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900點攻防戰打響 下半年A股應該這樣操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189.html

周四兩市小幅低開,滬指開盤後即窄幅進行盤整,圍繞2900點展開爭奪。早盤受消息影響,物聯網、4G概念等板塊表現活躍。滬指窄幅震蕩,臨近午盤時,兩市沖高後開始震蕩下行。

截至午盤,滬指下跌0.83%,報2281.55點;深成指下跌0.91%,報10204.16點;創業板下跌1.14%,報2120.14點。

盤面上,儀器儀表、物聯網、4G概念等板塊漲幅居前;稀土永磁、新材料、鈦白粉等板塊跌幅靠前。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四漲跌互現,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半日上漲0.48%,報16143.24點;東證股價指數上漲0.39%,報1289.66點。截至目前,韓國首爾綜指下跌0.48%;澳洲股市S&P/ASX200指數上漲0.14%,臺灣加權指數下跌0.41%。

消息面上,劉士余:資本市場承擔新使命 迎良好發展機遇;十大中報預增王背後的故事:神州長城預增300倍;國常會數張“藥方”力阻民間投資下滑;狂賺62倍的期貨奇才:上證綜指三季度或漲18%;年內99家企業IPO申請獲通過 過會率94.3%;動力煤7月份上漲預期增強 資金悄然布局10股;中海油高層“大換血” 今年仍需縮產降投資;停複牌新規提速重組 梅泰諾60億並購揭盅;深交所發函問萬科深鐵重組 獨董回避事由成焦點;高盛擬減持口子窖不超過16%股權 8年浮盈48億。

對於2016下半年A股市場走勢,平安證券概括為:“逆水行船,不進則退”。短期博弈將集中於對市場風險評價的博弈,以尋找短期風險評價下降的時間窗口進行結構性投資。

流動性長期以來都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核心因素之一,有跡象表明“水”流將開始逆轉。實體部門的加杠桿能力正在顯著弱化,2016年私人部門投資的快速滑落是值得警惕的因素,它極有可能帶來流動性的被動收縮;金融部門的加杠桿能力則受到監管趨嚴的影響,尤其是“脫虛入實”的政策導向和對杠桿的限制措施。兩者的疊加效應使得我們認為M2增速的滑落可能才剛剛開始,其未來的下行走勢可能會類似於投資增速般不可逆轉。目前來看,A股市場很難認為已經對此做好充分準備。

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真的顯著下降,從新增信貸到新增社融數據均有所體現。除了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民企投資對於資金的需求持續下滑。我們可以用投資回報率下降、中長期預期不佳、技術創新不足、人力土地成本上升過快等因素來解釋私人投資的下滑,但最大的問題在於短期內我們找不到逆轉私人投資滑落的辦法。從中國經濟的結構來看,一旦投資增速下滑,實體經濟必然難以加杠桿,這使得當前的流動性寬松環境將變得不可持續,貨幣供應存在被動收縮的可能性。

監管政策則在控制金融系統加杠桿的能力,目的是防範金融風險(毫無疑問,實體經濟如果持續疲軟,過高的金融杠桿必然導致金融風險),這種影響將逐漸體現。從A股市場來看,對於IPO和再融資的審查已經收緊,而對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的加強規範使得A股市場加杠桿能力變得非常有限,同時對於套利交易和內幕交易的打擊也趨向嚴厲。

2016年上半年市場一直疑惑於有關供給側改革如何實現去杠桿的問題,在穩增長和防範金融風險兩大目標約束下似乎難以全面去杠桿。但從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監管層面,我們傾向於認為,去杠桿的條件正在成熟,被動去杠桿的力度尚難以估計,但流動性供給的回落趨勢已經開始展露端倪。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機會將局限於對風險評價的博弈,防禦性布局和結構性機會並存。當市場預期風險事件可控時,市場的結構性機會增加;而當風險事件增加,預期不穩定時,市場則會陷入風險偏好下行局面。2016年下半年市場的風險點在於:宏觀基本面加速下滑(可能是局部的),信用違約風險出現上升;美聯儲加息預期沖擊;匯率波動帶來儲備資產變化;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解禁和減持壓力;美國大選等。當這些風險因素為市場預期吸收時,市場就會進入博弈時間窗口。

投資建議方面我們強調幾點結論:第一,流動性趨勢變化和監管趨嚴將帶來創業板、中小板和中證500與主板的估值差異趨勢性收斂;第二,市場弱勢格局難以改變,風險偏好的系統性提升難度很大。配置方面仍推薦防禦性板塊,推薦食品飲料、家電、醫藥和銀行;第三,在風險博弈期建議尋找科技領域中能夠穿越周期的板塊,相對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材料、智能家居等。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