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廢青」億元市場譚仔兄弟激戰



2016-06-13  NM




譚仔是當今新世代的潮食:米線配乜餸好、湯底有幾辣、落單阿姐的不純正廣東話口音,都是高登仔的熱門話題。學生哥會相約朋輩食譚仔,挑戰大辣味道認叻。初出茅廬的打工仔貪米線大大碗,糧尾時飲埋個湯可一餐頂兩餐,四十元埋單,成為月入一萬元「廢青」的飽肚恩物,是在麥當勞以外的另一個本土快餐選擇。譚仔有兩間,分別是「譚仔三哥米線」(屬三哥譚澤群,下稱三哥)和「譚仔雲南米線」(屬五弟譚澤均,下稱五弟),它們本是同根生,○八年分道揚鑣,但各自的譚仔仍流着始創時的血液,食客難以區分,有網友就曾到五弟的Facebook專頁,大叫「多謝三哥」咁話。兩個譚仔王國因年輕人追捧爆紅,但偏偏昔日一齊打江山的兄弟,變成眼前的勁敵。為進一步搶攻市場,兩者近期都積極建立獨特個性,務求走出自己的路線發圍。其中三哥一方接受本刊訪問時大打溫情牌,首次道出當日譚父偷渡來港的辛酸故事,其業務更原來已發展成一個年度營業額估算高達七億元的米線王國。至於五弟一方也不輸蝕,手頭原來持有逾三億元的物業。兩個譚仔咁發,真係要多謝各位「廢青」。

譚仔成為潮物,三哥一方曾表示,十五至三十五歲的食客,佔他們生意大約一半。網上有關譚仔的話題更加多籮籮,有個嫁到瑞典的香港空姐,在Facebook開了專頁「為何斯德哥爾摩沒有譚仔三哥」,聲言差點就叫了親朋戚友冰鮮譚仔來探望她。人氣愛情小說作家兼民主黨區議員鄺俊宇,曾在他的專頁寫過題為「譚仔食幾辣?」的散文,講情侶為共享一碗譚仔而互相遷就辣度,話「幸福,就係咁簡單」,吸引超過八千人讚好。譚仔被熱捧,可見它的市場龐大。究竟兩間譚仔有乜分別?記者問過多名食客,唔少人都話「分別唔大」,純粹「邊間近食邊間」。部分人甚至會問:「邊間先正宗?」、「邊個係三哥?」。兩間譚仔為搶佔年輕人市場,它們近期都積極建立自己的個性,鬥得難分難解。

網絡戰

〈三哥〉三哥Facebook專頁有四萬三千個likes,近日不斷在網上出擊,大玩本土和人情味。今年三月,三哥拍了一條短片,將廿年前的自己叫做阿Sam,比作當今「追夢的廢青」,更起用電影《十年》中「自焚者」的演員吳肇軒扮演後生版三哥。片段加入了大量年輕人有共鳴的話題,例如:儲錢買樓、晚晚OT等,取得超過七十五萬人次點擊。之後,三哥又跟力推廣東話的學者歐陽偉豪合作,拍片「自抽」一班阿姐員工的說話口音,話:「英文有美國口音、非洲口音;廣東話都可以有譚仔三哥口音」,例如腩肉講成「懶肉」、墨魚丸變「勿演」。片段無提新移民,只對準後生一輩捍衞本土的脈搏。

〈五弟〉五弟的「譚仔雲南米線」,Facebook like數多過三哥專頁七千人,但公司就無另設網頁。四月日本熊本發生大地震,五弟一方立即在網上高調宣布捐款,成功賺得逾四千個likes。專頁亦會連載漫畫,講譚仔之餘又會抽時事水,出現過要「特事特辦」的麻煩女生,或「偷渡返大陸」食米線的情節。甚至不忘利用網絡暗諷對家,曾在網頁上載「三哥公子」幫襯他們的閉路電視截圖,這位「三哥公子」戴黑超現身,真正身份沒在帖文交代清楚,引來網民留言:「救命,譚仔真係好cheap。」

