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9日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獲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
對於美國這次不同尋常的大選以及對未來中美關系的影響,中外智囊在日前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上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與會學者認為,特朗普在對華問題上發出了一些自相矛盾的表態,未來形勢很難預測。但美國的對華政策還是會基於中美複雜的利益糾葛和力量對比的基本面。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陳小工認為,不論特朗普還是希拉里,美國新總統上臺以後都要重新審視對華政策,一般都會提出一些對中國施壓的政策,但是最終美國對華政策還是要回歸中美之間複雜的利益糾葛和力量對比的現實之中。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袁鵬認為,美國新任總統真正要面對問題的是美國國內興起的民粹主義情緒。“這些反華、反全球化的情緒還在不斷上升,如果同五角大樓或者雙方的鷹派相結合,並且不能為白宮所控制,中美關系將很難回到正確的軌道。”袁鵬說。
美國前國會議員伯曼(Howard L. Berman)則表示,這次大選中特朗普作為一個完全沒有政治經驗的候選人獲得黨內提名,並和希拉里勢均力敵,反映了美國人對兩黨政客的憤怒。伯曼還提到,特朗普他把很多美國的問題推到別國身上,也沒有具體的解釋和解決辦法,不註重全球化或者是技術的轉變,對經濟可能帶來各種各樣的恐慌,對中美長期利益不利。
在比較兩位參選人對中美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上,袁鵬認為希拉里和特朗普各有利弊。
袁鵬認為,希拉里熟悉中國事務,也是中美戰略對話和人文對話的發起人之一,主張中美之間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是有戰略思維的,但希拉里多次鼓吹美國應該在亞太進行再平衡,可能會采取比奧巴馬政府更強硬的對華政策。
對於特朗普的對華政策,袁鵬表示很難預測。“特朗普在南海問題、核問題、貿易問題上很多主張自相矛盾,我們還要再觀望才能判斷他政策的合理性。”
在袁鵬看來,特朗普一點是值得欣賞的,“特朗普說上臺之後願意跟中俄這樣的大國打交道,跳出地區局限、考慮一些更大的問題,商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