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發掘潛力股(四之二):先確定供不應求 再與專家對着幹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3i6.html


...成功的資本家不需高智商,高學歷,只要不是弱智,有個中學教育吧,還有最重 要的洞悉市場最終反映無聲的事實,就是實體經濟需求和供應,而非專家們的叫囂和眾人的漫罵;在掌握經濟供求,掌握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後,勇敢地押下自己的 血汗錢,之後還要敢於跟權威作對,抵擋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不為所動,靜候市場替你服務。

 

而大部分投資者最終卻失敗,我多年觀察,可歸因於“不勞而獲,急功近利”這八個 字,妄想看看報紙和網上股票“貼士”,看看甚麼股票“當炒”就一窩蜂,結果遇上資産價格短期無理下跌,就脆弱地給如狂風暴雨的壞消息嚇倒,“止蝕”離場, 結果“止蝕”止掉本來屬於他們的財富,勞彔一生,一事無成,與財富無緣。這是否你的寫照?

 

 


判斷經濟增長周期要與專家對著幹


 

經濟收縮到盡頭,行將恢復增長時,專家們往往極端悲觀,而那時候可能接近最佳的長 期投資時機。記得零八年底有不少權威說甚麼“冰河期”、“大蕭條”、“漫長熊市三期”、“非典型肺炎樓價”、“股市見八千”嗎?股價相對於預期大幅倒退的 盈利也是估值過低,樓價下跌至不少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也能負擔,也能往上爬一個階級,酒店房間十室四五空,失業與銀行壞賬暴增,名貴珠寶手表割價出售。一個 很諷刺又容易察覺的指標為股票行與地産經紀行空空如也,大量股票經紀地産經紀失業,沒有人說買股票好買樓好。

 

專家們錯誤的原因不外是抱著鄙視市場和仇視美國的態度,誇大了美國政府與私人債務 危機,無視美國人口高速增長,實體經濟需求增長已於零九年起遠遠高於供應增長,那必定刺激私人投資與招聘增加以滿足需求,進而反過來刺激更大的需求,形成 正回輸,經濟得以恢復增長。美國私人債務不高,僅佔GDP約100%,而且私人資産回升,導至私人淨資産止跌回升,刺激私人消費回升!美國政府的確負債累 累,佔GDP約300%,但不少大國政府也負債高,非美國政府獨有,彼此彼此而已。世界貨幣供應也多了很多,大部份總要投資於低風險的美國政府債券,蓋美 國公債依然為世界最大債市呢。國債過高的確會壓抑經濟增長,可是實體經濟供不應求也創出歷史極端呢。無怪債市早在零八年低發出經濟行將恢復增長的訊號了, 自一九六二年來沒有錯一次,比哪個經濟學家都准確呢。請閱本人《零八年十月世界步入漫長經濟增長期》系列文章。

 

至於我自己多年來察覺的一個指標,就是每逢我面對一群陌生人講我的看法,而他們大 部份甚至全體都不相信,甚至挖苦我,恥笑我,則我對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信心。尤其是如果反對我的是鼎鼎大名的“首席策略師”,“首席經濟學家”就更好了。最 怕就是一呼百應,一唱百和呢。

 

記得我們於零八年底零九年初,向客戶們解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收縮快到盡頭時,股市 或領先經濟回復上升時,換來個別客戶的責罵:“你會比奧巴馬總統更曉得嗎?”,“你會比伯南奇更曉得嗎?”,甚至零九年初有一個極其惡毒的陌生人寫電郵給 集團主席和每一位董事投訴我為何建議買股票。你能抵擋嗎?你能堅持嗎?

