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追蹤 阿里巴巴來台淘米記


2015-11-02  TCW

這裡,是台灣好米的故鄉之一,台中霧峰;10月23日,36噸的高檔台灣米,準備運往阿里巴巴的杭州倉庫。兩週後,和來自全球9萬多個競品,在10億消費者面前,一較高下;農夫說,他們是出國比賽。這一畝田,征戰世界的故事,要從7個月前說起。

七個月布局幕後》中國在台第一宗商業契作完整報導

這是從一張照片展開的調查採訪:「驚!台灣農田,快被大陸人買光?」「台灣人為何你沒感覺?」

十月十九日,「天貓國際」四個大大紫色簡體字及貓形Logo,出現在花蓮玉里農田上。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國際宣傳台灣米的行銷活動,意外掀起 兩岸敏感話題。農民,台灣最弱勢的族群;稻米,被認為是國家安全層級的糧食作物;阿里巴巴,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電商。這三個角色,究竟是怎麼被連在一起?

疑問:十月二十日》採訪出發前夕團隊議論紛紛:「好米都被人買走,台灣吃什麼?」

出發前夕,我們先釐清這件事情的起末:阿里巴巴,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台,為了自行舉辦的「雙十一」促銷活動,旗下天貓國際,與台灣最大企業福利網PayEasy合作,找上台灣稻農公司,以九百萬元的代價,契作(編按:指契約耕作,一種農民和企業或民眾,約定好價格與量的生產方式)五十噸的台灣米。

這是兩岸農業史上,第一次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契作案。

這也是台灣稻米第一次,以企業對個人(B2C)的方式,大規模的面對阿里巴巴十億的消費者。

大家對此事反應很不同。有人說:「好米都被人買走,台灣吃什麼?」農民議論紛紛,「怎不是收購池上米?」「到了大陸,只要是台灣東部的(米)都好。」討論 中透露出一絲羨慕。台灣政府則忙澄清,一切都在控制中,沒有糧食都被買走的疑慮。起初,我們想知道,兩岸廠商為何願意為這宗不到千萬元的交易,謀畫七個月 之久。單在雙十一購物日,就可以創造新台幣二干八百多億元營收的阿里巴巴集團,在盤算些什麼?但,卻意外記錄一場,台灣農民的主動出擊記。

下鄉:花蓮玉里》發現紫色天貓田中間人PayEasy談判桌上:「那隻貓,是我送天貓的禮物」

我們走入位於花蓮玉里車站南邊的天貓田,在這塊〇.六公頃大的綠色農田上,農民用苗栗農改所研發出來的紫色稻穗品種,種出了天貓的紫色LOGO「那隻貓,是我送給天貓的禮物。」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說。

PayEasy是這場商業契作案中的主角之一,主要的股東是台新銀行。它是台灣最大企業福利網,與結合台灣最多冠軍米農、唯一由農民組成的糧商「台灣稻農」公司,一直是公益行銷稻米的合作。

今年四月,天貓集團雙十一計畫啟動。PayEasy上海分公司的員工,向天貓國際提出銷售農特產品的提案。五月七日,天貓國際東南亞區負責人胡瑜玲,來台參加電商高峰會,雙方第一次會面。

PayEasy盤算的是,若能攻入天貓雙十一「預購」主活動頁的版面,就代表能被三億多消費者看到,這是空前的曝光機會。

然而,單在淘寶或是天貓網站輸入「大米」,跳出來的選項,淘寶有高達九萬多種,天貓也有三千多種產品選項。PayEasy代表的台灣米,如何脫穎而出?

提案前一晚十一點,林坤正自己用Photoshop(照片編輯軟體),把天貓圖合成在台灣農田上,傳給天貓。他說:「我送你(指天貓)一隻貓!」

這個行銷點子打動了天貓,定下了五十噸米的契作案。

這些米,相當於面積十五公頃農田的產量,換算成一盒約三.六公斤的禮盒,總共約一萬三千八百二十盒。但,若是被放進三億七千萬天貓活躍用戶的大池子裡,「一萬盒跟沒有一樣!」「多數人看得到、吃不到。」胡瑜玲說。

為了宣傳這些米。PayEasy找了五位正職員工,成立影音小組,將拍攝十三支微電影,目前已有七支放在YouTube及天貓的預購網頁上。

影片是這樣說故事的:這些米,生長在一個「慢活」的環境裡。花蓮,有玉里橋頭的臭豆腐,有赤科山金針花秘境。一群最優秀的農夫,就在這裡用九宮格的插秧法,「田問畫線,坐標定位,繞線成型,徒手插秧,」最後才出現了可愛的天貓字樣……。

在包裝的禮盒裡,寫著種植農民的故事,這張白紙頂端印著QRcode,只要消費者用手機一掃描,就會出現微電影;禮盒裡的六包米的塑膠包裝貼紙上,印著中國習慣用語,如:「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乾了這碗米」這些話,都是由PayEasy上海當地員工發想。

做了這麼多,PayEasy在這筆交易可以賺多少?