溫情牌

〈三哥〉三哥趁今年譚仔開業二十周年,近期多番亮相,今次三哥和跟他同一陣線的六弟,接受本刊訪問,首次談及譚家過去的「獅子山下奮鬥史」。三哥父母本在大陸生活,曾飽受政治迫害,三哥憶述:「我阿爺係大地主,富甲一方,到阿爸時經歷文革被人批鬥、坐過監,財產被共產黨侵吞晒。」六十年代,當時兩歲的三哥就跟父母和二哥(大哥一出生就夭折)從家鄉湖南偷渡來港。三哥用四個字形容來港之初生活:「苦不堪言。」父親帶着他們一家四口,屈在深水埗青山道一間「廁所咁大」的板間房:「下面係大牌檔,上面就等於而家嗰啲九層海鮮塔,我和爸、媽、哥就喺上面扮龍蝦、鮑魚不停被蒸。」、「以前成家人用一個斗零,去大牌檔買一大袋麵包皮,倒喺地下就食。」

滿口湖南音的譚爸,初來港找工作非常艱難又常被搵笨:「佢去紗廠做嘢,要交三十蚊按金,點知做幾日就俾人踢走,錢都拎唔番。」但三哥話,當時大部分港人都是大陸移民,行出街「十個有九個講嘢都唔正」,大家為搵食,即使被人睇唔起都冇所謂,唔識咩叫「歧視」。現在譚仔起用大量新移民「口音阿姐」,除了市場勞動力因素,原來也有追憶譚爸的元素。後來譚爸好不容易找到份塑膠廠的穩定工作,譚媽亦同時在街邊擺檔賣生果,公一份婆一份,養育二哥和三哥之餘,又在香港生多三個細路。辛辛苦苦捱了大約十年,譚爸儲了筆錢,在現今龍翔道澤安邨附近的半山木屋區,搭了個山寨廠,前廠後居,從事鄉下祖業冶金。六弟稱,他們曾幫將軍澳捷和神鋼廠收廢料煉銅和鈀金,又會燒舊菲林底片煉銀:「好似燒車胎咁大煙,離遠睇以為有恐怖襲擊。」六弟憶述當年的山寨運作:「仲要插條喉,再用嘴吸起啲化學品,唔小心就會暈。」身為廠長的譚爸負責發號施令,二哥和只讀到小學五年級的三哥,就負責做工廠的粗重功夫,其他兄弟放學後,就做危險性較低的簡單工序,或者幫譚媽打理家頭細務。當年六弟十歲左右就負責斬柴和透火,七個人各有崗位,為頭家落手落腳。三哥形容,當時十幾歲的他,雖然每日在工廠如「牛馬生涯」,卻是「人生最開心時候」。不過,三哥在講述這段甜蜜回憶時,絕口不提如今已成生意對頭的五弟和四妹,二哥則沒有加入任何一方的譚仔。

〈五弟〉在網絡世界以外,五弟比三哥低調得多,沒有打家庭溫情牌宣傳。本刊約訪被他拒絕,記者之後在辦公室外「捕獲」他,他亦表示不欲多談。五弟最高調的一次,是一○年發聲明,講當年分家是按雙方協議,反擊冒牌傳言。他在○九年,低調透過由港區人大代表馬豪輝出任董事的軒轅教育基金會,以該會榮譽會長身份捐款到湖南家鄉,用父親譚篤壽的名字為一間小學興建教育樓。

鬥食物

〈三哥〉譚仔一直主打兩大菜式:麻辣米線、土匪雞翼。兄弟分家後,各自加入自家小食,湯底更是賣點。三哥現有五十一間分店,曾獨自到大陸搵靈感,聲稱得高人指點研發出「自家首創」的煳辣湯底(有焦香味的麻辣湯),以及同樣是「獨家」的三哥酸辣湯底。六弟說:「我哋嘗試話俾人聽,呢個係我哋三哥原創,所以改名都會將三哥個名放入去。」此外更新增番茄湯、素湯等無辣選擇。去年又加入「一人小食」系列,例如涼拌番茄和青瓜等,吸引獨男光顧。不過,三哥的屯門時代廣場分店,去年被人影到員工在渠蓋上切菜,三哥其後為事件道歉。

〈五弟〉五弟的「譚仔雲南米線」有四十七間分店,在米線以外開拓早餐市場,賣茶餐廳式的太陽蛋和多士,同時加入幾款對家沒有的小食,例如:巴蜀生腸和涼拌豆腐。湯底方面,五弟一方曾在Facebook表示,食物秘方承傳自譚老先生,三哥就此曾公開大罵五弟,形容他「卑污」、「寃枉父親」。就該指控,五弟的公關公司表示:「雙方均沒有實據支持,我司不願捲入一些隨意指控及無止境的口舌之爭。」

