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首富李河君年末變身“折扣帝” 是有苦衷還是有“苦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521.html

前首富李河君年末變身“折扣帝” 是有苦衷還是有“苦衷”

一財網 秦偉 2015-12-29 23:12:00

一般而言,聖誕節前後至農歷新年前夕的打折季,是去香港“撿便宜”的好機會。可誰能料到,臨近年關,中國前首富李河君竟以0.5折的“跳樓價”出售了25億股尚在停牌中的漢能股份。

中國前首富、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下稱“漢能”)的主席李河君曾說過,看不懂漢能的人都會輸得很慘。現在看來,要看懂漢能真的太不容易。

一般而言,聖誕節前後至農歷新年前夕的打折季,是去香港“撿便宜”的好機會。可誰能料到,臨近年關,中國前首富李河君竟以0.5折的“跳樓價”出售了25億股尚在停牌中的漢能股份。

李河君

12月28日,港交所權益披露更新信息顯示,李河君早在12月21日就已經訂立這份售股協議,每股交易均價僅人民幣0.18元(約合0.22港元),相當於停牌前股價3.91港元的5.6%。李河君可套現約4.51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5.39億港元。截至目前,港交所尚未公布接盤者的身份。

“應該是賣給了多個接盤人,每個買方都不超過1%。”香港一家券商的高層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李河君突然在年末低價出售25億股股份的“苦衷”,可能是此前在銀行的抵押股份貸款需要追加抵押資產,也可能是為註入水電資產提前布局。

從年初的港股通最受歡迎個股,到5月突然暴跌、股價腰斬,最終被香港證監會調查,至今仍處於停牌狀態、麻煩不斷的漢能,何以吸引接盤者入局?李河君此次超低價減持耐人尋味。

重組布局?

李河君一直被指玩弄財技、空手套白狼,但在漢能股價暴漲時,他從未公開逢高拋售。翻看港交所的權益披露資料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李河君在漢能持有的權益始終在80%以上,此次低價減持後,這個數字首次降至74.75%。

“無論出於什麽原因,低價賣股對自己和公司都很不利。”香港一中型券商研究主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然,停牌前每股3.91港元的價格是否有可比性要另當別論,畢竟這一腰斬後的股價可能依然被高估了。

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今年5月21日起已停牌

若把漢能當作一個殼股來看,以6億港元的市場價計算,漢能總股本417.14億股,每股“合理價格”只有0.014港元,這樣的話,漢能每股賣0.18元似乎並不虧本。但問題是,誰願意接盤?有基金人士猜測,也許有投資人願意把它當殼買下。當然,在眼下殼股盛行的香港市場,為何偏偏挑中漢能,又是一個難解謎題。

“有一個說法是,李河君計劃把水電站資產註入漢能,先減持,日後通過增發籌集資金時再增持。”上述券商高層表示。

當漢能成為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的光伏巨頭時,超過90%的關聯交易收入,曾是其備受詬病的硬傷。漢能停牌期間的公告也顯示,減少關聯交易是香港證監會的重點關註內容,作為漢能集團和李河君不交出財務資料的交換條件,漢能在幾個月前提出通過重組來滿足香港證監會的要求。

在最近公布的年報中,漢能已經開始啟動重組計劃,將在戰略布局、銷售模式及管理模式上進行重大調整,撤銷原有的高端裝備產業集團及產品開發集團,並成立移動能源等五個新的事業群。重組之後,預計將從總部、事業部及各區域公司裁員約2000人。12月21日,漢能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李廣民也宣布辭職。

“漢能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後,李河君一直在多方尋求解決方法。”上述券商高層表示,李河君並不是很想把水電站資產放進上市公司,“這部分據說他自己投資了不少,但很多人給他的建議都是把水電站註入上市公司,這樣就有實實在在的業務和盈利,讓人難再質疑。”

裁員之余,過去半年多里,漢能在關聯交易的調整上並不算順利。在取消與關聯公司之間年度上限達人民幣136.1億元及另一份價值約5.85億美元的交易後,漢能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縮水34%至21.18億港元,由凈賺16.76億港元變成凈虧5932萬港元,對關聯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減少98%至5964萬港元。然而,關聯交易減少後,新引入的第三方客戶也紛紛跳船,最近,與宜家之間長達三年的合作也宣告終結。

