力好的陳允進,曾兩度被派往倫敦分行,第一次是和彰銀已退休的總經理張嵩峨籌設分行,第二次則去接任分行經理,而張嵩峨更是他在彰銀中最提拔他的老長官。

「陳允進是傳統的金門人,念高中才來到台灣,沒有任何背景,他知道自己要成功必須更勤奮。」談起昔日的屬下,張嵩峨話語裡滿是讚賞,「他是我最重要的左右 手。」在陳允進的帶領下,倫敦分行在○二年的獲利創下台幣一.五億元的輝煌紀錄,這個成績,至今仍是所有台資銀行的倫敦分行最高紀錄。

也因為這亮眼的成績,讓他在○四年時被總行召回接任資金營運處處長,從經理到處長,陳允進只花了五年時間,幾乎破了行內紀錄,「一般人要從分行經理升到處長,等上十幾年時間的都有,陳總確實升得很快。」一位彰銀內部員工表示。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天分』,」陳允進謙虛地說,自己不是最聰明,但面對行內升遷考試,他一定全力以赴,要求自己每一關都通過。當時在國外部的他,知道自己英文不夠好,因此決定要參加行內舉辦的出國研習考試,從那刻開始,積極地到南陽街補英文。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的假日、晚上都在南陽街補托福,練習看英文的︽Time︾(時代雜誌),還找了一對一英語家教練習會話。」陳允進認真地說。

七點半到班 三十年如一日擔任倫敦分行經理時,碰上倫敦分行成立十周年,陳允進自告奮勇向總行請纓辦慶祝酒會,當時總行給了陳允進一個任務:希望邀請英國央行總裁愛德華.喬治蒞臨,讓酒會更添光彩。

使命必達的陳允進親自撰寫邀請函,還透過當地各種管道提出邀約,然後每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回音,「那時候郵差來按鈴,我都是第一個跑去開門的。」陳允進笑著說。

或許感受到陳允進的誠意,喬治總裁欣然答應參加,還答應現場致詞,讓酒會辦得非常成功,也讓當時彰銀總行相當滿意,而陳允進當然是功勞簿上記一大筆。

外表斯文、帶著銀框眼鏡的陳允進,在彰銀內人緣極佳,跟了陳允進六年的祕書王翠月也提到,「陳總是很體貼的主管,平日雖然忙,但有同事生病或遇上工作瓶頸 時,細心的他總會注意到,適時鼓勵。」三十多年來,陳允進每天早上七點半前就到公司,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多年如一日。這股工作的拚勁及旺盛的企圖心, 是從他入行第一天就開始。

上任兩個多月的陳允進,也在心中擘畫未來彰銀願景,彰銀已經在八月十五日成立信用卡業務中心,未來準備在消金業務上大展拳腳,「過去我們也有信用卡業務,但都散落在各部門,現在重新整合,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陳允進強調。

在中國業務發展上,陳允進也設下目標,希望未來二至三年內成立大陸子行;而在海外布局上,彰銀目前有七個海外據點,在三商銀中相對較少,未來會加強海外據點設立,希望將海外分行對總行貢獻獲利提升至二五%以上。

除了業務發展,陳允進也要改善行政速度,「過去公文往返總要十天、半個月,現在我要求兩天要回覆;對分行的詢問,總行也要提供即時對策。」儘管今年五十七歲,陳允進卻是彰銀最年輕的總經理。他坦言,自己開的是一艘陳年老艦,但老艦要能駛出新氣象,或許才是更顯功夫。

陳允進

出生:1955年

現職:彰化銀行總經理

經歷:彰化銀行倫敦分行經理、資金營運處處長、國際營運處副總學歷:南開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

淡江大學國際貿易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0

就任總經理未滿三個月 陳允進傳異動 彰銀高層人事近期大地震

2012-10-08  TWM



彰化銀行高層主管人事布局在近日內將有異動!據了解,新任總經理陳允進因八年前一件案子遭黑函檢舉,恐將調任新職。

撰文‧許瀞文

近日金融圈傳出,彰化銀行高層在近期內將人事異動,就任不到三個月的彰化銀行總經理陳允進,恐調任其他職務。

今年七月九日才接任總經理一職的陳允進,同時也是財政部指派的官股董事,因過去自己殷實的努力,及在財政部的好人緣,也獲得彰銀另一大股東台新金的支持,現在卻傳出財政部要換將,彰銀內部一片譁然。

事情的起因,是由於今年七月陳允進上任後,有人向金管會檢舉,他和彰銀的企業授信戶間有金錢往來,且該公司目前已經倒閉;彰銀因為這筆貸款,硬是吞下五千萬元的呆帳。

根據本刊進一步調查得知,約在二○○四年,當時剛從彰銀倫敦分行經理一職,調回台灣接任資金營運處處長的陳允進,同時自己也投資了一間和彰銀有貸款往來、資本額三千萬元的未上市公司。

等到○六年時,據了解,因陳的好友也想投資這家公司,便匯款六百萬元現金給該公司總經理,但該公司總經理據悉只先給了市值三百萬元的股票。

另外不足的三百萬元,雖然未上市公司股價難有明確的界定,但陳允進就將主觀認定,「市值三百萬元的股票」轉匯給該名好友,而該公司總經理得知此事後,便主動匯款三百萬元現金「還」給陳允進。

早在今年一月,便有黑函向金管會舉報,金管會函令要彰銀內部稽核調查該事件經過。但內部調查後,初步認定沒有明顯不合理之處,也同時呈報給金管會及財政部,當時並沒有對陳允進做出任何懲處,不過彰銀內部有略微調整他管轄的範圍。

今年七月,陳允進順利內升為總經理後,又有黑函向金管會檢舉,金管會自己調查後,認為銀行的高階主管不該與自家企業授信戶有金錢往來,行為上有瑕疵,才決定要做人事上的調整。

對此,本刊向陳允進求證,陳允進僅表示,這只是個人的投資行為,一切可受公評,而且自認清白。

或許,陳允進時運不濟,但擔任官股銀行的高階主管,屬於公職,必須對國家及全民負責,對自身的資金往來必須更加小心。在此次事件後,金管會及財政部對未來官股高階主管的選任,是否能更加謹慎,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62

