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糧收購“雙N”去年利潤21.5億 業績搶眼讓人難以置信

最新公開報告顯示,中糧集團海外收購的來寶農業和尼德拉(兩家被收購公司英文名首字母均為N)在2015年實現了令外界大感意外的經營業績。

最新公布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債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尼德拉資產總額324.65億元,凈資產64.37億元,2015年尼德拉實現營業總收入1166.38億元,利潤總額-1.92億元。

截至2015年年底,中糧農業資產總額424.65億元,凈資產115.95億元,2015年中糧農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066.4億元,利潤總額23.43億元。

來寶農業在被中糧收購後,改稱為中糧農業。

中糧農業和尼德拉合計在2015年為中糧貢獻了約21.5億元的利潤。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考慮到中糧集團豐富的產品結構、全產業鏈的發展定位有助於抵禦外部經濟周期變動,並保持相對穩定的經營及信用基本面。維持中糧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A,評級展望為穩定。

收購中糧農業和尼德拉是中糧前任董事長寧高寧時代最為輝煌的事件之一,中糧因此一躍成為世界級的跨國糧商。

中糧農業2015年的利潤達到23.4億元,2015年,整個中糧集團利潤是34.4億元,中糧農業貢獻的利潤占到整個中糧利潤的將近70%,不過中糧農業的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遠沒有到中糧集團的一半。

中糧農業20余億元的利潤,讓一些外部人士感到意外,並驚呼難以置信。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報道,來寶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9月,來寶集團收入536.9億美元,凈利潤僅有1.94億美元,去年同期是3.72億美元,凈利潤大幅下滑,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來寶集團的合資企業和關聯企業造成的損失,達到2.08億美元,這近2億美元的損失中又主要是來寶農業的糟糕業績造成的。來寶農業有一塊業務是食糖,2015年食糖的價格大幅下滑,其次在原料產區遭遇陰雨連綿,使來寶農業的食糖業務苦不堪言。

中糧農業是否實現了巨額的利潤,如何在2015年實現業績逆轉,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向中糧集團求證,但是截至記者發稿,中糧未有回應。

目前,中國糧食收場由於托市收購等因素的影響,一些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遠高於國際市場,在國內從事糧食加工,在成本上處於極為不利的態勢。

中國糧油(00606.HK)是中糧集團在國內的糧油加工主要業務平臺。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糧油資產總額為672.54億港元,負債總額367億港元,凈資產為305.54億港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25.48億港元,稅後利潤為虧損3.77億港元。

中糧農業和中國糧油的母公司均是中糧集團,與紮根於國內的中國糧油不同,中糧農業原料和市場兩頭都在外,做加工可以充分利用這兩年海外農產品低價的市場機會;中國搞托市收購,糧價高出世界水平一大截,中糧農業在國際市場上不受國內高糧價影響,市場經營的空間要寬廣得多。

國內外糧價的差異,讓中國的糧食出不去,糧油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但是國內市場仍然有機會。

中糧貿易是中糧集團旗下的另一重要業務單元,由於我國的糧食作物進出口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中糧貿易作為中國糧食貿易主要參與者,主要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進出口指標,在行業內具有很強的壟斷優勢。中國大米、玉米、小麥進出口的主要業務都控制在中糧手里。

截至2015年年末,中糧貿易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其資產總額735億元,所有者權益(含少數股東權益)65億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71億元,凈利潤10.9億元。進出口上的優越性,對中糧貿易貢獻不小。

在國際市場完成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之後,中糧經營的靈活性很強。在中國市場,中糧掌控糧食進出口的主導權,擁有讓人眼紅的小麥、大米、玉米進口配額,可以坐地生財;在國際市場,雙N收入囊中後,可以按照國際市場的市場規則運作,低買高賣,高拋低吸。

筆者認為,中糧現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只要找到的合適的經營管理人才,在跨國糧食巨頭俱樂部里,被奉為上賓,是大概率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