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外投資“後遺癥”拖累業績 上交所問詢中國中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05/1010634.html

6月3日,上交所就資源開發板塊業績波動等問題向中國中冶發出問詢函,要求其答複,該板塊較大波動原因及對策。同時,問詢函還具體提及中國中冶在海外的三個礦產開發項目,其資產減值損失達到13.42億元,成為業績拖累。

Pbu455879_06.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嶽琦

在中冶五礦合並落地的關鍵節點,中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中冶卻仍然面臨著海外投資的“後遺癥”,而這個尷尬的局面似乎還將留給合並後的新五礦來化解。

6月3日,上交所就資源開發板塊業績波動等問題向中國中冶發出問詢函,要求其答複,該板塊較大波動原因及對策。同時,問詢函還具體提及中國中冶在海外的三個礦產開發項目,其資產減值損失達到13.42億元,成為業績拖累。

記者註意到,近年來中國中冶資源開發板塊分部營收由2011年的138.38億元降至去年30.15億元,在其2173.12億元的總營收里越發微不足道。而在五礦中冶合並的大勢之下,中國中冶聚焦主業的戰略變局更加突出。

中國中冶總裁張兆祥曾在該公司2015年業績溝通會上公開表示,五礦中冶合並後的目標是金屬礦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金屬礦業國投模式下,中國中冶海外買礦“後遺癥”能否治愈仍待觀察。

在日前舉行的五礦中冶重組大會上,中國五礦方面稱,新的五礦將加快境外銅、鋅、鎳等國內緊缺資源供應基地建設。但其還特別強調,中國中冶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會受到影響。

海外投資舊賬拖累業績

2015年,中國中冶實現營業收入2173.24億元,同比增長 0.7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8.02億元,同比增長21.11%。在這份“靚麗”的成績單背後,其海外礦業並購的窘境也顯露出來。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及,中國中冶的巴新瑞木鎳鈷、澳大利亞伯特角鐵礦、阿根廷希拉格蘭德鐵礦項目資產計提減值均上億,對上市公司凈利潤造成不利影響。上交所還要求其對資源開發板塊目前仍在建或可研階段的項目進行重新評估。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巴布亞新幾內亞瑞木鎳鈷冶煉廠工程於2007年開工建設,總投資約為6.5億美元,是當時中國公司在海外除石油以外最大的資源投資項目。

中國中冶2015年報顯示,由於受到鎳價大幅下跌的影響,巴新瑞木鎳鈷項目銷售收入較去年大幅減少,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5億元,同比下降37.8%,全年完成利潤總額-16.1億元,其中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6.6億元。

澳大利亞伯特角鐵礦則一直風波不斷,其為中國中冶於2008年所收購的海外資源項目,總投資額約為37.73億澳元(合約人民幣249億元)。中國中冶曾於2012年發布公告稱,根據仲量聯行企業評估及咨詢有限公司對該項目的初步評估結果,伯特角鐵礦項目資產的預計可收回金額遠低於資產賬面值。

為此,中國中冶方面已經在為蘭伯特角鐵礦項目尋找戰略合作夥伴。2015年年報顯示,中國中冶累計確認與蘭伯特角資產有關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余額近24.31億元,其中包括累計澳元匯率變動減少影響人民幣6.04億元。

對此,中國中冶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將逐步處理蘭伯特角鐵礦項目的固定資產計提減值。而對於其海外投資的戰略問題,該人士不願透露更多內容。

礦產開發戰略式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中國中冶歷年年報發現,其在近5年中經營戰略目標悄然發生變化。

在2011年,中國中冶將其稱作以工程承包、裝備制造、資源開發及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多專業、跨行業、跨國經營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但在2015年,其戰略定位就變成了“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曾作為主業的資源開發板塊其戰略布局中逐漸式微。

該板塊的業績也印證了這一狀況,中國中冶資源開發板塊分部營收由2011年的138.38億降至去年30.15億,同時占營收總額比例也由5.42%降至1.37%。資源開發板塊於中國中冶越發顯得“雞肋”。

相對中國中冶海外投資的窘境,中國五礦的海外業務卻風生水起。去年12月,中國五礦總會計師沈翎曾向媒體介紹,五礦海外業務占比高達42%,市場好的時候海外業務盈利占比甚至高達70%。

此外,由中國五礦主導的聯合體還曾在2014年完成了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最大的境外收購,獲得全球第一大在建銅礦項目Las?Bambas。這一交易也將中國五礦推上亞洲最大銅生產商和世界前十大銅礦生產企業的寶座。

值得註意的是,在6月2日舉行的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重組大會上,中國五礦還透露,新五礦將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國企改革試點,重組整合後的新中國五礦重點發力的方向就包括“加快境外銅、鋅、鎳等國內緊缺資源供應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走出去”領軍作用。”

據去年公布的重組方案,五礦中冶將在2016年內完成戰略和管理體系融合。同時,中國五礦還在重組大會上強調,中國中冶作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不會受到影響,現有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會保持穩定。

(實習生賀泓源對本文亦有貢獻)

  • 每日經濟新聞
  • 羅偉
  • 每經記者 嶽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