 



估值乃現價買入對比未來盈利


 

大家常常聽到的“此股現價估值便宜”或者“估值高昂”,何謂“估值”?簡單說,企 業股份的估值就是現在付出的價格相對於未來企業盈利是否便宜。常用的估值指標為市盈率和市賬率,簡單說就是衡量現價相對於未來一年的盈利和者賬面值是否便 宜;換句話說,按現價買入,市盈率和市賬率一年後能否回落至便宜水平。

 

使用它們時,除了使用現價,估值未來一年盈利或賬面值,還要參考有關股票過往多年 的盈利增長率和估值範圍,還有最重要的是估計未來數年盈利增長模式:是否有多年的高速盈利增長?還是中度增長?還是僅一次性增長然後持平?還是增長一兩年 之後倒退一兩年?還是低增長變爲高增長?還是長期無增長?還是長期倒退?這是你作為投資者的責任,你要對你自己負責,對依賴你的親人負責!

 

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於濫用市盈率和市賬率,把一個數字拋來拋去,覺得“很貴”,“很 便宜”,不知道那是按甚麼股價計算的,甚至不知道是按哪一年的盈利和賬面值計算的!也不知道盈利增長跟估值同樣重要!故大部份投資者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不 失敗才奇怪呢。

 

 


盈利長期低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發達經濟的公用事業,需求已飽和,企業盈利長期保持單位數字的低 增長。市場也清楚這一點,故給予充分的估值,以致股價僅能隨著盈利穩步上升。可是股息往往豐厚,而且估值較大盤穩定,遇上大漲股價漲幅固然比大盤少,可是 遇上大跌股價跌幅也比大盤少,起著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盈利一次性增長


 

這種模式常常見於自身盈利低增長甚至無增長的企業收購了一家也是低增長甚至無增長 的企業,故完成收購後集團盈利上盈利數字上一次性跳一級,之後復維持低增長。關鍵是於收購前買入價相對於收購後盈利暗示的估值是否偏低,值得博取這一次性 的重估,如果盈利穩定,風險不大,估計回報有個20~30%,則不失為一個選擇。收購後股市一般給予擴大後穩定而無甚增長盈利充分的估值,持有下去難有機 會大漲。保守投資者或喜歡繼續持有收息,進取投資者或喜歡沽出之再換入高增長而低估值的股份。

 

 


盈利增長一兩年再放緩一兩年


 

這種模式...(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6

海外資金追漲 A股ETF供不應求被迫關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09

全球投資者購買中國股市熱潮,已迫使包括德意誌銀行在內的一些中國ETF基金被迫停止接受新投資者

中國A股近期大幅上漲,以及滬港通即將啟動,吸引海外資金大舉流入。A股ETF已經連續第15周獲資金凈流入。

投資中國大陸的海外ETF依賴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中國的RQFII授予海外機構投資者在境內購買中國資產的額度,包括股票和基金,或者發起基金。

中國向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構發放RQFII額度,但是香港額度最大,規模在2700億元人民幣(440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由於全球資金迅速流入,香港的投資額度正迅速用光,僅僅是投資中國的ETF基金今年規模就翻倍達到126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意誌銀行暫時關閉了歐洲投資者購買中國ETF基金的口子,德銀稱“現在需求太旺盛”,將繼續與中國管理層溝通獲得更大額度。

香港本地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南方東英(CSOP Asset Management)稱已經用完了96%的配額,南方東英對中國大陸的旗艦RQFII ETF基金同樣不接受新資金。

據德意誌銀行的數據,今年來流入基於RQFII的ETF的資金幾乎達到60億美元,有某德國基金的規模在一年之內從不到1億美元暴漲至超過5億美元。

港交所公告稱,華夏滬深300ETF獲凈申購2550萬份,凈流入資金約8億港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83

iPhone 6供不應求 蘋果股價創歷史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43

蘋果股價周三盤中漲至103.95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超出了此前高點103.74美元。(不過蘋果目前仍然沒有超過曾經市值的最高點,因為該公司曾回購股票。)QQ圖片20141023000033

