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5/157943.shtml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三聲娛樂 三聲娛樂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導致票房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國經濟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

編譯/ 陶曉

電影票房增速正在下滑。

暑期檔也沒能讓電影市場熱起來。藝恩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創下最近5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背後的原因是什麽?難道真是這屆觀眾不行?《好萊塢報道者》(Hollywood Reporter)的一篇分析認為,背後反映出了五個問題。《三聲》編譯如下,或許對國內從業者有些啟發。

這屆影片不行

這一點看起來大家都同意。繼春節檔的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創下5.28億美元票房之後,二季度國產電影票房僅3.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

這種頹勢看起來很可能仍然會在暑期檔延續。去年好歹有《捉妖記》,今年的暑期檔,目前看來國產片中只有《大魚海棠》——盡管口碑參差,至少目前累計實現了約5.4億元票房。

很多人都在期待成龍大哥的《絕地逃亡》能不能打破僵局。這部7月21日上映的動作喜劇,截至7月25日,已經創下超過4.4億元的票房,日均票房增長1億。

不僅是國產電影,今年的美國大片也不給力。傳奇影業的《魔獸》票房2.2億美元,《美國隊長3》票房1.9億美元,《奇幻森林》是1.5億美元,數字看起來不小,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就顯得有些淒慘。去年的《速度與激情7》票房3.9億美元,《複仇者聯盟2》2.4億美元,《侏羅紀世界》票房2.28億美元。

 人口結構變化

一位北京的傳媒投資人表示,隨著三四線城市影院增多,當地的潛在觀眾希望看到更多的本土電影。他認為,三四線城市的觀眾並非在超級英雄環境下長大,好萊塢的電影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強。

另一位北京的電影公司高管也持類似看法,他認為三四線城市的觀眾能否喜歡上西方電影是個疑問。無論如何,那種只要舉起好萊塢的標誌,就會收獲魚貫而入的新觀眾的時代,已經過去。

 電影票價提高

去年,新興的電影票務平臺提供了大量票補。而到了今年,票務平臺格局初定,幾家票務網站都不願意在票補上投入太多彈藥。根據藝恩的數據,平均來說,2015年一季度,一張電影票的平均價格大約是17元人民幣,而到了今年同期,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上漲到了大約22元。

不巧的是,新增的三四線城市觀眾,對價格更加敏感。所以,一旦沒了票補,他們的觀影頻率自然下降了。

新建影院的拉動作用下降

一些分析師認為,新建影院已經不再是票房增長的推動力。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陳沁指出,適合增加影院的區域,並沒有想象得那麽多,而發達地區的影院數量已經接近飽和。單純依靠再增加影院,把更多沒有進過電影院的觀眾拉進電影院,所產生的票房增量只能在30%以內。

陳沁的調研顯示,2011年之前,新建影院的票房可以達到790萬元,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528萬元。

根據北京凡影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項調研報告,在全國各個縣級以上城市13歲到59歲的人群中,電影觀眾的人數占到三成。而在北美,這一比例為76%。不過還有41%的人從來不進電影院,卻通過其它渠道平均每周觀影一次。

凡影的創始合夥人李湛指出,這些選擇在電影院之外的渠道看電影的人,更多集中在39歲以上。怎麽讓這些觀眾能夠進電影院看電影?很顯然,這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娛樂業抗周期性?並不是沒有止境

導致票房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國經濟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

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創下過去25年來最低。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票房受到影響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全球和中國的經濟都在持續下滑,我們憑什麽認為某個單一行業可以保持高速增長呢?”博納影業的COO陳永雄指出,“一些溫和調整可能只是正常現象。”

原文:What's BehindChina's Sudden Box-Office Slump?——HollywoodReporter,編譯時有刪減和改動。

票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