昔日「外匯炒手」 空降彰銀新總座

2012-10-15  TCW




十月四日,財政部緊急宣布,由合庫證券董事長唐楚烈接任彰化銀行總經理,毫無公股行庫經歷的唐楚烈閃電空降,不僅讓金融界一片譁然,也引來彰銀工會反對聲浪。

這更是公股銀行史上第一遭,財政部在四個月換三位彰銀總經理,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引發彰銀內部與外界爭議。

陳允進,最短命總座

不到三個月,因操守下台 此次事件的導火線,來自十月四日閃電請辭彰銀總經理的陳允進。

就在陳允進請辭前一個星期,他被某財經週刊喻為「彰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座」,但早在陳允進的報導刊出前兩天,陳允進就被財政部公股小組找去開會,當面要 求陳允進簽下辭呈,而當時唐楚烈就已經出現在接替陳允進擔任彰銀總座的名單上,而陳允進也從彰銀「最年輕的總經理」,不到三個月,變成彰銀史上「最短命的 總經理」。

陳允進被要求請辭,是因為他遭到檢舉函質疑個人操守有問題,然而,早在今年一月,財政部已接到檢舉函,還曾向彰銀查詢真相,甚至在圈定陳允進之前,也曾接到彰銀內部稽核調查報告,最後卻仍通過這項任命。

直到陳允進七月上任後,金管會再次接到檢舉函,重新展開調查,認為陳允進行為有瑕疵,財政部才亡羊補牢,趕緊換下陳允進。財政部處理陳允進的過程之草率,已經讓彰銀內部員工感到相當詫異與不解。

沒想到,令彰銀員工更傻眼的,是繼任陳允進的人選。

唐楚烈,最外行總座

來自投銀,被視陳沖人馬 彰銀目前是公民共治,台新金是僅次於公股的第二大股東,董事長由台新金派任,總經理則由公股派任。而總經理從內部擢升,是民股、公股及員工間三方長期的默契。

目前彰銀有四位副總經理,台新金派任的賴昭吟早被排除,現任發言人施建安則是在上一次與陳允進共同進行內升評比時落選。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指出,另外兩位副總經理才剛升任,而上一任總經理陳允進已是內升,因此這次決定向外借才。

過去,公股行庫派任的總經理,不外內升,或從別家公股行庫調任,以達到培養與拔擢人才目的,但唐楚烈不曾在公股行庫歷練過,就能夠從資產規模僅三十一億 元、成立不到一年的合庫證券,獲得財政部賞識,空降到資產規模達一兆六千萬元的彰銀,讓外界不解財政部向外借才的標準。

雖然畢業於政治大學銀行系,但唐楚烈長期從事交易員工作,經歷主要是在投資銀行和證券,對於彰銀主要的放款業務並不熟悉。翻開唐楚烈的資歷,換過的工作如走馬燈,待過的單位超過十根手指頭,讓彰銀工會理事長黃水泉直言,他「一直跳來跳去」,非常不穩定。

唐楚烈最早是外匯交易員,待過的外商銀行包括花旗銀行、信孚銀行、華友銀行和漢華銀行等。在花旗銀行時期,唐楚烈曾在商業銀行教父陳聖德麾下,唐楚烈在市場上殺進殺出,甚至大膽與央行對作,曾被央行列為「外匯四大炒手之一」。

離開外商銀行之後,唐楚烈轉進證券業,出任群益證券副總經理,待過債券部和自營部。○八年十一月,陳沖出任永豐金控董事長時期,延攬唐楚烈出任永豐金控財 務運籌事業群總經理,負責財務投資。因此金融界把唐楚烈形容為陳沖人馬。不過,唐楚烈在永豐金也待不長,○九年七月底就離職,快進快出的職場風格,充分展 現了「交易員個性」。

直到去年十二月合庫金控成立後,新設證券子公司,唐楚烈被任命為合庫證券董事長,才首次跨足公股行庫。唐楚烈擅長財務投資,但三商銀(彰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之中,唯獨彰銀沒有金控資源,既沒有證券,也沒有產險或壽險,交易員出身的唐楚烈似乎難以大展長才。

林維樑,最坎坷總座

退休或留任,被改來改去 財政部派任的最近三任彰銀總經理中,唯一沒引發爭議的是在今年六月一日才退休的前任總經理林維樑。原本,他在去年九月一日,就該屆齡退休,只是當時,財政 部正在準備去年十一月的彰銀臨時股東會改選,為了怕影響今年一月總統大選選情,林維樑的任期被延長三個月。

沒想到臨時股東會後,彰銀召開董事會改選董監事,原本要通過林維樑繼續擔任總經理的議案。但開會當天,彰銀卻突然被財政部告知,將提名另一家公股行庫總經理擔任總座,彰銀董事會只好臨時撤銷議案,而措手不及的林維樑開完會後就開始打包,準備走人。

「本來林維樑已經叫來一台卡車準備把他的東西載走,結果,到了傍晚六點多,財政部卻來電告知,由於作業來不及,又讓林維樑繼續做下去,而且一路做到今年六月。」一位彰銀內部人士透露,一天之內,財政部決策大翻轉,派任公股總座的草率程度令人咋舌。

百年老店彰銀四個月內三度更換總經理,財政部處理公股人事的反覆不定,等於拿全民資產開玩笑。

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唐楚烈,比陳允進還年輕四歲,他一上任,等於打破陳允進的紀錄,成為彰銀史上「真正最年輕的總經理」,只是引來彰銀工會反彈的他,能夠待得多久?後續值得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8

台新彰銀合併案重新啟動 苦熬七年半 吳東亮守得雲開見月明?

