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臺灣TVBS董事長顧問阮淑祥: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單靠政府

“參加這個國際論壇,給我最大的感動是大陸的生態文明已經被列為國家最重要的發展策略之一,而且是動員全國之力,從上到下來做。”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的“生態文明與新媒體責任”主題論壇上,臺灣地區TVBS董事長顧問阮淑祥表示,過去大陸給人的印象是汙染很重、排碳量很高,而現在高層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上實現了這樣一個大轉換,能說到做到,而且是持續地在做,每個縣市都會有成績展現出來。

但阮淑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也表示,大陸的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單靠政府的力量,因為如果民眾依然是“應付”的心態,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就無法真正貫徹下去,因而還需要發動非營利性組織、企業和民眾來參與,讓整個國家一起來做這件事。

在談到臺灣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時,阮淑祥告訴記者,臺灣生態文明(在臺灣叫“有序發展”)做得比大陸早,其中很可貴的地方在於民間自發性地參與,比如很多非營利性組織、保育組織、環境資訊組織等一直在倡議,企業也主動來做,慢慢就形成了每一個人都會想要參與實踐。但這個事情也是經過一代人才得到改變,在二三十年前的臺灣,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十分嚴重。

這二三十年,在環保人士的倡議、民間組織的參與、媒體的宣傳、學校的教育和當局的法令配合等多重作用下,臺灣人的習慣都改變得很文明,亂丟垃圾、使用塑料餐盒與一次性筷子都會覺得是很丟臉的事,會有罪惡感。

談到媒體的宣傳,阮淑祥對記者表示,當初臺灣媒體扛了非常大的宣傳倡議責任,到處宣導怎樣保護生態、地球,不浪費資源,如何節省水、電,盡可能地不制造那麽多垃圾,垃圾回收至少要分三四種。

那時候,臺灣媒體的宣傳報道甚至會細化到告訴你從早到晚你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對地球的哪些傷害,並把這些行為都一一列出打叉;如果你今天中午在外吃飯,就會告訴你帶環保筷,不要用塑膠盒餐具;如果回家用水,就會告訴你水龍頭要用點放式開著,或者裝省水龍頭。

談話間,阮淑祥指著桌子上的一瓶礦泉水說,她每次喝完就自動會把瓶子壓扁,以減少垃圾的空間,而她平時喝水也盡量不用這種一次性的瓶裝水,更多是用茶杯。

在臺灣,環保意識、生態理念,從幼稚園就開始教,從小學到高中臺灣,每個學校都有環境教育的小時數,學生在每個學期都必定要修滿這些課時,臺灣的小孩子對節能、碳排放都很有概念。

阮淑祥感嘆道:“文化內化的改變還是需要一代人的時間,民間自發的力量真的能促使心里有這個意識,應付著去做跟真心去做還是不一樣的,單靠政府的力量去做是不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