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交通部將定“普惠”與“特惠”政策 提高扶貧精準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297.html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範振宇12日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提高交通扶貧支持政策的精準性,加快推動“交通+生態旅遊”、“交通+特色產業”、“交通+電商快遞”扶貧,使交通扶貧支撐特色產業發展的功能更加突出。

當日下午,在接受交通運輸部組織的2016年“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記者集體采訪時,範振宇說,為提高交通扶貧的精準性,交通運輸部將制定“普惠”與“特惠”相結合的差異化支持政策,並在實際操作中賦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權。

他說,交通運輸部還將制定適用於貧困地區發展特點的基礎設施、運輸服務、運輸裝備標準體系。根據貧困地區自然環境、發展需求和建設難度,因地制宜地確定建設方案和建設標準,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交通運輸部給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在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等3個特殊地區公路建設投入了超過5500億元車購稅資金,約占“十二五”期全國車購稅總投資的45%,帶動了全社會對公路建設近2萬億元的投入。

五年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了6.6萬公里國省道和36萬公里農村公路,打通多條“斷頭路”和“瓶頸路段”,幫助654個鄉鎮和4.2萬個建制村的群眾走上了瀝青(水泥)路。到2015年底,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96.1%的鄉鎮和86.5%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95%的鄉鎮和81%的建制村通了班車,縣城基本都實現了二級以上公路覆蓋,許多貧困縣還通了高速公路。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有力地改變了貧困地區‘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許多貧困地區幾代人‘出門水泥路,擡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範振宇說,不少貧困地區礦產、能源、旅遊等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不足等原因,貧困地區交通發展仍相對滯後,覆蓋面不足,交通方式單一,服務質量偏低,交通運輸仍然是貧困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短板”。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得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826個建制村不通公路,35285個建制村公路“未通暢”。全國農村公路技術等級結構顯示,二級及以上只占4.3%,三級公路占8.5%,四級公路占74.5%,等外公路占12.7%。

“早期建設的農村公路受資金制約,只能按照‘先通後暢’的原則建設,技術標準低,抗災能力弱,安全防護設施不足。”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局楊國峰處長對記者說,部分以村委會主導、村民投工投勞方式修建的村道,只是解決了晴雨通車問題。同時,隨著農村交通量的快速增長,以及村村通班車的需要,現有農村公路改造升級和安全保障工程建設任務繁重。

公路建設運營“三分建、七分養”,楊國峰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398.1萬公里。“建設好這些路不容易,護好、管好這些路更重要。如果養護和管理工作跟不上,小病不治成大病,路網出現大面積損壞,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也將大打折扣。”

按照現行法規,縣級政府是農村公路的責任主體,但事實上,縣級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的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楊國峰介紹,以養護為例,2009-2012年,省地縣三級公共財政投入僅占養護總投入的29.3%。

範振宇表示,交通運輸部將強化交通扶貧主體責任落實,把交通扶貧規劃的所有建設任務、規模分解到各片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市(地)縣,倒排工期、抓緊施工、強力推進,做到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

範振宇告訴記者,交通運輸部擬和各省人民政府簽訂部省共建協議,建立交通扶貧部省聯動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將地方政府落實建設資金和相關支持措施、推進項目建設效果等因素與下一年度中央資金安排相掛鉤,實行“獎補結合”、“扶促結合”、“獎優罰劣”。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範振宇。攝影/章軻

一位背著小孩的婦女在快速通過滑坡路段。落後的農村公路給群眾出行帶來許多不便。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