2013-02-25  NCW  
 

 

近日之內,台新金控將重新啟動與彰銀之間的合併,這場談了七年半之久的合併案是否能就此寫下美好結局,還是再起爭議?吳東亮的態度將是最大關鍵。

撰文‧劉俞青

這一役,讓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足足等了七年半,終於,接近最後收割階段。

因為就在近日之內,台新金控的董事會將針對「彰化銀行合併台新銀行」進行討論;這也是近幾年來,台新金再度將這個敏感的議題,重新端上䒷面。

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吳東亮對這次重啟合併之路,高度謹慎,因此這次的董事會並非正式提案,僅是以「研究案」的形式提出討論,測試外界水溫,如果順利過關,後面的程序才會繼續進行。

如果照程序走,緊接著的彰銀董事會也會排入該議程討論,雙方逐步啟動這個合併模式;而距離二○○五年七月,台新金吳東亮以最高價每股二十六.一二元標下彰銀特別股,已經整整過了七年半之久。

七年半,可以改變多少事?小樹足以長成大樹,出生的嬰兒都念小學了,但台新金與彰銀這樁沒有結局的合併案,一拖,就是七年半。

這些年來,吳東亮不是沒有想過和解辦法,包括早在五年多前,當時的主管機關首長,就曾經建議雙方坐下來,談出合理的合併價格,讓合併案早早落幕,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而吳東亮自己也曾經在不耐的情緒下,脫口說出:「乾脆彰銀把台新金持有的特別股買回去算了!」但氣話終歸只是氣話,事情就還是這麼拖著。

合併現曙光

彰銀存續 成台新金子公司一直到去年底,台新金控極少數高層,從董事長吳東亮、總經理饒世湛、董事吳統雄及幾位高階主管,經過各種版本的沙盤推演、反覆研擬,再加上與主導彰銀官股的財政部密切溝通,取得財政部的初步同意之後,終於敲定了最後的合併方案。據了解,連新閣揆江宜樺都知悉這件即將啟動的合併案。

初步決定,將由彰銀擔任存續公司,台新銀行為消滅公司,兩家銀行合併。

合併後的「新彰銀」,第一大股東是台新金,持有「新彰銀」將近一半的股權,第二大股東則是官股;也因為台新金持有「新彰銀」近一半股權,按照《金控法》規定,「新彰銀」自然成為台新金的子公司,編製合併報表。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漫長的程序要走;因為這樁當時轟轟烈烈的合併案,外界各式的說法很多,為杜悠悠之口,台新金與財政部溝通的過程中,財政部一切採取最高、最嚴謹的規格,攤出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要求台新金全部都得按照程序走,一個步驟都省不得。

根據一位參與溝通過程的關鍵人士透露,「整個合併程序走完,彰銀的董事會要開七、八次」,台新金雖然精簡一點,但也要經過三、四次的董事會討論、通過。「七年多都等了,不急著這一時,」這位人士說。

過程一波三折

高價入主 卻蹉跎七年半時間回到○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彰銀的一四○億元特別股要尋找新主人,財政部透過公開標售的方式進行投標,吳東亮在最後一刻狠下心加碼,在紙條上寫下「二十六.一二元」的價格,讓新加坡商淡馬錫以「二十三.一元」扼腕。

台新金以最高價之姿入主彰銀,成為轉換後,持有彰銀二二.五五%的第一大股東;當天,吳東亮臉上帶著止不住的笑意,接受媒體專訪,並等著坐上台灣第二大金控的寶座。

但如果那時吳東亮預知接連而來的麻煩,恐怕笑不出來,因為接下來,一切都沒有按照財政部及吳東亮的共識走。

當時還有一段小插曲,淡馬錫得知吳東亮的出價之後,回頭向財政部提出希望用同樣價格,爭取官股與彰銀小股東的認同,卻被財政部拒絕,但也因為這段插曲,凸顯了台新金當時出價的合理性。

誰知就在台新金得標後沒多久,還來不及進一步加碼,台新金的命運就急轉直下,四年之中,先在○六年爆發雙卡危機,台新銀行當年度打消呆帳超過三百億元;緊接著○八年下半年爆發金融風暴,更讓台新金體質大傷,股價創下六元的歷史新低紀錄。

不過,對吳東亮而言,這些傷口,都抵不過被外界誤解的痛。

因為從○八年初開始,台新金就捲入「二次金改案」疑雲,遭受司法與外界的層層質疑,吳東亮多次面對辦公室被搜索、檢調約談的壓力,他始終堅持,「自己與台新金都清清白白」。

「別忘了,台新金是透過公開標售,才以最高價買下彰銀特別股,如果連公開標售都有問題,往後的合併案要如何進行?」一位投行經驗十多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但無論劇本怎麼走,與彰銀的合併案就是卡在進不得、退不下的窘境,逼得吳東亮甚至在○八年初時正式對外宣布:合併案暫停。這一緩,就是五年。

而歷經這幾年的風雨,吳東亮以前的火爆脾氣早已變得平和,「遇到事情,從他表情一變,我就知道他脾氣來了,可是現在他會忍住不說話,沒多久,臉部線條就和緩了,」一位看著吳東亮長大的長輩就曾經形容他,「對太太也是,他現在常和May(吳東亮妻子彭雪芬)特別約時間吃飯,他說人老了,要對太太更好一點,不然會被休掉」。

確實,七年半的蹉跎,吳東亮已不復年輕,彰銀標售那年,他五十五歲,正值壯年,如今他已六十三歲,雖不致稱「老」,但鬢邊白髮的確多了許多,當年帶領台新先合併大安銀、再戰彰銀的銳氣,已不復見。

或許,年齡與經驗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因此,這一次,吳東亮不急了,他一切慢慢來,先以「研究案」的形式測水溫,而且「隨時可以調整,什麼都能協調」。

除了態度柔軟之外,「價格」也是合併是否順遂的關鍵之一。

以目前兩家銀行的淨值來看,截至去年第三季為止,每股淨值差不多,大約在十三、四元上下,每股盈餘也差不多,但股價就有明顯差距,彰銀以其規模、不動產的價值,硬是比台新金的股價高出三成。

差臨門一腳

態度不是問題 就看價格據了解,吳東亮當然了解價格的微妙之處,因此內部取得共識,必要時寧可在價格上略微讓步,以求取合併的順利進行,「反正到最後,都併進台新金,讓一點沒關係」。

若一切順利的話,按照吳東亮的盤算,今年底前希望可以合併完成,屆時,台新金加上彰銀的總資產,將逼近四兆元,和去年第四季總資產突破四兆元的富邦金控規模差不多,兩者將分列國內第二、三大金控,僅次於國泰金控。

頗堪玩味的是,合併之後吳東亮的角色轉換。吳東亮是否仍然是台新金的最大股東?在董事會中的席次掌握,都還有待與官股之間一一協調。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八字只有一撇」,未來還有冗長的程序,靜待吳東亮一關關去克服。

而台新金內部對這樁合併案已經下達禁口令,一律三緘其口,嚴陣以對;財政部對此也表示,「這個案子具高度敏感性與政治性,目前僅以『研究案』處理,一切都還言之過早。」但對吳東亮而言,這個等了七年半的結果,實在是一點都不早了,如果能夠一切順遂進行,今年底前,台新金將徹底脫胎換骨,排名大躍進,終究是守到雲開見月明。

誰主導?誰存續?