答案是,會賠錢。

但看不見的收穫是,PayEasy的品牌曝光度,以及未來新產品的銷售。

還有,林坤正努力七年最想做到的事:「用商業行為創造價值,跟全世界競爭。」

終有一天,他希望不再以公益之名,也能把好米賣出去。

查訪:台中丶花蓮》高檔米糧倉農夫李文煌:「以前是生意人開價,現在我們自己開價」

故事,還是要回到這次契作案的另一個主角:稻農。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

第一批三十六噸「益全香米」,包裝成一萬盒紫色禮盒,從霧峰得過神農獎的農夫翁良材,位於台中烏日的工廠送出來。它們即將搭船,準備「出國比賽」,在中國「雙十一」那天,和來自全世界六百多萬種商品,一較高下。

這次契作案合作的稻農,是四位位於台中霧峰、花蓮玉里的農夫。他們是台灣、日本的國家級的好米比賽中的常勝軍;除了翁良材外,李文煌的兒子,李宗勳,十月二十四日剛拿下由農委會主辦的全國名米比賽冠軍。

他們的共同點,除了契作案的主角外,也是台灣稻農公司的成員。

八年前,他們遭遇政府規定:只有糧商能賣米,農民不能賣米的處境。

他們不願被糧商剝削,選擇成立!台灣稻農」,以農民兼糧商身分,自己賣米,但他們卻不懂如何賣米。直到隔年,PayEasy以公益角度,成立「我的一畝田」專案,無償協助他們和企業契作稻田後,從鴻海、友達到廣達,都變成他們的客戶。

米好,但要不虧本,至少需要賣到平均市價的一倍。林坤正遊說企業把它當作送禮禮品,因為米比紅酒與烏魚子便宜,二千元免,五百元免,(一盒米)三百七十元。」他用台語說。他對企業說:這樣做,是「光復」台灣稻田。

這條路,走了七年,結合了三十八位農民,總銷售金額超過一億五千萬元。農民透過計畫獲利,一賺錢,他們就買設備投資,如能測量米的含水量、成分的檢測儀器,有了它,他們可以用量化數據證明產品品質,「以前是生意人開價,現在我們自己開價。」李文煌說。

但,好產品,最終只能靠企業的「支持」,才走得下去嗎?他們不甘心。

一開始,他們試著把米賣到日本。但,日本非常保護自己的稻米。玉里農民彭鏡興赴日本參加食米大賽,得過「特別優秀賞」,他打算把米賣到日本。結果,進口商卻說:米不能有品牌,不能標註MIT(台灣製造),而且,價格不好。「那我幹嘛要賣(到)日本?」他說。

於是,他們把眼光放在大陸市場,經過研究。中國市場有東北大米,一公斤賣到人民幣三十元至四十元,等於可達新台幣兩百元,也有一公斤賣人民幣五、六元,價格帶很廣。

台灣若有一成人以米飯為主食,就是兩百多萬人;假設中國六億人以米食為主,其中五%吃高檔米,就是三千萬人,是台灣的十五倍。

若能成功走入中國市場,台灣農夫一公斤的米,就不只能賣一百元!

這次賣出去的「益全香米」,最後敲定的售價是,每公斤人民幣三十六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八十元),這價錢比在台灣賣高出五成。

天貓的契作案,給了他們契機。他們是這樣準備戰役的:李文煌花一百五十萬元,添購自動包裝機,加快後端包裝速度,還加買了一台近一百萬元的「色選機」,用 電腦協助挑出一等級(編按:糧食標售辦法,將米分三等:一等、二等、三等,一等米是最高等級)的米,「出國比賽,不能漏氣。」他說。

他的兒子李宗勳還買了空拍機,將稻米生產過程,一一拍照記錄下來,自己留存,並傳給PayEasy、天貓。

明年,李文煌還要買無人直升機,進行空中田間管理及施肥,他說:「這樣,才能把人力用在生產後端,控制米的品質,才能賣到高價。」

翁良材的出貨現場,畫面是如此:二十多個人低著頭、不停的在真空包裝機上包裝米、摺紙盒、裝箱。連續一週,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十點。一群人趕著把 十月十日剛收割的新米,在一個月內在天貓國際上開賣,扣掉兩週運送時間,作業時間只有兩週;一般新米,從收割到餐桌,最少需要一個月時間,這等於作業時間 縮短一半。

