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何亞非:習主席訪問中東戰略意義深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308.html

何亞非:習主席訪問中東戰略意義深遠

一財網 何亞非 2016-01-24 20:04:00

中國以合作共贏理念為指導,希望建立全球合作夥伴網絡,形成互利合作、多層次、多領域的長期合作關系,以推動新世紀國際秩序的重塑。

 
2016年新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赴中東訪問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國,受到三國和中東各國的熱烈歡迎,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註與熱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再次譜寫新篇章。
中東作為亞洲、非洲、歐洲三個大陸的結合部、全球原油最大供應地、世界主要宗教發源地,歷史上一直是全球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最為糾結的地區,自2011年初遭受“阿拉伯之春”沖擊以來,更是政治、社會最為動蕩,經濟嚴重倒退、難民大批外逃、恐怖主義橫行的“重災區”。
新年之際,不僅中東國家對自身的未來深感擔憂,世界目光也聚焦中東,各種斡旋暗流湧動,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和地緣政治動蕩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開年即飛赴中東主要國家,展開友好、合作、對話之旅,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阿盟演講中所說,中國不找代理人,而是勸和促談;不搞勢力範圍,而是推動大家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不謀求填補“真空”,而是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
一、充分表明中國努力推動文明對話、建設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身體力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輪廓更加鮮明,中國深度參與和推動中東和平與發展步入新階段。
不管目前中東亂局與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有多少淵源,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歷史進步是確鑿無疑的。倘若你站在長城之巔,俯瞰華夏大地山巒起伏,或者徘徊在古埃及遺址的巨擎大柱、斷墻殘壁之間,細看古代文明的浮雕和壁畫,定能感受到悠久文明對人的浸潤和滋養。這種文明和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彌合分歧、合作共贏的根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就在於此。
自2011年初至今,中東局勢動蕩,傳統的政治、社會結構及對比格局被徹底打碎,“無政府”和“無序”成為地區政治社會常態,恐怖極端勢力坐大,中東地緣政治版圖也被重新劃分。這使得這些年中東許多國家經濟嚴重衰退,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向歐洲和其他國家。
中國是中東和平進程的堅定維護者、促進者、貢獻者。無論是安理會不久前通過的敘利亞和談路線圖,還是伊核問題初步解決方案的落實,乃至緩和沙特與伊朗斷交引發的矛盾激化,習近平主席此次中東之行都將從推動文明對話、增進相互理解、緩解緊張局勢的角度,幫助中東有關各方緩和矛盾、擱置分歧、相向而行。
中國雖然沒有國際關系中常常提及的“誠實的調解人”(Honest Broker)之桂冠,但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中東各國的朋友,中國對中東事務始終秉持公正、公平的立場和堅持促和勸談的努力,這是最好的公信力,不管是在紐約、日內瓦的聯合國平臺,還是在北京和中東國家的多雙邊斡旋,中方所做的工作有目共睹,被各方所接受和歡迎。中國重申對巴以和平進程的支持,將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萬元的無償援助。
二、充分表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實施和落實,與沿線重要區塊——中東地區的發展戰略對接在最高層次上展開。
這次訪問的重要議題之一,是如何通過共同建設“一帶一路”帶動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共同發展,構建合作夥伴網絡。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內容,中國以合作共贏理念為指導,希望建立全球合作夥伴網絡,形成互利合作、多層次、多領域的長期合作關系,以推動新世紀國際秩序的重塑。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自貿區談判重新啟動、習近平主席與阿盟集體會晤對話,都強調了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道路的決心,具體措施更是不勝枚舉。
訪問期間,中國與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國分別簽署了涉及旅遊、文化、可再生能源、工業、科技、航天、高鐵等眾多領域的合作協議或備忘錄,成果豐碩,顯示出雙方合作的前景廣闊。
加強中國與三國和整個中東地區的經濟聯系,成為此次訪問的亮點之一。中國是中東石油的最大進口國。2014年中國共進口石油3.08億噸,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別占16%和9%。中國與沙特在石油上下遊以及航天等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入;中國與伊朗的經濟合作領域廣泛,隨著伊核問題協議進入實質性落實階段,中伊合作將全面提升;中國每年出境人數已超一億,並且逐年遞增,旅遊消費以萬億美元計。埃及等文明古國是中國旅遊者的重要目的地。中國與埃及友好關系如同兩國所代表的中華和古埃及文明那樣歷史悠久,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最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習主席訪問埃及以及中埃文化年的啟動,凸現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將相輔相成,同步推進。
三、此次訪問有助於改善地區地緣政治環境,加強國際反恐努力。中東“無序”狀態的擴散和遜尼與什葉派爭鬥加劇,為恐怖極端勢力擴張提供了“土壤”和基礎。如何遏制極端勢力蔓延,成為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的一大難題。
目前,沙特和伊朗交惡使地區和國際反恐努力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沙特和海灣國家為美國空襲“伊斯蘭國”(IS)提供包括軍事基地和軍機直接參戰等不可或缺的幫助,是反恐的重要力量,伊朗對打擊IS 也是重要的助力。
當然,美國在支持反政府武裝上常常瞻前顧後,擔心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中某些派別與IS等極端勢力有這樣那樣扯不清楚的關系。在這一方面美國和沙特看法並不一致。而現在沙特與伊朗矛盾升級,將使沙特對軍事打擊IS分心,因沙特需全力對付伊朗及其支持的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以爭奪對地區事務的主導權。為防止國際反恐努力受損,促使沙伊緩解矛盾,是需要做些工作的。雖然中國領導人此訪並非為斡旋沙伊之間的沖突,但同時訪問兩國從時機和客觀效果上講,都會對降低局勢緊張起到正面、積極作用。國際輿論都認為這是件好事。
2015年底伊拉克政府軍成功奪回被IS占領的拉馬迪,國際社會對今年擊潰IS抱有較大期待,有人甚至說IS今年可能被徹底消滅。但嚴酷的現實是,IS賴以生存的宗教極端思想的土壤依然存在,大國下決心派地面部隊徹底剿滅IS則幾乎沒有可能。而且,只要敘利亞問題不能妥善解決,中東局勢就無法穩定,那麽IS在敘及其他“失敗國家”繼續安寨紮營的局面很難改變。而且,IS在世界各地發動恐怖襲擊的頻率明顯加快,最近在非洲部分國家出現的恐怖襲擊就是例證。
還需關註的是,隨著伊朗核協議開始執行,中東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格局,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美國盟友對美國能否繼續充當“安全提供者”存有疑慮,而伊朗在解除制裁後面臨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各方是順勢而為、降低區域緊張局勢、推動矛盾緩和,還是擔心美國戰略收縮而主動出手?尚難預料。這對能否順利執行敘利亞和平談判的安理會決議添加了複雜因素。主要大國中,俄羅斯將繼續加大在敘的軍事存在,打擊IS極端勢力和敘反政府武裝,美國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下臺的政策看來也不會改變。
再就是石油價格大幅度下滑帶來的地緣經濟影響。伊朗加大石油出口是客觀需要,歐佩克也不會減產,美國頁巖油氣在開采技術革命推動下將頂住油價下行壓力,兼並重組,繼續發展,今年石油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將更加嚴重,圍繞國際石油市場份額的爭奪也將更為激烈。
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穩步發展,對中東石油出口是利好消息。這次訪問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沙、伊等中東產油國在能源領域的廣泛合作。
(作者系國務院僑辦前副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