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代牧業上半年預虧逾4億 養牛的不比養豬的是個例嗎

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發布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將出現不少於4億元人民幣的綜合凈虧損。而該公司與私募基金KKR、鼎暉之間所簽訂的“對賭協議”突然被外界高度關註,並被視為造成公司從去年同期盈利5.07億到今年上半年巨虧的主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公司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於受進口大包奶粉和複原乳的沖擊和影響,我國原料奶市場形勢嚴峻及銷售困難,導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現代牧業生產的原料奶中11%以上被噴制成奶粉,受國內奶價普遍下跌的影響,現代牧業每噸原料奶的平均售價下跌11%。

半價促銷 無奈打折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現代牧業產品是“驚爆促銷”、“秒殺價”等活動的絕對主角,幾乎覆蓋全線商品。現代牧業低溫鮮牛奶1升裝原價26元,8折後為19.9元;原味酸奶100g×8包裝原價18.9元,8.5折後為13.9元。現代牧業新品飲用型風味發酵乳產品也在做買一贈一活動。

在線上渠道,現代牧業的促銷也十分活躍,產品價格基本與線下一致。有超市銷售人員介紹道,廠家統一給出了促銷策略。從實際效果看,確實帶動了銷量提升。“刺激消費者購買現代牧業相關產品的最大誘惑就是價格,與原價相仿的同類不同品牌產品相比,現代牧業的價格極具誘惑力。”一位超市導購介紹說,常溫酸奶中,現代牧業原價為68元,促銷後僅34元,是君樂寶開啡爾常溫酸奶的一半,其他品牌也在進行常規促銷,但每箱最多減少10-15元。

“現代牧業買一贈一的打折並不是淡季的短期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一位接近現代牧業的相關人士表示,半價促銷已成為現代牧業的常態。

高麗娜曾表示,養殖與原奶供應的利潤微薄、風險較大,現代牧業有布局全國養殖基地以及原奶自供的優勢,可以向利潤更高的下遊進發。

不過一般情況下,品牌長期大力度促銷後會打亂政策的發展節奏,現代牧業在布局下遊市場時也隱現了這一問題。記者發現,雖然銷量保證了收入,但增速已出現大幅放緩。去年,現代牧業自有品牌收入同比增速從2014年的160%跌落至80.31%。

對於促銷的原由,上述相關人士認為,這已是現代牧業的無奈之舉。“原料奶賣不出去就要噴成粉來保存,未來賣不賣得出去也要另當別論。與其花錢噴粉,還不如做成終端產品,即便促銷,利潤微薄,也要比白白浪費掉原奶強。”

奶牛養殖虧損面已超50%

其實,除現代牧業外,同為大型牧場的新疆西部牧業日子也不好過。公司2016年一季報顯示,其今年一季度也是首次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1300萬元,下滑329.58%。

主營業務也包括奶牛養殖的新農開發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上漲31.37%,達到2.12億元,然而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14.18%,虧損額1700萬元。

有消息稱,像華夏牧場、東營澳亞等國內大型奶牛養殖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就在前不久,難以為繼的華夏牧場不得不委身於原蒙牛創始人楊文俊掌控的賽科星。

“從2015年年底開始,一些乳企就開始限量收購原奶,因為他們用不了那麽多原奶,即使收購了也得噴成粉儲存起來,很多中小牧場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中鼎牧業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鼎牧業雖然目前還沒出現虧損,但是如果原奶收購價格低於3.5元/公斤就危險了,目前的價格是3.7至3.9元/公斤。

行業監測數據也凸顯了奶牛養殖企業的困境。就在前不久,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透露,據定點監測,今年3月,國內奶牛養殖虧損面已達到51%,比去年高了5.8%。全國奶站監測統計,奶牛存欄同比減少11.9%,絕望之極者已經把奶牛當成肉牛賣。

進口低價奶粉生產複原乳

記者采訪業內人士發現,對於國內奶牛養殖業面臨困境的罪魁禍首,基本上都指向“進口大包粉”以及“複原乳”。

據透露,近年來一些乳品企業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限收拒收國內的生鮮乳,加劇了“賣奶難”。可是,為何乳品企業寧可使用進口奶粉生產複原乳都不願意使用更新鮮更有營養的鮮奶加工液態奶呢?

