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嬰幼兒活動場所匱乏 兒童友好型社區促進計劃啟動

可能有棋牌室,可能有居民健身場,但卻沒有專門給孩子們尤其是嬰幼兒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這一狀況在全國各地的城市小區相當普遍。與此同時,在不少城市,各類早教機構競爭激烈,管理混亂,良莠不齊,價格虛高,令孩子家長頗為苦惱。正在推動中的“兒童友好型社區促進計劃”有望使這一狀況得到改觀。

普惠型兒童社區公共服務匱乏

場景一:小區居民健身場上。兩歲半的琪琪顫巍巍地爬上成人用的跑步機械,模仿成人用稚嫩的雙腿使勁蹬著腳踏。膽戰心驚的奶奶,邊伸手扶著她,邊不放心地叮囑著,小心點啊,別碰著了!突然,琪琪腳下一滑,“砰”的一聲,跑步機把手撞到了孩子的眉骨,鮮血流出來,孩子嚎啕大哭起來。

(某小區內,孩子正在成人健身器材上玩耍。)

場景二:爺爺用童車推著一歲八個月的豆豆,從小區東門晃到南門,在菜市場轉一圈,又回到已經殘缺不全的居民健身場。豆豆的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爺爺每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轉悠。

“在家里鬧著要出來,出來也沒地方去啊。就滿小區逛,遇到小朋友就跟人家玩一會,遇不到就再逛。”爺爺無奈地說。

這兩個場景真實發生在北京市通州區和昌平區兩個居民小區里。這兩個小區都是2005年左右建設的,都有上千戶3000多人在其中常住。但是這兩個小區都沒有0-3歲嬰幼兒活動的公共場所。而據不完全調查顯示,北京此類小區並不在少數。

北京尚且如此,全國範圍內,嬰幼兒活動公共場所匱乏的現象更加突出。而在農村地區,不光是兒童公共服務匱乏的問題,總數近一個億的孤殘、留守、流動兒童正在需要更多的兒童保護,不少孩子的生存環境亟待改善。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近幾年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萬左右,這樣算來,0-3歲嬰幼兒的總量超過40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人群,他們能不能在嬰幼兒階段得到豐足的公共服務直接影響到未來的人口素質。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全國婦聯組織部部長張黎明提出《關於將“兒童友好社區”納入各級政府社區發函規劃的提案》,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兒童友好社區。

張黎明在調研中發現,雖然社區治理已經在各地開展,但絕大多數項目都是圍繞養老主題,為兒童尤其是0-3歲嬰幼兒提供的公共服務極其缺乏,管理混亂,價格虛高,良莠不齊。

她呼籲,在城市土地成本越加昂貴的今天,要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為孩子提供可以自由玩耍的空間。而普惠型的社區兒童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方式。

呼喚更多兒童友好型社區

由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手啟動的“中國兒童友好社區促進計劃”將可能改變兒童公共服務匱乏的狀況,為2.2億0-14歲孩子的童年增添安全和色彩。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宋文珍在8月6日召開的中國兒童友好社區論壇上表示,建立普惠型的兒童福利制度對於中國兒童的福祉非常重要。中國有上億特別需要保護和幫助的孤殘、留守和流動兒童,因此中國一直比較註重兒童福利的補缺,現在應該從補缺型的兒童福利制度向適度普惠型的兒童福利制度轉變。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時候就有了以發現金為主要形式的兒童福利制度,我們現在人均GDP已經突破7000美金,我們應該給兒童更多的福利和待遇”。

據第一財經了解,下一步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建設將以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社區在各方力量聯接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濤認為,各方在兒童發展和保護方面分工不同,比如政府是兒童保護的主體,社會組織或市場組織是服務提供者。兒童友好社區可以實現政府、家庭和社會組織、市場組織既合理分工又有機配合的局面。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兒童友好社區專委會主任周惟彥介紹,兒童友好社區是以聯合國“兒童友好型城市”為藍本的本土化、社區化概念。兒童友好社區促進計劃實際上是搭建以兒童為核心的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在運作中需要把市場的機制、公益的情懷、政府的倡導和政策的作用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和完善兒童社區公共政策的發展和完善,為孩子成長提供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

據了解,目前通過億未來社區親子公益聯盟在全國45個試點的推進,在打造0-6對嬰幼兒家庭普惠型公共服務平臺上已經初步積累了經驗。在更多地區,通過社區聯席會議、共建兒童之家等方式,兒童友好型社區將會越來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