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分享經濟已經在改變中國人傳統閉塞的生活方式。

2011年前後,分享經濟開始在我國多個領域落地開花:易到用車、滴滴打車等多家拼車租車企業創建;回家吃飯、覓食為代表的私廚起步;木鳥短租、自在客等在線預定平臺布局民宿;P2P有陸金所等;豬八戒、在行等知識技能分享平臺陸續搶灘…… “分享經濟”在歷經幾年發展後於2014年進行爆發期,但直到今年兩會期間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分享經濟才得已乘上政策的“新風”正式進入發展的黃金期。

那麽,這些站在風口上的分享型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怎樣呢?讓我們通過以下幾家代表企業最近給的運營數據來一探究竟。

出行:滴滴打車訂單破千萬 成中國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

日前,滴滴公布滴滴出行全平臺(包括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企業版)整體完成日訂單首次突破1000萬,相當於每秒完成115個訂單。憑借這一數字,滴滴出行也跨入成為中國第二大的互聯網交易平臺,僅次於淘寶(淘寶在2011年實現日訂單1000萬)。

滴滴出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快速成長,其註冊用戶數已突破2.5億。2015年全年訂單總量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2015年所有出租車訂單量(約8億)的近兩倍,滴滴已然成為我國專車領域分享經濟的行業大鱷,在分享經濟大潮下活的風生水起。

同時,由於目前打車軟件在二三線市場的覆蓋率和滲透率還很低,因此,未來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滴滴會加大對全國各城市布局,其交易規模仍將快速擴大,市場潛力無限。

生活:豬八戒網專註挖掘企業服務縱深領域

豬八戒網是企業一站式眾包服務平臺。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積累購買需求的中小微企業500萬家,包括機構和個人在內的服務提供方則有1000萬,建立起擁有3000萬件原創作品規模的數據庫,累計實現交易額75億人民幣以上,旗下“豬標局”代理的商標、專利、版權等共有100000件,單月成交量突破15000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知識產權服務商。

2015年12月,豬八戒網以4000萬人民幣戰略投資知識產權社區思博網,將旗下的專利電商平臺快智慧與豬八戒網原有的“豬標局”整合升級為“八戒知識產權”;近日又以1.5億元人民幣投資財務軟件“慧算賬”,並成立八戒財稅,同時首輪出資5000萬人民幣與納斯達克上市印刷企業浙江勝達集團、佛山彩印通三方組建互聯網印刷平“八戒印刷”。

通過豬八戒網一系列動作可以發現,與其他互聯網行業並購“近親結婚”不同,豬八戒網青睞於產業整合,除了自有業務外,對於產業上下遊企業采取投資或並購的方式,以時間換空間,以布局換格局,專註於向企業服務領域縱深挖掘。

金融:陸金所財務數據出爐 下半年啟動IPO計劃恐難成行

陸金所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成員,成立於2011年9月。依托平安集團的強大背景,陸金所迅速成為國內一線P2P交易平臺。截至2015年底,陸金所平臺累計註冊用戶數已達1831萬,成為首個突破千萬用戶的專業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活躍投資用戶363萬,較2015年初增長近10倍。

目前,陸金所70%平臺業務已比較成熟,包括用戶資源、風控標準、技術、產品體系等。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也於日前透露,陸金所的上市進展主要看資本市場情況,最快也許會在2016年下半年啟動IPO計劃。

但據筆者了解,陸金所2015年預虧損約4.15億美元,2016年會繼續虧損6800萬美元,但到2017年會明顯好轉,預計盈利15.55億美元,2018年預計盈利35.44億美元。因此,陸金所想在2016下半年啟動IPO計劃恐難如意。

不過根據公開的融資材料顯示,陸金所在2015年12月拿到了9億美元融資,完成這一輪融資後,陸金所的投後估值達到185億美元。陸金所在2014年12月曾獲得A輪5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為100億美元,僅1年時間,陸金所的估值已接近翻番,因此雖下半年上市有些困難,但其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住宿:木鳥短租一季度出遊數據透露民宿未來發展方向

木鳥短租是國內發展規模最大,覆蓋城市數量最多的民宿預訂平臺。自2012年5月正式上線以來,目前已實現覆蓋全國396個城市,收錄全國30多萬套短租房源。截止2016年2月,木鳥短租實現累計覆蓋城市增長1220%,複合增長率達到136.3%,累計實現房源數量增長500%,複合增長率達71%。

在國家大力提供民宿發展的今天,木鳥短租繼續深耕國內短租市場,並於近日發布2016年第一季度“短租入住城市及人群數據分析”,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發現目前人們在出遊住宿方面的新變化,或將對短租行業未來的布局帶來新的參考價值。

該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與2015年相比:木鳥短租在出租套數、房東入住率、入住天數和租金方面,均呈現增長趨勢。與去年相比出租總套數增長15620套,同比增長168.43%,城市依然集中在北上廣深幾大一線城市,這幾大城市房屋預定量占一季度總預定量的74%;在房客入住中,1990年至1993年出生的房客數量占比達48%,可見90後正在成為出行選擇民宿的主要力量,未來的民宿市場依然需要著重開發自由行一代,滿足他們的住宿需求;同時,2016年第一季度較春節期間個人遊及其他旅遊方式比重上升46%,同期,家庭遊下降18%。這表明,與春節期間遊客更傾向於全家遊不同,春季出遊方式更多的是個人遊及情侶遊。

該數據還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二三線旅遊城市房東數量平均增長186人,環比增長35%;房客訂房套數平均增長143套,環節增長41%。可見這些城市在分享經濟大潮影響下,其民宿資源正在得到更快速的開發期,人們的出遊選擇也在向二三線旅遊城市傾斜。

其實,通過這幾家的數據及動作不難發現,分享經濟已經在改變中國人傳統閉塞的生活方式。只要這些行業企業能有清晰的發展規劃、能夠切身實際的為人們解決生活里方方面面的困擾就一定能贏得市場及人心,而未來的分享經濟也必將更加大放異彩,成為拉動我國GDP增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