——台新金與彰銀財報比較

彰銀 台新金

總資產 1.6兆元 2.7兆元股本 724億元 762億元淨值 1032億元 1775億元每股淨值 14.25元 13元稅後盈餘 75億元 144億元EPS 1.04元 1元2/19收盤價 16.75元 12.25元註:資料截至2012年第三季

製表: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35

吳東亮吃彰銀 只剩三條兇路可走

2013-3-4  TCW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親自打電話到財政部,向次長曾銘宗致歉,為了過去四十八小時,驚爆財政部與國內金融界的「彰銀併台新銀」一案,正式設下停損點。

一拖七年半:提議反向購併,想設停損

在吳東亮求和後,財政部長張盛和對外斬釘截鐵的說,「台新金併彰銀案目前已告一段落,台新金暫時不推動了。」等於對外界宣告,百年老店彰銀的第二大股東財政部,在這場合併案上,擊敗了第一大股東台新金,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財政部當然會反對,我們會沒想過嗎?當然有。」一位吳東亮身邊人士感嘆的說,只是彰銀與台新的合併,已經拖了七年半,而吳東亮想法是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他甚至賭上連董事長都可以不要當,就是為了端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只是吳東亮,卻完全低估了財政部反彈的力道與決心。

早在一開春的二月十八日星期一,吳東亮就曾致電財政部表明,台新金董事會將開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研究案。當時財政部並未強烈反對,只希望台新金給財政部兩天時間進行內部溝通。因此,台新金按照既定計畫走,將董事會定在二月二十一日。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吳東亮的預料,在二月二十日當天豬羊變色。

慘遭回拒:被控木馬屠城,還得道歉

時間拉回二月二十日上午九點半,財政部指派的彰銀總經理唐楚烈,拿著報紙緊急召集處長級以上主管,進行全國視訊會議,向同仁們澄清沒有這件事,純屬台新金單方面意願。

緊接著,曾銘宗在一個小時後,罕見的在盤中否認合併案,並協調金管會要求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澄清,以免影響股價波動。雖然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純屬臆測」,卻在當天下午召開臨時董事會,火速通過合併研究案建議。

此舉再度激怒財政部,曾銘宗旋即在下午六點半再度召開記者會,措辭強硬的回拒這門親事,直說「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等於連打吳東亮兩個巴掌。

財政部強硬的反彈動作,綿密般的出招,打得台新金無法招架,張盛和更直接把台新金貼上「木馬屠城記」的標籤,逼得即使一切提案都合法,但吳東亮仍不得不向財政部認錯。

事實上,這次連木馬都還沒出現,台新金還未把研究案送到財政部,張盛和就已經透過媒體,直斥台新金想以彰銀併台新銀的名義重啟購併案,變相稀釋公股股權,「根本就是不懷好意,想以小吃大。」

吳東亮七年前,在彰銀砸下三百六十五億元的豪賭,如今只剩下三條路(見右表),包括公開收購、放棄並出脫彰銀持股,甚至向財政部開戰。然而,這三條路要付出的成本或代價,遠比「彰銀併台新銀」來得昂貴。

面臨豪賭:加碼、認虧,甚至強度關山

如果公開收購彰銀股權,吳東亮必須再掏出三百六十四億元、加碼彰銀二九%股權,才能拉大與公股差距,拿下彰銀掌控權。但台新金現在缺乏財力,必須先增資,才能符合向金管會申請加碼彰銀股票的條件。

如果吳東亮選擇放棄,投資成本扣掉七年半以來的股息收益,吳東亮等於現賠八十八億元。

如果發動委託書大戰,爭取股東會投票權,強行通過合併案,等於和主管機關撕破臉,金融是特許行業,政府有各種監理手段能夠「影響」台新金的業務拓展,吳東亮和財政部作對,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因為彰銀與台新的婚事一拖七年,他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吳東亮這次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想法,甚至不惜讓出「台新金」名字、台新銀董事長位子,改成彰銀金控都在所不惜,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成本最低的一個選項。但這個「創意」,已經被財政部打回票,在財政部揮出連環拳之下,已形成「以小吃大」的不良社會觀感。

台新銀持有彰銀二二%,但泛公股也有近二○%,兩者相距不遠,公股身為第二大股東,本來具有相對的影響力。一位曾擔任過金管會委員的學者分析,一旦台新銀併入彰銀,台新金對彰銀的股權將大增至五二.九九%,等於吳東亮拿台新銀換來更多彰銀的股權,但財政部股權卻大幅稀釋,「就算台新金控願意『委曲求全』,財政部也不可能會點頭答應。」

原本吳東亮身邊的策士提議選在這個時點重提合併案,看好今年並非選舉年,較能排除政治障礙。沒想到,媒體提前曝光「彰銀併台新銀」婚事,惹怒了財政部,財政部現在變更彰銀法人董事代表,由參與公司經營權戰役經驗豐富的執業律師梁懷信接任,已經向台新金發出不惜一戰的訊息。

明年彰銀的董監改選,台新金能否仍在彰銀董事會上占有五席、掌握董事長人事權的優勢?這恐怕會成為吳東亮入主彰銀董事會八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役。