周三的股價上漲似乎並沒有具體原因,分析人士認為這更多是周一強勁財報數據後的延續反應,再加上周三美股整體市場環境較好。

投資者最近對蘋果公司愈發青睞,主要是因為最新的iPhone 6。蘋果公司稱,正在賣出它所能生產的所有iPhone手機,目前的供不應求程度前所未有。

iphone-miracle-1

iPhone 6全球需求強勁,將帶動2015年營收增長,同時新款上市應能幫助扭轉iPad銷量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的頹勢。

該公司周一公布的營收好於預期,因新款iPhone上市帶動9月當季售出3900萬部手機。

“我們預計這種勢頭將持續到12月當季以及2015年,尤其是若未來幾個月供貨穩步改善的話,”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客戶報告中稱。

高盛已將蘋果股價目標上調9美元至124美元。湯森路透StarMine根據51家經紀商數據計算的平均價位目標為112.02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34

35城庫存連降2月:深圳供不應求 天津去化壓力仍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534.html

35城庫存連降2月:深圳供不應求 天津去化壓力仍大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5-15 16:20:00

從35個城市的具體數值看,煙臺的存銷比數值最高,按目前的去化速度,要消化庫存要超過3年以上。天津作為二線城市,去化速度已從3月份的28.6個月下降到4月份的27.5個月,不過其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此外,西安、蘭州這些二線城市的去化壓力也比較大。

“3·30”新政之後,樓市開始呈現明顯回暖的趨勢,一線城市的影響最為明顯。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5月14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該院監測的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643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0.6%,同比增長11%。4月份整體市場成交相對比較活躍,這使得庫存繼3月份出現下滑後繼續減少。

這35個城市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長春、沈陽、天津、太原、濟南、青島、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南昌、長沙、福州、廈門、貴陽、南寧、西安、蘭州、西寧共20個二線城市;淮南、馬鞍山、濟寧、煙臺、常州、南通、溫州、九江、荊門、茂名、北海共11個三線城市。

分類來看,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分別為3668、18507和4262萬平方米,環比上升分別為1.3%、-1.1%和0.3%,同比增幅分別為21%、9.6%和9.6%。

在反應去化壓力的存銷比方面,4月份,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5.4,這也意味著市場需要用15.4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完這些庫存。2015年3月,該存銷比數值為15.5個月。這說明4月份去庫存的速度有所加快,這與市場成交行情相比3月份開始好轉有直接關系。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王曉燕分析目前的存銷比數值大致相當於2014年4月份的水平,說明本輪降溫周期大致經歷了12個月。回顧2014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4-5月份恰是房價由漲到跌的時間。“因此從經驗值判斷,目前存銷比的數字含義是明確的,即房價基本上已走出下跌區間,進而步入了止跌反彈的通道中。”

這其中,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1.6、15.5和21.1個月。相比2015年3月份11.4、15.7和20.5個月的數值而言,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庫存去化速度略有放緩。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4月份一線城市存銷比的增加與4月份很多房企推盤力度加大有關,這也說明房企對後市發展比較樂觀。在5月份央行降息之後,樓市的庫存也可能進一步增加。“但這並不是說市場不買賬,而是因為在市場回暖之後,房企推盤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4月份,開發商推盤節奏明顯加快。以深圳為例,根據中原地產監測顯示,4月份深圳全市共有24個項目開盤或加推,供應3916套共40萬平方米住宅,尤其是4月最後一周,11個項目集中入市,使得新房市場氣氛迅速回暖。4月入市的項目開盤情況較2、3月有明顯好轉,半數項目開盤銷售率都在九成以上,開盤即“日光”的項目更是達到6個。

從35個城市的具體數值看,煙臺的存銷比數值最高,按目前的去化速度,要消化庫存要超過3年以上。天津作為二線城市,去化速度已從3月份的28.6個月下降到4月份的27.5個月,不過其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此外,西安、蘭州這些二線城市的去化壓力也比較大。

近年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迅猛擴張的一家閩系上市房企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該公司近兩年曾到天津、西安等城市考察後發現,這些城市的區域經濟發展很不錯。但在房地產發展方面,供過於求太嚴重,土地供應量太大。“我們判斷這些地方未來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就沒進入這些市場。”

