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報告:新型農業主體快速興起 農村金融滯後更加突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6920.html

報告:新型農業主體快速興起 農村金融滯後更加突出

一財網 李秀中 2016-03-27 08:19:00

中國農業經營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小農經濟逐步瓦解,規模經營成為主流,新型農業主體快速興起,但是,與之相比較,農村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成為整個農村改革中的瓶頸性矛盾。

中國農業經營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小農經濟逐步瓦解,規模經營成為主流,新型農業主體快速興起,但是,與之相比較,農村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成為整個農村改革中的瓶頸性矛盾。

3月26日,四川省社科院發布了中國首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白皮書——《四川農村金融發展白皮書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調查》(下稱《白皮書》)。《白皮書》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湧現,產生了大量的融資需求,但是由於貸款政策瓶頸難以突破,嚴重制約其發展壯大。

著名三農問題專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表示,“在傳統的小農戶瓦解和削減的同時,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正在出現專業化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中國農業經營方式走過了傳統自給性家庭經營階段之後,正在顯著走向專業化、職業化,也就是以農業為收入來源從事專業性集約化農業生產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農民企業正在快速興起。”

四川省農業廳合作經營管理處處長陳雩楨介紹,目前,四川家庭經營大概有50.8萬戶,其中規模養殖戶有45萬戶,30畝以上種植大戶3.5萬,還有家庭農場有2.3萬。農民合作社現在有5.3萬多個,農業龍頭企業有8000多個,另外,還有“很多以個體名義在農村做企業的私營業主沒有統計起來,現在這個群體還是比較大的。”

郭曉鳴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在中國和四川農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是巨大的新型革命。新型農業主體必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主流砥柱。

《白皮書》稱,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生產集約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新型經營主體因為較大的經營規模、先進的物質裝備,與普通家庭經營的農戶相比,需求承擔較多的土地流轉費、農機購置費等投入,這就產生了大量的融資需求。

但是,“我們非常遺憾的看到,與這樣新型農業因素發展比較,我們農村金融服務是嚴重滯後的,它是我們整個農村改革當中的瓶頸性矛盾,一方面是供給不足,原有的供給方式難以滿足要求,也就是過去以小農戶的農村經營難以實現現有快速擴大的新型經營主體新的農村經營需求。現有農村經營市場化和農村要素化市場矛盾已經全面凸顯,另一方面也有農村經營機構自身的弊端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破除。”郭曉鳴說。

《白皮書》顯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有五大特點:一是需求規模較大,更註重生產線融資;二是資金需求呈現多樣化,覆蓋各產業及各環節,既有種植業和養殖業生產環節,也有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生產加工業、運輸流通業和商貿服務業;三是金融需求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四是對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有更高要求;五是商品農業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更加需要完善的農業風險分擔機制。

然而,根據《白皮書》調查結果,目前農村金融產品仍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總得來看,農村金融市場格局並未根本改變,除了私人借貸外,正規的農村金融市場仍然由農村信用社、商業銀行主導,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對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大多處於實驗和探索階段。

四川省金融辦銀行保險處處長帥旭表示,三農問題跟小微企業也是一樣,都是國際性難題。當前面臨的制約除了當前農村金融環境建設,同時還有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的問題。

帥旭表示,大量縣域和農村地區基本上都在農村信用社貸款,農村信用社名義上合作機構,但是實際上已經轉制為農村商業銀行,這種情況下農村地區更多依托是商業性金融,或者部分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但是後者還是有服務邊界和條件限制,這樣在農村地區面臨著金融缺乏,導致農村地區服務和產品,就是供給和農村地區需求存在結構性不匹配。

成都市郫縣農林局產業與金融科張軍還表示,在產權抵押方面,雖然已經出了很多政策,分擔機制和配套政策都健全了,但是從操作過程中來說,銀行方面有自己的風險考慮,操作起來很難,往往都是象征性做一筆兩筆。

基於目前現狀,《白皮書》建議,深化涉農金融機構改革,既要引導傳統涉農金融機構完善服務“三農”的機制,也要大力支持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加強對其他金融組織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事實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以普惠金融為導向,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探索構建合作互動的農村金融體系。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