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助市場來判斷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8oj.html

    “對於萬科要引進深圳地鐵並讓其成為第一大股東,你怎看?”一位朋友前些天問我。他手上還有一點萬科股票。

    萬科停牌前,寶能系在二級市場連連舉牌,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對此,王石及萬科管理層很是不滿,生怕失去控制權,於是停牌重組,竭力不讓寶能系成為最大股東。17日,萬科公布增發股份引入深圳地鐵重組預案。按照這個方案,萬科將向深圳地鐵增發股份 28.72億股,定價為15.88元(即收盤價24.43元折讓35%),這樣的話,深圳地鐵將占萬科總股本的20.65%,成為第一大股東,而寶能系持股比例將被稀釋到19.27%,降為第二大股東,同時原第二大股東華潤持股比例將被稀釋到12.1%,淪為第三大股東。這個萬科管理層的“陽謀”激起了寶能系和華潤的強烈不滿,他們先後發表了反對聲明,並表示,後續在股東大會表決上將行使股東權利。目前這兩家大股東合計持有39.5%股份,遠超1/3否決權的比例。

    寶能系及華潤反對的主要理由是,15.88元的增發價格折讓較大,現有股東的權益將遭很大損失;註入的深圳地鐵的凈地資產並不便宜,方案也不能保證未來萬科與深圳地鐵在其他項目的開發合作,不能形成對萬科的持續性支持,影響股東回報。這兩家大股東還稱,萬科董事會未能均衡代表股東利益,萬科已實質成為內部人控制的企業,違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不利於公司長期發展和維護股東權益。華潤就董事會表決人數合規性問題,還與萬科發生激烈爭吵。

    而萬科管理層則認為,初步確定增發價為每股15.88元,即定價基準日前60個交易日萬科股票交易均價的93.61%,這並非很低。“房產+交軌”是萬科創造的又一個盈利模式,有利於萬科未來的盈利增長與發展。但萬科今天上午聲明表示,將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做好協商溝通。

    兩方都聲稱是在為廣大的股東謀利益,其實,同時也是在為各自的控制權爭鬥吧?這就牽涉到“公司是誰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看似很簡單:上市公司是廣大股東的,而不是董事會、管理層的。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現實狀況是,經理層把持,實施“內部人控制”,司空見慣。

    關於萬科治理結構的問題,我們小散也實在無奈,所以,對於朋友的提問,我只能從市場的角度來作一點提示。

    我在小文《重視風險,依靠市場》(2016-06-17)中提到:

    “企業並購重組是重大事件,影響深遠,但成功與否,是好是壞,要看資本市場對並購重組的反應。讓市場幫助我們評估判斷。因為資本市場對公司重大事件通常會很快地作出反應,(以此)可以看出事件對公司發展是有利的還是無利的端倪。據說,這個簡單的事實多數被驗證是對的。國內外就有不少並購重組失敗的案例,其股票都曾發生過大跌現象;而許多成功的,則大都以其股價上漲而得到認可。那麽我們就不妨根據這條‘經驗規律’來查看。

    “總之,並購重組究竟怎樣,最終的評判權是在廣大的投資者手中,是由市場決定的。倘若得不到眾多投資者或市場的認可,縱然你再怎樣豪情萬丈,再怎樣信誓旦旦地說怎麽怎麽好,也都無濟於事,市場照樣不買賬。”

    那麽,根據這條“市場評判”原理,我們來看看市場對萬科重組預案的反應情況。由於現在萬科A尚未複牌,不知道A股市場對其反應如何。但萬科企業(02202.HK)在香港市場上一直有交易,不妨以此作參考。

    就在最近萬科醞釀這個預案公布之際,萬科企業僅僅一周時間便從19.1港元急挫至16.740港元,暴跌了12.4%。雖說這與大勢下跌同步,但跌幅遠遠大於國企指數、紅籌指數、恒生指數等。而從隨後的一周走勢看,萬科企業連續低迷,而反觀港市,反彈較強。不過,今天上午,情況特殊,因受英國脫歐事件影響,萬科、港市各大指數暴跌。

    市場這一系列反應是不是意味著並不看好萬科這個重組預案呢?

    “很有可能!”這位朋友說。

 

鏈接閱讀:《由寶萬之戰引發的點滴感想》(2015-1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