相比之下,深圳、合肥、南昌、南寧和南京的存銷比較小,而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存銷比數值最低,為7.4個月,預計後期深圳房價仍有相對較大的漲幅空間。

報告分析,隨著5月11日央行2015年的第二次降息,供需雙方入市節奏將繼續加快。政策疊加效應將繼續釋放,包括二套房貸政策的放寬、公積金貸款額度的提高等。在去庫存周期收窄後,房價上漲的邏輯將更清晰,5月份市場基本面也將繼續改善。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6

供不應求 一線樓市還得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614.html

供不應求 一線樓市還得漲

一財網 林小昭 2015-07-22 16:17:00

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再創歷史新高,呈現供不應求態勢

“330新政”之後,樓市升溫態勢十分明顯。不過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之間的分化則進一步加劇,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遠遠好於其他城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線城市6月份市場表現報告顯示,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再創歷史新高,呈現供不應求態勢;樓市量價齊漲的火熱局面也傳導到了土地市場,截至7月20日,一線城市供應的土地均價為16024元每平米,同比漲幅高達35%。

一線城市庫存大幅減少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線城市6月份市場表現報告顯示,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再創歷史新高,為27676元/平方米,環比增長9.1%,且成交量超出供應量73萬平方米,呈現供不應求態勢;二手房成交量也持續上升,成交面積為654萬平方米,創歷史次高點。

價格的上漲壓力,來自於持續火爆的成交量。6月份,北上廣深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別為92萬、125萬、107萬和75萬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別為76.2%、75.1%、52.3%和223.6%。從環比來看,深圳增幅最大,延續了5月份的火爆態勢。

在成交大幅攀升的同時,庫存去化速度明顯加快。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為3542萬平方米,環比降低2.0%,預計未來幾個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仍將下滑。

其中,深圳的存銷比數值最低,為7.1個月,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深圳房價領漲全國。受供求關系影響,預計後期深圳房價仍有較大壓力。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330新政”後,一線城市受益最為明顯,樓市反彈幅度最大,預計下半年成交量仍有上升空間,供不應求的態勢之下,價格上漲的壓力也比較大。

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庫存壓力要大很多。上海易居研究院監測的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顯示,煙臺、北海、荊門、天津和沈陽五個城市的存銷比數值偏大,此類城市房價下跌的壓力也相對較大。

這其中,煙臺的存銷比數值最高,今年前6個月在35個城市中都位居第一,反映市場壓力較大,風險值得警惕。而天津作為二線城市,去化速度相對慢也值得關註,雖然庫存量已從2015年5月份的26.2個月下降到23.9個月,但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土地成交火爆

一線城市樓市量價齊漲的火熱局面也傳導到了土地市場,尤其是在土地供應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土地價格節節走高。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四大一線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只有2049.22億,相比去年同期銳減750億,同比跌幅高達26.7%。

土地出讓金的減少主要是由於土地供應的減少。克而瑞提供的數據顯示,已經公布2015年計劃供地情況的三個一線城市中,北京計劃供應居住用地1200公頃,同比下降27.27%;上海計劃供應居住用地600公頃,同比下降20%;廣州計劃供應居住用地524公頃,同比下降24.21%。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在內的14個城市的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將於今年完成,開發邊界將作為城市發展的剛性約定,不得超越界限盲目擴張。未來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用地規模將得到嚴格控制。

物以稀為貴,在土地供應緊缺和今年樓市快速升溫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土地價格水漲船高。以住宅土地為例,截至7月20日,一線城市供應的土地均價為16024元每平米,同比漲幅高達35%,土地供應稀缺,導致一線土地市場的爭搶持續出現。

例如7月15日,金融街(000402.sz)以88.15億元拿下上海閘北區上海火車站北廣場以北地塊,溢價50.12%,樓板價27022元/平方米,加冕今年上海總價地王。