【延伸閱讀】如果吳東亮放棄彰銀,現賠88億!—台新金併彰銀3條出路

出路1:公開收購動作:透過公開市場收購彰銀股權29%,加上目前持有22%,持股將達51%代價:彰銀目前市值約1,256億元,收購成本約364億元(29%股權)風險:台新金須增資;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出路2:放棄購併動作:台新金認賠出脫彰銀持股代價:扣掉歷年股息,台新金虧損88億元風險:價格問題不易解決

出路3:強行開戰動作:徵求委託書,爭取股東會投票權代價:和財政部撕破臉風險: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9

台新金併彰銀熬九年 吳東亮:我變老了

2014-05-26  TWM
 
 

 

台新金與彰銀合併案爭議不斷,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也久未露面;五月十五日,台新金控舉辦「南投青少年空手道隊二○一四全中運全勝慶功記者會」,吳東亮終於現身,立即吸引各界眼光。

當天吳東亮抵達現場前,台新金控的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再三叮囑在場媒體:「董事長今天不受訪。」未料,他不僅頻頻露出愉快的笑容、有問必答,而且難得感性發言,上台致詞一口氣講了十分鐘。

吳東亮開頭說:「我們台新金控是從○五年開始,與南投國姓國中空手道隊結緣,」接著話鋒突然一轉,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年來,我變老了。」此話一出,立即挑起在場所有人的敏感神經,畢竟○五年正是台新金買下彰銀股權時,經過九年折騰,這樁合併案仍然無解。

事實上,台新金近來在合併案爭議中已放低身段,暫緩合併研究的計畫時程,也表達樂意配合政府政策,卻也再三強調,必須捍衛台新金的股東權益。吳東亮「變老」一說,是否隱約反映疲憊的心境,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台新金與彰銀合併案一日不解決,永遠都會是他心中最大的折磨。

(張舒婷)台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4

保衛彰銀經營權 吳東亮拉龍巖 硬拚財政部

2014-09-11  TNM  
 

 

百年老字號、資產高達兆元的彰化銀行,將於11月底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今年彰銀成立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須設至少3席獨立董事擔任委員,一般法人董事因此減少1席。

財政部長張盛和要求大股東台新金控讓出,但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為繼續掌握彰銀經營權,堅持「一席都不能少」。兩軍對峙下,這2年砸近百億元、買進彰銀9%股權的殯葬大亨、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成為關鍵第三勢力。

本刊調查,原與吳東亮熟識的李世聰,最近屢遭財政部關切拉攏。吳東亮綁住所有民間委託書業者,張盛和則不惜賭上烏紗帽,一場預料是近年規模最大、最激烈的官民股權大戰,已經開打。

近來,金融圈最熱門的,莫過於「打亞洲盃」。上月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點名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等八家金控董事長,當擴張海外巿場的前鋒部隊。眼看人家聲勢浩大「出國比賽」,身為國內四大金融家族之一、資產在公民營金控排名第六的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只能黯然。因為,他在國內不但有一場拖了快十年的戰役未了,對手還是官股。

吳東亮小檔案

現職 台新金控董事長出生 1950年家庭 與妻彭雪芬育有吳昕威、吳昕豪2子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管碩士經歷 1991年任台新銀行董事長;1996年掌新光合纖;2002年台新金控上路,任董事長;2005年6月讓新纖董座給弟弟吳東昇,換取家族支持續掌新光金,次月吃下彰銀2成股權。

李世聰小檔案

現職 龍巖董事長出生 1959年家庭 已婚,育有1子1女學歷 大專經歷 曾任日商日富電子總經理;1992年5月創辦龍巖人本;2005年底,取得上櫃公司大漢建設4成股權;2011年3月,龍巖人本與大漢建設合併,以龍巖為合併後的公司名稱,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殯葬業者。

新制增獨董 硝煙起

二○○五年七月,吳東亮參與財政部競標,以每股二十六.一二元、總額三百六十五億元,取得昔日台灣省三大行庫之一的彰化銀行二二.五五%特別股,成為彰銀的最大股東,意圖合併彰銀,壯大台新金。自二○○○年起,公股銀行大釋出,國泰蔡家、富邦蔡家,甚至元大馬家,都順利吃下一塊,唯獨吳東亮,屢遭其他官、民股抵制。直至二○○八年政隨人改,公銀整併暫止,吳東亮咬著彰銀,吞不下也吐不出。過去幾屆彰銀董監改選,台新金與財政部都維持表面和諧,坐下來協調席次,然而,今年情勢詭異,市場已瀰漫濃厚煙硝味,「這次台新金和財政部硬碰硬,和往年氣氛很不同。」知情人士說。本刊調查,點燃台新金和財政部戰火的,是二○○七年新修訂的證券交易法,增列「審計委員會」新制,去年金管會強制金融業及實收資本額五百億元以上的企業設置審計委員會,替代監察人,並應設立至少三席獨立董事出任審計委員。本屆彰銀董事會任期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到期,須舉辦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依法,彰銀須設立審計委員會及三名獨董,也就是在彰銀的九席董事中,一般法人董事與獨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七比二,變成六比三。

未列子公司 影響大

目前台新握有五席董事,財政部二席,另有二席為財政部推薦的獨董;財政部希望未來新制下的另一席獨董,由台新金五席中的一席轉任。但這一席之差,有天壤之別。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持有超過二五%股權,或選任指派過半數董事,屬於控制性持股;而金控對具控制性持股的子公司,應編製合併報表。因此,目前台新金可將彰銀納為子公司,編製合併報表。但「若是變成四席一般董事和一席獨董,台新金還能算是過半嗎? 」台新金高層很納悶。為此,今年第二季,台新金向「國際通商」及「常在國際」等二家法律事務所詢問:「董事過半的定義是什麼?」二家都回覆說,「董事必須是可以選任、指派或可更換的,獨董不能指派,只有提名建議權,不能列入董事過半的計算範圍內。」也是就說,如果台新答應財政部讓出一席,彰銀就不再是台新金子公司,當初投資彰銀的股權,不能列入長期投資,而須轉列短期投資,如此一路,台新金將立即面臨提列跌價損失的壓力;而且,台新金還得對股東說明,彰銀的投資是要進行購併或是賣股退出,這對吳東亮而言,代誌很大條。

