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河資本專戶爆倉 投顧追債管理人為哪般?

前兩年基金子公司那段“野蠻生長”的時光,資管產品爆倉事件雖偶有發生,但對比這一次銀河資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資本”)一款套利產品爆倉,並引發投資顧問起訴“追債”的案例,卻並不多見。

爆倉的資管產品為銀河資本青昀9號資管計劃(下稱“青昀套利9號”),管理人銀河資本是公募基金銀河基金子公司,投資顧問是私募基金上海青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青昀投資”)。爆倉後,青昀投資曾追加資金,但在產品運作到期後,卻未能拿回“補倉款”。

日前青昀投資向虹口區法院遞交的起訴申請已被受理,擇日開庭。青昀投資CEO朱俊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筆追加的資金高達1450萬元,目前已委托律師起訴,等待法院的判決結果。

另外,記者通過郵件形式向銀河基金市場部工作人員求證公司子公司爆倉及相關訴訟事宜,但截至發稿,記者尚未獲得回應。

杠桿產品“蹦極”爆倉

2016年5月23日,在運作一年期滿後,銀河資本青昀套利9號到期清算。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青昀套利9號是一款主投於分級基金套利策略的結構化產品,依靠分級基金的折溢價率進行套利。產品對應的投資者分為A、B、C三類。在保證A約定年化6.3%的固定收益的前提下,B、C按照投資金額等比例分配剩余收益,並在B超過8%的超額收益中提取30%分配給C。青昀套利9號A份額與B+C份額的比重分別為3:1,即對於非A部分的投資者來說,存在3倍杠桿。

值得註意的是,C類份額由青昀投資指定的投資者認購。一位熟悉青昀套利9號的基金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實際上這應該是變相跟投和參與業績分成,盈利所得也能規避稅收。青昀套利1號產品在前一波牛市期間到期清算的時候,青昀投資間接獲得了2000余萬的收益。

青昀套利1號產品募集金額1.05億元,投資者人數僅有4人,在它運作3個月之後凈值表現優異,青昀投資與銀河資本決定“合作”複制1號產品,連續發行了2-10號青昀套利產品。青昀套利系列產品管理規模迅速達到20.112億元。

但後來事情的發展出乎各方的預料。進入2015年6月中旬,大盤和各類指數遭遇斷崖式下跌。青昀套利9號成立1個多月後,就遭遇了爆倉。依據合同規定,該產品設置了0.97、0.95元兩條預警線和0.93元的止損線。自2015年5月21日成立後,青昀套利9號凈值經歷了沖高後快速回落的過程,並且快速擊穿了上述三條“防線”。

2015年6月15日,青昀套利9號產品凈值達到運作以來的最高點,基礎份額單位凈值1.1031元,基金總資產達到3.4億元。當日B類單位凈值達到1.3757元,即這部分投資者的浮盈超過了37%。

但隨後青昀套利9號的凈值走勢,就如同“股災”中的股指一樣快速墜落。6月29日,青昀套利9號產品凈值跌至0.9648元,首次跌破了0.97元的預警線,B份額的凈值則從高點1.3757元跌到了0.8486元;7月2日, 青昀套利9號又跌破了0.95元的預警線,報0.9460元;B份額凈值0.7764元, 對應的浮虧超過22%,而自6月15日以來的調整幅度接近60%;7月7日,青昀套利9號跌破了0.93元的止損線,報0.9254元。在此之後,母基金凈值不斷刷新新低,而B份額承擔了杠桿效應放大後的進一步虧損。

然而,此時多數投資者並不知曉情況已惡化到如此地步。前述認購青昀套利9號的投資者稱,投資顧問在6月29日通過微信發布的產品B份額凈值還在1.08元,實際凈值已經低於1元;之前也有部分投資人註意到產品凈值下跌幅度過大,和銀河資本、青昀投資做過溝通,要求控制風險,得到了一些“凈值低估、凈值實際沒有這麽低、風險可控”的解釋。

“當時沒人通知產品爆倉,接到通知已經很晚了。”該投資者稱,“凈值公布,一直是投資顧問群發郵件通知,大約一周一次;銀河資本的網站,投資者可以登錄查詢凈值,但是沒有按時發布,經常一個月不更新。”