鬥物業

〈三哥〉三哥一方拒談具體生意收入,但三哥向本刊指,日賣超過五萬碗米線,以每名食客平均消費四十元推算,三哥每日生意額約為二百萬元,一年的生意額便高達七億元。三哥和六弟夫婦及公司名下,合共擁有六個物業,包括三個住宅單位和三個鋪位,分別位於深水埗和屯門等地,以及一個車位,估值共九千九百萬元。

〈五弟〉五弟的分店數目較三哥略少,食物價錢不相伯仲,營業額估計有得揮。本刊查冊發現,低調的五弟和四妹兩對夫婦,合共持有十七個物業,包括:曼克頓山、又一村花園等七個住宅(部分無按揭現兜兜買入)、三個工廈單位(包括其辦公室)、七個鋪位和五個車位,估值達三億三千萬元。可見五弟在物業投資上更進取。

比商標

〈三哥〉兩兄弟比併同時,原來,三哥和五弟,目前仍一同出任「協力飲食有限公司」董事及股東。該公司在○三年分家前成立,至今仍持有兩個「譚仔雲南米線」及一個「土匪雞翼」商標。兄弟協議分家後,可繼續使用商標經營,它是兄弟同心建立譚仔的見證。三哥聲言,「譚仔」商標是他設計:「係一個掉轉嘅腳印,來自豐子愷《護生畫集》入面的火漆印。」不過,三哥過去兩年,以其公司的名義,註冊了一批新商標,包括三哥卡通嘜頭和一隻辣椒,突出「三哥」兩字,在多間翻新後的店鋪採用,三哥說:「想清楚話俾人聽,我們無任何瓜葛,甚至係互不相識。」

〈五弟〉本刊向五弟查詢他和三哥共同持有的商標,他透過公關書面回覆指,四位股東「並無任何爭拗,並有會議記錄作實」,又指不認為對方(三哥)已逐步棄用「譚仔雲南米線」商標。五弟近兩年註冊的商標,包括:「譚家米線」、「Tam's Shop譚家」、「Jointed-Heart Limited同心」等。值得留意的,是兩兄弟共同持有的其中一個「譚仔雲南米線」商標,註冊限期為明年三月,屆時兩個陣營如何處理這個具象徵意義的金漆招牌,有待分解。

分家原因各有說法

譚氏兄弟的恩怨,源於一九九六年,三哥和六弟等人在長沙灣永隆街開設首間「譚仔雲南米線」。五弟一方指,他是千禧年加入,三哥今次就向本刊稱:「他加入的詳細年份唔記得。」○八年,他們宣布因「經營理念分歧」分家,三哥和六弟成立「譚仔三哥米線」,五弟和四妹則沿用「譚仔雲南米線」的招牌做生意,當時十二間鋪頭各平分六間,再各自發展。但究竟「經營理念分歧」實際是什麼,雙方一直無對外清楚解釋。今次三哥和六弟接受本刊訪問,二人仍不願詳述當年的分歧,指「無謂再多生事端,費事再出陰招」,但六弟就語帶雙關指:「我同三哥從來都冇因為金錢利益發生爭拗……但同其他所謂兄弟就有發生過,既然道不同,不如各有各做。」分家後,原本管理「譚仔雲南米線」的「同心飲食有限公司」落在五弟和妹夫手上,三哥和六弟就另行創辦「譚仔飲食發展有限公司」。為何讓出自己創立的公司予五弟?三哥嘆道:「因為已經唔再同心。」三哥指,自分家後,雙方都沒有嘗試過修補關係:「對佢都有啲遺忘……未做米線前,每個禮拜或過時過節,全家都會返屋企同阿爸、阿媽食飯。」譚爸和譚媽在分家前已離世,假如父母還在,會怎看兄弟之爭?三哥估計:「會勸交話:『你哋全部都係我生,邊個傷害邊個,最終都係傷害到我哋。』」如今三哥講到五弟一方時,仍難掩憤怒:「阿媽有句話到而家都好受用:『讓人不讓』,讓你唔表示我怕,只係我讓你。」另一方面,五弟則透過公關回覆本刊,否認當年因金錢利益而分家,過程「經四位股東商討後協定,當中從不涉及錢銀問題,並有會議記錄存檔作實。」記者要求五弟出示會議記錄,他沒有理會。譚仔兄弟的恩仇,隨着兩間店的人氣愈來愈激,但最諷刺是大部分香港人仍分不清兩者。

撰文:關冠麒攝影、攝錄:胡智堅、葉漢華、李育明資料:鄭詠欣[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