張大偉說,近期以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只要有土地供應,房企就積極爭搶。地王頻繁出現,體現了房企對一二線市場的看多情緒。標桿房企依然熱衷於到一二線避險,對三四線市場則謹慎進入。在土地供應有限,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未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不小。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9

人才培育供不應求 得靠產學合作補缺口 教育對策》近兩年才起步 落後國外一大截


2015-09-28  TWM

台灣有優勢的科技硬體人才,但物聯網時代,業界需要更多的軟體人才。除了寫程式的工程師外,大數據、機器人都是新興的領域,面對新潮流,學校準備好了嗎?

今年九月,台灣終於誕生第一個以巨量資料為名的學院。「在職專班我們只招收二十人,卻來了一三○位報名!」東吳大學巨量資訊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許晉雄說,他們參考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做設計參考,以數學、統計、管理、電腦軟體、社會、心理相關跨領域整合為主,訓練整合、運用巨量資料的人才。目前巨量資料學院共有一系、一所、一學程,囊括包含國內巨量資料權威、資策會數據科技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林蔚君、IBM資深策略暨技術顧問李智等人。

「常常我腦袋想到後面去了,但是分析人員無法做到我要的東西!」勤業眾信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總經理曾韵,是今年東吳巨量資料在職專班的新生,學資管出身的她,過去十一年來,工作是針對不同產業的客戶,做企業內部的資訊安全、行銷推薦機制等資料分析。她有感於大數據時代需要跨領域專業,萌生進修念頭。

例如,她想要找出企業內部的舞弊人員,透過分析郵件內容的特定字句,來找出問題;但是這不只需要統計專業,也需要資料探勘等技術,分析電腦的搜尋規則。另外,也有許多客戶擁有大量資料,卻沒有技術來改善。曾韵期待自己進修後,能夠成為連接企業和技術廠商溝通者的角色。

新增系所不易

國立大學多以學程方式突圍除了東吳大學,其他學校也正積極跨出腳步。由於教育部針對新設系所的總量管制嚴格,國立大學要新增系所不易,多數以學程學分方式突圍。

交大將於明年九月起於資訊工程所新設「資料科學」組,主責的資工系教授曾新穆說,交大課程以資訊科學、統計數學和領域知識三大部分,參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資料科學研究所內容,也和聯發科、IBM,以及竹科的半導體、光電、電子公司產學合作,運用大數據技術改善工廠良率、研發產品。

曾新穆說,擁有資料探勘分析能力,也要有創新和想像力,不是短短幾門課可以解決,他會在一○四學年下學期,針對校內學生,開設交大第一堂大數據的總論課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另也將在今年底辦理研討會,讓國內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來進修,分享他的課程教材。

企業保護數據

以機密為由 不願釋出數據分析另外,交大管理學院九月起,也針對大數據開設三階段、共十八周的認證課程,提供業界人才進修管道。曾新穆說,第一階段課程會教怎麼使用、建立和分析各種大數據技術平台;第二階段課程側重應用面;第三階段課程則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用大數據來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雖然是短期課程,卻可讓不同需求的人建立重點式的知識。

台大在九月起,由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電機系教授陳銘憲開授「資料科學」課程,預計後年成立資料科學學位學程。深耕巨量資料多年、曾任資策會執行長的陳銘憲,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開授台灣最早的「資料探勘」課程,是大數據的基礎課程,強調「從礦石找金子」,把處理過的數據資料找出有用的知識,例如民眾在超商或信用卡上的消費。

今年開授的「資料科學」比起「資料探勘」,更強調在大數據時代下,對於每筆資料本身的了解與應用,有具體和步驟化的教學。陳銘憲希望這堂課作為打底課程,再來上「資料探勘」進階課程,此一課程非常受歡迎,選課學生已超過百人。