一切只為確保,跟全世界最強對手的決戰中,有更多贏面。

溯源:杭州西溪》阿里巴巴招商會天貓負責人:「做擅長的事,如果你還不擅長,就不要做。」

「做這件事(指與天貓合作),我從頭到尾,都是從生意角度來看,」林坤正說。

在商言商,這幾乎也是第三個主角:阿里巴巴集團的心境。

十月十三日,浙江杭州西溪、占地四百五十畝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陸續送進了菲律賓的金波羅、紐西蘭的奇異果、加拿大的小龍蝦、阿拉斯加的黑鱈魚等全球二十五國最頂尖的生鮮與農產品。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當場在網路上拍下一條鮪魚,這條鮪魚從日本遠洋捕撈那刻起,全程低溫運送到杭州,花不到一天時問。

阿里巴巴為了維持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今年,宣誓要做全球的生意,讓全球二十億消費者,從它的平台買到各地最頂尖的商品。

台灣人的米與茶,只是頂尖產品的選項之一。

如果加總淘寶平台,它有十億個消費者,但也有四萬個商家同時競爭,容不下只為政治考量,但沒有競爭力的商品。

天貓國際港台東南亞市場負責人胡瑜玲五月來台招商時說:「做你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這邊不希望對方是沒有準備進入,如果你還不擅長,就不要做。」

發現:天貓網頁》雙十一倒數計時「兩岸契作不靠讓利,已正式進入2.0階段」

兩岸第一次的稻米契作案,爭議自然不會少。

「為什麼要賣給阿共?好東西應該留在台灣!」

林坤正回應:「這次交易,兩岸政府沒介入,沒有台灣政府補貼,更沒拿大陸任何「統戰費」,這是企業契作。」他說,重點不是他把米賣出去,而是「台灣人不吃 台灣米」。台灣休耕農田二十多萬公頃,政府每年要花百億元納稅人的錢(編按:二〇一四年休耕補助金額已降至四十二億元),補助休耕地。現在他們爭取到台灣 米走出去的機會,為何要錯過?

阿里巴巴則低調面對,直至截稿為止,都未提出任何正式回應。

我們在這場契作案裡則看到:兩岸契作關係已正式進入2.0階段。

如果說,過去因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國官方對台灣農漁業下的訂單,是「政治契作」。

那麼,這次則是場「商業契作」。前者,由「政治操作」產生;後者,因市場真實「供需」展開。

五年前,《商業周刊》追蹤一年,描述了兩岸史上第一張政治契作訂單。在一二四九期的「阿共、銀彈、虱目魚」封面故事裡,在前國台辦副主任、現任海協會副會 長鄭立中牽線下,對岸為了「照顧」台灣漁民,台南學甲虱目魚有了來自中國的契作訂單,契作價格保障每台斤四十五元,比市價多十元。但今年,卻傳出未來可能 停辦的消息。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五年前後,兩種契作邏輯,落差確實很大。

五年前,虱目魚契作的中間人、學甲食品董事長王文宗接受採訪時,談最多的是:國台辦、對岸某某省長,何時來台灣參訪,要來「照顧」大家。

五年後,我聽到的是,天貓如何用大數據,幫這次的台灣米定價,展現通路的價值;中問人PavEaS<談,他們要如何用微電影,讓台灣米的價值被消費者看見。

一個談關係,一個談價值。一個談對岸政府,一個談消費者。

五年前,不以盈利出發的不對等交易,政治風向改變,就可能取消。現在卻是三方各有所求,各顯價值。當供與需真正存在,生意才走得下去。

這只是開始,這次調查採訪,除了稻米之外,我們也看到天貓走入坪林,與台灣茶農展開契作案(見九十六頁)。

從稻米到茶農,甚至是後文談的太陽餅與面膜廠商,他們踏上阿里巴巴這個平台後,嚴峻競爭,才要展開。

但我們很慶幸,在這場調查採訪裡,見到一群原被認定是台灣最弱勢的族群,選擇主動出擊,不被市場規模與貿易協定,決定自己的未來。

他們證明了:不靠讓利,不是被「照顧」,不倚賴政府的談判力,也能用自己的專業與創意,大步走出去。

一個「雙十一」為何全球都向它靠攏?

單日成交額達人民幣57l億元,相當於全台灣零售業26天營業額即中國民生單日消費每4元,就有3元花在淘寶上單日訂單近2.8億筆,將近台灣1年信用卡 簽帳筆數的4成天貓2.7萬店家參與,是PChomc總店家數1.35倍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經濟部統計處丶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丶PChome丶中 國國家統計局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