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津銀行行長文遠華: “上市沖刺”是為了倒逼銀行轉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471

天津銀行行長文遠華(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許多機構投資者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市場這麽爛,你這時候跑來做什麽?”我們希望通過上市建立起一套市場化約束機制,倒逼這家銀行從管理模式到市場觀念上的進步。

至少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改革和轉型都將是整個銀行業所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做什麽事都首先需要有人,而引入人才需要合理的機制,機制背後則是企業內部的觀念與文化——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鏈條,需要一步步來打通它。

2016年3月30日,在H股同日掛牌上市的天津銀行和浙商銀行在港股指數上漲逾2%的情況下,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而在此前的招股結果顯示,天津銀行的香港公開發售部分認購比例僅為7.76%,最終以近招股價下限7.39元定價。

對於剛剛經歷了股災沖刺和離岸匯率大幅動蕩的H股市場而言,此刻顯然並非商業銀行們的上市良機:從去年12月份至今,包括天津銀行在內的5家國內銀行在H股上市期間,均出現認購不足及以發行價下限上市的情況。

從上市銀行們所公布的財務數據和招股資料來看,給資本市場帶來的“驚嚇”遠大於“驚喜”:大幅放緩的利潤增長、不斷攀升的不良貸款比例,乃至內部管理的混亂無序,都令市場投資者對新上市銀行們的未來產生了種種疑慮。

在天津銀行的H股上市文件中,關於“風險因素”的闡釋長達三十余頁,數十項對銀行經營可能帶來“重大不利影響”的風險因素,囊括了從宏觀經濟下滑到企業內部管理失控等諸多方面,堪稱國內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大全”。

面對宏觀經濟下滑、資本市場動蕩且銀行自身的經營管理尚未實現轉型的情況下,諸如天津銀行這樣的國內商業銀行們,為什麽要冒著“自曝其短”的市場風險,向港股市場發起“上市沖刺”?

面對市場各方的猜測與質疑,2014年11月就任天津銀行行長的文遠華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獨家專訪,全面闡釋了天津銀行H股上市背後的“轉型邏輯”。

南方周末:從上市前後的市場反饋和我們前期的調查了解來看,目前的香港H股市場並不是一個適合商業銀行上市融資的時機,天津銀行此次上市的主要考慮是什麽?

文遠華:其實這也是我們此次上市路演時,許多機構投資者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市場這麽爛,你這時候跑來做什麽?”(笑)

如果讓我們自己選,當然首選上市地點是A股市場,因為我們的客戶和市場都在國內,估值也會高一些。但市場環境是不由我們控制的,在去年6月份向市領導匯報上市方案時,A股市場波動已經很大了,最終我們選擇了A股與H股兩手準備的方案。

結果7月份股災爆發,A股上市審批暫停,9月1日我們就堅決啟動了H股的上市流程。

南方周末:那時候H股市場的波動已經很大了,為什麽還是要繼續推動上市?不能等待更合適的時機嗎?

文遠華:因為上市本身是銀行轉型的戰略核心,而不僅僅是市場融資的需要。對於市場融資來說,可能有更好的時機;但是對天津銀行的整體轉型戰略而言,上市是必須跨過的第一道門檻,反而不存在時機問題。

天津銀行過去幾年經營規模增長比較快,年均增長20%多,也就是說每兩年就需要通過外部融資來補充銀行資本金,以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過去主要是通過私募融資來補充資本金,上市後確實可以讓融資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以及流程更加規範化。

但如果只是為了補充資本金,我們未來幾年依然可以通過私募等方式完成,沒有必要選擇這個時間上市。

在我看來,銀行上市的關鍵功能不是融資,而是為傳統的銀行內部管理模式引入來自外部市場的“硬約束”,從而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機制與規範。

換句話說,我們希望通過上市建立起一套市場化約束機制,倒逼這家銀行從管理模式到市場觀念上的進步。

南方周末:市場投資者可能更關註上市銀行的經營效益與融資規模,為什麽您覺得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的建立,才是天津銀行上市的“戰略核心”?

文遠華:應該說這跟天津銀行的發展歷程有關系,這家銀行是1996年由68家城市信用社合並而成的城市商業銀行。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業務規模增長和市場服務意識都非常好。

但是在多年高速增長的同時,一些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規範和經營理念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比如傳統銀行經營追求“規模、質量、效益”,但現代銀行業的經營理念其實是市值與風險管理的均衡發展。

現在利率市場化了,你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存款和資產,但這樣的規模增長就跟人的虛胖一樣,會引發很多毛病。所以不再盲目追求規模和效益,而是著眼於全面管理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打造一個“健康、結實”的百年銀行,是現代銀行業經營的基本理念之一。

除了經營理念改變之外,還有市場視野的拓展、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等諸多方面,都需要面對一個最大的挑戰,那就是觀念的改變。

這種在多年經營發展中所形成的經營習慣和傳統觀念,不通過上市所引入的一整套規範化標準和外部約束機制,是很難從里邊加以改變的。

而在此次上市申報過程中,我們很多部門負責人都要面對著從國際審計師、市場監管者到專業投資機構一個個尖銳的問題與質疑,這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多年習以為常的東西錯在哪里。

所以上市過程本身就是整個管理團隊不斷改造觀念、統一思想的過程,也是銀行現代治理機制再造的起點。我在香港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們講述這個道理時,他們是非常理解並且認同的。