「統計如有明確的分析項目,計算量較不複雜,但是資料探勘是在茫茫物海中找出意義,計算複雜度高」,陳銘憲說,想要做出好的大數據應用,需要具資訊和統計背景的「技術提供者」、企業作為「資料擁有者」,和擁有領域知識的「創新應用專家」。

但是學校教學也面臨到多數企業在商業機密的考量下,不願釋出數據以供分析,因此能保護隱私之探勘在實務上非常重要。

企業資料取得不易,元智大學也面臨同樣困境,元智大數據與數位匯流創新中心主任賴國華說,他發現學校地緣所處的桃園,雖然有大量的製造業,但很多工廠生產線的自動化不足,未有系統化的感測數據,即使有也多以機密為由不提供。學校有技術、業界沒人才,以至於產業在大數據的進展上牛步。

「我們和桃園市政府合作不少項目。」賴國華說,例如工務局、環保局提供市民回報的路不平,元智大學研究團隊會協助分析、整合資料,來作派工修復和追蹤;另交通局的路況資料,也可以透過分析來因應號誌燈的變換。

公開資訊不夠多

健保資料庫不完整 阻礙精準研究大數據可應用的領域眾多,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照護也成為顯學,亞洲大學就抓準這樣的趨勢,與鄰近的中國醫藥大學結盟成為「中亞聯大」,三年前開始,在生醫方面合作巨量資料跨校跨領域學程,由五個系所共同設立,總共八門課。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詹雯玲說,過去的醫療僅止於「對症下藥」,如今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之成熟,漸漸朝向「個人化醫療」;而累積的巨量基因體資料,透過生物資訊分析,可全面觀察到疾病之致病機轉(造成疾病的原因),未來可朝向「相同之致病機轉,採用共同之治療方式」。

「明年亞洲大學也會有自己的醫院,臨床數據加上基因體定序資料,到時候的數據會更完整好用。」詹雯玲說,健保資料庫的資料是各醫院為了申請健保核銷登錄,有其限制,例如自費項目、醫學影像檔案及臨床檢驗數據等,都不在公開資料庫上,對現在透過大數據講究的「精準醫療」研究,有其阻礙。

放眼國內各校,雖然開設大數據相關學程的不少,但都在近兩、三年才開始,畢業生產出速度,遠遠不及企業現在大量的需求;台灣各行各業在大數據的分析上,相對世界各國的腳步也慢了不少,勢必要參考各國培養人才的作法,除了開設學校課程,找來懂實務的業界講師也很重要,更積極合作交流,才能帶來迎頭趕上的契機。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8

優質廣告庫存供不應求 2016年媒介風往哪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305.html

5月13日,浩騰新媒體聯合2016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發布了《2016年媒介風向標》報告,重點分析了2016年媒介的風向以及廣告市場在媒介選擇上的變化。

報告指出,隨著消費者花更多的時間觀看在線視頻,廣告主對於在線視頻的廣告庫存需求不斷增加。競爭最激烈的是一線和二線市場的優質視頻廣告資源,其平均價格已經上升到與電視資源相同的水平。報告還指出,雖然新媒體日漸強大,但是央視以及幾大衛視依舊占據上風,廣告主依舊需要利用主流電視臺樹立品牌。

優質廣告庫存供不應求是目前媒介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

浩騰媒體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汪慧玲表示,CES ASIA是消費電子產業的翹楚盛會,揭示了亞洲市場的創新縱深和發展風向標。而浩騰新媒體與CES ASIA發布這樣的報告則旨在揭示亞洲市場媒介發展的風向標。通過調研發現,央視以及幾大主流衛視依舊占據上風,其廣告資源依舊處於供不應求階段,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熱門節目冠名費、贊助費不斷沖上新高。

