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改革30多年,取得重大成果。經濟規模增加50倍,從貧窮國家升級至中等收入,年人均收入升至6千美元以上。國民生產規模升至10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緊隨美國成為第二個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改革開放首3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都是依賴投資及出口。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及大量的過剩勞動力,推動30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但是自2012年11月習近平當任國家主席後,這30年來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開始出現問題,本來每年10%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再,到2015年,中國年經濟增長放慢到6.9%。過去依重投資的經濟增長模式,構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及資源錯配。多種傳統產品,嚴重供過於求,造成產品價格下跌,要以低於成本價出售。內地房地產同樣嚴重供過於求,未出售的住房,及待建的住房,達到五千萬平方米以上,可以共給1.7億人居住。
為了解決現時中國面對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刺激經濟增長,習近平主席提出供給側改革,以降低營商成本,刺激經濟增長。供給側改革是20世紀,兩位英美保守派殿堂級領導人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法。列根從1981至1989任美國總統,任內提出他保守派的經濟理念,以減稅方法,來刺激經濟增長。他的經濟顧問認為,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減低徵稅,還富於民。企業會把節省的成本,再投資在業務上,令到國家經濟增長上升,完全可以彌補少收的稅收,在他任內美國經濟增長為3.44%。在通漲方面,列根以收緊貨幣供應來對付通漲,在他任內,通漲從12%降至4%。列根任滿時,美國民眾認同率高達68%,成為最受歡迎總統之一。
戴卓爾夫人自1979至1990任英國保守黨領袖,及英國總理。和列根一樣,她屬於右派政治領袖,主張減稅及減少政府開支,及降低政府對經濟幹預,利便企業發展。戴卓爾夫人上任時面對最大難題是過於強大的工會,尤其是國家煤炭工會,不停發起罷工,令到國家經濟癱瘓。戴卓爾夫人1982戰勝福克蘭戰爭,在1984年硬拼煤炭工會,戰勝工會。戴卓爾夫人隨而私有化國有資產,把供氣,供水,發電等公用事業私有化,甚至把國家部門的營運外判給私人企業,減少國家開支佔全國開支比例。1984再實行金融改革,令到倫敦發展成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
列根及戴卓爾夫人20世紀的成就,成為習近平經濟發展的哲學基礎。中國過去30年過度固定資產投資,令到國營企業佔經濟比例過高,窒息私人企業發展。自21世紀以來,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令到企業負擔愈來愈高。自2007年以來,國家經濟發展的口號是騰籠換鳥,工資每年增加15%,8年內工資升3倍。除工資外,其他的附加開支也大幅增加。這就是通稱的五保一金,所謂五保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五保一金加起來是工資的接近50%,因此對企業是一個龐大負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製造業的營運成本,是全球最低國家之一。五保一金到21世紀才硬性規定,之前只有25%的利潤稅及16%增值稅。但21世紀增加的工資,及各項征費,令到中國勞工成本,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高之一。
工資上升,徵費增加,及成本上升,對出口製造業的影響是立竿見影。過去幾年出口主導的珠江三角洲,出口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大幅下降。香港上市裕元集團(551),母企寶源集團是全球最大運動鞋生產商。最高峰在內地有40萬員工,但隨著內地工資及徵費大幅上升,寶源集團員工已經大幅減一半,至到20萬人。很多生產線已經搬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其勞工成本是中國的一半。香港上市的飛達控股(1100)是內地最大運動帽生產商,其一半生產已經搬到勞工成本少過一半的孟加拉。中國產能大減一半,令到集團今年有單不能接,現在要再覓地建廠。中國五大帽廠商,只有飛達在內地仍有生產線。從裕元集團及飛達控股面對的問題,可以見到經營成本上升,對製造業構成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家有必須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讓出口製造業留在中國,必須減少國家在工資上及成本上,及稅務上的政策幹預,及盡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Raging 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