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MF完成中國第四條款磋商: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 經濟轉型刻不容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092.html

(IMF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MF宣布完成與中國第四條款磋商)

北京時間6月14日14:3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結束對中國的2016年第四條磋商訪問,並於同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IMF總結與中國進行的2016年度第四條經濟政策磋商。

值得註意的是,IMF第一副總裁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此次表示:“繼去年調整以來,人民幣匯率正變得更加靈活和市場化,目標是在近幾年內實現匯率有效浮動。盡管中國的外部順差仍略強於中期經濟基本面對應的水平,經評估,人民幣匯率與基本面大體一致。”去年此時,IMF終於改變了其認為人民幣“適度低估”(moderately undervalued)的觀點,而中國經歷了自去年8月來的匯改進程後,IMF對於人民幣取得的進展再度予以肯定。但同時,IMF也特別強調了中國加速轉型的緊迫性,而增速放緩也是轉型的必然結果。

IMF亞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詹姆斯·丹尼爾率領的IMF代表團於6月1日至14日訪問了北京、上海和內蒙古,開展了關於中國經濟的年度第四條磋商討論。代表團與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的高層官員、私營部門代表以及學術界人士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坦誠的討論,就經濟前景、改革進展和挑戰以及政策應對措施交換了看法。

利普頓參加了最後的政策討論,並會晤了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財政部長樓繼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以及其他高層官員。

中國應加速落實轉型政策

目前,全球層面有兩個重大的正常化進程,一個是美國的正常化過程(加息),另外一個則是中國的正常化進程,即向新常態的轉型。而中國的正常化進程對世界也至關重要。

“中國繼續向可持續增長路徑轉型,在再平衡的許多方面取得進展。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種轉型有時艱難而崎嶇,但其成功對於中國和世界至關重要。我們本周在北京舉行的討論側重於實現這一轉型所需的政策應對措施以及實施這些政策的緊迫性。 ”利普頓稱。

利普頓表示,中國當局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挑戰,已明確表示(包括在各種政策聲明和最新的五年規劃中)將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實現中國經濟向“新常態”的轉型。這些包括促進消費、擴大服務業、保護環境、進一步開放經濟、擴大公共服務、減輕貧困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等。

IMF表示,總體來看,改革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仍有不均衡之處。利普頓評價稱:“我們看到,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進展巨大,而解決信貸增長問題的進展則相對較少;在放開金融市場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而在改善治理機構和硬化國有企業預算約束方面的進展則相對較少。結果是,脆弱性仍在上升,用於應對沖擊的緩沖也在消耗。這進一步凸現了實施改革的迫切性。”

“近期增長前景已經增強,這得益於最近采取的政策支持措施。然而,信貸快速增長、結構性產能過剩以及日益龐大、不透明、相互關聯的金融部門給中期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他表示,為了解決這些脆弱性,確保經濟實現更加強健、可持續的中期增長,需要在若幹領域果斷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全面的一攬子政策。

具體而言,IMF建議,企業債務雖仍可控,但數額龐大且快速增長。為避免今後出現嚴重問題,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全面的計劃和具體的行動,來硬化預算約束(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對薄弱企業進行重組或破產清算,確認和分配損失,處理相關的社會成本,,並便利市場準入。

鑒於這方面涉及的廣泛挑戰,IMF建議中國成立一個人員配備充分、具有清晰職能的工作小組,並以正在實施的煤炭和鋼鐵行業重組計劃為基礎,來推動和實施現實可行的國企重組並處理與之相關的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增速放緩是轉型的必然結果

當前,中國政府也似乎面臨著“保增長”和“促改革”的兩難局面。而利普頓表示,“經濟增長適度放緩是中國必要轉型的自然結果。”

他指出,中國宏觀政策應當與下述目標相一致,即在近期內降低脆弱性,並使經濟增長率穩定在可持續的水平——2017年為6%左右。信貸增長速度需大幅放緩,以使信貸/GDP比率穩定下來。預算外投資支出應轉變為有利於再平衡和改革的預算內措施。關鍵的財政改革包括:使地方政府的收入與支出責任相一致;擴大社會保障;實施新的預算法;推進稅收制度現代化,以提高其累進性。對化石燃料和汙染大幅征稅(如碳稅或煤稅)有助於使經濟增長更加環保,並能增加財政收入。例如,對燃煤適當征稅將顯著減輕當地空氣汙染,可在2030年前防止400萬至500萬人過早死亡。

“為了防範日益複雜的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需要在多個領域采取行動。我們認為,顯然需要在各監管機構和市場采用更加協調的方法來處理這一問題。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包括,增強銀行緩沖,積極主動地確認潛在損失,以及提高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穩健性。應繼續控制影子產品大幅增長帶來的風險。”

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

此次,IMF對於人民幣匯改進程予以了肯定,“繼去年調整以來,人民幣匯率正變得更加靈活和市場化。代表團鼓勵當局繼續推進這一過程,目標是在幾年內實現匯率有效浮動。”

同時,盡管中國的外部順差仍略強於中期經濟基本面對應的水平,但IMF也認為,人民幣匯率與基本面大體一致,這與IMF在去年第四條磋商中所作評估類似。

盡管今年以來人民幣也波動不斷,但海外的恐慌情緒較去年明顯緩解。中國央行此前表明,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不少交易員也表示,“811匯改”以後,該行對人民幣中間價的每日測算跟央行公布的實際值吻合度很高,而市場價與中間價的偏離也很小。在整個市場弄清楚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後,海外市場的瘋狂炒作熱情反而偃旗息鼓了。

利普頓稱:“中國當局在改善數據以及加強向市場和公眾的信息溝通方面已取得進展。我們鼓勵當局繼續努力彌補依然存在的顯著數據缺口,特別是在國民賬戶和政府財政方面。信息溝通應當在澄清當局政策意向、減少不確定性和調整預期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斷改善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中國管理目前的歷史性轉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