“消費者不再關心他們從哪里得到有趣的內容,而是更關註熱點內容本身。雖然消費者整體觀看電視時間在降低,但熱門綜藝節目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還是能吸引眾多的電視觀眾。但是本地電視頻道受制於有限的預算和制作能力,他們的觀眾數量在進一步減少。對於那些依靠電視來觸達消費者的廣告主來說,央視和重要的省級衛視還將處於主導地位。央視頻道黃金廣告段位價格已經創造歷史新高,單個節目贊助投標金額很多都已經超過5億元。”汪慧玲表示。

在新媒體端的變化也呈現出優質廣告庫存供不應求的狀態。盡管有證據表明移動端在線視頻的廣告投放效率已經超越了PC端,且PC端和移動端的投放價格相似,但廣告主還是更喜歡購買PC端視頻廣告。這讓原本就已緊張的優質視頻廣告庫存更加供不應求。廣告主應該利用移動端一二線市場優質視頻廣告資源價格依然較低的優勢來進行更高效的投放。對於在線視頻網站來說, 他們需要創造新的欄目來創造更多的廣告庫存。

正當主流電視臺以及新媒體廣告庫存供不應求之時,展示類廣告產業卻日漸衰落。報告指出,橫幅展示類廣告已經越來越不受到廣告主的青睞。展示廣告日漸衰落,平均點擊到達率僅為0.04%,使得這類廣告形式對於營銷活動的影響力受到質疑。傳統橫幅展示廣告的黃金時代將一去不複返。展示類廣告在數字媒體上的份額將減少,其他數字廣告形式如視頻廣告將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展示廣告作為媒介的重要性已經下降,但程序化購買的發展會讓它作為精準定位特定消費者群體的一種方式繼續存在。

不過,報告也指出,雖然有媒介風向標,但廣告商依舊需要利用cookie信息,如人口統計,瀏覽行為,甚至是購買行為等,在營銷活動前運用廣告伺服系統進行前期策劃。這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廣告損耗,從而保證達到最高的投放效率。

“那些撼動行業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創新將對未來品牌營銷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汪慧玲表示:“科技變革越來越快,這些積極的顛覆是策略營銷的轉型機遇,以此來找到與受眾互動的更優方式,並且將競爭優勢和品牌市場價值最大化。媒介也會因此發生巨大變化,掌握媒介的變化對電子消費企業未來的品牌營銷具有重要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81

OPEC欣喜“拒絕減產”策略見效:明年原油將供不應求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二發布了對於2017年油市的樂觀預估,指出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將高於目前的產量,這意味著石油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不是讓油價下跌的供應過剩。

報告同時指出,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將略微放緩。OPEC透露,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15萬桶/日,而2016的預計增長需求為119萬桶/日。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一半。自從2014年底OPEC拒絕通過減少產量來穩固油價之後,油價的下跌趨勢日益加深。OPEC希望通過較低的油價來遏制高成本的競爭對手,例如美國頁巖油。最近國際油價更是在英國退歐的影響下,從6月初的每桶53美元降至47美元。

OPEC表示,他們的策略正在發揮作用,石油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將繼續下降,這將有助於提高國際市場對OPEC原油的需求。

另據報告,今年OPEC之外的石油供應將減少88萬桶/日,明年將減少11萬桶/日。2014年以來的油價持續走低對非石油輸出國造成很大的打擊,一些公司已經推遲或取消了全球石油項目。

OPEC表示,OPEC在6月的日產量增加至3286萬桶,比此前增加了26.4萬桶,估計2017年對OPEC原油的平均日需求量為3298萬桶,這預示著如果OPEC維持產量穩定,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對OPEC表示,該國今年6月將石油產量提高至1055萬桶/日,而去年同期的產量為創紀錄的1056萬桶/日。

OPEC的報告表明,今年平均100萬桶的日產量造成的供應過剩的情況仍相當嚴重。而第三季度對OPEC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當前的產量。根據OPEC以往的報告,上一次出現原油產量供不應求的情況是在2013年。

“今年非OPEC供應下降的情況將持續到2017年,但下降的速度將放緩。”OPEC稱,“2017年的市場情況將有助於消化過剩的石油庫存。”