官股勤加碼 備銀彈

四、五月間,台新金出示法律意見書,向財政部表態,堅持一定要有五席董事。親財政部人士說,張盛和看到公文後大為光火,把該份意見書視為戰帖。目前雙方均已布局徵求委託書,準備開戰。依據彰銀今年中公布的去年年報顯示,財部目前持有彰銀達一二.一九%,連同行政院國發基金、泛官股持股合計約一八.八%,僅次於台新金。「若再加計後來加碼,泛官股持股應已超過台新金,未來必要時,可以斧底抽薪,發動像第一金等官股金控,買進彰銀。」知情人士說。而且,財政部也符合無限徵求委託書的門檻,「財政部已與元大寶來證券簽約,幫忙徵求委託書。」張盛和還把目標鎖定一三%的外資股東,務必讓外資全力支持官股。吳東亮則綁下民間委託書大王張永祥體系的「全通事務」,以及「長龍」「聯洲」等三大業者,合力組成委託書徵求團隊,火力不可小覷。

龍巖選邊站 牽戰局

為此,主導官股業務、對委託書運作十分熟悉的財政部次長吳當傑,日前曾找集保公司向民間業者「談話」,強調徵求委託書時絕對不可以價購,「雖然沒提到彰銀,但我們心知肚明,講的就是彰銀臨股會這件事,而且最近我們被查稅查得很凶。」委託書業者對本刊表示。兩軍對壘旗鼓相當,左右情勢的關鍵力量,竟落在彰銀另一大股東龍巖董事長李世聰身上。本刊調查,李世聰因承做不少生前契約,信託資金大多存放在彰銀,是彰銀的大客戶;近二年來,他鴨子划水買進不少彰銀股票。檯面上,以李世聰個人及投資公司買進了二十六萬多張,占比三.四四%,巿價約五十億元,檯面下,則還有約五%多持股,吳東亮與張盛和因而競相拉攏他。今年中,張盛和曾請人向李世聰溝通,希望他支持財政部。彰銀六月股東會並未改選董事,當時李世聰已乖乖把委託書交給財政部。

財長撂狠話 賭去留

同時,吳東亮也積極向李世聰招手。知情人士說,「李世聰曾表達有意競選一席彰銀董事,有可能會排擠到官股的席次。十一月他是否會支持官股,仍需觀察。財政部的信心,大概是一半一半。」不過,這位人士說,「信託所涉及的稅負問題很複雜,得多注意。」暗示李世聰若不支持財政部,可能得面臨查稅,壓力不小。事實上,由於吳東亮與財政部對當年台新入股彰銀,究竟只是經營,還是有合併的默契,各有解讀,彼此互信薄弱;之前,雙方還高來高去,維持表面上的和諧,但隨著時間拖長,雙方對僵局都感到不耐,去年開始脫下面具。去年春節期間,吳東亮率先發動奇襲,祭出「台新銀求嫁彰銀」招式,他親赴財政部,開門見山向張盛和表明,即將重啟併購案,會後對外宣稱,已與財政部高層「取得共識」。事後,張盛和直言:「他只是來『告知』我,財政部從頭到尾都是反對,何來共識?」「這不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應有的態度。」他還狠批,台新銀併入彰銀之說,根本是「木馬屠城」。張盛和認為,台新金雖投資彰銀三百六十多億元,但彰銀資產超過一兆元,有許多尚未重估,差距甚大,要是如此就掌握彰銀,相當不合理,財政部會盡一切力量捍衛國家利益。他甚至不惜在內部表態,撂下狠話:「部長可以不做,彰銀不可能讓你(吳東亮)併。」

彰銀經營戰 掀高潮

時任財政部次長的曾銘宗,更狠狠地以「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的「四不」,對台新彰銀合併宣示反對到底決心。「政府認為已按照承諾給台新金經營權,現在台新整天想合併,根本就是天馬行空,太不切實際。彰銀這麼大的銀行,放手給你併,沒一個官員敢放行。」知情人士說。現在,財政部與吳東亮拿刀互砍,身價逾二百多億元的李世聰,究竟是選擇投靠吳東亮、還是臣服於財政部、或是搖身一變、晉身成為銀行董事,在詭譎多變的彰銀改選戰役中,牽一髮動全身。已經進入第九年的彰銀經營權大戲,後續還有高潮。

台新金入主彰銀事件簿

2005.7台新金以365億元,標下彰銀14億股、22.5%持股,成彰銀最大民股股東,拿下過半董事席次。2006.10台新金主導彰銀董事會通過換股併入台新金的財顧公司遴選案,公股董事退席抵制。台新金宣布打銷300億元消金呆帳、分5年攤銷百億元不良資產出售損失,財政部令其理清資產,再談併彰銀。2007.7公股支持下,彰銀董事會通過與台新金換股合併。民股董事和川公司不服,10月向法院遞狀聲請禁止執行此決議。2007.12立院通過彰銀暫緩釋股後,台新金片面敲定1股彰銀換1.3股台新金,後遭財政部否決。2008.8~10扁家洗錢案扯上二次金改,前副閣揆邱正雄明確指公股整併暫停。官方轉促台新併入兆豐金,吳東亮不接受。2008.11彰銀董監改選,台新拿5席董事、公股4席,後續台新金派董事長,公股派總經理,形成共治。2011.11彰銀股東會改選董監,台新金與公股席次未變,維持共治。2013.2台新金向財政部提出彰銀合併台新建議案,公司名為「新彰銀」;財政部長張盛和狠批是「木馬屠城」,台新金道歉,表達合併討論案「無限期暫緩」。2013.6 台新金股東會臨時動議,促請盡速研擬彰銀合併台新銀可行性;之後經彰銀常董會通過,成立「與台新金整併」研究工作小組。2013.7因應曾銘宗新上任金管會主委,彰銀與台新合併研究案,時程放緩。此後,台新金表明,若政府決定依成本買回彰銀持股,台新金願配合。2014.11彰銀即將進行董事改選,台新金爭取一般董事過半,與財政部相爭不下,加上,龍巖董事長李世聰砸近百億元買進彰銀,有意競選1席董事,戰情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7