“進口大包奶粉價格太低了”,現代牧業當家人高麗娜說,大量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被不規範使用,減少了國內生鮮乳的需求量。今年4月份,全球原料奶均價為1.44元/公斤,而我國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均價為3.47元/公斤,兩者相差2.03元/公斤。由於價差較大,乳企紛紛從國外進口大包奶粉,2015年全國進口大包奶粉54.7萬噸,折合生鮮乳為380多萬噸。

能夠讓國內一些乳企對進口大包奶粉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的常溫液態奶以及嬰幼兒奶粉加工是允許使用奶粉還原加工的。

“其實對於複原乳的使用和標註,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高麗娜表示,巴氏低溫殺菌奶禁止添加複原乳,其他乳制品可按規定添加複原乳,但要醒目標識“複原乳”並標註複原乳的比例。但目前市場很不規範,有的甚至違規添加到巴氏殺菌乳中,有的添加複原乳卻不標識,有的雖標識但不醒目,有的不標註含量或標註含量跟實際添加量差別較大等。“消費者被誤導,企業仍然能夠獲得高利潤,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國內生鮮奶更是賣不動”。

至於為何出現國際、國內原奶價格倒掛,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思再認為,是奶牛養殖成本高、缺少國際競爭力造成的。近幾年,飼料、飼草、用工、治汙、檢測等成本逐年攀升,加之缺乏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導致養殖成本較高,部分奶牛養殖戶出現虧損情況。

提高原奶質量標準或是解決方法

國內養殖業陷入困境,已經有企業到國外去建牧場了。就在上個月,紅星集團宣布在歐洲建牧場,一期工程投入資金1.5億元人民幣。“其實這幾年里,一直有國內企業在國外收購牧場,但養殖業外遷並不是化解國內養殖業危機的好辦法。”中國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在國外建牧場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國內奶源實現基本穩固。“如果國內奶源不穩,那麽去國外奶源地建牧場,安全性會受到很大的挑戰,這就是制衡原則。”據他介紹,國外很多牧場,更多是向當地的奶農收奶,這是一種松散的合作方式。如果國內奶源不穩,對國外奶源的依賴就會加大,那麽話語權其實是控制在別人手上的。比如國外的奶農可以提高價格再把原奶賣給中國企業。

看來,想借助國際奶價上漲來抑制進口,促進國內原奶的銷售,在未來幾年里是行不通的。那麽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扭轉目前的養殖業困局呢?

宋亮認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有以下的應對辦法。一是調整發展模式,對大牧場進行拆分;二是加快多元化發展,不光養奶牛,還要大力推進肉牛養殖;三是繼續加快下遊拓展,分散風險。他指出,將大牧場拆分重新回到適度規模化經營,有助於降低養殖成本。目前,很多大型乳企都在強調健全產業鏈。對此,宋亮表示,這跟牧場拆分不沖突。“全產業鏈講究高度分工合作,而不是指一個企業包攬所有業務,這是違背現代產業發展邏輯的。”

從政府角度來看,由於國外養殖多有國家補貼,所以目前也有聲音在呼籲中國政府借鑒這一發展模式。但宋亮認為,政府不一定非要出錢,只要提高產品標準就可以引導企業多用國內的新鮮牛奶了。目前國際奶價低廉,但大部分是以大包粉的形式進口到中國的,一些酸奶、高端乳、含乳飲料企業都是將大包粉還原成液體奶進行再加工。如果要求企業必須使用生鮮乳,同時打擊複原乳,就可以降低大包粉的進口。

養牛業遭遇瓶頸 養豬業則迎來豐收

目前的奶業形式被業內譽為是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行業最艱難階段,業內歸結為奶價低,賣奶難。奶牛養殖虧損的狀況還在繼續並擴大蔓延,乳業專家宋亮預測今年國內收奶價格相較去年再度下調10%,將會有一批奶牛養殖企業退出舞臺。

相比奶牛養殖的洗牌,同為畜牧業的豬肉概念上市公司卻迎來業績大豐收。雛鷹農牧(5.930,-0.08,-1.33%)(002477.SZ)、正邦科技(27.030,0.79,3.01%)(002157.SZ)、牧原股份(28.030,-0.08,-0.28%)(002714.SZ)中報業績預計增長均超過10倍。其中雛鷹農牧,同期相比增長8612.15%-8660.55%;正邦科技同比增長6931.80%-7713.11%;牧原股份同比增長1985.30%-2035.27%。

 

(綜合來源:新浪財經、人民網、南方都市報、北京商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