“個別投資人隱約感受到產品可能爆倉了,但是沒有確認,因為投顧一直說估值有錯誤,有在途資產未計入、凈值被低估之類。因此沒有正式通知,無法確定是否爆倉。”該投資者稱,在產品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銀河資本則完全袖手旁觀。

投顧狀告管理人

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的。2015年7月14日,青昀投資通過郵件向投資者群發了《B類持有人追加資金通知書》。這是投資者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清楚地了解到產品已經爆倉。

上述投資者稱,青昀投資先是主動提出以自有資金全額追加資金,讓產品恢複交易。後來又改變主意, 青昀投資 提出和投資者共同追加資金,大部分投資者寄希望後續運作補回凈值,同意了共同追加資金。其後,銀河資本將產品凈值調整為1元,並恢複了交易。其中,青昀追加資金1450萬元,這也為後來青昀投資與銀河資本對博公堂埋下了伏筆。

2016年5月23日,青昀套利9號到期清算,母基金單位凈值0.985元,B份額0.76元。若剔除投資者追加資金部分,實際B份額的單位凈值約為0.6元。

投資一年,B份額投資者在滿足A類投資者本金+收益、銀河資本管理費、投顧費用等一系列費用之後,僅拿回六成本金。

值得註意的是,這六成本金中還包含了青昀投資1450萬元的追加資金款項。該投資者稱,如果剔除這部分投入,那B份額最終的凈值約為0.44元。

發生這種狀況,也就有了前文所述的青昀投資不滿管理人的做法,並向虹口區法院起訴。“不想多說什麽,看最後判決。”朱俊軍如是說。

有認購青昀套利9號的投資者也認為,銀河資本涉嫌多方面違約。比如套利產品做指數跟隨,套利產品的跌幅竟然超過了大盤指數跌幅;將基金資產直接委托給投資顧問運作;產品凈值跌破預警線及止損線時,均未按照合同約定通知投資者;是否按照合約約定限制倉位、及時平倉,目前尚不清楚。

有銀河資本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現在投資者和青昀都找我們,我們壓力很大。”該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了投資者的說法,稱“未盡及時通知義務”。他解釋,之所以沒及時通知投資者是“出於保護投資者目的”,剛跌破第一條預警線時他們考慮能做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告知投資者、降低倉位以及讓投顧追加資金。

而從事情的發展來看,該人士所述的三個方面均在產品爆倉之後才真正提上議程,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操作策略為何偏離

資料顯示,2015年5月21日成立,青昀套利9號成立於牛市的相對高位。成立伊始,產品募集資金3.079億元。

上述投資者提出質疑,既然是款套利產品,短期跌幅怎會如此之大?是否投顧機構的投機操作或者進行了母基金的指數跟隨策略,才導致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

按照合同約定,青昀套利9號投資策略主要有三:首先是常規性策略,即通過配對轉換機制實現分級基金的折溢價套利,即拆分母基金成A、B份額賣出或者合並A、B份額後贖回母基金;預判暴跌行情引發分級基金下折,提前買入分級A,在下折後賣出分級A及贖回下折獲得的母基金份額,此為事件性套利;第三種為固定收益類投資策略,主要是保證產品流動性以及沒有套利機會時進行的策略性投資需要,通常配置一些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逆回購、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品種。

從事後的複盤來看,若青昀套利9號嚴格執行合同約定的投資策略,跌幅將遠小於市場的波動幅度,爆倉的可能性則更小。而本報獲得一份6-7月份凈值回撤情況的材料顯示,有多個交易日,青昀套利9號的凈值跌幅超過了滬深300指數。比如,6月17日滬深300指數漲1.46%,產品凈值跌1.57%;6月23日滬深300指數漲3.2%,青昀套利9號跌1.57%。

對此,上海一位公募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正常的套利產品的跌幅會小於指數,因為套利產品本身存在一個折溢價率,即便產品買入後凈值跌了,但還擁有了折溢價的安全墊,因此,分級基金套利產品即使出現虧損,虧損的幅度也應該小於市場下跌幅度。