彰銀十年大決戰 財政部動員力抗吳東亮

2014-11-27  TNM  
 

 

彰化銀行改選董監事的股東臨時會下月登場,由於今年董事結構有所變化,入股彰銀第10年的台新金,擔心經營權不保,董事長吳東亮親上火線,與官股展開爭奪董事席位的委託書大戰。

為此,財政部罕見大動員,找來經紀市占率龍頭的元大寶來證券為首的16家券商徵求委託書,防堵台新進逼;原先幫台新的3大委託書通路業者,屈於財政部的強勢,除聯洲外全坐壁上觀,吳東亮只得號令自家員工,以螞蟻雄兵搬委託書。

對吳東亮而言,資產高達兆元的彰銀猶如哽在喉嚨、吞不下又吐不出的肥肉,今年他直槓財政部,堅持闖關;官民大鬥法,這一役空前壯烈。

隨著市長選舉進入最後的巷戰肉搏,金融圈也有一場戰事正如火如荼。十二月八日,彰化銀行將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二大法人股東─台新金和財政部為搶獨董席次,大打委託書戰,市場一片硝煙彈雨。

搶獨董 官民鬥法

目前彰銀的九席董事,是由財政部與台新金協商而成,台新金占五席,財政部二席,另二席是財政部推薦的獨立董事。但今年遊戲規則改變,依據《證券交易法》的「審計委員會」新制,彰銀須設置審計委員會替代監察人,並設立至少三席獨立董事出任審計委員。因此彰銀一般法人董事與獨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七比二,變成六比三。財政部要求握有彰銀二二.五五%股權的台新金掌四董事一獨董,控有二○.三二%的泛官股則繼續維持二董二獨董。但台新金不從,喊出要拿下四董二獨董,「關鍵在誰能拿下三席獨董中的二席。」知情人士透露。雙方都想搶二席獨董,是因為根據證交法規定,重要提案須先經審計委員會過半同意,再提到董事會過半董事同意;若提案遭到審計委員會否決,仍可以提交董事會,但審議門檻須提高到三分之二董事同意。換句話說,審計委員會將是重要提案能不能順利通過的第一道關卡。財政部長張盛和直指,已握有彰銀經營權的台新金,現在想取得獨董席次過半,是為合併做準備,台新金不能把官股逼到牆角。他甚至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就算我不做(部長),彰銀也不可能讓你併。」財政部官員也嗆聲:「台新金整天想併,但一間房子交給你管理,不代表房子就是你的。」

委託書 各顯神通

除了獨董攸關提案大權,台新金也擔心,如果自己的一般董事席次從五減為四,在九席董事之中,就會從過半變成未過半,這樣一來,彰銀將不再是台新金子公司,不得編製合併報表。台新金總經理饒世湛悶悶地說:「台新金將變為一無所有!」「台新金將立即面臨提列跌價損失一百四十億元的壓力,這是照顧小股東利益嗎?」不過,若獨董也計入,台新總席次仍是過半的。針對這點,財政部表示可以協商,只是台新詢問過二家法律事務所,得到的答案都是「獨董不能列入董事過半的計算範圍內。」因此台新金對可協商的說法不敢輕信。親近財政部人士不滿地說:「獨董是否列入董事計算,有討論空間,不懂為何台新不願協商?」在缺乏互信,又各持己見不讓步之下,只好撕破臉,憑委託書決生死。財政部派出曾任證期局局長、熟稔委託書業務的次長吳當傑為主帥,迎戰收委託書經驗豐富的台新金。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很早就綁樁委託書大王張永祥體系的全通,以及長龍、聯洲等三大委託書業者,合力組成徵求團隊,「半個月前,吳東亮曾親自找上門來,請我一定要幫這個忙。」委託書業者指出。財政部不敢小覷其實力,首先個個擊破。吳當傑找集保公司向委託書業者喊話,強調不可以價購,「雖然沒提到彰銀,但我們心知肚明,講的就是彰銀股臨會這件事,而且最近我們被查稅查得很凶。」業者對本刊表示。財政部三天兩頭就派人或去電「關切」,委託書業者壓力大到要出國避風頭,最後只剩聯洲肯幫忙。因他們三年前即和台新金簽約,不承作會有違約問題。

紀念品 分配不均

所謂民不與官鬥,聯洲雖然非收不可,但不敢像過去大張旗鼓,徵收據點從一百八十處減少到六十處,行動上也從以前派員去大戶家親收,改成被動消極等股東上門,十分低調。台新金只好另透過元富證券徵求,並發動自家員工收委託書。財政部一手斷台新金後援,另一手自己大規模收起委託書,找來經紀市占率最高的元大寶來證券出面複委託十五家券商,共十六家加入徵求行列,撒下天羅地網。財政部官員對本刊表示:「過去,官股徵求委託書沒有像這一次這麼激烈,從來沒有這麼努力動員過。」不料,財政部動員的券商,竟遇到股東會紀念品不夠發的窘境。財政部官員痛批,徵求券商在申請配送紀念品時遭到諸多不平等對待,不僅增加徵求作業難度,相較台新金紀念品充足情形,明顯不利官股。「紀念品如何發放是由董事長(陳淮舟)決定,董事長是台新金指派,不是台新金主導,還有誰?」據了解,彰銀含零股在內的小股東高達二十六萬名,根據過往經驗,股東會準備四到五成的紀念品已經足夠,因此彰銀準備了十二萬份康寧微波餐具(市價五百二十元)。「元大體系要領十萬份,台新方面也要十萬份,最後彰銀決定雙方平分。但財政部陣營的前十大券商據點較多,紀念品當然會不夠。」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彰銀已加訂紀念品。相較三年前,台新金找三大委託書通路業者相助,一舉徵求到一三%委託書,今年財政部強勢介入,台新金不僅收委託書吃癟,連先前的盟友也可能倒戈投向財政部。

