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值萬億的農村黑土地,這些方向還有機會變“網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8/156995.shtml

市值萬億的農村黑土地,這些方向還有機會變“網紅”!
以太學堂 以太學堂

市值萬億的農村黑土地,這些方向還有機會變“網紅”!

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農業創業被提起了無數次,但始終沒出現大規模創業現象。

移動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越來越深入,大眾消費、文娛、醫療、金融等行業一個個開始互聯網化,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農業的觸網深度相較其他行業尚處於初期階段,科技如何改造農業仍有廣闊空間待挖掘。作為一個聊了近百個農業項目的早期團隊,經常有人問我們,農業創業的春天到了麽?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是複雜的。農業創業是艱辛的和孤單的,以下是我們總結梳理的一些機會和風險,供參考。

一、產前

1.農資銷售重線下,整合渠道是農資電商的關鍵因素

1)種植養殖電商化難度不一

種植業區域分散、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經銷商提供的物流和墊資環節是農資電商難以跨越的鴻溝。農藥電商是偽命題:農藥即時需求高、技術含量高,電商途徑無法解決訴求。

規模化養殖戶比較集中或位於鄉鎮,文化程度較高,基礎設施完備,飼料的技術含量不高,該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農資電商平臺。

2)整合經銷商“曲線救國”

繞開經銷商的成本可能大於收益,拉攏、升級、武裝、整合經銷商,沿用縱深的渠道,提高經銷商的服務屬性,通過服務而不僅是價格優勢提高粘性。

2.農機領域需解決資源、資金使用效率及技術革新

農機品類多且貴,即使大戶也不可能購買齊全,但是農機又是規模化的剛需;如果獲取資金的成本低,農資融資租賃或許可行;農機技術升級(如農用無人機)可以帶來效率的提升,普及較難,需市場培育及操作人員培訓。

3.土地流轉看似美好,前路漫漫

土地供需匹配平臺流量不足;加盟模式下,平臺對紮根當地的經濟人管控力度弱,經濟人可能跳單;直營模式成本高。

二、產中

1.種植工具或社區變現是難題

短期內國內種植戶大多依靠經驗或農技人員的信息交流和線下服務,國內農資、農技人員社區或類farmlogs的工具流量變現難。

2.養殖管理系統是農資電商的切入口

現階段農資電商面臨物流、信任等問題,從養殖管理環節切入、粘住用戶也許可行,比如農場管理、農機管理、飼餵免疫管理平臺;其中,由於規模化養殖可以通過提升精細化管理程度降低風險、提升收益,因此從養殖管理切入相對容易。

三、產後

1.農產品2C面臨流量、物流、品控難題

C端流量很難獲取、C端購買農產品渠道很多、農產品的互聯網消費低價低頻、溯源或者所謂的有機健康農產品的質量很難把控。看似新穎的農產品眾籌、農產品以銷定產、農產品預售模式也面臨流量、物流、品控等問題;C2C模式除了上述問題外,還需要匯聚/教育/運營另一端C(農戶),步履也許更加漫長和艱難。

2.農產品2B面臨產業鏈過長難以整合之殤

首先,產業鏈上遊對接的個體戶、合作社、中小企業等均比較分散、互聯網化程度低、地推難以滲透;其次因物流、賬期等原因,產業鏈環節多而複雜;此外,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標準化程度低、(蔬果)儲存時間短也導致電商化困難。

美菜模式(中小餐館互聯網化改造)經過1年左右的資本洗禮,基本不再適合初創團隊;但產地到源頭的其他環節,如從批發市場切入,提高批發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和金融功能,也許有新的創業機會。

四、基礎設施(金融、物流、數據)

1.農業金融的難點在於如何篩選到合適的標的以及風控

1)好的標的利潤率高、有穩定收入來源

以技術升級、擴大規模為用途的信貸有利於貸款的償還;規模化的養殖攤薄投入成本,有利於降低疫情發生的概率;利於儲存或再加工的產品降低了收獲時無法及時賣出的蝕本風險;穩定向大型下遊企業(如食品制造商)提供產品的農戶既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又可能有下遊企業的擔保;利潤率高的行業可以容忍較高的資金使用成本。

2)風控的核心是資產處置

農村處置抵押物很難,大戶擔保模式下由大戶進行處置比信貸平臺直接處置更加可行;基於1+N的農村供應鏈金融模式(逆向保理)引入了大型核心企業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如果出現違約,處置難度可能低於農戶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模式。

2.物流基礎設施薄弱,整合難度大

農村地域分散,農產品城際物流受季節波動影響大,最後一公里物流缺失;冷鏈物流設施薄弱。農產品、農資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可以通過整合經銷商、合作社、大戶等資源。

3.生產管理流通數據應用性差,關聯數據分析機會大

農業生產管理和農產品流通數據滯後,區域性強。整合環境、氣象、市場、物流、生物等多種關聯性數據再通過數據分析將促進農業生產安全、水旱災害、病蟲害預防、精細化生產管理、輔助決策、市場預測與分銷選擇及產業結構調整。

五、農村消費

1.電商基礎設施薄弱,巨頭競爭壓力大

電商渠道下沈看似可以觸及一片藍海市場,但用戶習慣養成、物流配送成本、基礎設施投入(比如鎮一級需要有車、村一級需要有電腦或手機)不容忽視。幾個大玩家通過渠道合作、資本整合等方式向農村滲透,給初創團隊帶來壓力。

2.需求旺盛,巧妙切入有機會

農村市場消費升級需求旺盛,在城市人群中得到驗證的模式在農村市場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複制性。通過在鄉鎮、千人村設立門店是農村生產和消費的O2O線下雙入口,幫助農民包裝農產品對接給批發商,又提供消費品,還可以成為物流中轉站和金融入口。

filehelper_1467081100229_52

農產品 農資電商 經銷商 TOB 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