青昀投資在郵件中也肯定了青昀套利系列產品進行了指數跟隨。青昀投資相陽松稱,在青昀套利9號凈值出現大幅回撤期間,市場本身的折溢價不顯著,投資策略上跟隨指數較重。

然而,這似乎已經超出了合同約定的策略。另一方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實際操作中,青昀套利9號也出現了偏離投資策略的情況。

據公開資料,青昀套利9號成立一個月便出現了在國投瑞銀成長B級(下稱“成長B”)的持有人名單中。據成長B2015年中報,截至6月30日,青昀套利9號持有了232.92萬分成長B級份額,以2.06%持有比例成為後者的第五大持有人。

在分級A級對應中報的十大持有人名單中未出現青昀套利9號。2015年中報顯示,分級A級的第十大股東朱茂昌所持成長A級份額300萬份,所占比重為2.66%。不過,考慮到中報僅披露了前十大持有人,據此也不能排除青昀套利9號所持成長A級的份額與成長B級相一致的可能性。

然而,2015年年報則顯示青昀套利9號未嚴格按照既定策略“辦事”。截至2015年末,青昀套利9號持有855.9028萬份成長A級,持有比例高達9.99%。當時成長B級對應的凈值為0.8090元,離0.25元的下折閾值尚有69%的距離。由此,並不存在事件性套利的可能性。

若當時青昀套利9號持有與成長A級相一致的855.9025萬份成長B級基金,可位列其第二大持有人,但成長B年報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均未出現青昀套利9號的身影。

由此可見,青昀套利9號當時的操作策略與合同規定的出現了偏離。

管理人“缺位”?

依據合同,銀河資本青昀系列1-10個專戶產品是由銀河基金子公司銀河資本發行的分級基金套利產品(其中一款為主動管理型平層產品)。投資顧問均由青昀資本擔任,由它向銀河資本提供操作建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銀河資本在10個專戶產品運作中似乎僅是扮演了通道的角色,銀河資本認為自己是名義管理人,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青昀資本是實際的管理人。

在日常的投資溝通中,一向由青昀投資通過郵件等方式向投資者提供凈值與操作過程和思路的反饋。而銀河資本似乎只是“默默地”在一旁收著管理費。

銀河資本為公募基金銀河基金的子公司,2014年4月22日在上海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人民幣。

青昀投資是由朱俊軍、相陽松、陶潔等人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由朱俊軍擔任法人代表和投資負責人,相陽松負責產品銷售。

有熟悉朱俊軍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朱本人較為低調,極少出席公眾場合。但記者還是從其他渠道了解到一些信息,朱俊軍曾任職於西部證券機構業務部、資產管理部,他創立了一套指數分級基金、ETF基金產品的套利模型。而相陽松此前在西部證券下邊的一家基金公司負責市場、渠道相關工作。

成立銀河資本青昀系列產品期間,相陽松發動了他的朋友圈,讓一些朋友認購他們的產品。

據投資者介紹,1號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陽松的朋友取得了不錯收益。而在跟投後,青昀投資獲得的收益更是高達2000余萬元。

在指數不斷走高,套利產品以其絕對收益特征受到市場歡迎,青昀投資和銀河資本合作抓住有利時機連發了10個產品。除了銀河資本青昀1號因為2015年7月初產品到期,6月份已經減倉且逐步變現,遭受的回撤較少之外,其他運作中的套利產品均遭受了重大損失,而相陽松因牽扯了自有資金和自己的關系進去,被搞得焦頭爛額。

實際上,銀河資本專戶爆倉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年,基金子公司野蠻成長,通道業務更是風靡整個行業。一些基金子公司對投資策略了解有限,不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風險控制能力,甚至不具備相應的運作、清算能力,就倉促推出產品,把產品管理的投資運作、風險管理悉數交由投資顧問,投資人的委托資產任由投資顧問處置,管理漏洞頻繁出現。最近兩年隨著大量產品的集中運作到期,違約和追責問題正在集中爆發。

對於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而言,通道業務收費較低,但作為合同約定的管理人他們承擔的責任卻很高。當違約金額達到一定量級的地步時,甚至超越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如今對通道業務的監管正在升級,但通道的比例在整個行業中占比仍較高,亦不可能一刀切的關掉。“如果一刀切都關掉,那很多機構會死掉。”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