併彰銀 版圖難拓

這人正是殯葬大亨、龍巖集團董事長李世聰,他因承作生前契約,信託資金大多存放在彰銀,是彰銀的大客戶,後來乾脆成為股東;近二年他砸近百億元、買進彰銀逾九%股權,成為關鍵第三勢力。李世聰與吳東亮熟識,過去被視為吳派人馬,但今年中,張盛和請人跟他溝通,他表態力挺政府,不會主動爭取董事席位,「一切看財政部的態度。」眼看財政部「馬其諾防線」滴水不漏,吳東亮最近與友人聚餐,席間全程抱怨財政部,在場人士都深刻感受到他的不滿,「東亮這幾年老了很多,聽說常失眠。」友人表示。不過,財政部也反擊,台新自彰銀歷年來累計獲配的現金股利高達五十八億餘元,股票股利也有三.八二億餘股(市價約七十億元),合計約一二八億元,「這些他們怎麼都不講?」九年前,台新金小吃大,以每股二六.一二元,總金額三六五.六八億元,取得彰銀二二.五五%股權。為此,吳東亮賣掉台証證,一連發行次順位債券及特別股,造成高槓桿的財務風險。卡在雙重槓桿比率相當逼近上限,讓台新金只能專注銀行本業,難以擴張版圖,購併紐約人壽也告吹,在中國大陸的布局也僅限於租賃,落後同業。

無互信 各掀舊帳

九年來,吳東亮併彰銀的大夢始終無法實現,付出三百多億元長套的代價。台新金高層說:「財政部弄得吳董進退兩難,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二○一三年二月,吳東亮終於按捺不住,在台新銀董事會通過議案,向彰銀提議,找專家研究彰銀併台新銀。該案遭時任財政部次長曾銘宗反對。台新金總經理饒世湛說:「東亮董(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已公開承諾不會單方面合併,你(財政部)都不相信;那你連白紙黑字的合約都能毀約,又要台新金怎麼相信你呢?」饒世湛所指的合約,是二○○五年七月,彰銀發行特別股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時,財政部發出公告的相關公文,內容是財政部同意得標者可取得彰銀經營權、董監事過半等權利。財政部官員則說:「這是一份公開招標的聲明,不是契約,更不是萬年函!」這份公文只適用「當年」彰銀發行特別股的案子,十五席董事及五席監察人中,台新金都拿下八席董事和三席監察人,也取得彰銀經營權,財政部的承諾都已經做到。而台新金公司治理也讓財政部官員不放心,「(台新金)公司治理曾有過不好的信用紀錄。」「台新金很多事,我們都知道!」官員隱晦地說。

拖十年 放手一搏

彰銀原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SOGO商圈的天母分行,因地處熱鬧地段,擁有人潮、錢潮,業績向來很好;卻在二○○九年八月搬遷至士林德行西路,而原址卻在同一年的十一月改掛台新銀行招牌,「如果台新金把彰銀視為己出,為什麼做這樣的調整?」親近財政部人士透露。吳當傑對本刊表示,財政部有和好的誠意,開著大門等台新金一起坐下來協商,「但我們一定要為全民利益把關。」市場揣測,吳東亮可能看好政黨輪替機會,準備放手一搏解決十年懸案。市場人士說:「這是扁政府、林全任財政部長的案子,等待政黨輪替或許有機會解套,但吳東亮這盤賭注下得太大,風險很高。」

吳東亮 小檔案

現職:台新金控董事長出生:1950年家庭:與妻彭雪芬育有吳昕威、吳昕豪2子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企管碩士經歷:1991年任台新銀行董事長;1996年掌新光合纖;2002年台新金控上路,任董事長;2005年6月讓新纖董座給弟弟吳東昇,換取家族支持續掌新光金,次月吃下彰銀2成股權。

吳東亮 助眠密招

9年前,吳東亮花了365億元買彰銀股權,如今雖握有經營權,但想進一步讓台新金與彰銀合併未能如願,彰銀反而成為金融版圖上棘手的子公司。吳東亮因此壓力大、長期為失眠所苦,經朋友介紹,他採用睡眠呼吸器幫助睡眠,果然睡眠品質大有改善。睡眠呼吸器是近年流行的失眠治療方法,病患戴好面罩,躺上床,閉上眼睛緩緩入睡,輸送管將近1公尺長,通電之後,不斷送出氧氣,透過馬達正壓,幫助打通呼吸道,呼吸變得有規律且停止打鼾,整晚的睡眠安穩舒適而正常。此外,心疼丈夫的彭雪芬常常在吳東亮經神緊繃時,泡上一壺用馬鞭草、迷迭香、檸檬香茅等沖泡的花草茶。彭雪芬的「愛心牌」花草茶,所用的香草都是自家花園所培植,足見彭雪芬對丈夫悉心照顧。

官股民股 大鬥法

◎台北101∕2014年:泛公股持有44%,頂新則占37%,雖然董事長是官派的宋文琪,但副董事長、執行總經理都是魏應交。由於黑心油事件,全民喊出滅頂,財政部在董事會中,要求魏應交主動辭職。◎台鹽∕2013年:股市聞人賈文中為首的市場派永駿投資,與日揚實業的黃政勳等民股,對台鹽董監改選虎視眈眈。台鹽最大股東經濟部,不但積極爭取委託書,更動員工會支持,一舉拿下65%出席票數,官股拿走8席董事、3席監察人,大獲全勝,經營權穩若泰山。而民股人馬僅拿下唯一的1席董事,堪稱慘敗。◎唐榮∕2010年:2009年唐榮董監改選,義联集團林義守取得3席董事及2席獨董,由原董座吳豐盛續任唐榮董事長,但隔年8月,吳豐盛任期屆滿,經濟部官派中聯資源總經理蔣士宜接任,引爆官民股大戰,在林義守杯葛下,董事長數度難產,直到2011年,經濟部改派專業背景的鍾自強,唐榮董座人事案才告落幕。

台新金回應

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表示,彰銀國內營運處認為原天母分行地址房租太貴,屢向房東士林電機反映降價,雙方協商未果。後來該分行積極尋點,最後在二○○九年八月決定搬遷到士林德行西路現址。該分行搬遷一案由總經理(財政部指派)簽字同意,再經董事會通過。台新金控並未參與決策,與台新金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