南方周末:以註資上市來推動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的建立,也是上一輪國有銀行改制的核心。您當年曾在中央匯金公司參與了這一改制進程,對此是否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文遠華:我有幸在2005年加入了中央匯金公司,參與並親身經歷了大型國有銀行在註資上市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在那一輪改革中,我們的大型國有銀行以外儲註資清理資產負債表為起點,經歷了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等一系列艱難的改革進程,最終建立起了以經營能力專業化、公司治理標準化和經營理念透明化為標誌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

此後的十多年發展中,實現了機制轉型的大型國有銀行不但在規模和效益上名列世界前茅,而且在國際金融動蕩之際,成為了支撐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穩定的重要力量。

我曾擔任匯金公司工行部第一任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匯金派駐工商銀行董事的溝通與培訓,帶領團隊在工商銀行治理結構中做實股東職能,也因此而親身感受到了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對銀行經營發展的巨大影響。

現在常常有一種誤解,認為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營層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是某種“上下級”關系,但實際上它們只是功能不同的獨立運作主體,並不存在所謂的從屬關系。而它們在公司經營管理中所形成的一套制衡機制,才是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的核心。

這一制衡機制在國有銀行的轉型過程中,不斷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比如某國有銀行選聘CRO時,銀行內部推薦的候選人兩次在董事會上被否決,董事們,特別是外籍董事認為其專業資質不符合標準。這對於傳統的企業人事任命機制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沖擊。

除了人事任免、重大投資等經營決策外,銀行上市和外部股東的引入還在避免一股獨大、董事長一言堂、內部人控制等中國公司治理常見問題、建立國際化經營視野方面,發揮著關鍵而深遠的影響。

南方周末:除了管理的規範和觀念的更新,上市對銀行而言還有哪些現實的利益?

文遠華:天津銀行這兩年內部管理的變化比較快,比如去年我們啟動了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這需要花數年時間和很多億投入才能做好;另外我們聘請了德勤和普華永道為銀行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同時還在走向跨地域與綜合化經營,去年在全國開設了四家分行,籌建的一家金融租賃公司也即將開業。

在混業經營趨勢日漸明確的金融市場中,像天津銀行這樣的傳統中小型銀行正面臨著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諸多內外部競爭,必須發揮自身機制的靈活性,才能適應市場生態的迅速轉變。

比如城商行過去有很多金融業務資質是受限制的,比如資金托管,我們要花很多工夫去申請相關資質,但上市以後這些資質很容易獲得,這可以說是市場資質方面的“上市紅利”。

另外在新業務拓展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外部合作,形成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互補,而在上市引入的新股東中,除了傳統業務合作外,還能大大拓展我們未來的業務領域。

比如這次引入的一家股東,就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思路和技術,未來就可能通過跟我們的合作在國內推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金融業務。

南方周末:在大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占主導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像天津銀行這樣的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還有哪些競爭優勢和發展特點?

文遠華: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城商行一定要錯位發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比較優勢來。

比如在公司業務這一塊,我們希望聚焦於中小科技型企業,以投行化的思路為它們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而不是僅限於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簡單服務。

而在零售業務方面,我們有七百多萬個人客戶,其中比較活躍的客戶有四百多萬。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發掘的金融服務市場,我們希望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圍繞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消費服務。

第三塊是金融市場業務,過去幾年中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貸款業務迅速被其他類別的資產所取代。在不同類的資產投資中我們要做出特色來,盡量爭取一些高收益風險可控的資產。

第四就是我們所說的資管業務,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在這方面我們不可能全方位地去和大型銀行競爭,但可以做出一些特色產品和有品質的服務。

同時從長期而言,金融業務要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集證券、保險、信托和基金等業務於一身,為客戶量身打造不同的綜合金融服務,現在我們馬上要開業的金融租賃業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南方周末:相對於中長期的市場前景和業務規劃而言,資本市場近期似乎並不看好上市銀行的發展,這從它們的股價和市盈率就能體現出來,您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文遠華:對於上市銀行來說,現在確實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時期。我們這次上市基本是靠低限發行,上市價格也不太理想。其實不僅是我們,像四大銀行乃至招行這樣的優秀股份制銀行,股價的PB值(市凈率)都在一倍上下,也反映出了資本市場的悲觀態度。

這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銀行業本身是個高周期性的行業,中國的實體經濟正處於發展低谷期,而眼下的社會心態,有一些看空的情緒,這是市場的心理基礎;

其次就是2008年金融風暴後,中國雖然以數萬億的投資止住了經濟的劇烈下滑,但付出的代價正在慢慢演變成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擔,也加劇了外界對銀行壞賬的擔心。

其實投資者最擔心的還是未來的預期,因為股價本身就是對企業未來預期的一個體現。

我認為市場的觀望與疑慮情緒,只有在看到切實的經濟改革成效後,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

南方周末:您自己曾參與上一輪國有銀行體制的改革,現在又在推動天津銀行的轉型,您自己是怎樣看待銀行業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與變化?

文遠華:至少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改革和轉型都將是整個銀行業所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做什麽事都首先需要有人,而引入人才需要合理的機制,機制背後則是企業內部的觀念與文化——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鏈條,需要一步步來打通它。

我希望上市能成為天津銀行轉型的一個起點,但這件事情能不能做好,最終依靠的是全體銀行員工們共同的努力,以及外部機制和市場環境的配合。

但我覺得金融業改革的大方向是清楚的,因為整個中國社會內部依然處於金融供給小於需求的狀態,還有很多企業和個體沒有享受到應有的金融服務。

而為他們提供更有價值和效率的金融服務,正是我們這一代金融從業者的最大使命。我曾經與西方銀行同業有過大量接觸,深深知道,相比而言,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