也有人表示,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要持續到2018年才會解決,他們預估的供應過剩的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桶。

此外,由於英國退歐造成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OPEC降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英國脫歐公投後,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已經導致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從3.1%下降到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2

首份輸血行業藍皮書:我國血液制品仍供不應求

中國輸血協會理事長、上海市血液中心黨委書記朱永明2日表示,我國輸血行業發展迅速、取得顯著成績,但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以及血液供應能力略有不足的特征。

2日,我國第一部關於采供血和輸血服務行業的藍皮書《中國輸血行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由53位行業專家和學者參與撰寫,系統分析總結了輸血行業的現狀、特點、問題、趨勢,梳理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采供血發展歷程。

報告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輸血法規體系基本完善;臨床用血100%來自公民自願無償獻血;無償獻血量不斷上升,采血量自1998年495萬單位增長至2015年2220萬單位;2015年實現了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輸血傳播疾病殘余風險已下降到極低水平;臨床合理用血水平較大程度提高。

同時,我國輸血行業在血液供應與需求方面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特征。血液供應能力增長的速度仍略低於血液需求增長速度,進一步增強血液供應能力仍是我國輸血行業未來需重點關註的方向。

報告還指出,自“十二五”以來,國內血液制品行業無論是原料血漿采集量,還是血液制品產量、品種均逐年增長,但距離滿足臨床需求仍有相當差距。

據悉,“十二五”期間,全國原料血漿采集量有較大提升,2015年全國采漿量接近600萬升,較2014年增長了約12%;在冊供漿員數量明顯增長,超過了200萬人。隨著采漿量的提升,我國血液制品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其中靜註人免疫球蛋白(pH4)批簽發量從2011年587余萬瓶增長至2015年857余萬瓶,國產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從2011年約2000萬瓶增長至2015年的3000余萬瓶。

然而,我國血液制品仍然供不應求,進口人血白蛋白比例已從2011年的40%增長至2015年約60%,雖然增長趨勢放緩,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加大,若采漿量得不到較大提升,市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國血液制品結構仍以白蛋白為主,存在品種單一、資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全國30余家血液制品企業能夠生產人纖維蛋白原、三種特免球蛋白、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的企業不足10家,尤其凝血因子類產品是血友病患者的救命藥,常處於短缺狀態。如何進一步提升采漿量,擴大各制品生產規模,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供需緊張仍是我國血液制品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62

一財點睛丨半導體市場供不應求 鍺金屬價格上漲

近期小金屬鍺報價持續上漲,近7日漲幅接近6%。據了解,鍺多用於光纖和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近期全球半導體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勢必會加大產能,對鍺的需求量也將逐步放大。

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測控、核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根據2015年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全球鍺終端用戶中纖維光纖占30%、紅外光纖占20%、聚合催化劑占20%、電子和太陽能器件占15%。

然而,全球鍺的資源比較貧乏,數據顯示,全球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僅為8600金屬噸。鍺資源在全球分布非常集中,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其中鍺資源分布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保有儲量3870噸,占全球含量的45%,其次是中國,占全球41%。

由於前期我國對鍺的開采盲目無序,導致我國鍺資源沒能分享到應有的利益。2010年起,我國拉開了稀有金屬整合的大幕,鍺作為稀散金屬,屬於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政府也對此加大保護,加強了資源整合力度,嚴格控制鍺的產量和出口。

據統計,中國鍺年產量從2008年以來一直保持在100噸左右的水平。不過,在中國對稀有金屬的整合之下,未來幾年鍺的產量將會逐步下降,預計控制在120噸左右。因此,未來全球市場中鍺金屬價格走高是大趨勢。

隨著半導體市場對鍺金屬的需求不斷加大,市場上鍺金屬鑒於其資源稀有,未來價格勢必水漲船高。A股市場中,雲南鍺業(002428.SZ)、羅平鋅電(002114.SZ)、馳宏鋅鍺(600497.SH)等個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