市場對於李河君和漢能無疑是有偏見的,即便對漢能堅持一邊倒看空,但對於李河君自己手上的水電站資產卻頗有興趣。“很多人去看過李河君的水電站資產,一些在內地做水電業務的國企很有興趣,也有老外去看過,幾乎每個人都覺得很不錯。”前述券商高層稱。

然而將水電站註入後再增發,擺在李河君面前的現實問題是,他的持股比例已經接近75%的紅線,即便註入資產能夠幫助漢能複牌,在增發時能夠再增持的空間也有限。“所以需要先減持,為日後增發鋪路。”該券商高層解釋。

追加抵押資產?

除了重組,追加此前貸款的抵押資產,是李河君此次套現的另一種可能。

過去一年里,標榜“漢能到了,霧霾沒了”的漢能,終究沒能趕走北京的霧霾。穿越到資本市場上,李河君的漢能則一直在向市場展示何謂“跌宕起伏”。

今年1月初,在港股通下,漢能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股票。進入2月後,漢能就已成為港股通標的中成交最活躍的公司,整個2月份共有6.1億港元買入漢能。不過,2月的成交紀錄很快又被超越了,3月5日,漢能在港股通下的成交額竟高達8.28億港元。

兩個月後,突如其來的暴跌,讓蜂擁而至的資金跌破眼鏡。5月20日,漢能股價在短短半小時內大跌47%,市值蒸發了1443.31億港元。接踵而來的,是香港證監會破例公告正對漢能進行調查,以及勒令停牌的決定。至今,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仍持有約6.59億股漢能,以停牌前最後價格3.91港元計算,總計價值約25.7億港元。漢能隨後被踢出富時指數和港股通名單。

而自今年5月20日起,漢能股份已經停牌超過7個月,目前仍處於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狀態。漫長的停牌期內,受傷的不只是小股東,曾為漢能融資的金融機構同樣陷入尷尬境地,尤其是臨近年關。

“快到年底,一些曾給漢能提供抵押貸款的銀行需要追加抵押品。”上述券商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盡管漢能股票已經停牌多時,但畢竟沒有走到除牌階段,日後一旦複牌,追加的股份仍有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曾披露,自2009年以來,憑借“四處開花”的太陽能項目,漢能的母公司漢能集團借助銀行、信托、民間借貸等多種途徑獲得巨額融資,包括民生銀行、國開行都曾給予其數百億元的授信額度。

下半年在香港申請上市的錦州銀行,也曾因與漢能集團的資金關系受到質疑。錦州銀行向港交所更新招股說明書,補充披露了其與漢能集團的資金關系:資金規模為94.61億元,風險敞口27.7億元。這些資金通過受益權轉讓計劃和理財產品的形式流向漢能,其中部分即由漢能的股權作為抵押。

“股權抵押貸款的抵押品價值降低時,一般都是以現金追加保證金(或者抵押資產),除非與借款者協議中事先約定可以接受股份。”香港一名從事公司銀行業務的人士表示。

按照多數香港券商的“行規”,上市公司用作抵押的股份,一旦停牌超過三個工作日,價值就已經降為零,不再算作抵押品。“但在一些中資券商或者銀行,情況可能不同。”上述券商高層表示,在漢能停牌的這半年多時間里,李河君也一直在努力償還各方貸款。

但如今,從各方面來看,李河君和漢能可能都面臨資金壓力。最近,漢能子公司漢能薄膜發電亞太有限公司(下稱“漢能亞太”)因拖欠區區173萬港元房租等費用,就被業主告上法庭。漢能內部人士曾解釋,漢能亞太是因業務變化,自10月起與業主談判退租,並已於12月6日退租,且繳付最後租金約104萬港元。不過,漢能並未能解釋,漢能亞太為何放棄原本作為總部的辦公室,以及是否有意撤離香港市場。

編輯:劉曉雷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